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二十四人都是谁?你觉得谁的贡献和名气大?

大侃历史


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徵、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瑀、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和徐州都督、胡国公秦琼。

名气最大的当然是秦琼秦叔宝,尉迟恭尉迟敬德,门神嘛!

侯君集名气也不小,参与了玄武门事变,参与两次谋反。在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后被处死。一生都在参与各种谋反啊!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对太宗皇帝的政治影响最大,李世民对其称赞 筹谋帷幄 定社稷之功

长孙无忌可以算的上顾命大臣了,太宗在贞观二十三年去世。遗命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共同辅政。在新旧皇权交替时,长孙无忌能稳定大局,让太子李治顺利继位。





西门吹牛


历史的前世今生来回答,先看一首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唐朝大文学家李贺的诗《南园十三首其五》,就是表达士人对于登上凌烟阁的渴望。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

题主问的是怎样的排名,按上图排序即是。那么谁的功劳最大呢?这功勋薄是一个综合排序,按照宗族势力大小、是否参于玄武门夺嫡和逐鹿天下的文治武功三个方面来确定的。其中长孙无忌、长孙顺德、李孝恭、萧瑀和柴绍是宗族势力的代表,分别是长孙皇后一系、李渊家族和隋炀帝萧皇后的弟弟。玄武门夺嫡功臣分别是长孙无忌、尉迟恭等。而治国文臣分别是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统一全国的武将分别是李靖、秦琼、程知节、李勣、屈突通、殷开山等十二人。经综合评定,长孙无忌位列两项第一,故排名最高,位列第一,秦琼只参于了统一战争,故排名最末。汉朝有汉宣帝张榜的麒麟阁可与其比美。凌烟阁上的人员都是王公大臣,全部是候爷以上的级别,所以后人都以能上凌烟阁为人生目标,如本答案开头诗句。还有宋朝郁郁不得志的陆游的诗: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凌烟阁功臣被杀的分别是李世民杀了随太子谋反的侯君集;武则天杀了长孙无忌打破关陇贵族特权;其余二十二人全为病故。


历史的前世今生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历朝历代都会出台一些奖赏功臣的政策,其中有些就被视为一个朝代最顶级的荣耀,放到唐朝,这个顶级荣耀就是图画凌烟阁。

凌烟阁是长安皇宫内一个不起眼的小楼,修建于贞观十七年(643年),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下令修建,里面陈列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由大画家阎立本所绘,皆真人比例。

唐太宗时期以后,图画凌烟阁成了唐朝所有男儿从军报国功成名就的最高荣耀,也有人获得这项荣耀,如郭子仪等,不过一般说凌烟阁功臣,所提的都是第一批二十四人。

第一:赵国公长孙无忌

豪族出身,李世民的大舅子,属于外戚,本人非常好学,很早就与李世民相交,感情深厚。

唐高祖李渊自太原起兵后,长孙无忌就加入李世民账下,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深受李世民信任。

长孙无忌最大的功劳来自于玄武门之变,他是玄武门之变功劳最大的五人之一,是李世民夺得皇位最坚定、也是最重要的支持者,贞观年间又与房玄龄等修《贞观律》,对贞观之治也有不小贡献。

长孙无忌对李世民晚年的立储施加了不小影响,成功推外甥李治上位,即唐高宗,后被唐高宗逼迫自杀。

长孙无忌始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历任尚书仆射、司空、司徒,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一。

第二:河间王李孝恭

李渊从侄,唐朝宗室大将,负责经略巴蜀及平定南方,是唐朝开国功臣。

玄武门之变中李孝恭保持中立,贞观年间任礼部尚书,逐渐退出权力核心,以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640年)病逝。

第三:莱国公杜如晦

出身名门,自幼好谈文史,李世民攻入长安时投奔成为秦王府兵曹参军,成为李世民心腹。

杜如晦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玄武门之变为功臣第一,被拜为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

贞观四年(630年)杜如晦病逝,赠司空,徒封莱国公。

第四:郑国公魏征

出身贫困的魏征属于辗转投奔,开始投奔瓦岗军,瓦岗军失败后投靠唐军,后被窦建德俘虏,等到窦建德被唐朝击败,又被太子李建成收为东宫近臣,官至太子洗马。

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被杀,魏征被李世民任命为谏议大夫,后迁秘书监、侍中等职,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贞观十七年(643年)病逝。

第五:梁国公房玄龄

隋朝进士,在渭北投奔李世民,出任秦王府典管书记,为李世民出谋划策,是玄武门之变功臣第一。

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后改尚书左仆射,进位司空,封梁国公,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病逝。

第六:申国公高士廉

李世民妻子长孙皇后的舅舅兼养父,深受李世民敬重,是玄武门之变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因功升任侍中。

贞观年间高士廉历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太子太傅,进封许国公,后改封申国公。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病逝。

第七:鄂国公尉迟敬德

唐初名将,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被灭后投降李世民,在平定王世充时立下大功,此后以勇将身份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

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亲手杀死齐王李元吉,威逼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拥立之功第一。

贞观年间因居功自傲引发李世民不满,逐渐退出军界,闭门不出,炼制丹药自服,最终得享天年,唐高宗时期高寿而终。

第八:卫国公李靖

官宦之后,曾想向隋朝告发李渊谋反,差点被李渊处死,因自辩成为唐将,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为唐朝的建立与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靖是唐初最顶级的将领,善于明哲保身,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病逝。

第九:宋国公萧瑀

隋炀帝的皇后萧氏的弟弟,隋朝重臣,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为李渊重用。

李世民继位后,萧瑀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因政务处理之功名列功臣,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去世。

第十:褒国公段志玄

随父跟从李渊起兵,与李世民相交,很受信任,在李渊起兵初期多次立功,先后参与征讨王世充、窦建德的战役,受封为褒国公,拜右卫大将军、镇军大将军。贞观十六年(642年)病逝,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

第十一:夔国公刘弘基

随父跟从李渊起兵,与李世民友善,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

玄武门之变拥立有功,后因多次贪污被贬官,高宗年间病逝。

第十二:蒋国公屈突通

隋朝大将,镇守长安,长安城破后自杀未遂,投降李渊,被封为兵部尚书。后参与唐朝历次重大军事行动,灭王世充被评为战功第一,升右仆射,镇守洛阳,于贞观元年(627年)病故。


第十三:勋国公殷开山

自起兵时即跟随李世民,经常四处招慰流民、群盗,首入京城,赐爵陈郡公,以军功进爵勋国公。在征伐刘黑闼的路上病逝,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

第十四:谯国公柴绍

李世民的姐夫,出身将门,参与攻克长安、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重要战役。贞观年间作为主将消灭最后一位反王梁师都。贞观十二年(638年)病故。

第十五:邳国公长孙顺德

长孙皇后的叔父,自太原起兵就与刘弘基一同负责招募勇士,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拜为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

玄武门之变中,长孙顺德参与打击李建成的余党,贞观年间因多次贪污被贬官,贞观十三年(639年)追封为邳国公。

第十六:郧国公张亮

出身贫寒,隋末投靠瓦岗,隶属于徐世勣部下,后劝徐世勣降唐,经房玄龄推荐,担任秦王府车骑将军。

玄武门之变前,张亮在洛阳招募私党,被李建成告发下狱,拒不招供,政变后以功封长平郡公,历任御史大夫、光禄卿、豳夏鄜三州都督、相州大都督长史、工部尚书、洛州都督,封郧国公。

贞观二十年(646年),张亮被告谋反,斩于西市。

第十七:陈国公侯君集

唐初名将,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玄武门之变中功劳第一,封潞国公,历任右卫大将军、兵部尚书。

贞观年间参与灭东突厥、高昌战役,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弹劾,为此怀恨在心,先后劝大将张亮、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张亮告发处死。

第十八:郯国公张公瑾

原为王世充属下,与刺史崔枢一同降唐,在徐世勣等人的推荐下成为秦王府幕僚,辅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封定远郡公。

贞观年间随李靖征讨东突厥,进封邹国公,贞观六年(632年)去世,改封郯国公。

第十九:卢国公程知节

程知节先后入瓦岗军、投王世充、降唐,随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国公。

在玄武门之变立功,改封卢国公,高宗年间去世。

第二十:永兴公虞世南

隋朝官员,隋朝灭亡后落入窦建德阵营,窦建德被灭后,成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贞观十二年(638年)去世。

第二十一:邢国公刘政会

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唐朝建立后仍留守太原,经营后方。

刘武周攻陷太原后,刘政会被俘,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秘报李渊。

刘武周被灭后归唐,历任刑部尚书、光禄卿、洪州都督等职,封邢国公。贞观九年(635年)逝世。

第二十二:莒国公唐俭

其父唐鉴与唐高祖李渊为世交,参与李渊太原起兵,也曾被刘武周俘获,刘武周败亡后,唐俭拜礼部尚书,授天策府长史,封莒国公。

贞观初年,唐朝一面派唐俭为使说降突厥,一面派李靖进军,李靖奇袭突厥,生擒颉利可汗,唐俭于乱军之中逃生,授民部尚书。高宗时期去世。

第二十三:英国公李勣

原名徐世勣,与卫国公李靖并称。

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随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又大破东突厥、高句丽,是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

李勣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高宗年间去世。

第二十四:胡国公秦琼

隋唐猛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

投唐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但也因此浑身是伤,晚年因伤不再参与军事行动。贞观十二年(638年)去世,追封为胡国公。

总的来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按照官阶排的,而不是贡献,所以外戚和宗室在这方面比较占优势,向秦琼这种站队不干脆(玄武门之变)、治世没功劳(伤病),虽然因为小说的原因名气很大,实际上官阶并不高,能够入选二十四功臣已经说明他的地位了。


平沙趣说历史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这二十四位功臣是:赵国公长孙无忌、河间王李孝恭、莱国公杜如晦、郑国公魏征、梁国公房玄龄、申国公高士廉、鄂国公尉迟敬德、卫国公李靖、宋国公萧瑀、褒国公段志玄、夔国公刘弘基、蒋国公屈突通、勋国公殷开山、谯国公柴绍、邳国公长孙顺德、郧国公张亮、陈国公侯君集、郯国公张公瑾、卢国公程咬金、永兴公虞世南、邢国公刘政会、莒国公唐俭、英国公李勣、胡国公秦叔宝。

凌烟阁功臣是指对唐朝有功劳的人,所以说不只是看武将带兵打仗的战绩,同时也看文官安邦治天下。因此我心中这二十四位功臣贡献最大的是郑国公魏征。

魏征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这可不是浪得虚名。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徵询问得失,魏徵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毫无疑问的是这里面有李世民作为一个开明君主的原由。但魏征这份勇气值得我们钦佩,如众人皆知伴君如伴虎。无论是在哪个朝代,统治者的决定无疑都能影响一个朝代的命运。而魏征是那个去为李世民纠错的人,这样的作用对后来的“贞观之治”的出现无疑是巨大的。

凌烟阁功臣中名气最大的无疑是胡国公秦叔宝和卢国公程咬金了。相信大家“关公战秦琼”和“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两句话应都相当熟悉了。





文方壮


公元643年,唐太宗命画家阎立本在皇宫内的凌烟阁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画像的比例都是同真人一样大小,此即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世人皆称此举是李世民为怀念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旧部,其实并非如此。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包括: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徐茂公)、秦琼。

这份名单里很多大将都广为人知,比如尉迟恭、李靖、程知节、秦琼、徐茂公等人,但是大多数不被人熟知,甚至意想不到:这个人怎么会被唐太宗列入其中。

下面我们从各个功臣与两任皇帝的关系来分析一下。

二十四人中的皇亲国戚:

(1)与李渊有直接关系的包括:李渊的堂侄李孝恭,女婿柴绍,表姐夫萧瑀(李渊同萧瑀的妻子是表兄妹关系)。

李孝恭、柴绍自李渊起兵反隋就受到了高祖李渊的重用,尤其是李孝恭,在南方地区东征西讨,战功几乎可与李世民相提并论。李世民称帝后,李孝恭及时退身并以酒色自保,只可惜早亡。

萧瑀刚开始虽然没有跟随李渊,但归降大唐是在李渊称帝期间,李渊对其也是十分器重,玄武门事变前曾欲命萧瑀等人调查三个皇子之间的冲突,足见其在李渊心中的地位。

以上三人效忠的是整个唐王朝,也效忠于李渊,但都不是李世民的嫡系;李世民将三者入列,不仅是为了公正,也避免了非自己嫡系大臣的非议。

(2)同李世民有直接关系的包括: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妻舅高士廉、妻叔长孙顺德、亲家公房玄龄。因高士廉将外甥女嫁给李世民,所以三人也都成为了李世民的心腹,当然三者对唐王朝也是忠心耿耿。

长孙无忌自年少时就与李世民交好,后成为了李世民的大舅哥,更加坚定追随李世民,从资历方面,无人能出其右。资历、身份、拥立之功,再加上贞观时期的治理天下,长孙无忌位列第一无人敢悖。

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虽在后期娶了李世民的女儿,但在李世民称帝前也已是李世民的心腹谋士。

二十四人中涉及玄武门事变的有以下人等:

(1)参与谋划与厮杀的: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张公谨、侯君集、尉迟敬德、段志玄、程知节、屈突通、秦琼等人。以上十一人因参与事变,均有拥立之功,因此都被李世民视为心腹,再加上本身各有功劳,入选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2)未参与但受到牵连的:张亮。张亮早期曾投奔李密,并一度成为了李绩的下属,但后期归入李世民的天策府。李世民与李建成争位期间,张亮被李世民派到洛阳,暗中结交豪杰,后被齐王李元吉告发下狱,高祖李渊命人严加审讯,但张亮紧咬牙关,最终得以无罪释放。张亮军功不及尉迟敬德等将领,不过善于行政,治理国家有功。

在玄武门事变中保持中立的有:李靖、李绩。

此二人效忠的都是整个大唐江山,而且不愿意卷入皇室纠纷,但因军功卓著,均入列其中。

李靖一直低调隐忍,虽然身为大唐第一名将,但没有拥立之功,且早期曾与李唐作对,因此排名在长孙无忌甚至尉迟敬德等人的后面,也就不难理解了。

也有很多人对李绩(就是隋唐演义中的徐茂公,属于山东集团的首领)排名如此靠后不解,比较认同的一种看法是,李世民想把提拔重用李绩的机会留给自己的儿子。

剩余的功臣包括:魏征、刘弘基、殷开山、虞世南、刘政会、唐俭。

魏征是二十四功臣中最特殊的一位。他起初也是瓦岗军的一员,后成为太子李建成的近臣。之所以也被列其中,是因为一则魏征有才,而且直言敢谏,深受李世民的重用;二则魏征也是李建成、李元吉二者旧臣的代表。李世民曾说贞观之前辅佐之功房玄龄第一,贞观之后魏征第一,但凌烟阁排名是考虑资历、军功等各个方面,并非只参照贞观时期的功劳,因此魏征排名在长孙无忌等人后面也就不难理解了。

刘弘基、刘政会、唐俭属于两朝元老。前二人均为李渊的旧部,后跟随李渊父子起兵,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唐俭虽非李渊旧部,同李世民交情却非同一般,三人都以两朝元老的身份入选凌烟阁也无非议。

殷开山是二十四人唯一在李渊称帝时期病逝的,虽然不是两朝元老,但殷开山跟随李渊起兵太原,前期跟随李建成,后期作为李世民的长史,深受李渊父子三人的赏识与信任,从资历和威望方面入选也是理所当然。

虞世南虽是前朝旧臣,但归顺大唐后一直在李世民府中效力,后又成为“十八学士”之一,最高官职是秘书监,功劳主要在贞观之治期间。虞世南之所以入列,主要原因估计是自身德才俱佳,在贞观前期治国有功。

综合以上,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只有一半是李世民的亲信,而且几乎都是两朝老臣,可见李世民此举并非是怀念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旧部,而是为了纪念自开国以来的文臣武将,当然人太多,就把功劳比较大的一部分老臣入列。

由名单也能够看出,唐太宗在功臣入选与排名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不仅考虑了各个功臣的资历、军功、威望、声誉等各个方面,同时坚持尽量公正的原则,最终才有了这么一个令大多数人满意的名单。李世民此举不仅为自己挣得了“推心待士”的美名,同时也达到了既稳定人心,又激励士人继续为李唐效力的目的,真可谓是“一石三鸟”!

此外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将领没有入选,包括张士贵、李道宗、苏定方、薛仁贵等人,这是为何?

张士贵也参与了玄武门事变,但张士贵中期多充任禁卫军首领角色,军功不如李靖等将领,因此未被列入其中。

李道宗即是皇亲,又有军功,之所以未入选,是因为在评选凌烟阁功臣之前,李道宗贪赃受贿惹怒了李世民。为了避免非议,同时也为压制李道宗,李世民将其排除在外。

苏定方同薛仁贵虽都是名将,但是二人都不是开国功臣,而是在贞观时期才被李世民提拔并重用的,未被入选只能是因为自己没有早日投奔李世民了。


江左V九


这二十四位功臣是: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徵、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瑀、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和徐州都督、胡国公秦琼。

唐朝开国三大功臣为房玄龄、杜如晦、李靖。



星三克油69


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宝座后,励精图治,虚心纳谏,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于跟随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和出谋划策的功臣元勋念念不忘,公元643年3月23日,为了褒彰功臣,李世民命人将24名功臣的像画在凌烟阁上,他们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长孙顺德、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世勣、秦叔宝。



凌烟阁在皇宫西南的三清殿侧,阁中分隔三层,前一层画的是功勋最高的宰辅大臣;中一层画功勋卓著的侯王;后一层画的是功勋重大的其他功臣。按古礼“君南臣北”的原则,画像全部面北,而且都是真人大小。那么,他们中谁的功劳、名分最大呢?


在民间野史中,名气最大者莫过于与程咬金、秦琼、徐茂公(后备赐姓李,也就是李绩)。程咬金号称混世魔王,三板斧的功夫是人人皆知。秦琼人称赛专诸、似孟尝,不仅功夫高强,而且为人行侠仗义,对李渊有救命之恩。徐茂公是鼎鼎大名军事,类似于诸葛亮,能掐会算。当然,这都是《隋唐演义》的一家之言,与真正的历史有很大出入。历史上的程咬金,是个老滑头,秦琼比演义中更加勇猛无比,堪称隋唐第一名将,至于徐茂公则与演义中截然相反,他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大将,久经沙场,战功显赫,边疆大患高句丽,就是徐茂公一手灭掉的。

在正史中,名气最大的文推魏征,武推李靖。当然,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的名气也不小。

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手下,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因其耿直、感言,没有杀他,反而重用魏征。魏征在历史上以敢于直言犯谏而著称,前后向李世民提出了200多条建议与意见,往往不顾场合,指出李世民的错误,弄的李世民常常下不了台。魏征死后,李世民非常伤心,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了,我失去一面镜子。

李靖是唐朝著名的军事家、理论家,是唯一一个指挥打仗本领,可以和李世民相提并论的杰出军事将领。是他带领唐军,千里奔袭,灭掉了不可一世东突厥,俘获吉利可汗,为唐朝的长治久安立下不世之功。李靖著有《太公兵法》等军事著作,可惜大部分遗失。后来,李靖被民间封为神,人称托塔天王。


洛水清风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又称《二十四功臣图》 ,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功臣排序如下:

  1、赵公长孙无忌:司徒。

  2、赵郡元王孝恭:赠司空、扬州都督。贞观十四年卒。

  3、莱成公杜如晦:赠司空。贞观四年卒。

  4、郑文贞公魏征:赠司空、相州都督。贞观十七年卒。

  5、梁公房玄龄:司空。

  以上为正一品。

  司徒高于司空,故长孙无忌居首,这点毫无疑义。

  其余四人均为司空,官相同。据《旧唐书·职官志》:凡文武百僚之班序,官同者先爵,爵同者先齿。李孝恭爵为郡王,高于国公。这应是他居先的原因。

  而杜魏房三人,生前居官次序当为房杜魏,论齿序则是房魏杜,均与排名不合。不过贞观二年九月有诏: 内外文武群官年高致仕、抗表去职者,参朝之日,宜在本品见任之上。类推一下,已故者在本品之上,也未尝没有可能。房玄龄还在世,杜如晦生前官位在魏征之前,故次序为杜魏房。

  另外,李孝恭赠扬州都督,魏征赠相州都督,应该是上都督,也即从二品。

  6、申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

  7、鄂公尉迟敬德:开府仪同三司。

  以上从一品。

  官爵均相同,但高士廉比尉迟敬德年长十岁,故在先。

  8、卫公李靖:特进。

  9、宋公萧瑀:特进。

  10、褒忠壮公段志玄: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贞观十六年卒。

  11、夔公刘弘基:辅国大将军。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

  以上正二品。

  特进为文散官,在武散官辅国大将军之上。李靖年长于萧瑀。段志玄已故,在刘弘基之上。都与之前推测相符。

  12、蒋忠公屈突通:赠尚书左仆射。贞观二年卒。

  13、郧节公殷开山:赠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武德五年卒。

  14、谯襄公柴绍:赠荆州都督。贞观十二年卒。

  15、邳襄公长孙顺德:赠荆州都督。卒年不明,当在贞观十三年长孙顺德改追封邳公之前。

  16、郧公张亮:洛州都督。

  以上从二品。

  按当时合班次序,为尚书仆射(从二品)>上都督(从二品)>尚书(正三品)>中都督(正三品)。张亮在吏部尚书侯君集上,故推断荆洛均为上都督府。

  另柴绍生前为镇军大将军(从二品),行右骁卫大将军(正三品),长孙顺德死前已罢官,故柴在长孙之前。

  17、陈公侯君集:光禄大夫、吏部尚书。

  18、郯襄公张公谨:赠左骁卫大将军。贞观六年卒。

  19、卢公程知节:左领军大将军。

  20、永兴文懿公虞世南:赠礼部尚书。贞观十二年卒。

  21、渝襄公刘政会:赠民部尚书。贞观九年卒。

  22、莒公唐俭:光禄大夫、民部尚书。

  23、英公李世勣:光禄大夫、兵部尚书。

  24、胡壮公秦叔宝:赠徐州都督。贞观十二年卒。

  以上正三品。

  按合班次序很明确,吏部尚书>诸卫大将军(左骁卫>左领军)>尚书(礼部>民部>兵部)>中都督。

  这里有个特殊的地方。侯君集、唐俭、李世勣均加授光禄大夫,这是从二品的散官。但职官志有云:旧例,开府及特进,虽不职事,皆给俸禄,预朝会,行立在于本品之次。光禄大夫已下,朝散大夫已上,衣服依本品,无禄俸,不预朝会。也就是光禄大夫合班很可能是依照职事官,也就是吏部、民部、兵部尚书的班序。

  综上所述,功臣排名原则大致是:

  1、按照官职排序,亡者以赠官为准。

  2、相同官职者,按照爵位;相同爵位则按照年龄。

  3、相同官职者,已故者在在生者之前;同为已故者,按生前官职排序。

4、光禄大夫以下文散官不作为排班依据,以本身职事官高低排班


乌龙茶和多米


唐贞观十七年(643),太宗李世民叫来以创造《步辇图》、《历代帝王像》等名作而知名的著名画家阎立本,命他在皇宫三清殿外一处小楼内绘出二十四幅肖像,且每幅都要是真人大小。随后,他又亲自写赞语,并叫来大书法家褚遂良为其题字。这个小楼便是凌烟阁,其中的肖像画,都是李世民感恩思念的功臣。那么,凌烟阁二十四人都是谁,谁的贡献大,谁的名气大呢?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为: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和秦琼。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便是赵国公长孙无忌。他是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之兄,与李世民交情颇深,后来李世民在晋阳起兵后,长孙无忌又跟随他四处讨伐,成为唐朝开国的重要谋臣。唐朝建立后,他又策划了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登上皇位。李世民曾盛赞道:“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

功臣中的第四名魏征也是鼎鼎大名,他以犯颜直谏著称,曾经多次不惜触怒李世民也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劝说李世民。李世民那句著名的“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对魏征贡献的最好总结。魏征对李世民的辅佐是在他称帝之后,而太宗继位前,辅佐功劳最大的无疑是房玄龄。

房玄龄在凌烟阁排名第五,年少聪慧,学识渊博的房玄龄十八岁就考中进士,后来他投奔李世民,随同征战立下汗马功劳。玄武门之变时他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事件的谋划过程他也积极进言,于是同长孙无忌、杜如晦等并列玄武门首功。李世民对他也是丝毫不吝惜溢美之词,他说房玄龄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后世提到贤相,往往会提到“房杜”,房指的是房玄龄,杜则是指杜如晦,他们一个善于谋划,一个善于决断,于是人们称他们的完美组合为“房谋杜断”。

杜如晦也是同李世民一路走来,战功赫赫,于是被封莱国公,位列凌烟阁第三位。

凌烟阁中自然也少不了武将,其中,名气大而排名靠前的非尉迟恭莫属。他被李世民重用,也因其武勇而被民间推崇,在宋朝后更是成为了家家户户贴在门上的“守护神”。唐朝建立前,李世民曾领军讨伐郑帝王世充,尉迟恭单骑救主,从数万敌军手中保护了李世民,后来玄武门之变,他更是亲手杀死李元吉,最终,他在凌烟阁排名第七。

尉迟恭之下,便是同样知名的李靖。他虽然在唐朝建立过程中没有立下太大功勋,并且未参加玄武门之变,不过贞观年间,他带兵征讨突厥,并消灭东突厥、大破吐谷浑。为唐朝前期的边界和平立下了卓越贡献,爵至卫国公。

凌烟阁中供奉的都是立有功勋的重臣,他们或多或少都在唐朝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立下值得赞扬的功劳。只不过,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有的活跃在后世的口口相传中,有的则始终鲜为人知。唐太宗之后,又有五位皇帝在凌烟阁增加了功臣画像,没有他们,就没有唐朝的兴盛繁荣和长治久安。


邓海春


凌烟阁是贞观十七年,李世民为纪念功臣所建的一座小楼,里面陈列了阎立本所绘二十四功臣画像。对于二十四功臣的排名,人们一直非常纠结。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因为这个排名根本就不是按照功劳排的。

长孙无忌是司徒,排在第一位。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是司空,排在长孙无忌后面。高士廉,尉迟敬德是开府仪同三司,排在真正的三司之后。李靖,萧禺为特进,也就是拥有三司的待遇,排在开府仪同三司之后。



段志玄,刘弘基是辅国大将军排在特进之后,柴邵,长孙顺德为荆州都督,张亮为洛州都督。屈突通,殷开山分别为左右仆射。侯君集为光禄大夫,张公瑾为左骁卫大将军,程知节为左领大将军。下面为六部尚书,礼部尚书虞世南,户部尚书刘政会,户部尚书唐俭,兵部尚书李绩,徐州都督秦琼。

从上面的名单来看,可以看出排名其实只是按照官位排名的,并不代表功劳大小。其实我们可以把这些功臣分三类,一类为李世民的心腹,参加过玄武门之变,一类为在太子和秦王之争保持中立的人,比如李靖,李绩等人。最后就是贞观年间的重臣。很显然李世民的心腹普遍排名较高,当然那也是他们应得的,因为从龙之臣一般官运亨通。



但是真正论功劳来说,其实李靖应该排在第一位。如果说李世民为唐朝打下了半壁江山,那另外半壁就是李靖帮唐朝打下来的:武德四年,李靖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平定了南方最大的势力萧铣。武德六年,平定杜伏威,辅公佑。贞观四年,李靖消灭颉利。贞观九年,平定吐谷浑。

至于名气最大的应该是尉迟恭,秦琼和程咬金。毕竟尉迟恭和秦琼曾作为门神,走进了千家万户。在《隋唐演义》中提到李世民因为在平定天下时,杀了很多人,所以时常在夜半时被惊醒,于是尉迟恭和秦琼主动请缨守卫宫门,果然李世民没有再受到惊吓。但是因为李世民不忍尉迟恭和秦琼日夜辛劳,所以命人绘了两人的画像挂在宫门外。

而在《西游记》中也有提到,也就是说在明清时期这个故事已经深入人心,虽然门神的起源并不是这个,但是在普通民众心中已经接受了这个说法,所以尉迟恭和秦琼的名气在民间非常高,这也是必然的。


而人们对《隋唐演义》中的程咬金的形象非常喜爱,民间也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故事,比如民间传说程咬金有做十二年皇帝的命,但是他做了皇帝后每个月过一次年,所以一年就挥霍完了。实际上程咬金根本没有做过皇帝,程咬金其实也是北齐贵族出身,只是在北齐灭亡后逐渐没落的,他父亲是北齐济州大中正,赠使持节瀛洲诸军事,所以程咬金也不是民间传说那样的大老粗。

当然了,对于李世民来说,他最信任的还是他的小舅子长孙无忌。玄武门之变,最早是房玄龄和杜如晦商议的,但是他们首先去找的长孙无忌,说明他们都明白李世民最信任的还是长孙无忌。据《资治通鉴》记载

行台考功郎中房玄龄谓比部郎中长孙无忌曰:“今嫌隙已成,一旦祸机窃发……”,无忌曰:“今吾子所言,正合吾信,谨当白之”。乃入言世民。

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李世民也曾多次征求长孙无忌的意见。其实在太子李承乾被废了以后,李世民曾打算立性格能力都和自己非常相似的李恪,但是却被长孙无忌谏阻了。

所以,总结一下,我认为功劳最大的李靖,名气最大的是程咬金,秦琼,尉迟恭。但是在李世民眼中最信任的确是长孙无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