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红馆不打烊——兰州“八办”疫情期间利用融媒体平台拓展宣教视野

在举国上下全力以赴抗击新冠肺炎的日子里,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虽暂停开放,但是 " 云 " 端始终在线。除原有的 " 两微一端 " 等网络宣教平台外,纪念馆积极开通 " 快手 "" 抖音 " 等官方账号,全体讲解员经过培训华丽转身为 " 红馆主播 "。他们 " 带 " 观众走进红馆,漫游展厅,以 " 快手 " 直播的形式直播 10 余次,讲述《鞭子的力量》《兰州空战》《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效果不输线下观展。

网上红馆不打烊——兰州“八办”疫情期间利用融媒体平台拓展宣教视野

广大讲解员按照打造网上红馆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以主播身份抢时间、炼主题、抓素材、扣内容、展才艺,拍摄并发布 20 多个小视频,宣传八办,宣传兰州旅游,传播红色文化。各位年轻主播粉丝量迅速攀升,有效地提高了兰州 " 八办 " 的社会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

主播们以 " 巾帼红诵 " 为主题,发挥红色宣传阵地的独特优势,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以爱国主义鼓舞人心、传递正能量。直播诗歌朗诵,歌颂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白衣天使,向坚守在全国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医疗工作者、科研人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及各方面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特别是向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中华女性、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致敬。

主播们以 " 讲好雷锋故事,做最好的自己 " 为题,讲述雷锋助人为乐、不怕苦不怕累,冒着严寒参与治理沩水河;积极肯干,以大无畏的精神拦截汹涌而来的洪水;不贪图安逸,执意来到条件艰苦的鞍山钢铁厂工作 …… 这些故事让广大网民真切认识那个充满干劲、满心装着他人的雷锋,感受榜样的力量,做最好的自己。

主播们将文化元素、红色情怀、研学游线路有机融合,在 " 八办主播带您游兰州 " 中," 带 " 大家踏进这块被称为 " 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 " 的 " 网红城市 ",在黄河边吹风,在中山桥漫步,在水车博览园触摸历史,在黄河母亲雕塑前拍照留念 …… 领略外地游客心中的 " 诗和远方 "。这些短视频在朋友圈迅速 " 刷屏 ",勾起了全国 " 兰州人 " 的 " 乡愁 ",其中视频 " 兰州莎莎 " 短短几天浏览量超过 203 万多,点赞量达 2.3 万多。

网上红馆不打烊——兰州“八办”疫情期间利用融媒体平台拓展宣教视野

纪念馆的 " 主播们 " 还积极相应号召当起了 " 红马甲 ",转战张掖路街道辖区上水巷、下水巷两防控点,先后有 100 余人次与社区同志并肩战斗,开展社区疫情防控值守工作,把防疫宣传服务 " 小台子 " 打造为战 " 疫 " 宣传 " 主阵地 ",不断强化疫情防控常识宣传力度,切实提高过往群众的自我防控意识,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纪念馆还以 VR 手段展示谢觉哉的皮箱、伍修权的手枪等 10 余件 " 馆藏精品革命文物 ",提供近观珍贵革命文物的平台。开设 " 馆长数家珍 "" 红馆故事会 "" 红馆论坛 "" 八办往事 " 等栏目,利用 " 两微一端 " 和抖音、快手平台让受众在数字世界中深入了解红色历史知识、文物知识、遗产保护常识等,用科技手段体验不一样的红色文化,满足观众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的游览欣赏需求。

今后,纪念馆将继续大力开辟融媒体宣教方式与渠道,着力拓宽宣教平台,打造 " 网上红馆 ",扩大宣教工作覆盖面,努力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 " 八办 " 故事,助力战 " 疫 ",让兰州 " 八办 " 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了解。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沛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