有朋友家长说,选大学就是选城市,选好的城市,学校差点都可以,你认同吗?

一个人流浪宇宙


报考大学要根据,学校城市专业兴趣爱好就业等综合考虑,平衡各方条件取舍,选择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城市和学校和专业,另外!在学校所在城市就业,就先考虑城市。要是以专业为主,就先考虑学校。


老鹏道


这种说法简直就是胡说八道。误导考生和家长,错误的不是一些。错误大大的。每当看到这些错误言论,肺都气炸了,高考选择城市,请问你是让孩子读书去了,还是旅游去了,你孩子毕业应聘时。用人单位问你是在哪个大学毕业,还是问在在哪个城市毕业。至于你在哪个城市毕业。用人单位见看都不看。

在考生快毕业,准备考研和保研时,在保研面试时,考官是问你在哪个大学毕业,还是问你在哪个城市毕业。看你选择城市和考研,保研有一毛钱关系吗。

等你保研时,找工作时。你就知道是城市重要还是学校重要,

最简单的一个问题,是好学校的保研名额多,还是烂学校在好城市的保研名额多。是好学校的师资力量,实验设施好。还是好城市烂学校的师资力量,实验设施好。

这次国家双一流评选,是看学校实力评选,还是看学校在哪个城市评选,双一流评选大学最能说明问题,

在公费出国留学,是选拔好学校的人才考生,还是看烂学校好城市。公费出国只会选择好大学的。不会选择好城市烂大学的。

这些指导老师说选择大学就是选择城市简直就是荒诞至极,误导了很多考生和家长


好医生2792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是绝对的。

我的建议,如果大学是211、985大学和普通大学之间的区别,那么,首选大学。为何如此建议?因为现在很多招聘都有第一学历歧视,比如第一学历非211、985或者双一流不录,这种情形下,首选大学是最好的选择,即便城市不好。

如果所报考大学只是排名靠前或靠后、普通大学之间的差别,那么,首选城市可能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为何如此建议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下。

首先,好城市的大学,拥有的教育资源要远远优于一般城市的大学。比如,师资而言,仅以博士毕业求职意向而言,有实力的博士都愿意选择好城市的大学就职,即便学校差一点。因为好的城市可能意味着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社会保障,和相对开明、包容性更强的工作环境等。还有,越是好的城市,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比例越大,这意味着老师们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或者项目收入等。基于好城市的种种隐形福利,好的城市的大学,比一般城市更能吸引到高质量的人才队伍。

其次,好的城市,一般都有较高的经济活力,这意味着更多的工作机会。另外,好的城市,生活节奏更快,人才竞争力指数高,政治文明指数高(各项制度都比较健全,且多能执行到位,对公权力的束缚较高,公民权利相对更有保障。人才选拔程序相对而言更公开透明等),文化包容性强。在好的城市,只要你有能力,很容易就能脱颖而出。

念大学不仅仅只是学习知识,还有眼界的开阔、思维的提升和社会关系的拓展。而好的城市,无疑可以在这几方面有效助力。


还有,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在大学所在城市就职,所以,选择一个好的城市,并利用大学4年作为一种必要的过渡,就成了相对不错的选择。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我儿子2019年高考,理科成绩省排527名,除清北华五人之外,学校可以任选,城市可以任挑,但是,他有专业考量,只想学计算机专业,这就有麻烦了。计算机牛校数数看,清华北大浙大上交全去不上,再数,哈工大,华科,北航,电子科大,北邮,能兼顾学校和城市的是北航,但是近年计算机专业爆热,能否录心仪的专业不确定。北邮不错,城市也好,但不是985啊,亏分太多!最终选择了哈工大,还是首选了学校、专业,虽然也亏了一些分。

从就业的角度看,985或者现在的说法双一流,门槛不会成问题。

从学业的角度看,一个一流的学校和专业平台,可以提供给你非凡的学术视野,哈工大的nlp即便在全球看,也是牛得不要不要的,这是另一种视野,更重要的视野,是城市给不了你的!

我不知道这种选择对不对,但是现在孩子很快乐,不觉得委屈,这就很好。


诚实的拉磨夫


如果分数够高,最好的选择当然是选择好的城市好的大学,朋友家长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应该是分数相对有限。纠结点在于,是去差点的城市选个好学校,还是去好城市选择差点的大学?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一刀切,要一分为二来看:

1.城市差距有多大

如果城市差别很大,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跟其他城市来比较,我觉得考生舍弃一些分数给城市,选择一所差点学校还是很划算的,因为一线城市之所以城市加分很多也是有原因的,见世面、开眼界,未来就业的机会更多,这些城市的资源优势都是可以直接变现,比如哈工大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一定有北邮的强。

如果城市差别不大,比如武汉和西安的区别,我觉得没必要舍弃分数去好一点的城市上差一点的大学,应该将高考分数充分利用,选择最值得报的大学,同时选择一个好的专业,毕竟专业以后是陪伴你一生的。

2.学校差距有多大

学校的差距直接跟未来的就业相关,且不考虑专业的差别,不同级别的高校未来给对每位考生的前程影响重大。目前很多单位在招人的时候是有门槛的,必须211以上、必须985以上,如果你舍弃了好大学,去到一个好点的城市非211非985高校,毕业后你连进这些单位的资格都没有。比如有些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等,好学校的优势就很明显,所以在决定去哪之前,要考虑好未来的就业方向。

以上仅是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赢在志愿


这个话20年前管用,现在不行了。

原因非常简单,高考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影响力已经迅速减弱了。所以好学校坏学校,好地方坏地方影响都不大了。

那为什么20年前确实存在这种现象呢?

原因也很简单,当时大学生还相对比较稀缺,就业主要还是以本地为主,虽然已经开始了自主择业,但当时找工作并不难,很多人可以很方便的在本地找到工作。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上海理工大学作为一个二本院校,在很多地区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招生分数非常高,必须在一本以上的分数才能够入学。这个学校主要依托的实际上就是上海的地理优势。在20年前的时候,这所大学的部分专业,比如机械非常热门,很多学生毕业以后可以直接留沪工作,拿到上海的户口。当时上海也没有像现在这么严格的人口流入限制。所以考上这所大学,实际上比考上其他地区的名校,然后再到上海就业还要方便。因此很多高三的班主任,往往鼓励成绩在一本线上十来分左右的学生,放弃在一本录取的机会直接报考二本的上海理工大学。因为这个成绩一般只能去读一些偏远地区的重点大学,到上海就业的难度其实很大,而学生一般也不会乐意在偏远地区就业,回过头来就业的成本其实很大。有的老师就很明确的说与其考兰州大学这样西北的985还不如考上海理工这样的二本,从就业角度上来讲,后者更有竞争优势。

但是,形势很快就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上海开始收紧了人才流入的限制。到了大约2005年以后,也只有少数上海本地高校,比如复旦交大,同济这样优秀的本科生才能获得上海户口。普通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可以留在上海工作,但几乎不可能获得上海户口了。上海理工的分数线也因此而迅速下滑。到了2010年以后,上海的名校硕士生落户难度也比较大了。时至今日,不要说硕士,就是博士留在上海落户的难度也比较大了。

以上是以上海和上海理工一地一校的情况做了个简单介绍。除了上海以外,北京大同小异。广州由于对落户的门槛限制得比较低,从而也就使得在广州读书与否的价值,在落户层面上的优势表现的不明显。

时至今日,地处北上广这样一线城市的二三流院校,实际上除了更接近于用人单位的地理优势以外,其他方面的优势就很微弱了。由于本身在落户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优势加成,所以专门为了到大城市而高分报考这样二三流院校其实并不提倡了。从现在用人单位的情况来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的现象。也就是说少部分用人单位,比如大国企,知名外企,对于院校有非常苛刻的要求,一般只限定在少部分院校。他们用人的时候不会仅限于北上广的少数院校。而大部分用人单位,对于院校的要求实际上并不苛刻了,更看重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社会资源,个人能力等等。指望通过一张毕业证就能够敲开用人单位大门的时代,早已经成为历史。

当然否定这种说法,并不是鼓励大家去报考偏远地区的院校。而是应该看到一线城市二三流院校的地理优势,其实正在削弱。现在要想通过学历获取竞争优势,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顶级高校的优势专业。说白了就是要在高考当中取得极为优异的成绩,这一点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大部分人是不可能通过这种方式,在初次就业的时候取得竞争优势的。这个时候就必须要借助其他方式。


用户4325101516


这只是城市宣传,用人单位首看专业,再看学校,在哪里读书没有加成!

  • 在繁华城市不能增本质能力,看见的只是表面,不能提高专业技能!
  • 用人单位不看在哪个城市读书,看的是具体大学的专业评估能力!
  • 文科生数量少,学校基础设施,教育资源资金不大,主要看大学排名!
  • 理工科学生数量宠大,主要看学科排名,再看大学,城市没有关系!
  • 总体上,各大城市放开了专科以上学历落户限制,在哪个城市读书关系非常小!
  • 还是多看重教学质量!

好多人拿重点城市的211和偏远城市的985比较,本质是学科竞争,误导少城市竞争!

  • 东南大学的建筑是建筑、土木工程、艺术铁三角全是A+!强的是学科!学科!综合学科!
  • 两电一邮是电子、通迅、计科学科强,工科主看学科排名,这项北邮在清华前面,用人单位也清楚,与城市有什么关系!
  • 合肥的中科大,哈尔滨的工业大学,牛的是学科!
  • 别忽悠理工科高考冲学校丢专业,尤其是工科,首先是高分保专业!不清楚的才盲目冲大学失专业!
  • 例如,医学不看学科,仅仅冲大学!上交的临床医学与北大的预防应该上哪个!

天佑中华紫气东来


中国航天中心甚至上海航天中心招录哈工大航天专业的学生超过同济大学、北航、南航;上汽大众招吉大车辆专业学生超上海交大等;深圳各大银行招山大、川大的学生远超深圳大学。985学生不受城市限制,保研率、公费出国远远超一般大学


星痕


是选择城市,还是选择大学,也许每一个人认识不同,观点自然就不同,每一年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家长与学生的迷茫盲目性,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如果我们在同等条件下,城市应该重要,如果说不是同等条件下,城市还重要吗?

上大学到底是城市重要还是学校重要,也许只有你毕业后去找工作,才可能有切身体会。



城市的重要性,只代表你四年的大学,对城市就业环境认识充分。

选择城市还是大学,最重要的是你努力的方向,城市的重要性,并不是家长认识就是正确的,而是受到互联网专家的影响,大部分自己都支持城市比学校重要,没有理性的忽悠,往往会给家长与学生一个错觉。

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并不能代表高校教育质量是最好的,也不能代表其专业就有竞争实力,经济发达地区的一般高校,其优势无非就是孩子们在城市中,对城市就业环境比其他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了解的多一些,适应就业环境容易一点,真正能在企事业有发展前途的,还要看你的实际能力,大学差一点也许在工作后,才能体现出来,什么是大学的差距。



企事业单位的选择,只有在招聘环节,大学的知名度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我们知道中国的大学是分三六九等的,真正能有实力搞研发创新的企业,他们在招聘的时候,只要985,211高校毕业的学生,如果说城市重要,为什么企业招聘还要看大学的知名度。

当然对于一般性质的企业,他们没有能力搞研发与创新,对于大学生的要求相对要低一些,无论你是哪一个高校毕业的,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没有本质的区别,只要愿意接受他们的条件,基本上就可以应聘成功。



大学,专业,城市,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发达地区的大学,是比内路地区的高校有优势,这个优势不是学术方面的,而是学生对就业环境认识不同造成的。

许多时候,我们宁可放弃985,211,去选择发达地区的一般高校,也许你为自己的选择沾沾自喜,可是现实并没有给你幸运,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看重的是大学的知名度,当你去找工作应聘的时候,才可能知道大学的重要性。

网络媒体本来就是个人观点表达的地方,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麻痹。

大学是你的人生高度的起点,专业是你目标计划的方向,城市是你未来是否能待下去的地方。

做为家长在孩子们上大学的目标取向,家长没有必要过多的干涉,任何一个时候,不是凭借我们想象的方向发展,无论是你认为城市重要,还是大学重要,只有在找工作机会的时候,我们才能知道我们的选择是否正确。

大学等级的不同,自然存在人文文化和社会之间的不同,社会资源可能就会分配不同,好一点的大学社会资源沉淀,不是一般大学能比的。


后天呓语


选大学就是选城市,选好的城市,大学差点没关系?

这完全是废话。

中国的好大学,都在又大又好城市里。山沟里没有好大学。

清华北大在首都,排名第三的浙江大学在杭州,复旦,交大在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