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江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家长成为“编外教师”


2020浙江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家长成为“编外教师”

【热点背景】

如今,社会对孩子的教育愈发重视,家校共育理念不断普及,但在一些中小学,从批作业,到课堂值日保洁,再到监督学生考试,在家校共育、家校合作过程中,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责任边界趋于模糊,家长正在成为一支随叫随到的“编外教师”队伍。

在“家长帮”等家长聚集的论坛上,类似问题一抛出来,就引起热烈讨论。从中不难发现,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去学校帮孩子值日,替孩子到学校布置教室、打扫卫生,甚至是监考、代班早晚自习等现象广泛存在。

上不上班听老板的,下不下班听老师的。南京一位家长周女士吐槽说:“有次我出差忘了要去学校值日,老师在群里点名批评我。可是我的孩子明明打扫了教室,让孩子自己劳动又有什么问题?”

南京一名国企中层干部王先生向半月谈记者吐槽:2016年孩子在南京某中学上高三的时候,学校要求家长轮流替老师监考。高三年级早自习和晚自习也需要家长轮流到岗。早自习期间,家长在教室帮收作业;晚上七点到九点的晚自习时间,家长需要坐两个小时班。有的家庭父母没空,只得由爷爷奶奶上阵。

【小试牛刀】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愈加重视,但在部分中小学中,从批改作业到值日保洁,再到监督学生考试,家校合作逐渐演变出演变出“家长下不下班,全听老师的”现象。对于家长成为“编外教师”你怎么看?

【参考要点】

1.概括提炼话题,给予评价:

所谓家校共育,就是充分发挥好家庭、学校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把孩子培育好。但是,当家长变为“编外教师”,这是对家校共育的错误理解和执行,需要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2.阐述“编外教师”带来的危害。

(1)增加家长负担,不利于家长与学校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进一步导致家校关系紧张;

(2)不利于孩子身心成长,加重孩子的学业负担,让孩子对家庭作业有抵触心理,也影响孩子的独立性养成;

(3)家长会质疑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对,增加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成本,打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3.分析产生“编外教师”的原因。

(1)在家校共育的理念中,教育、辅导职责不清晰,家校共育缺乏明确的制度规定,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

(2)部分老师存在缺少沟通的嫌疑,且家长选择视而不见,使问题放大化;

(3)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背景下,老师难以对犯错的学生进行惩戒管理。

4.联系实际提出建议。

(1)地方教育部门联合学校、家长,出台明确的制度,明确家校责任和行事边界,让教育变成双方的责任;

(2)学校应向家长说明家校共育理念的重要性和运作模式,让家长在家校教育的问题上,能够有正确平衡的心态,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

(3)校方根据实际情况对老师进行培训、考核,提升教师责任意识及教学水平,保证学生的教学质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