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前夕,李建成本得一女子告密,但为何却不重视防备?

李勇材


玄武门事件发生之前,唐太宗李世民向唐高宗李渊告密,说自己大哥李建成与四弟李元吉跟父亲的后宫嫔妃有不见得光的事,并且二人还想加害于自己。这就是玄武门之变发生的背景。

这时候,跟李建成同在一条船上的后宫嫔妃偷偷知道了这等消息,并把这消息传达给了李建成,可是他明明提前知道了这消息,为什么还是没有逃过这一不幸的结局呢?笔者且来跟大家分析一下情况。

第一种情况:李建成有所防范,但是未曾料到李世民的实力太强了

元吉曰:“宜勒宫府兵,托疾不朝,以观形势。建成曰:“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从这里的对话可以看得出来,两个人定是知道了李世民这次的敌意不是假的,李世民这次想先发制人致胜,但是他们轻敌了,认为有皇上在,李世民定是不敢有所大反动,两个人都不相信李世民会直接发生玄武门政变。

况且他们自己也有兵马,即便是入了朝,也是有胜算的,所以他们对李世民没有多大的畏惧和危机感。不去赴这一次的战争,李建成就等于告诉李世民“我怂,所以不去”,这不是李建成的性格,成王败寇历来是兵家常事,哪里有退缩的道理?一旦打退堂鼓,不仅仅是对方看不起,自己方的人恐怕也有异议吧!何况,有父亲偏爱自己,他根本就不在怕的!只是他没料到李世民这次颠覆了以往的风格,变得如此的狠心绝情,丝毫不念兄弟之情。



第二种情况,李建成的人已经叛变了自己,改投进了李世民的阵营

玄武门的禁军总领常何本来是李建成的爱将和猛士,却不曾想到,李世民偷偷向这人私底下抛了橄榄枝,这人也接受了李世民的来意,如此一来,李建成倒是多了个叛徒。

总而言之,李建成还是太轻敌了,正所谓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骄兵必败,他没有看清楚敌方的决心和时势,才在玄武门之变中战败。


七辈子向善


有人向李建成告密,李建成必须做一个基本的判断,这个消息可靠吗?换而言之,这是不是李世民故意设下的局,引诱自己入套。

对于李建成来说,如果他的对手就只有李世民,那李建成肯定早就行动了,因为有句话说得好,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问题是,李建成最大的对手,并不是李世民,而是李渊。

对于李渊来说,作为太子的李建成,是他皇位的最大威胁。对此,我们可以看下隋文帝杨坚和他两位太子的关系,更不用说魏晋南北朝中,多少皇帝是死于太子之手。

所以,对于年龄越来越大的李渊来说,他最大的心病,是害怕李建成提前抢班夺权,尤其是李元吉倒向李建成后,更让李渊有种说不出的危机感。

在这种背景下,李渊才扶持李世民,让他拥有和李建成相等的权力和地位,让他们两个相互制衡,这样李建成就不敢轻举妄动。

因为,只要李建成不轻举妄动,等到李渊死后,作为太子的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即位。相反,如果他轻举妄动,很有可能只是给李世民做盘菜,就好比隋文帝杨坚的太子杨勇一样。



所以,当有人想李建成告密,说是李世民准备发动政变铲除自己时,李建成必须做一个基本的判断,这个消息可靠吗?如果这个消息是李世民故意放出来的诱饵,那自己一旦轻举妄动,李世民马上在李渊面前打小报告,到时李建成恐怕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更主要的是,因为李建成才是李渊最要防范的人,所以李渊的嫡系势力,基本上都用来监视和防范李建成,所以李建成即便想率先采取行动,恐怕成功的概率也会非常低。

事实上,当李建成得到这个情报后,他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四个:

一是立马调兵遣将来保护自己,问题是,李建如果成这样做,很容易让李渊警觉起来,到时李世民再在李渊的面前添油加醋一番,你们觉得,李渊会相信李建成这样做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到时李渊恐怕只会觉得李建成是想提前抢班夺权。这样一来,李建成的结局,恐怕就和之前隋文帝的太子杨勇,以及后来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一样,直接被扼杀在摇篮里。



李建成的第二个策略,就是马上向李渊告发,总而言之,李世民想发动政变造反,但问题是,李渊会相信吗?在这之前,李世民和李建成曾多次相互拆台,结果李渊都只是和稀泥。

对于李渊来说,他的目的是平衡。换句话说,他本来就是特意扶持李世民来制衡李建成的,所以除非证据确凿,否则李渊只会认为这是李建成想借自己的手来打击李世民,这样一来,就算李建成向李渊告发,李渊恐怕又是和稀泥,而且搞不好还会让李渊对李建成更加反感。

李建成的第三个策略,就是一不做二不休,由自己来发动玄武门政变,干掉李世民,逼李渊退位。问题是,前面已经说了,因为李建成才是李渊最大的威胁,所以李渊的嫡系势力,都是用来监视和防范李建成,这样一来,李建成根本无法掌握先机,所以其胜算实在太低。

更重要的是,李建成已经是太子,而李渊也并没有表现出要废太子的意图,所以即便李建成想要孤注一掷赌一吧,他手下的人,也会极力劝说他冷静。总而言之,冲动是魔鬼,小不忍则乱大谋,再总而言之,你李建成只要不犯错,将来皇位就是你的,你又何必冒险呢?



在这种背景下,李建成就只有第四个选择,那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总而言之,因为这份情报的可靠性实在有待考证,所以他只能暂时不理会它,毕竟李世民就算想发动政变杀自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因为,李建成和李渊也都不是吃素的。

事实上,如果李建成确切知道这个情报完全正确,他自然会采取前面三种策略中的一个,问题是,如果这只是别有用心的人,为了引诱他犯错而故意散布出来的谣言,李建成立马就大动干戈,这又算什么呢?事实上,历史上许多失败的大佬,都是因为中了类似的计。

从这层意义上说,李建成对这个告密女子的情报置之不理,在当时的背景下,其实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并且从李建成这个决策本身来说,也并没有任何错误。因为,类似的情报,表面上看很重要,但它却显然缺乏现实的意义。

事实上,如果李建成真因为这个还待考证的情报而大动干戈,最后被搞得废除太子之位,那后人在说起李建成时,只会觉得他真是蠢到极致。因为这么简单的一条计谋,他竟然轻而易举上当,这不是蠢是什么!


我是赵帅锅


此问题有误导,告密的女子是唐高祖李渊宠妃张婕妤,但他告诉李建成、李元吉的,不是李世民要对他们动手,而是李世民在爹爹面前告状,说他们淫乱后宫。

为什么执意要去?

虽然不知道李自成要动手,但这样的状告显然充满了阴谋的味道。李元吉是觉得不该去的,太子李建成却觉得一定要去。这并不是莽撞,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第一,面对“诬告”,作为太子必须证明自己的清白,保住自己的声望。而且弟弟李世民极为强势,如果能证明他是污蔑,必然能打击弟弟的势力。

第二,要审理此事的,是父亲李渊,而且要求三位皇子都到场,公开辩论。如果此事不去,便是心里有鬼,等于承认自己淫乱后宫,李世民必然借机发难。

第三、试想,皇帝李渊加上三位皇子都在,宫廷护卫工作必然比平时严格数倍,自己的安全应该不会有问题。

事发不在玄武门

李建成的考虑并没有错,但他想到的,李世民也想到了,所以事发地方并不在守卫森严的玄武门。

李建成、李元吉策马入宫,顺利通过了玄武门,接近了李渊准备审案的临湖殿,,眼看安全到达,便放松了警惕。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宫内的守卫有李世民的人——尉迟敬德。

首先动手的是早已埋伏好的李世民,射死了李建成,却差点被李元吉反杀。幸好尉迟敬德赶到,带人搞定了李元吉。

为什么选在这动手?因为控制住李渊很重要,不然给李渊反应时间,调来军队,李世民就会被定为叛乱。

果然,杀死二人后,尉迟敬德全副武装出现在李渊面前,一口咬定李建成、李元吉作乱。

李渊懂了,乖乖交权。

总之,李建成入宫是有成熟考虑的,只可惜李世民比他考虑的更深,安排的更周全,结果只能是成王败寇了。


史小煮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争夺皇位的斗争进入白热化的表现,李世民虽然是秦王,又被封为天策上将,但是他不是皇太子,虽然手中握有精兵猛将,但是当时已经出现了要消除他这个安全隐患的苗头。

当时唐王朝要派军队西征,这对太子来说是一个扩大势力、打击对手的好机会,于是李建成就积极要求出征,同时要求皇帝李渊派出秦王府的人马随征,都是皇帝手下的军队,秦王府的军队跟着李建成的大将出征,自然也是天经地义的事,谁也没有理由反对。

这样一来,李世民手下的精兵猛将就被悉数征调西征了,但是,李世民的谋士兼舅哥长孙无忌已经做了安排,让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称病暂缓西征,这就是一支奇兵,在关键时刻是要出奇制胜的。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如意算盘打的也很好,他们两个商定,在出征仪式上对李世民下手,一举夺取对整个西征军的领导权,进而实行兵变,改朝换代。

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实力加到一起的确很大,所以他们很放心,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李建成府中的王眰竟然是李世民的卧底,把这一切都及时报告李世民了。

于是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积极行动起来准备发动玄武门之变,但是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前夕,有一个女子向李建成告密,这肯定会引起李建成的高度重视,他是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有任何含糊的,毕竟这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那如何判断?无非是理性推理和情报收集,既然李世民在李建成的身边安插了耳目,李建成难道就不会在李世民身边安排眼线?都是统兵大将,在这个最基本的军事常识上会犯错误吗?不可能!

所以李建成很有可能第一时间就对潜伏在李世民身边的眼线发出了指令,查清楚李世民是不是有率先发难的可能,很可能这个眼线的活动能力较差,被高度注意保密防谍工作的李世民用假象给欺骗了。

李世民能把眼线放到李建成身边,那他肯定高度重视保密防谍工作,必定会建立严密的防线,既能防范对手的刺探,也可以制造假象欺骗对手,这些措施和办法对于久经沙场的李世民来说只是小把戏。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建成认为这个告密者的消息不可靠,所以没有采取进一步的防范措施,这是李建成情报信息工作做得不到位的结果。

另外,李世民和他手下的谋臣武将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实力和地位,很难对他们下手,要想对他们下手,必须找一个他们的卫士无法靠近的地方,经过大家的反复论证,最后把行动地点确定在了皇宫。

因为只有在皇宫里他们才会脱离强大的武装警卫,除此之外没有一个地方可以使他们脱离自己的武装警卫,这是出其不意的一个计策,的确让李建成和李元吉没有想到。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必须通过玄武门,玄武门是由武将领军驻守的,强攻是不可行的,只能智取,于是长孙无忌带着人去收买了玄武门的守将常何和敬君弘,这样的布置是出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意料之外的。

所以玄武门之变发生时,二李惊慌失措,接着仓皇逃跑,毕竟是久经沙场的人,他们是朝着武装警卫的方向逃跑的,只要翻过皇宫里的一座小山就得救了,在这关键时刻李世民放箭射死了二李,然后砍下他们的头,扔出宫墙,他们的武装警卫才做鸟兽散。而且手下有强大的武装警卫,这也是李建成不信告密的原因之一。


小小嬴政


李建成并不是没有防备,而是李世民棋高一着,落了一颗关键的暗桩棋子。


武德九年(626年),唐高祖李渊的几个儿子,太子李建成一党和李世民一党的太子之争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阶段。获得李渊支持,李建成的势力逐渐壮大,东宫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有才干的人效力。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太子倾斜。李世民在秦王府被一众秦王府幕僚再三游说,最终下定决心先下手为强除掉太子李建成。


李世民一边调遣可用兵将,一边准备向李渊指认太子的恶劣行径,这其中包含了“太子与齐王淫乱后宫”。在李世民的鼓动下,李渊大惊失色信以为真,急招李建成进宫对质。


李世民诬告二人的消息被李渊的妃子张婕妤获知,并迅速转告了李建成。张婕妤是太子李建成坚定的支持者,是有她自己的考虑的。李渊总有让位的一天,作为一名皇帝的妃子,李渊让位之后必定需要再找到一位可以依靠的人。而李建成既是长子又是太子,随李渊起兵反隋,以及后来打退突厥入侵,斩杀刘黑闼,平定山东多有战功。在协助李渊处理政事方面也是做得不错。唐建立后多举荐人才,也并未有所谓乱政的行为,他是合法的继承者。平时李世民也很看不惯张婕妤,为此也得罪了这位宠妃,两者多有芥蒂。


张婕妤的通报并未挽回李建成及李元吉,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建成、李元吉奉旨入朝,在玄武门中了埋伏。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杀,李元吉死于尉迟恭箭下。


李建成对于张婕妤的通报不无顾虑,并与四子李元吉商议。李元吉原本反对入朝觐见,先观察形势。但李建成认为不去会引起父皇怀疑,李世民反而得逞。宫中防备森严,各宫门禁卫是自己的亲信(历来宫中禁卫多由太子统领),又有父皇和多数身边大臣的支持,李世民是自己亲弟弟,不会现在做出弑兄的事来。殊不知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此时已被李世民策反,李世民才可在玄武门设下埋伏扑杀太子和齐王。


挺胸的炫熊猫


玄武门之变我认为是改变唐朝命运的一次政变,从后来大唐实际发展的情况来看,这次政变对于推进唐王朝向繁荣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关键的人就是发动此次政变的主角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

从历史上留下来的各类史书记载来看,自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后,他与李世民之间的关系开始产生隔阂,最终达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但史书都是胜利者的代言,史书中对于李世民为何要发动玄武门之变原因的描述,都是一条主线那就是被逼无奈,如果不先发制人,那就会被太子李建成先发制人,自己就会落得家败人亡的厄运,所以被迫发动玄武门之变。

影视剧中的李世民

李世民为发动玄武门之变做了很多铺垫:一是父亲李渊曾经多次在不同场合许诺要换自己为太子;二是太子李建成的为人好酒好色,喜欢打猎,与太子的身份明显不相符合;三是李建成多次在不同场合在负面面前进自己的谗言,并且贿赂李渊身边的妃嫔吹枕边风,诋毁李世民;四是李建成曾经在酒中下毒,想毒死自己;五是李建成以重金贿赂秦王府中的尉迟敬德,等等,李世民的这些铺垫目的只有一个,想让自己发动玄武门之变变得合理和无奈。

影视剧中的李渊

如题目所说,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天,确实一女子得知了大概的消息,但是暗中报告给太子李建成,但是探听的不是李世民要发动玄武门之变的信息,而是李世民告发李建成淫乱后宫,想杀自己的消息,但是李建成却没有重视。这位女子实际上是李渊晚期的一位宠妃张婕妤。

影视剧中的张婕妤

张婕妤李渊的妃嫔,她为何倾向于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呢!因为在李世民攻占洛阳之后,张婕妤请求高祖将山东之地数十倾赐给自己的父亲,李渊当然很爽快的答应了,但是就在李渊答应张婕妤之前,这些地早已被李世民赏给了有功的淮安王李神通,李神通因为秦王的教令在前,不让田,张婕妤向高祖告状,高祖大怒,责备李世民,认为自己的手敕还不如你的教令吗?最终张婕妤也没有要回土地,自此她和李世民算是结下了仇恨。

公元626年7月1日即六月初三已未日,太白金星再次在白天出现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傅奕密奏:金星出现在秦地的分野上,这是秦王应拥有天下的征兆。高祖将傅奕密奏给李世民看。李世民乘机密奏父皇,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与后宫妃嫔淫乱,而且说:儿臣丝毫没有对不起皇兄和皇弟,现在他们却打算杀死儿臣,这简直就像要替王世充和窦建德报仇。李渊望着李世民惊讶不已,回答道:明天朕就审问此事,你应该及早前来参见朕。

影视剧中的张婕妤

李渊和李世民之间的对话让张婕妤听到,因为与李世民有仇恨,而且内容还涉及到太子,所以张婕妤第一时间将此信息传递给李建成,当李建成听完后,并没有引起警醒,反而是李元吉在一旁十分急迫,提出应该管好东宫和齐王府中的士兵,托称有病不去上朝,以便观察形势。实际上李元吉的建议是非常正确的,这样李世民就没有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机会了,而且破坏掉这次政变,再来对付李世民也许还有胜算。

但是李建成只看到了皇宫内军队防备严密,他没有认识到沿途有可能被李世民提前安排好,而且宫内的卫队早已被秦王李世民收买。最终决定与李元吉一起进宫,逼迫父亲高祖表态,究竟谁对谁错,以便将李世民的气势彻底打压下去。最终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即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长安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发动了军事政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全部被杀,并在宗册中除名。两个府中的女眷全部没入宫中,李建成妻子杨氏被李世民纳为妾。



综合各种历史资料来看,通风报信之人就是李渊妃子张婕妤。准确来说,她也不是告密,只是传达了李世民跟李渊说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皇上要他们三人一同前往对峙。


张婕妤属于太子党支持者,她跟李建成说了消息之后李建成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去的。在现实面前,他不得不去,无法抗拒。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张婕妤剧照)

一、从政治角度分析

兄弟两人闹到这个份上,其实老大李建成已经明白李世民是想诬陷自己,可是既然老父亲李渊召见,君要臣去,臣不得不从。

要是自己不去,那李世民就可以以此为由要求李渊处置李建成或者以淫乱后宫之罪处罚李建成,他这个太子估计就保不住了。

从正史来看,李建成也属于一个堂堂正正的爷们,所以面对这种事情,岂能偷偷摸摸不敢露面,所以他必须前往拜见李渊。

(李建成剧照)


二、从实力分析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手下的很多大臣已经在李建成建议之下被李渊调离李世民身边。失去一部分实力的李世民当时与李建成实力悬殊还是比较大,再加上支持者也没有李建成多。

对于李建成而言,玄武门里边的守将还是自己的人,他可以说是有恃无恐。何况即使李世民要动粗,自己实力雄厚,根本不用担心害怕。

可是他断然没有想到李世民来阴招,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他才最终命丧玄武门。



三、从情感分析

其实李建成有很多机会将李世民除掉,可是他一直觉得那是他亲兄弟,不忍心下手,在这一点上,李建成是对弟弟有感情的。

在他心里,断定弟弟对他肯定也有感情,虽然两人闹矛盾,但他也仅仅当作家事处理,并没有想太多,何况自己父亲李渊也在,他觉得就像一家人聚个会开个批评大会就结束,从来没想到李世民会玩命。

而且李世民玩命除了自己周密计划之外,还有运气的成分,要不然他估计也要死于李元吉手下。


结语

历史就是如此,充满残酷,我们在千百年之后来分析当时的事情,也只能算猜测揣度,至于当时当事者内心如何,也许我们无从知晓!



嗔痴历史观


玄武门之变作为大唐王朝的第一次宫廷政变,以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成功伏杀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而告终。这场宫廷政变彻底的改变了大唐王朝的皇位继承人的人选及历史走向。



实际上玄武门之变的发生并非是秦王李世民愿意铤而走险放手一搏。而是在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前,皇帝李渊与太子李建成便已经在不断的在打压秦王李世民及其亲信的势力。这使得秦王李世民危机感不断加重!如果秦王李世民不放手一搏,则会面临着被逐步瓦解而后杀之的结局!


因此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之间的矛盾,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十分清楚的。也就是说太子李建成在玄武门事变发生之前,也清楚的意识到与二弟李世民之间的矛盾不可化解,双方对于皇位之间的争夺势在必行。而且太子李建成也凭借着自己东宫之权利、父皇李渊之宠溺。再加上四弟齐王李元吉的帮助。因此一开始太子李建成确实成功的打压了秦王李世民的势力!

然而在玄武门事变发生之前天,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在皇帝面前污蔑秦王李世民。唐高宗李渊在得到这样的消息后急命秦王李世民进宫。秦王李世民进宫之后跪在父皇李渊面前泣不成声。解释自己毫无叛逆谋反之心。而且李世民向父皇李渊透露了一个极其敏感的消息。秦王李世民向父皇李渊讲到: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经常出入皇帝的后宫,淫乱后宫。



这对于年迈的李渊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怒不可恕!毕竟李渊早年在太原镇守之时十分洁身自好,但是李渊在做了皇帝之后,由于天下不用自己亲自去征讨,主要由秦王李世民,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及手下将领去扫平天下。因此皇帝李渊便在长安城内的皇宫之中娶妃纳妾。享受鱼水之欢天伦之乐,因此也为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留下了许多尚且年幼的弟弟妹妹。


但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唐高宗李渊的身体每况愈下。因此当李渊听闻李世民揭发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淫乱后宫之后怒不可遏。毕竟李渊无法想象自己的儿子会与自己的后宫妃嫔勾搭成奸!而且以李渊对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了解来说,他也不相信会发生这样的事,但是秦王李世民的揭发还是给李渊的内心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于是便下令让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明日一早来朝觐见。

毕竟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多年的经营,在宫中也颇有势力和眼线。有一个宫女便将消息传递给了太子李建成,告诉他皇宫之内今天发生的事情,并且提醒他,秦王李世民可能会在明日你入宫的途中,提前埋伏好伏击你!

然而此时在与秦王李世民权力斗争过程中已经占据了上风的太子李建成对此并不在意。他认为秦王李世民不具备伏击自己的条件。毕竟从东宫到皇宫之间距离较近,且太子李建成都十分熟悉。而且他也认为秦王李世民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手足相残!

于是,太子李建成在明知有人报信的情况下还是与齐王李元吉于第二日一早率领少量的仆人从玄武门缓缓的进入皇宫之中。谁知秦王李世民已经买通了玄武门的守将,在此设下伏击圈。势单力薄的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元吉在进入玄武门之后发现情况不妙,转身想要逃走。却不幸被秦王李世民及其手下的人一一杀死。



尽管在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元吉去世之后,东宫卫队及齐王府的府兵纷纷前来选我们救主,但是在得知自己的主人已经去世之后便迅速的土崩瓦解。毕竟皇室内部的斗争与下面的普通人之间没有太多关系。


珞珈山的猫


公元626年六月初三,此时是玄武门事变的前一天。太白金星在白天出现在了天空正南方的午位上,因此,太史令傅奕秘奏李渊说;“金星出现在秦王的土地上,这是秦王应该拥有有天下的征召。”

李渊看后暴怒,立刻召见李世民,并且将傅奕的秘奏交给李世民。李世民看后没有解释这件事,反而说了另一件事;“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淫乱后宫,而且还想杀死自己!”



自己的妃子和儿子乱伦!这个爆炸性的消息让李渊五雷轰顶,一瞬间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于是,李渊也不再追究太白金星出现在秦王的土地上了,反而对李世民说道;“朕明天亲自审问此事,你应该提来参见朕。”

当时,李渊的宠妃张婕妤很可能在李渊身边安排了眼线,所以张婕妤迅速得到李世民告密的消息。之后,张婕妤将这个消息传达给了李建成。

张婕妤驰语建成,乃召元吉谋——《新唐书》

收到消息后,李建成找来李元吉商议应对方法。李元吉认为,做事应当谨慎,观察清楚形式之后再动手,所以应该先称病不去上朝。而李建成则认为应该去,亲自探查宫内情况,并且稳定李渊。于是,李建成丧失了最后一丝生存的希望。



为什么李建成收到张婕妤的消息后,还以身犯险呢?在越关看来,原因有三点;第一、杨文干事件的影响。第二、李建成对于自己实力的自信。第三、张婕妤和李建成并不清楚李世民的计划。

第一、杨文干事件的影响

先简单说一下杨文干事件,这件事发生在唐武德七年[624年]。当时,李渊到了长安以北的仁智宫避暑,跟随他的是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而太子李建成就在了长安城监国。

到达仁智宫后,李渊得到密报,李建成勾结庆州都督杨文干,正在筹集军械,准备造反。于是,盛怒之下的李渊命李建成到仁智宫见驾

情急之下,李建成的部下劝说李建成据长安起兵,但也有人劝他孤身请罪。反复斟酌之后,李建成选择了孤身请罪,连滚带爬的到了李渊身边。




既然李建成来了,于是李渊也下令让杨文干前来。结果不知为何,杨文干叛变,在庆州起兵造反了。

看到杨文干起兵,李渊找来了李世民,让他去平定叛乱,并且允诺;“只要你平定了杨文干叛乱,便立为太子。”

李世民平定杨文干叛乱后,李渊似乎忘记了自己的承诺,并没有立李世民为太子。而且还以兄弟不睦为名,将李建成府上的谋士王珪、韦挺和秦王府的谋士杜淹等人流放。

李建成亲信谋反,李渊各打二十大板,显然这个处置方式不正确。因此,有人推测,李建成联合杨文干谋反一事,是“人妄告东宫”。至于妄告的人,很可能是秦王府的人。所以,当李渊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并没有履行承诺。而李建成也因为孤身请罪得到了李渊的原谅,顺利巩固了地位。



第二、李建成对自己实力的自信

自唐朝建立后,李渊的基本政策就是李建成掌政,而李世民掌军。在天下基本平定之后,李渊便抛弃了李世民,努力提升李建成的权威。

因此,在长安城内,李建成拥有2000长林军、300骁勇善战的骑兵,另外,玄武门守备常何,也是李建成的亲信。反观李世民,仅仅拥有800府兵。

而且在杨文干事件之后,李建成也发动了凌厉的攻势,努力结交李渊的后妃,让李渊的后妃不断的吹枕边风。之后,还利用各种机会调离秦王府将领。

尤其在玄武门事变前,突厥人突然南下,长安面临危局时。在李建成的谋划下,李渊下令让李元吉出征。出征时,李渊还下令让秦琼、尉迟恭、程咬金、段志玄等秦王府重要将领跟随李元吉

这一次,在李建成看来,李世民在已经是拔掉了牙齿的老虎,根本没有任何能力与自己抗衡。



第三、李建成并不清楚李世民的计划

张婕妤虽然知道李世民密告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但她并不知道李世民的目的是在玄武门伏击李建成。所以,李建成等人也根本不了解失态的严重性。

最终,李建成、李元吉在626年六月初四途径玄武门入宫时,并不知道自己的亲信常何已经投靠李世民,所以被埋伏在周围的李世民突然杀死。

综合来说,杨文干事件让李建成深深的了解了李渊。所以在惯性思维下,李建成认为只要入宫说明情况,李渊是不会冤枉自己的。但没有想到的是,李渊竟然也成为了李世民的一颗棋子。



其次,在李建成的打击下,李世民的势力已经趋于瓦解,而李建成的势力却如日中天,所以李建成对自己的实力有着迷之自信,认为自己已经处于不败之地。

最后就是张婕妤的告密根本不清楚李世民的计划。而李建成也认为他们双方的政治斗争没有这么狠辣,非要夺取对方的性命才能善罢甘休。结果,当李建成走向玄武门时已经迟了,最终死在了李世民的弓箭之下。


我是越关


玄武门政变前夕,李建成得一女子告密,但李建成没有重视防备。这一说法,并没有记载。有记载的是李渊的妃子张婕妤告诉李建成:李世民告诉李渊: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于是,李元吉建议:集结军队,托病不朝,静观事变。但是,李建成没有在意,第二天早上玄武门政变发生,李建成,李元吉被杀。那么,李建成在生死关头为什么如此托大呢?

一,李渊对立谁是太子的态度和作法,严重影响了李建成的思维。


其实,李渊对于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争斗,是洞若观火。但是,李渊总体上是偏向李建成的。杨文干造反事件中有太子属下参与其中,李渊初听雷庭大怒,但事后却又不了了之。要知道,谋反是天字一号的大罪了,李渊还是不予深究,说明,李渊并不昏庸。这件事,也让李建成有一个想法:太子非它莫属己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二,李建成和后宫的关系非同一般,并且,由于,多年的太子生涯,和朝庭内官员的关系也非常紧密。


李建成为了更好的巩固太子的位置,不遗余力地结交李渊宠信的妃子们,以便让她们经常吹一吹枕边风。通风报信的张婕妤就是其中之一。

朝臣中深的李渊宠信的封德懿就是李建成的人,可以说,朝堂上的一举一动,李建成基本上第一时间都能撑握。

三,李建成自始自终对李世民就没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李世民在多年的戎马生涯中,不仅俱有谋略和才干,更俱有超人的胆略和勇气。

李建成对此却没有一个清晰的看法,他一直认为李世民不敢反抗李渊的作法。

李建成的思路是:保证李渊思路不变,加上后宫和朝臣的力量。对于李世民,首先剪除他手下的力量,借助李元吉攻打突厥的有利时机,把尉迟敬德等一干军事将领消灭掉。剩下李世民一人,就孤掌难鸣了。

就象要弄死一棵树。李建成的方法是先去其枝杆,然后断其水源,直至困死它。

然而,李建成没有想到的是,李世民的做法是直接把大树连根拔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