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公子之一张孝若被害矛头为何指向了杜月笙?真相是什么?

猫眼观史


张孝若,何许人也?

张孝若是清朝最后一位状元、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骞的独生子,张骞46岁才有了这么个宝贝儿子,欣喜若狂,还赋诗调侃自己“及女成丁我周甲,摩挲双鬓照青铜”。

生在家境殷实的书香世家,张孝若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新式教育,长大后出国留学。1922年时接受北洋政府考察列国实业专使的任命,游历欧美各国。

张骞去世后,张孝若继承父亲衣钵,出任了大生纱厂董事长、大达轮船公司总经理、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等职。

张孝若还有一个身份“民国四公子”之一,有志青年的外表下,张孝若也有一身公子哥习气,烟花之地的熟客,嫌弃家里一妻一良妾没有滋味,独宠名妓出身的三姨太李复初,缠绵悱恻好生恩爱!

轰动一时的凶杀案

1935年10月18日《申报》登出了一则爆炸性新闻:“执我国工商业牛耳,蜚声实业界巨擘,前人考察欧美事业专使,逊清状元南通张季直先生之子张孝若,与昨日黎明六时,突遭甫于前日由通来沪之旧仆、皖人吴义高开枪狙击,殒命于法租界张之寓所内。”

讲的是10月17日,张孝若与三姨太李复初在公寓睡觉时,有刺客进入开枪暗杀,张孝若与李复初都中枪身亡,凶手行刺后自知无法脱身,当场自尽了。

这个凶手不是外人,是张骞的旧仆吴义高,张骞去世后,张孝若留他看守南通的老宅,月薪30金之高,后来还安排他儿子在自己轮船公司工作,深受张家恩惠,算是半个张家人的吴义高为何会被少主子痛下杀手呢?

因为吴义高当场自尽,这桩凶杀案就成了谜案,巡捕到张家调查时,张孝若原配陈夫人一句“杀人者已死,不必深究”就将人打发了,这种反常的态度引得猜测四起。

一种说法是:吴义高向张孝若给自己儿子求了一个职位,张孝若当场答应了,可是李复初吹枕边风把这职位给了她娘家人,吴义高报复李复初进行刺杀,连着张孝若一起杀了。

就算这事是真的,吴义高恨李复初就算了,不该连张孝若也杀啊,毕竟张家父子都待他不薄,仅因为一场不愉快就杀东家,这事不合情理。

幕后黑手是杜月笙?

当时被传得最有板有眼的说法就是杜月笙干的,论据就是张孝若去世后,大达轮船归入杜月笙囊中,二人有利益冲突;张家人不深究凶案是因为被人胁迫,只有杜月笙青帮势力才能让张家人闭嘴;张孝若去世后,杜月笙对凶手遗孀、张家后人都多有照拂。

看上去像是有理有据,纵横却觉得这事未必是杜月笙所为,说说自己的浅见:

大达轮步公司成立之初可谓是一枝独秀,独霸上海天生港到扬州霍家桥一带航路二十余载,风光无二,可自张骞去世后,大达轮步公司就开始走下坡路。

首先是大达元老鲍心斋去世,大达失去庇护、屡遭盗匪抢劫,存在钱庄的20万老本也随着钱庄倒闭而付之东流,1931年大达旗下的“大生”号轮船在航行中发生火灾,旅客、货物的巨额赔偿金让大达彻底陷入了绝境,更头疼的是独占了20多年的航道出现了背景强硬的竞争对手——大通轮船公司。

大达轮步的最大债权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老板陈光甫,看到大达的困境,比谁都着急,迫切想帮助大达走出困境,于是他想到了杜月笙,因为杜月笙之前轻松的帮他走出了挤兑风潮,他对杜月笙的能力十分认可,于是从中拉线请杜月笙出任大达的董事长。

当时的杜月笙进军实业界,早就有意染指大达,这个建议正中下怀,但是杜月笙“白相人”的身份,以及是个不懂航运的外行人,遭到以吴寄尘为首的公司元老的反对,最后还是张孝若出面,对吴寄尘晓展开感情攻势,向他讲明不忍父亲一生心血尽毁,唯有杜月笙可以力挽狂澜,杜月笙才得以出任大达的董事长。

在陈光甫请杜月笙出山之时,杜月笙就暗中收购大达股票,在股东大会召开时,杜月笙已经是最大的股东,出任董事长,张孝若为总经理,杨管北为副经理,之后杨志雄等人也被杜月笙安插进来,张孝若已经被架空了,对杜月笙没有任何威胁,将他摆在董事会里还可以堵住大达元老的嘴,有利于内部稳定,所以杜月笙根本没必要除掉他。

后来杜月笙利用各种手段,击败了大通公司,挽救了危在旦夕的大达,还凭着大达董事长的身份坐上了上海船联会理事长的位置。

至于杜月笙照拂张家后人,不过是往自己脸上贴金罢了,照顾朋友遗孀,符合他一贯仗义疏财、义薄云天的作风。


史论纵横


身为“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孝若,在1935年10月17日被仆人吴义高枪杀,凶手随即自杀,一时轰动上海。其子张绪武回忆称,当时租借捕快上门调查,却被其母一句“此事不必深究”打法了事,从而导致这件案子成了一件历史迷案。至于真相具体如何,已经不得而知。

△张孝若

张孝若生平简介

1898年2月,张孝若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是近代著名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的独子,毛主席曾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其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因其曾高中状元,因而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张謇

张謇虽有一妻四妾,但却直到46岁才得了张孝若这一个儿子,因此对其寄予厚望。张孝若从6岁起,先由日本人森田政子担任家教,8岁入南通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并由名士张景云课读,15岁入青岛大学中学部,后又进入上海震旦大学。

1917年,张孝若赴美留学,根据《中国实业名人录·张孝若先生》记载,其就读于“亚拿德商务大学”,并在一年多以后拿到“商学格致学学士衔”,旋即回国。

△张孝若

回国之后,张孝若曾想进入政坛,恰逢1920年前后“联省自治”成为主流,继“湘人治湘”后,江苏省议会也将非江苏籍的省长齐耀琳轰走,主张“苏人治苏”。不过当时省议会内部却发生分裂,以张謇为代表的“北张派”和以张一麟为代表的“南张派”斗争极为激烈,并最终导致“南张派”议员、淮安人叶立民服药自杀,无奈之下“二张”只得退出选举。

1922年,张孝若被北洋政府任命为考察各国实业专使,并于1923年9月17日出发,在钱昌照、张文潜、朱中道等7人陪同下,历时7个多月,共“经历十国,凡三万英里”,先后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瑞士、日本等国考察实业。

△张孝若一家

1926年,父亲张謇去世后,张孝若开始主持南通各项事业,先后任大生纱厂董事长、大达轮船公司总经理、淮南盐垦公司常务董事长、私立南通大学南通学院校长、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南通师范学校校长等。

1935年10月17日,张孝若遇刺身亡,终年37岁。

杀死张孝若的幕后真凶究竟是谁

由于当时案件并未深入调查,因此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已经不得而知。而根据各种资料记载,目前主要集中于三种说法:

△张孝若

1、吴义高怀恨报复。根据张謇远亲吴功俊的说法,当时张孝若在上海要成立一个银行,他身边的保镖便请求张孝若将一个重要位置留给自己的儿子,张孝若当时已经答应了。但后来由于张孝若姨太太李复初吹枕边风,认为这个肥缺不应该给外人,应该给自己的侄子,最终导致保镖未能如愿为儿子捞到这个职位。这导致该保镖怀恨在心,想要打死李复初,却最终误杀了张孝若。不过这个说法有诸多疑点,一是刺客吴义高并非张孝若保镖,二是保镖有太多下手机会,杀错人的可能性实在是太低。

2、张孝若妻子雇凶杀人。根据传言,凶手乃是张孝若的妻子陈石云所雇,是为了惩罚张孝若的不断出轨。不过此传言没有任何证据,唯一的依据就是警察上门调查时,被陈石云一句“此事不必深究”所阻。

△杜月笙

3、杜月笙雇凶杀人。这应该是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了,且张孝若的后人同样如此认为,且杜月笙也的确有重大作案嫌疑,这个说法似乎并非空穴来风。当时张孝若掌握着华东最大的轮船公司——大达轮船公司,但因经营不善,公司最大债权人、银行家陈光甫想解套,建议引杜月笙入股,但却被张孝若拒绝,于是杜月笙便痛下杀手。而且,张孝若死后,“大达轮船公司”的确落入了杜月笙手中,而凶手吴义高的遗孀、子女也一直受杜月笙照顾,这些都加重了杜月笙的疑点。


香茗史馆




1935年10月18日,上海《申报》刊登了这么一则新闻,晚清最知名的状元、中国大实业家张謇的儿子张孝若,被10月16日从南通老家来的老仆人吴义高枪杀。

这个事件发生在10月17日凌晨6:00,凶手吴义高之前是张謇的随侍护兵。张謇死后,张孝若让他在南通看守自家老宅,每月30金。后来张孝若还为吴义高的儿子在自己家的大达轮船公司谋了一份差事,可以说是对他们家恩尽义止。



既然张家对吴义高恩重如山,他何以反戈一击呢?吴义高在开枪打死张孝若后,又开枪打伤了张孝若的小妾李复初,最后开枪自杀。李复初也于1936年2月3日,在南通医院因伤重而去世。

事发地点在张孝若的寓所法租界斐德路1228号。当巡捕房派人前来调查时,张孝若的夫人陈石云却称不必深究,把他们打发走了。这件事就成了民国史上的一大悬案。



关于这件事的幕后真凶,共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张孝若的大太太叫陈石云,为他生下了两子四女。二太太余学慈原本是要嫁给张謇的养子张佑祖,后来却给张孝若当了妾。张孝若在上海跟自己的小妾上海名妓李复初住在一起。

民间传闻,因为张孝若的大太太早死,二太太余学慈本来希望转正,却半路上杀出来了一个三太太。于是余学慈花重金收买了自家的仆人,枪击自己的老公和小三,准备接管家产。



这个说法最不靠谱,张孝若的大太太陈石云身体一直很好,并且张孝若的母亲吴老太太也健在,还一直主持家务。余学慈就算找人暗杀了张孝若,她也没有机会接管张家的家产。

事实上,1942年秋天,吴老太太病重期间,曾把一家老小叫到身边,交代后事:以后家事由柔武、融武协助你母亲料理。融武马上上前把家中的账册和钥匙全部拿了去,夺取了对加层的控制权,此后就一直掌控在自己手中。



第二种说法来源于张家的远亲吴功俊学者张连莹的谈话记录,这么说道:张孝若在上海要成立一个银行,有一个重要职务,他身边的保镖要求张孝若把这个职务给自己的儿子。张孝若答应了,但小妾李复初却吹了枕头风,把这个差事安排给了自己的侄子。保镖一怒之下就枪杀了李复初,结果把张孝若也给打死了。

这个说法跟事实有很大出入,很大程度上根本靠不住。吴义高不是张孝若的保镖,而是他父亲生前的保镖。更重要的是他在刺杀的时候,正好是清晨,张孝若夫妇正在睡觉,不可能误杀。



第三种说法是杜月笙派人下的手。1926年张謇去世后,就由他的独子张孝若接管了全部家产。张孝若担任了大生纱厂董事长,大达轮船公司总经理,淮南盐垦公司常务董事长。

当时真正赚钱的只有大达轮船公司,在蒋介石全国禁止赌博抽鸦片的时候,杜月笙就开始向10月转型。他看上了大达轮船公司,并通过购买股票的方式控制了这家轮船公司。在收购的过程中,遭到了张孝若的抵制,随后被杜月笙枪杀。



这种说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站不住脚的,杜月笙确实收购了这家公司。但他根本犯不上用杀人的方式来吞并这家公司,这对于他的名声是有很大损失的。杜月笙的一生都致力于洗掉自己黑道的痕迹,只要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对他来说都不是问题。

当然让人们对这件事有很多猜想的是,杜月笙在事后收养了吴义高的老婆孩子。但要明白一点,杜月笙的门生遍布上海的社会底层,等上海的资本家和工人产生劳资冲突时,杜月笙就自己给工人发工资来解决这个问题。扶穷救弱一直都是杜月笙自认的分内之事,如果真的是他指示的,他绝对不可能这么高调照顾凶手的老婆孩子。



那么张孝若的死,到底是谁在背后操作的呢?我们仔细的查找资料,就会发现张孝若的大太太陈石云和凶手吴义高竟然是同乡,都是安徽人。他们在南通期间关系也非常密切,陈石云一直把吴义高当自家人来看待。

再结合案件发生后陈石云的态度,她一言不发,并且要求不要深究。这说明她极有可能知道真相,那就是吴义高要惩罚张孝若不断出轨、冷落大太太的行为。

张孝若基本上也不过是一个富二代,文艺细胞不错,和徐志摩是好朋友。但他1917年去美国留学,1918年就回国,不可能拿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位证书,他极有可能是野鸡大学出来的。根据1921年的中国实业名人录记载,张孝若是亚拿德商务大学商学格致学学土学位。他应该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也是一个花花公子,在家中深受大太太陈石云的厌恶,枪杀事件也极有可能是这样爆发的。


新知传习阁


近代上海可谓是一个大染缸,花花绿绿的颜色让人眼花缭乱,不过,颜色最深的则又数黑色。

上海,从一个小县城成了一个号称“十里洋场”的繁华都市,是无数人曾经魂牵梦绕的好去处——

有钱有势的人,可以去十里洋场享受人生,感受感受人世间的繁华,过一过一掷千金的豪爽和刺激。

没钱没势的人,也有无数人头也不回的扎进上海,想在这里打出一个前程,挣一个名利双收!

后来,有4个有钱有势的花花公子,在这十里洋场中“玩”出了一个所谓“民国四公子”的诨号,也算是在这个染缸里刷出了自己的声望。

这“民国四公子”,即袁世凯的二儿子袁克文、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皖系军阀卢永祥的儿子卢筱嘉和晚清状元、实业家张謇的儿子张孝若。

张謇在政界虽然没多少影响力,可是在商界,却称得上是一代大家,一生经营,积累家资无数,张謇一出生便含着金汤匙,一个没有任何争议的富二代!

既然是富二代,家里这么多钱,自然要好好享受人生,一个有钱男人享受人生自然也少不了一样——女人!

张孝若生于1898年,此时张謇已经45岁,可谓是老来得子,张家恐怕恨不得将张孝若宠到天上去。

不过,张謇倒也很看重对儿子的教育,张孝若的学历也很高,20岁时留学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也成功拿到了学士学位。

当然,张孝若学历高,却不意味着不会玩,也不好女色。

他有一个小妾——李复初,曾经是上海的一代名妓,他的手下陈葆初和薛秉初为了巴结他,便花钱买了送给他,他收到这份礼物后,倒也很开心,娶她当了姨太太,两人很是缠绵。

1935年10月17日,张孝若搂着自己的姨太太李复初如往常一般,在床上睡得很香,温柔乡里享温柔,的确很让人陶醉和痴迷。

可是,突然有人打破了宁静,闯到了他们的房间,手持着枪,对着床上打了一通,张孝若和李复初双双中枪。

这个人看到张、李两人中枪后,急忙飞身下楼,试图逃跑,却因为打不开门而选择了开枪自尽。

这个凶手也不是别人,正是张家的一个仆人——吴义高。

可是,张孝若的死,矛头为什么会指向上海大亨杜月笙呢?

这事得从杜月笙在金融业站稳脚跟后,向实业界扩张开始说起。

张謇虽然花了不少精力培养张孝若,可是,时间终究太短了,他在1926年病逝后,他的弟弟张察又遭到了国民政府的通缉,张家便落到了张孝若的肩膀上。

只是,张孝若一个花花公子,骤然接受家业,难免应付不过来,从而导致了张家实力的跌落。

所以,杜月笙走向实业界的第一步便挥拳打向了张家!

杜月笙为了拿下张家的大达轮船公司,趁着张家因为经营不善,让大达轮船公司陷入困境的时机,趁着大达股价猛跌的势头,让人暗中大量买入大达的股票,从而聚少成多,让自己一跃成为了大达的大股东。

杜月笙在拿到了足够多的股票后,先是买通上海社会局局长吴醒亚干预,然后又煽动股东要求召开股东大会,重选董事长。

杜月笙这一手,张孝若显然招架不住,于是只能老老实实地召开了股东会议。

1933年的股东会议上,凭借杜月笙的诸多手段,他一放出要竞选大达轮船公司董事长的风声,自然没有通不过的,他也因此顺利当上了大达轮船公司的董事长,而张孝若却只能向他低头,屈居于总经理一职。

可是,这还算不完,杜月笙为了彻底架空张孝若,又让自己的手下杨管北担任经理,负责公司的具体事务。

1935年,杜月笙更是当上了上海船联会的理事长,张孝若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杜月笙一步一步往上走。

这一年,张孝若一死,杜月笙便又迅速以大达轮船公司董事长之职兼任总经理一职,大达自此彻底地落到了杜月笙的手里。

对于张孝若的死,他的母亲竟然声言“不必深究”,也让人惊疑不定,她是不是受到了威胁?否则的话,一个母亲对自己儿子的死,怎么可能不追究,不还他一个公道?

此外,“张案”凶手吴义高的遗孀和儿女也受到了杜月笙的庇护和照顾。

这么一来,杜月笙为夺张家产业、彻底掌控大达轮船公司而暗杀张孝若的说法便开始流传开来了。

不过,因为张孝若当场中枪身亡,李复初在不久后死去,吴义高也在逃跑无望后举枪自尽,线索几乎断绝,真相究竟如何,也成了一个谜。

也有人说,吴义高原意是想杀李复初,张孝若只是被误杀。

吴义高想杀李复初的原因也很简单,他有一个儿子,曾在大达轮船公司上班,但是突然被炒了鱿鱼,吴认为是李复初吹了枕头风的原因,所以记恨李,于是寻机暗杀李复初。

可是,吴当时是张家家仆,想杀李复初的机会很多,如果不是为了杀张孝若,他完全可以等待一个最好的机会,只杀李复初而不伤张孝若。

又有人说,吴原本是求李复初给张孝若吹吹枕头风,给他儿子谋一个好差事,不料竟被拒绝,所以怀恨在心,对李起了杀心。

说法芸芸,终究难下定论。

再回头看杜月笙买凶杀人一说,如果杜月笙真的为了夺取大达轮船公司而对张孝若痛下杀手的话,实际上不用等到1935年,1933年时想做便能做的事,为什么要等到1935年?

更何况,1935年的时候,张孝若已经几乎被杜月笙架空了,张孝若在或者不在,对杜月笙掌控大达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杜月笙为什么要杀他?

此时的杜月笙也极爱惜自己的羽毛,想尽办法地改变别人对他的看法,他绝不可能为了一个已经被架空的张孝若去毁掉自己的形象。

至于杜月笙庇护吴义高家人一事,恐怕也只是他在刷声望罢了。

杜月笙庇护过卢筱嘉,能说江浙战争是他在幕后挑起的吗?

杜月笙善待黎元洪,能说曹锟贿选是他操纵的吗?

杜月笙照拂杨度,能说袁世凯复辟是他策划的吗?

显然不能,以杜月笙当时的行事作风,他确实很可能会为了所谓的“名声”去安顿好吴义高的家人。

张孝若被杀一案,已过去近八十几年,真相到底如何,恐怕也只有当事人知晓了。


流浪的侯爵


1935年10月17日,旧上海繁华的百乐门舞场门口发生了一起枪杀案,民国四公子之一,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之子,时任大生纱厂,大达轮船等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孝若被人枪杀,时年37岁。

这是轰动一时的新闻,凶手不是旁人,正是张孝若的仆人吴义高,凶手当即自杀。

巡捕房捕快随即展开调查,当上门询问张孝若的妻子陈石云时,陈氏竟然说:“事情已经发生了,凶手也死了,就不劳费心了”。打发走了办案人员。


▲张謇

有道是:“民不告,官不究”。况且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听陈氏似有难言之隐。巡捕房认为,也许张家有“家丑不可外扬”之隐?

于是市面上的小报发挥出了想象力,说张孝若外面养小三,是小三勾结凶手干掉张想独吞他的家产等花边新闻。

张孝若有一妻一妾,妻子就是陈石云,小妾是父亲的养女余学慈。

张孝若生性风流,一妻一妾尚不知足,竟娶了一位三姨太。三姨太名叫李复初,上海名妓,是当时南通名人陈葆初替其赎身后,送给张的礼物。


▲张孝若

小报只不过发表一些博人眼球的文章,说是三姨太为争家产而干的根本没人信,也没有任何迹象,张孝若和三姨太感情最好,二人如胶似漆。况且三姨太当时也在凶杀现场,二人跳舞手拉手走出的舞厅,凶手差一点也打死三姨太。

越是没有真相的案件越引起人们的兴趣,越会引起人们的遐想和推论。到后来人们把怀疑的焦点聚焦到了杜月笙身上,猜测他才是幕后推手。

杜月笙重金买凶杀害张孝若有根据吗?有道是:“无风不起浪”。人们怀疑他的理由是:凶案发生后,凶手吴义高的妻儿老小都被杜月笙安置好了,在别处买了宅院供他们居住,时不时的还派手下送生活费。



另外怀疑的杜月笙的原因是:“张孝若的死,得实惠的恰好是杜月笙。换言之,谁受益谁就是背后推手。

背后的黑幕果真如此吗?

古语云:“富不过三代”,张謇创建的帝国大厦,到儿子这辈就衰落了,这是当时乱世造成的结果。

1926年张謇去世后,张孝若继任大生纱厂、大达轮船厂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当时大纱厂早就被掏空了,成了一具空壳。大达轮船厂勉强支撑。

注意,(敲黑板)此时杜月笙是大达轮船厂的股东,杜月笙在张謇活着时曾投资船厂。为了尽快收回资金,他想让张孝若转让股权,说白了,杜月笙想独占船厂,不仅如此,他还要求张孝若把大生纱厂抵押给他。



杜月笙想乘人之危霸占纱厂和轮船厂,张孝若直接拒绝了,毕竟这是父亲留给自己的家底。

杜月笙怀恨在心,于是不断派人下绊子,使阴招,鼓动工人闹事,一方面大量收购大达船厂的股票,船厂无法正常运转,张孝若敢怒不敢言。

当张孝若被自己的仆人吴义高枪杀后,大达船厂和大生纱厂被杜月笙占有,凶手的遗孀和子女受到杜的关照。

无论从哪种角度来看,背后的推手无疑是杜月笙,当然这只是人们的推测,具体内幕随着凶手的死亡而成了谜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