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資訊」常州司法照亮解戒人員迴歸路

「普法資訊」常州司法照亮解戒人員迴歸路

“我把我的經歷講出來,希望能幫助大家戒除毒癮、開始新的生活。只要我們努力認真,遵紀守法,就一樣有錢賺,有好日子過。”

“6·26”國際禁毒日前夕,常州市司法局組織人員來到省宜興強制隔離戒毒所,舉辦一場“同伴教育”專題講座。在悠揚的音樂聲中,曾經深陷毒癮、如今重新創業的老蔣,聲淚俱下地講述起自己曾經的心路歷程。

「普法资讯」常州司法照亮解戒人员回归路
「普法资讯」常州司法照亮解戒人员回归路「普法资讯」常州司法照亮解戒人员回归路

“四心四有”以心換心

老蔣曾經也是一位擁有上千萬資產的老闆,但因經濟犯罪被判刑入獄,出獄後又沉淪毒海,被強制隔離戒毒2年。解戒迴歸後,老蔣面對的是家徒四壁、眾叛親離,家中父親年邁,自己又因服刑戒毒一直沒有結婚,人生對於47歲的他而言,是那麼冰冷而又殘酷。

正在這時,常州後續照管指導站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工作人員經過深入交談發現,此時的老蔣雖然窮困潦倒,寄住在朋友家裡,但他的經商經歷和敏銳的商業頭腦,說明他具備良好的自主創業優勢。本著對照管對象“用心、關心、耐心、交心”的“四心”工作態度,工作人員為他度身打造遞進式幫扶方案:通過電話、微信溝通,時時瞭解他的心理動態;通過多方協調,幫助他拿到安置房號,實現“安居”夢想;通過走訪引導,為他牽線搭橋尋找合作伙伴,幫助推廣產品。常州市司法局社區矯正處處長李鎖貴向記者表示:“‘四心’工作法不僅體現在與照管對象的表面溝通上,還要把他們當成朋友,付出真心和努力,為其排憂解難、幫助他們走上人生的正軌。”

今年35歲的小君,自初中畢業後就一直混跡社會,2000年在朋友的引誘下開始吸食毒品,先後三次被強制隔離戒毒,還曾因容留他人吸毒被判刑。解除強制隔離戒毒後,小君開始了打打零工、居無定所的生活。

常州後續照管指導站得知情況後,本著“有責任擔當、有大局意識、有敵情觀念、有關愛情懷”的“四有”工作理念,及時聯繫新北區孟河鎮公益人士王華清,協調安排小君等照管對象,到王華清的新孟物業公司愛心幫扶基地擔任保安,安排住宿,發放工資,同時加強監督,嚴防復吸,營造良好的迴歸環境。小君在電話回訪時表示:“我是一個幸運的人。有後續照管站和物業公司的幫助,我的生活肯定會越來越好。”

“‘四有’讓後續照管有了更高層次的內涵,體現了常州後續照管工作的高目標、大格局,將後續照管放到了司法行政高質量發展的更廣視野之下,讓後續照管工作既接地氣又顧大局。”常州市司法局長張加林向記者評價道。

線上線下“縱橫捭闔”

鑑於後續照管工作的特殊性,常州市司法行政系統積極貫徹“各方聯動”的理念,通過採取“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手段,建立起市、縣(市、區)、鄉鎮(街道)三級照管網絡和部門協作機制,讓照管對象在網格保護中安心“回家”。

“真是太貼心了,”照管對象小王在解戒迴歸的當天,來到常州市後續照管指導站報到。社工請來心理諮詢師為他進行沙盤、心理畫等心理測試,發放戒毒聯繫卡和服務手冊。“手冊上有我們鎮後續照管服務站的電話和社工微信二維碼,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就不用再跑到市裡來了。”小王略顯疲憊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49歲的阿偉因為涉毒而失去所有的親人:年逾古稀的父母和弟弟都與他斷絕了聯繫,妻子也與他離了婚。面對被親情困擾的阿偉,後續照管服務站的工作人員請來阿偉的親戚和鄰里居中調停,幫助化解家庭矛盾。漸漸地,家庭重新接納了他,還讓他回家吃飯。阿偉興奮地說:“謝謝後續照管服務站,他們讓我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為讓照管對象得到全方位的幫助,各個後續照管服務站普遍建立照管工作微信群,把民政、婦聯、勞動、財政、教育等工作人員都拉了進來,力爭打通後續照管的“最後一米”。

在強制隔離戒毒時,小張的父親以及上小學的兒子就靠社區給的孤兒費生活。在小張迴歸後,孤兒費被取消了,低保也一直沒能落實。後續照管服務站得知後,立即將他的情況整理發到了微信群,在負責民政的社區工作人員幫助下,不僅低保很快落實到位,學校減免了他兒子的書籍簿本費用,還聯繫到了1000元補助。小張的父親連聲道謝,並表示將全力配合指導站,做好小張的監督工作,一定讓他遠離毒品。

“陽光家園”志願反哺

隨著後續照管工作的深入推進,加上省司法廳、省戒毒管理局“千人工程”的開展,常州後續照管對象中湧現出許多戒毒決心強、操守保持好的典型。如何利用好這些典型,以他們的戒毒經歷和融入社會經驗去引導和教育更多的解戒迴歸人員?常州後續照管站本著敢於創新、勇擔責任的精神,著眼構建“大戒毒、大矯治”格局。今年2月,該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掛牌成立了“龍城陽光家園”戒毒志願者團隊,開始了對戒毒志願者團隊建設的實踐性探索。

「普法资讯」常州司法照亮解戒人员回归路

團隊藉助地方媒體力量,與常州電視臺達成合作協議,對團隊活動進行報道。在走訪照管對象的同時,志願者還主動和基層公安派出所聯繫,宣傳禁毒戒毒理念。團隊還計劃發展社區民警加入,促進團隊多樣化。團隊同時以“千人工程”為契機,加強與各戒毒所信息交流,篩選和確定志願者發展對象。團隊注重建立長效機制,目前已與省宜興強制隔離戒毒所實現長期合作,定期赴該所對即將離所迴歸的戒毒人員開展“同伴教育”活動。

前不久,團隊組織阿偉等志願者赴省宜興強制隔離戒毒所開展戒毒公益活動,隨同前往的還有2位公安派出所民警。活動中,社區民警暢談禁毒戒毒工作體會,志願者分享離所迴歸後的遭遇和融入社會謀生經歷,讓現場30多名即將出所的常州籍戒毒人員對自己今後要走的路有了更加清晰、直觀的認識。

「普法资讯」常州司法照亮解戒人员回归路「普法资讯」常州司法照亮解戒人员回归路

注:文中照管對象均系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