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手机用户201235


我们多是急性胰腺炎发病跟两种因素相关,一个是有胆石症,一个是酗酒。如果一个人有胆石症,大吃大喝后突然觉得肚子不舒服,觉得有腹痛、腹胀、甚至有恶心、呕吐,那就一定要警惕急性胰腺炎的可能。


从这点来看,急性胰腺炎的早期症状主要就是腹痛、腹胀、胃纳差、恶心、呕吐,一旦发生这样的症状,就要警惕有问题了。但不是所有的腹痛、腹胀都是急性胰腺炎啊,也可能是急性胃肠炎,或者是胃肠穿孔,或者是急性胆囊炎、阑尾炎等等,太多疾病会导致类似的症状了。


如果你有大量喝酒后,或者本身就有胆囊结石、胆管结石,那么此时出现的消化道症状,就要警惕急性胰腺炎、胆囊炎等等可能,这时候要去医院做相关检查,比如做腹部B超,能看到胰腺肿胀或者胆囊结石,同时还要抽血查淀粉酶、脂肪酶,如果都升高,那就要警惕急性胰腺炎可能。


李鸿政医生


这个答案可能会让大家失望,胰腺炎发病前没有任何征兆,如果硬说“早期症状”,那就是以腹痛为最先表现,这种腹痛程度剧烈,不见缓解,绝不是忍忍就过去了那种,而是进行性加重。如果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短期内就可以出现多个系统功能衰竭,死亡率30%以上。

虽说没有什么提前预警的征兆,但不代表我们不可以提前预知自己患胰腺炎的风险。因为无缘无故的胰腺炎还是很少见的,绝大多数都有明确的诱发病因。有这些病因的人,就一定要警惕胰腺炎了。

在我国,最常见的胰腺炎诱因是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如果结石比较小,有些会随着胆囊收缩从胆道排出,这过程中有的结石可能会卡压在胆管末端的十二指肠乳头部。然而十二指肠乳头不仅是胆管的末端出口,也是胰管的末端出口,石头卡在这里造成胆管胰管压力升高,胰液无法排出被激活,就会引发胰腺炎。

第二个常见原因是酒精,而且近年来我国酒精性胰腺炎的比例越来越高,在欧美国家这个是胰腺炎的第一大诱因。酒精引发胰腺炎的机制尚无定论,比较公认的说法是,酒精可以刺激十二指肠乳头痉挛,引起胰管压力增高引发胰腺炎。

第三个原因就是高脂血症。虽然机制尚不明确,但高血脂和胰腺炎高度相关。有的胰腺炎患者,血脂可以高到抽出来的血放一会上面漂一层油花。这一类患者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就是围产期女性,怀孕、哺乳期间为了补身体,摄入过多脂肪,导致胰腺炎发作。

还有些少见的原因,比如胰腺肿瘤压迫胰管导致的胰腺炎、甲状旁腺肿瘤导致的高钙血症诱发的胰腺炎,等等。

总之,虽然胰腺炎很难早期发现,但可以根据自己的健康情况做到早期预防。


不神医堂


胰腺炎吃出来的病

胰腺是“隐居”在人体腹部深处的一个非常不显眼的器官,大约只有两三厘米宽。胰腺虽小,但它兼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与生命息息相关——胰腺对外分泌到消化道的胰液含有好几种消化酶,是消化脂肪和蛋白质的主力;对内分泌到血液的胰岛素、高糖素等则负责调节全身生理机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大量进食高脂、高胆固醇类食物,加上大量饮酒,对胰腺危害极大。胰腺病变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的饮食结构,可以说,胰腺炎完全是人们吃出来的病。

胰腺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它分泌的胰液含有各种各样的酶,可以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正常情况下,这些酶在胰腺内以不活动的“酶原”形式存在,它是酶的前身,不会消化自身的组织,当人们暴饮暴食时,会刺激胰液的大量分泌,使胰管内的压力突然增高,引起胰腺腺泡破裂,这些“酶原”进入到胰腺和它的周围组织时,被激活而变成有消化作用的酶,可以消化自身组织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胰腺损害和炎症反应。此外,如果原来患有胆石症、胆道蛔虫、胆囊炎、胰石等引起胆汁排泄不畅的因素,那么在暴饮暴食后更容易诱发胰腺炎的产生。

胰腺炎发作易混淆

鉴于胰腺炎发作时的症状与其他疾病有相似之处,下面列举几种,让读者加以分辨:

1.胆囊炎、胆石病胆囊炎的腹痛较胰腺炎轻,其疼痛部位为右上腹部胆囊区,并向右胸及右肩部放射,血尿淀粉酶正常或稍高;如伴有胆道结石,其腹痛程度较为剧烈,且往往伴有寒战、高热及黄疸。

2.胆道蛔虫病发病突然,多数为儿童及青年,开始在上腹部剑突下偏右方,呈剧烈的阵发性绞痛,患者往往自述有向上“钻顶感”。疼痛发作时,辗转不安、大汗、手足冷,痛后如常人。其特点为“症状严重,体征轻微”(症状与体征相矛盾)。血尿淀粉酶正常,但在胆道蛔虫合并胰腺炎时,淀粉酶可升高。

3.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为突然发生的上腹部剧烈疼痛,很快扩散至全腹部,腹壁呈板状强直,肠音消失,肝浊音缩小或消失。腹平片有气腹存在,更可能帮助明确诊断。

4.肾绞痛。有时应与左侧肾结石或左输尿管结石相鉴别。肾绞痛为阵发性绞痛,间歇期可有胀痛,以腰部为重,并向腹股沟部与睾丸部放射,如有血尿、尿频、尿急,则更有助于鉴别。

5.冠心病或心肌梗死。在急性胰腺炎时,腹痛可反射性放射至心前区或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电图改变,往往相混淆。然而,冠心病患者可有冠心病史,胸前区有压迫感,腹部体征不明显等,须仔细鉴别。

除此之外,其他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胆道疾病、肠系膜血管疾病及胃部恶性肿瘤,均会导致腹痛。

典型的胰腺炎发病十分突然,多在饱食或酗酒后,半夜突然发生剧烈的中上腹部疼痛,阵发性加剧,常放射到左腰、左背或左肩部,还可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有压痛。若病人发病前数小时曾饮过酒,尤其是烈性酒,或暴饮暴食,过去患过胆道疾患或正在患胆道疾患、胰管阻塞性疾病、近期呕吐或便出蛔虫者突发剧烈腹痛,应考虑是胰腺炎发作。

胰腺炎病情轻者,经过积极治疗后,腹痛多在3~5天内消失。重型胰腺炎因胰腺广泛出血而坏死,可产生腹胀、肠蠕动消失、全腹压痛、腹肌紧张等急性腹膜炎症状,甚至出现腹水或休克,若治疗不及时,常可危及生命。


医食参考


1. 症状

  急性胰腺炎

  多数为突然发病,表现为剧烈的上腹痛,并多向肩背部放射,病人自觉上腹及腰背部有“束带感”。若为水肿性胰腺炎,腹痛多为持续性伴有阵发加重,采用针刺或注入解痉药物而能使腹痛缓解;若为出血性胰腺炎,则腹痛十分剧烈,常伴有休克,采用一般的止痛方法难以止痛。恶心呕吐发病之初即出现,其特点是呕吐后不能使腹痛缓解。呕吐的频度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一致。水肿性胰腺炎中,不仅有恶心,还常呕吐1~3次不等;在出血性胰腺炎时,则呕吐剧烈或为持续性频频干呕。可有发热,黄疸等。发热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多一致。水肿性胰腺炎,可不发热或仅有轻度发热;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则可出现高热,若发热不退,则可能有并发症出现,如胰腺脓肿等。黄疸的发生,可能为并发胆道疾病或为肿大的胰头压迫胆总管所致。

  有极少数患者发病非常急骤,可能无明显症状或出现症状不久,即发生休克或死亡,称为猝死型或暴发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

  轻重不等。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亦可以有明显的多种临床表现。多至90%的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腹痛,间隔数月或数年发作一次,为持续性疼痛。疼痛严重时伴恶心、呕吐。这类患者的腹痛常有体位的特点。患者喜蜷曲卧位、坐位或前倾位,平卧位或直立时腹痛加重。轻症病人无腹泻症状,但重症病人腺泡破坏过多,分泌减少,即出现症状。表现为腹胀与腹泻,每天大便3~4次,量多,色淡,表面有光泽和气泡,恶臭,多呈酸性反应,病人出现消瘦、无力和营养不良等表现。

  一些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食欲下降、恶心、乏力、消瘦等症状常见于胰腺功能受损严重的患者。如胰岛受累明显可影响糖代谢,约10%有明显的糖尿病症状。此外,合并胆系疾病或胆道受阻者可有黄疸。假性囊肿形成者可触及腹部包块。少数患者可出现胰性腹水。此外,慢性胰腺炎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胰腺炎患者可发生多发性脂肪坏死。皮下脂肪坏死常在四肢出现,可在皮下形成硬性结节。

2.体征

  急性胰腺炎

  多平卧或侧位,但喜静卧。在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可有血压下降,脉搏及呼吸加快,甚至出现休克。在急性出血坏死胰腺炎时,可以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腹部多平坦,但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可因肠麻痹而出现腹胀,并发胰腺囊肿或脓肿时,可有局限性隆起。压痛、反跳痛与肌紧张可因病变程度和部位不同而各异。也常在上腹部发现肿块。肠胀气时,叩诊呈鼓音,若腹腔有渗液时,则叩诊呈浊音,并可测出移动性浊音。肠麻痹时,可呈“安静腹”。

  慢性胰腺炎

  患者喜蜷曲卧位、坐位或前倾位,平卧位或直立时腹痛加重。根据实验,用电刺激胰头部,疼痛发生在右上腹,刺激胰尾部,疼痛在左上腹。除向背部放射外,少数向下胸部、肾区及睾丸放散。横膈受累,可有肩部放射性疼痛。

3.诊断:

  急性胰腺炎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有关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临床上不仅要求作出胰腺炎的诊断,还要对其病情发展、并发症和预后作出评估。凡是上腹痛的病人要想到有急性胰腺炎的可能。这一条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前提。特别是那些诊断尚不很清楚的上腹痛或给予解痉止痛药不能缓解时,更有可能是胰腺炎。

  诊断本病应具备以下4项标准:

  ① 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上腹痛或恶心呕吐,伴有上腹部压痛或腹膜刺激征;

  ② 血清、尿液或腹腔穿刺液有胰酶含量增加;

  ③图像检查(超声、CT)显示有胰腺炎症或手术所见或尸解病理检查证实有胰腺炎病变;

  ④能除外其他类似临床表现的病变。

  慢性胰腺炎

  临床表现多变且无特异性,诊断常有困难,非典型者更难明确诊断。对反复发作的急性胰腺炎、胆道疾病或糖尿病患者,有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上腹痛、慢性腹泻、体重减轻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应怀疑本病。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并辅以必要的X线、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上消化道内镜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等。慢性胰腺炎最新的诊断标准(日本胰腺病学会,1995)如下:

慢性胰腺炎确诊标准

  (1)腹部B超胰腺组织内有胰石存在。

  (2)CT胰腺内钙化,证实有胰石。

  (3)ERCP:胰腺组织内胰管及其分支不规则扩张并且分布不均匀;主胰管部分或完全阻塞,含有胰石或蛋白栓子。

  (4)分泌试验:重碳酸盐分泌减少,伴胰酶分泌或排出量降低。

  (5)组织学检查:组织切片可见胰腺外分泌组织破坏、减少,小叶间有片状不规则的纤维化,但小叶间纤维化并非慢性胰腺炎所特有。

  (6)导管上皮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囊肿形成。



\n
\n
\n

\n
\n
\n
\n
\n
\n

1.腹痛 为本病的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突然起病,程度轻重不一,可为钝痛、刀\n割样痛、钻痛或绞痛,呈持续性,可伴有阵发性腹痛加剧,不能为一般胃肠解痉药缓解,\n进食可加剧。疼痛部位多在中上腹,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取弯腰抱膝位可减轻疼痛。轻度胰腺炎 腹痛 3~5 天即缓解。重度胰腺炎病情发展快,腹部剧痛延续较长,可引起全腹痛。极少\n数年老体弱病人可无或轻微腹痛,而仅表现为明显腹胀。胰腺炎腹痛的机制主要是:胰腺\n的急性水肿,炎症刺激和牵引其包膜上的神经末梢;胰腺的炎性渗出液和胰液外溢刺\n激毗邻的腹膜和腹膜后组织,产生局限性腹膜炎;胰腺炎症累及肠道,导致肠胀气和\n肠麻痹;胰管阻塞或伴胆囊炎、胆石症引起疼痛。

\n

2.恶心、呕吐及腹胀 多在起病后出现,有时颇频繁,吐出食物和胆汁,呕吐后股\n腹痛并不减轻。伴腹胀,甚至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n

3.发热 多数患者有中度以上发热,持续 3~5 天。持续发热一周以上不退或逐日\n升高,应怀疑有继发感染,如胰腺脓肿或胆道感染等。

\n

4.低血压或休克 重度胰腺炎常发生。患者烦躁不安、皮肤苍白、湿冷等;有极少数休克\n可突然发生,甚至发生猝死。

\n

5.体征 可有腹胀和\n肠鸣音减少,无肌紧张和反跳痛。重症胰腺炎患者上腹或全腹压痛明显,并有腹肌紧张,反跳\n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出现移动性浊音,并发脓肿时可扪及有明显压痛的腹块。在胆总管或壶腹部结石、胰头炎性水肿压迫胆总管\n时,可出现黄疸。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其他脏器功能不全的表现,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或者病人呈现躁动谵妄或意识不清的胰性脑病状态,还有的发生胰\n源性消化道出血。

\n
\n
\n

中华医学科普


在正常情况下,胰液在其腺体组织中含有无活性的胰酶原。胰液沿胰腺管道不断地经胆总管奥狄氏括约肌流入十二指肠,由于十二指肠内有胆汁存在,加上十二指肠壁黏膜分泌一种肠激酶,在二者的作用下,胰酶原开始转变成活性很强的消化酶。如果流出道受阻,排泄不畅,即可引起胰腺炎。
当奥狄氏括约肌痉挛或胆管内压力升高,如结石、肿瘤阻塞,胆汁会反流入胰管并进入胰腺组织,此时,胆汁内所含的卵磷脂被胰液内所含的卵磷脂酶A分解为溶血卵磷脂,可对胰腺产生毒害作用。或者胆道感染时,细菌可释放出激酶将胰酶激活,同样可变成能损害和溶解胰腺组织的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将胰液中所含的胰酶原转化成胰蛋白酶,此酶消化活性强,渗透入胰腺组织引起自身消化,亦可引起胰腺炎。
1.急性胰腺炎
是胰酶消化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胰腺呈水肿、出血及坏死。发病原因多见以下:
(1)胆道系统疾病 胆管炎症、结石、寄生虫、水肿、痉挛等病变使壶腹部发生梗阻,胆汁通过共同通道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原,从而引起胰腺炎。
(2)酗酒和暴饮暴食 酗酒和暴饮暴食使得胰液分泌旺盛,而胰管引流不畅,造成胰液在胰胆管系统的压力增高,致使高浓度的蛋白酶排泄障碍,最后导致胰腺泡破裂而发病。
(3)手术与损伤 胃、胆道等腹腔手术挤压到胰腺,或造成胰胆管压力过高。
(4)感染 很多传染病可并发急性胰腺炎,症状多不明显。如蛔虫进入胆管或胰管,可带入细菌,能使胰酶激活引起胰腺炎症。
(5)高脂血症及高钙血症高脂血症,脂肪栓塞胰腺血管造成局部缺血,毛细血管扩张,损害血管壁,导致胰液排泄困难;结石可阻塞胰管,引起胰腺炎。
2.慢性胰腺炎
由于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造成的一种胰腺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
临床表现
1.急性胰腺炎
发作前多有暴饮暴食或胆道疾病史。急性胰腺炎可分为普通型和出血坏死型。出血坏死型较少见,但病情严重,死亡率高。
(1)休克患者常出现休克症状如苍白、冷汗、脉细、血压下降等,引起休克的原因可有多种,如由于胰液外溢,刺激腹膜引起剧烈疼痛;胰腺组织及腹腔内出血;组织坏死,蛋白质分解引起的机体中毒等。休克严重者抢救不及时可以致死。
(2)腹痛 腹痛常位于中上腹部,有时向腰背部呈束带状放射,弯腰或前倾坐位可减轻;常突然发作于大量饮酒或饱餐后,程度不一,轻者为钝痛,重者多呈持续性绞痛。
(3)恶心、呕吐 多数患者起病即呕吐胃内容物,甚至呕吐胆汁,吐后腹痛并不缓解。
(4)发热 多数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中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
(5)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脱水,频繁呕吐者可发生代谢性碱中毒,重症胰腺炎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低钙血症、血糖升高、低血钾、低血镁。
2.慢性胰腺炎
(1)腹痛 多位于上腹部,弥散,可放射至背部、两肋,坐起或前倾有所缓解。
(2)胰腺功能不全 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纳差、厌油、消瘦、脂肪泻等;半数患者因为内分泌功能障碍发生糖尿病。
(3)体征 轻度慢性胰腺炎很少有阳性体征,部分病例有上腹轻度压痛;晚期慢性胰腺炎因脂肪泻可有营养不良的表现;若急性发作,则可出现中至重度的上腹压痛。
并发症
轻症急性胰腺炎极少有并发症发生,而重症急性胰腺炎则常出现多种并发症。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脏器功能衰竭,病情中可继发腹腔、呼吸道、泌尿道等感染,感染扩散可引起败血症。少数可演变为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慢性腹痛及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它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假性囊肿的形成及十二指肠、共同通道的机械性梗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