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寒之城》:當查理茲·塞隆遇上暴力美學,人性選擇並不複雜

當人生走到一個叉路口的時候,你是選擇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可能決定你的未來命運。

《極寒之城》:當查理茲·塞隆遇上暴力美學,人性選擇並不複雜

2017年一部反映德國柏林牆倒塌之前的間諜大片,在片中查理茲·塞隆大打出手,即使已經步入中年,依舊戰力十足,正如有媒體評論的:《極寒之城》的視效簡直要越出銀幕了,導演總是間歇性地放大查理茲·塞隆的角色驚豔之處,她只是眼睛簡單一動,就能傳遞整個情感世界。

這是導演大衛裡奇的第一部獨立長片,所以拍得格外賣力,在影片中也不得不放大查理茲·塞隆的角色,因為後者可是製片人身份,若是沒辦法讓對方滿意,可是會被炒魷魚的,最終這部電影確實很出彩,而其中面對歷史的關鍵節點時,每個人的選擇很耐人尋味,你就是你的選擇,最終各人的選擇成就一部燒腦間諜片,查理茲·塞隆也再一次證明了自己好萊塢強悍女神的傳奇。

電影之前的人生選擇

談到這部電影,不得不說下查理茲·塞隆本人,作為混血兒她的美麗與生俱來。6歲時學習芭蕾舞,16歲時曾在當地贏得模特大賽的冠軍,18歲時,塞隆的母親帶她來到好萊塢尋求在銀幕上的發展。

《極寒之城》:當查理茲·塞隆遇上暴力美學,人性選擇並不複雜

這個選擇是如此正確,被好萊塢的經紀人發現後,查理茲·塞隆參演第一部《山谷兩日》就獲得了成功,之後片約不斷,不過由於其美麗的外表,一直出演的"花瓶"角色,面對這種境況有人可能就形成我就是花瓶的想法,但在塞隆這裡,並沒有止步。

人生充滿選擇,就看你願意不願意選擇了,所以在2004年的電影《女魔頭》中她不惜犧牲形象,出演著名連環女殺手,獲得了觀眾和評委的一致認同,也通過此片榮獲三項榮譽: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美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女主角、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終於向所有人證明,自己並不是花瓶,而是一個真正的演員,2005年,她留名星光大道,成為第2291個留名星光大道的明星。

《極寒之城》:當查理茲·塞隆遇上暴力美學,人性選擇並不複雜

當查理茲·塞隆開始想製作這部後來被翻譯成中文《極寒之城》時,並沒有想過把背景放在德國柏林牆倒塌前的時期,直到大衛雷奇給她看了許多當時的老照片後,讓塞隆內心充滿了激情,她曾說:當大衛給我看了那些圖片之後,我們又讀了更多關於那些年輕人、朋克、藝術家們究竟是如何在發動地下革命的背景資料,看完之後內心真的有一股很強烈的衝動想要扼殺當時那些曾令無數人民窒息的思想體系。就在那時,我知道了大衛是這個項目的導演。

《極寒之城》:當查理茲·塞隆遇上暴力美學,人性選擇並不複雜

最終制片人和導演的雙向選擇之下,一部看完讓人完全可以二刷的諜戰片就這樣誕生了,其實我倒是傾向於翻譯成《原子殺姬》更有觀影吸引力,《極寒之城》的翻譯寓意略廣及文藝範了,證明在這座城市黎明前的黑暗之冷和多方勢力的冷酷混戰,而後者則聚焦於個人身上,這是大環境下個人的不同選擇,選擇不同,命運的車輪就會滾向何方。

燒腦大片中的背景色

《極寒之城》是以倒敘的方式講述故事的,故事的背景不復雜,1989年,民主德國局勢發生急劇變化,"柏林牆"面臨拆除的命運,此時也是最黑暗的時刻,各種暗殺行動時有發生。美、蘇、英、法各方間諜組織,圍繞一份間諜名單展開了殊死決鬥,間諜的世界註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底誰能笑到最後呢?

《極寒之城》:當查理茲·塞隆遇上暴力美學,人性選擇並不複雜

柏林牆(德語:Berliner Mauer英語:Berlin Wall)是冷戰期間民主德國政府環繞西柏林邊境修築的全封閉的邊防系統,以將其與聯邦德國管轄的西柏林市分割開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也成為了分割東西歐的鐵幕的一個象徵。

柏林牆倒塌,東西德合併是美國在冷戰期間對蘇聯的一次重大勝利,而這個間諜名單可能導致這種合併進展受阻,因此蘇方的目的是曝光名單,製造輿論,阻礙東西德合併,或者說讓這種合併之下埋下仇恨的種子,而美英兩方算是表面上的盟友,大家合作是要保住名單,千萬不能讓蘇聯得到名單,而法國是在其間帶著觀察的性質,希望在其中也能撈到點好處,只可惜派出的是一隻菜鳥並以感性為主的小MM,輕易就被查理茲·塞隆飾演的洛林情感俘虜了。

每個人的選擇,演出一場黎明前的黑暗

《極寒之城》以是倒敘的方式展開的,由於其中關鍵人物詹姆斯被羅琳幹掉了,結果只剩下羅琳的自述,而這種自述到底是真是假,那就讓人分不清楚了,這也是這部為什麼燒腦的原因,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她講的到底是不是真話?

此片的敘述結構和《非常嫌疑犯》這部電影類似,都是以一個人講故事來開啟整部電影的,不到最後經常會被講故事的人帶到溝裡,只有到了最後才明白誰才是誰,才能感覺到電影的迷人之處,畢竟看電影每個人都會有預期,而預期與實際產生的偏差則會帶來一種原來如此的情感落差體驗。

《極寒之城》:當查理茲·塞隆遇上暴力美學,人性選擇並不複雜

所以,你所看見的,你所聽見的,你所想象的,可能並不是原來的模樣,事物的真相總是隱藏在迷霧之中,到達真相的道路是如此艱難,以至於我們可能永遠停留在真相之外。

這裡面有幾個關鍵性人物,英國軍情六處是洛林、詹姆斯(出場就被PK)、大衛(柏林情報站站長);蘇聯KGB有兩個關鍵的是蘇方間諜機構的頭兒布摩維奇及特工巴赫汀;法國的小MM;美國CIA的鐘錶店裡的老闆和表哥,他們是美國駐東柏林情報站的成員。

KGB巴赫汀要金錢

詹姆斯得到名單後,已經知道了洛林的身份,但是他還是沒有揭穿她,這是真愛,畢竟這份名單曝光對於他來說也沒什麼好處,不如不說想著和洛林遠走高飛得了,但是出師未捷身先死,被KGB巴赫汀幹掉了,若是巴赫金直接把名單上交那就沒後續什麼事了,但是關鍵是巴赫汀想從中獲取利益,出高價者得名單,然後一場不得不說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極寒之城》:當查理茲·塞隆遇上暴力美學,人性選擇並不複雜

巴赫汀選擇的動機到底是什麼?可能他是認為柏林牆的倒塌已經是必然的事了,那麼把這個名單交給自己人也許就是立了個功罷了,但是給出價最高的搞不定能發一筆大財,這樣可以安心的去養老了,估計還是蘇聯這邊開的工資不高啊。

《極寒之城》:當查理茲·塞隆遇上暴力美學,人性選擇並不複雜

可能正如詹姆斯臨死前說的,死在最菜的巴赫汀手中太不值得了,結果證明其正確性,巴赫汀很輕鬆的就被大衛幹掉拿到了名單。

大衛愛柏林的分裂和混亂

但是大衛同樣有私心,在柏林十年如魚得水,而這個得水的主要原因就是柏林牆一直沒有倒塌所致,在混亂中他才有發展的空間,所以他並不想把名單交上去,他想要的不僅僅是錢,同樣還要權力,所以他的如意算盤是獨吞名單,不管洛林是不是雙面間諜,他都想幹掉對方,知道了更好,那就計劃通過KGB之手幹掉洛林。

《極寒之城》:當查理茲·塞隆遇上暴力美學,人性選擇並不複雜

他的這種轉變軍情六處有所覺查,所以派洛林去柏林找名單,其實六處對於這兩人都有所懷疑,只不過不知道到底誰才是雙面間諜薩奇,這一次也算是測試之舉,結果軍情六處打的如意算盤變成了自我的困局,因為最後全部變成了洛林的一家之言了,更無從判斷了。

《極寒之城》:當查理茲·塞隆遇上暴力美學,人性選擇並不複雜


三面嬌娃,從來只有真正的一面,就是美國

洛林到達柏林後,讓布摩維奇奇怪她到底來幹嘛,想找她當面談談,結果因為大衛的跟蹤,洛林直接發難,證明自己還是軍情六處的人(此時大衛還沒有拿到名單並不知道她身份,但是想害她的心早就有了),KGB的人很鬱悶,被自家人PK得差點沒命。

《極寒之城》:當查理茲·塞隆遇上暴力美學,人性選擇並不複雜

軍情六處和KGB都以為洛林是自己人,卻從來沒有想過她真正的卻是美國CIA的超級臥底,在被當堂詢問的時候,還和列席參加的CIA的老大懟上兩句,以證明自己可是軍情六處的人。

最終在東柏林情報站的成員幫忙及法國小MM痴情之下,完成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無間道,不但身手敏捷,演技也是驚人的很。

在這部電影中,查理茲·塞隆很少用替身,許多危險的動作場面都是親身上陣,正如面對媒體採訪時說的: 一個八九秒的打鬥長鏡頭想拍出來效果好,演員就必須一直在動,還要保證不要把背面給向鏡頭。所以這個過程幾乎全部都要靠我自己來完成,沒有替身。

這和有些演員不肯吃苦,動不動就用替身相比可是敬業了許多,雖然是女性,卻如同成龍那樣的不怕死和敬業,當然這部電影下來,代價還是有的,除了經常渾身痠痛之外,奉獻了兩顆牙齒。

這部電影雖然被某些影評人認為有點平庸,不過票房成績不錯,全球取得了9500萬美元的入賬,而且再一次證明了好萊塢的女性明星也能和硬漢一樣征戰江湖,查理茲·塞隆拍了一部給自己看,也給許多喜歡她的觀眾看的電影。

豆瓣上有個高分短評很好的說明了這點:文戲看到睡著,武戲看到高潮。電影院裡一堆姬佬,塞隆上妹子的時候,全場安靜如雞。每個人都屏住了呼吸,陷入到無法嫁給塞隆的巨大悲痛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