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原理已公佈,但為何還有很多國家造不出原子彈?


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強大往往要評價他們的軍事實力,軍事實力是一個國家安全的保證,更是國家實力的集中體現。在所有軍事裝備裡,原子彈可能是目前最具殺傷力和毀滅性的。能擁有原子彈的國家無一不是軍事強國,但是現在原子彈的原理早已公佈於世,很多國家也躍躍欲試,想要造出屬於他們原子彈來增強自己國家的軍事實力。

但是能真正做出來的卻是鳳毛麟角,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如果學過物理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現在原子彈對於大家來說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課本里已經講過原子彈的相關原理,甚至在網上可以找到原子彈的製造圖紙,也就是說只要有核原料,製造原子彈似乎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

當然這種紙上談兵的心理可不能用在原子彈的製造上,想製造原子彈絕對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先不談原料的收集,光是成本的投入以及人才的聚集就讓很多國家頭疼了,這也是大部分國家造出原子彈的原因——沒有錢。

原子彈的原料是鈾礦石,鈾裡面有幾種同位素,只有鈾-235才能製造原子彈。當然,從鈾中提煉的鈈-239也能造,但這個難度更大。鈾-235的提煉已經很難了,更難的是還要把它濃縮,一般剛提煉出來的純度只有20%,要想造出原子彈,必須要把純度提高到93%以上。而且光提純就要用幾千臺離心機,這也是一個巨大的花銷,伊朗在原子彈上花費了幾十年的心血,至今都沒有什麼顯著進展。

其次就是原料,鈾礦石的產量並不多,可以說是一種國家戰略資源,即使是有錢也很難買到,而且大部分資源都在有核武器的五常手裡。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購買必須要經五常的同意,而如果五常或者是國際原子能協會不同意的話,那麼這個原料你是買不到的。當然有人會說可以安裝購買,但是安裝購買的話,數量又達不到要求,就目前的國際而言,想要買到原子彈原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實就是結構設計跟操作問題。我國上個世紀在較為貧困,經濟落後的情況下,硬是自己摸索出了製造原子彈的方法,引爆了第1顆原子彈,現在看來這是非常偉大的成就。原子彈在操作的過程中有一個起爆裝置,這個起爆裝置非常關鍵。操作的時間跟核原料之間要有一個緊密的結合,不能存在時間誤差,最大誤差萬分之一秒,如果超過這個階段,那麼原子彈的威力就會大打折扣。

最後,便是整個國際禁止核武器的條約,而這一條約非常的嚴厲。除了包括我國在內的五常以外,其他國家都是禁止研究核武器的,當然禁止研究不代表沒有人研究。像上述說的印度,伊朗,還有朝鮮等國都在暗地裡搞研究,但是他們的進展卻非常不順,而朝鮮更因為偷偷搞核武器被經濟制裁。

所以說研究核武器是代價巨大的,但是研究核武器所帶來國際地位的提升也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有很多想在國際上有話語權的國家,都希望用原子彈來成為自己的一個跳板。相比之下,像一些發達地區的國家如歐洲,他們對核武器就很不在意,畢竟自己的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又有什麼必要去搞原子彈呢?

就目前的社會來說,我們希望世界和平,但原子彈的出現卻是一個風險,無論是核武器的研發還是使用或者是遺留問題,都很讓人棘手。更關鍵的是,如果有一天恐怖分子擁有了核武器,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所以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抵制核武器是是一種責任,人們需要就這個問題警示起來,畢竟我們都希望看到整個社會處於一個和平的發展階段。

貓眼觀史


這張照片大部分人可能已經沒有印象了▼,但是一說這個人手裡的試管中裝的是“洗衣粉”,很多人會恍然大悟。哦!這是2003年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拿出的所謂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普京對這件事嗤之以鼻,而且還不屑地嘲諷道:誰知道他手裡拿的什麼玩意兒?搞不好是洗衣粉!當時美國就是憑藉這一點洗衣粉,繞開聯合國安理會,進攻伊拉克,推翻了薩達姆政權。
後來,洗衣粉的梗廣為流傳,甚至演生出了一個段子:當美國懷疑你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時,你最好真的有。

美國當時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還不是核武器,僅僅是化學武器,就直接出兵滅了伊拉克。由此可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基本上已經成了世界警察美國軍隊師出有名的藉口了。也可以看出,世界上不少國家不是造不出原子彈,而是不敢造。

第一代核武器的製造流程基本上已經成了公開的秘密,只要有一定工業基礎的國家,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就可以通過長時間的鈾濃縮積累,從而獲得足夠的武器級富集度鈾-235。當這個國家有了核武器,那從此在國際上都有了底氣,強大如美國在對其施加軍事壓力時都要慎之又慎。這樣一來,有了核武器的國家就會變得不受控制,並且有可能衝擊以五大國為首的國際秩序。



五大國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就是有別的國家來衝擊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國際秩序。因為這是屬於五大國的蛋糕,不允許有他國染指。其中最不願意看到別的國家擁有核武器的就是美國。美國是世界警察,當這個國家擁有了核武器就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甚至有可能脫離美國的控制。所以美國人一旦嗅哪個國家想要研製核武器,它必會出兵阻止。為了掌控其他國家研製核武器的動態,美國甚至特意研製了一款核偵察機WC-135W“不死鳳凰”▲。其主要用途就是收集空中漂塵,碎屑是否有核輻射,從而確定它國有沒有研製核武器。早在冷戰時期,不死鳳凰就經常在前蘇聯周邊遊蕩,收集前蘇聯核武器研製進度的情報。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美國就曾派出這款偵察機前往檢測事故動向。前些年北亞地區的核試驗也是這款偵察機敏銳的偵察到的。

美國一旦發現有哪個國家開始研製核武器,會在第一時間採取應對措施。首先第一件事就是航母靠近,施加軍事壓力,要求對方立即停止核試驗,放棄核武器相關技術。如果軍事壓力未能奏效,那下一步就是聯合西方國家對其進行經濟制裁。經濟制裁是美國的一個殺手鐧,世界上能夠頂得住的國家沒有幾個。當年伊朗就是屈服於美國的經濟制裁,才和奧巴馬簽訂了《美伊核協議》。如果經濟制裁依然未能奏效,下一步就是實打實的轟炸了。正是有美國時時刻刻看著,那些懂技術,有錢的國家,才不敢去偷偷研製核武器。


赤焰噠噠噠


原子彈原理其實特別簡單,高純度放射物質合在一起就會發生爆炸了。

比如鈾235,大概超過15公斤,自身輻射所產生的能量就會引起連鎖反應,也就是發生爆炸。當然,影響臨界質量的主要有純度,其次要球形,外面加中子反射物質也能降低臨界質量,平時是幾個鈾坨坨分開放,要想炸就合到一起完事。

之所以懂得原理也做不出來,,最難得就是放射性元素提純。

想要做出一顆原子彈,首先要有足夠的錢,要有足夠鈾礦,其次得有足夠專業的人願意給你做,還要有很多離心機,這個不便宜,伊朗那6000臺轉了10年了,鈾還沒提純夠呢,提純一公斤武器級鈾235,大概需要200噸鈾礦,80萬一噸,15公斤要24億,這是最基本的材料費,還不算人工基建成本,想要從無到有做出來,100億美金少不了吧。


不務正業的足球愛好者


原子彈這個東西,原理應該不是很難了,技術已經有了70多年了,但是,能夠擁有原子彈的,就那幾個國家。很多國家造不出來原子彈,這個問題是很多方面的,並不是單一一個原因就能夠導致這些國家造不出來的。

核武器的必要性

首先呢,原子彈這個東西,看你有沒有必要去造。類似伊拉克、伊朗這些國家,做夢都想要核武器的。現在擁核的幾個國家,除去五常,巴基斯坦、印度、朝鮮、以色列等國,這些國家對於核武器的需求,原因就在於,要麼要打仗,要麼在打仗。印巴就不必說了,朝鮮面對美韓兩個敵人,以色列當年被一圈阿拉伯國家圍攻,這些國家,都是強烈需要核武器的。


什麼樣的國家沒必要造核武器?沒有強大的敵人,沒有戰亂,這種國家,沒有外憂,不需要核武器啊。他要核武器幹嘛?打誰?震懾誰?

有沒有能力研製?

研製核武器這個問題,如果你需要了,就要看你有沒有能力去研製。首先就是技術和材料,這個天然鈾礦石,本身就是個非常稀有的資源,而且鈾235的含量只有0.7%,很少。提煉、濃縮難度比較大。其次,這個高爆炸藥的配置,如何在萬分之一秒內引爆所有高爆炸藥,這是個很大的難題,很多國家就卡在這裡了。

技術上是一個難關,財力上則又是一個難關。參考曼哈頓計劃,美國在曼哈頓計劃中,耗時3年,花了20億美金,這還是當時,如果按照現在,那是多少錢?沒這個財力,玩不轉。你讓菲律賓研製個原子彈試試?

國際壓力

原子彈這個東西,並不是說研製就能研製的,國際上早就有《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了,現有的這些國家,有核武器就有了,沒有的,你們也就別研製了,為了人類的未來。不允許無核國家擁有核武器,是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一個共同看法。

並且,不光如此,你研製核武器,你周邊的國家允不允許你研製核武器,尤其敵對國家,這都是未知。現在想偷偷摸摸弄出來核武器,還是比較難的。當年,伊拉克的民用核設施奧西拉剋核反應堆,直接就被以色列炸了。現在核問題變成伊朗了,伊朗想要核武器難如登天,簽了個《伊核協議》,就是防止伊朗研製核武器的,從技術、從能力方面去打壓。

大概原因就是這麼幾點,核武器的渴望程度、技術、財力、國際壓力,這些方面加一起,就直接導致了,現在也就那幾個國家有核武器了,誰膽敢研製核武器,態度蠻橫的,聯合國可能會直接出兵。


軍武文齋


據說大學理工科畢業的學生,依靠圖書館公開的資料就可以完成原子彈的理論設計,但是他永遠再也造不出來。同樣道理,原子彈的原理雖然已經公佈,但是很多國家也造不出來。

原因是他們的製造能力不足以彌補從理論到實踐這段距離。造原子彈首先要有核材料——鈾礦,自然界中的鈾礦主要是鈾234,鈾238,製造原子彈用的是鈾235,而鈾235的儲量僅佔鈾礦的0.7%,這對於那些自然資源比較匱乏的國家來說,很難得到足夠的鈾235。有些人說,那可以買呀!事實上根本賣不到。世界上擁有核武器的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對核材料是嚴格控制的,這樣就刷掉了很多資源不足國家。為什麼會嚴格控制後面會講到。

但是這樣還會有許多國家可以依靠自身資源稟賦獲得核材料。是的,有些國家資源豐富可能有鈾礦,但是不要忘了鈾235的儲量極低,要把鈾235武器化必須進行濃縮,這是一項既耗費資金又耗費資源的事,1公斤濃縮鈾需要200噸鈾礦石。這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所以很多國家打消了發展核武器的念頭。

除此之外,原子彈的設計是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網上存在的原子彈設計圖紙很簡單,並不可靠,原子彈的實際操作要複雜的多,它的控制系統就很尖端,化學爆炸推動核裂變的時間誤差不能超過萬分之一秒,否則原子彈的威力就會削弱很多。這在很多國家都是無法做到的。

還有一個是技術以外的原因,那就是核軍控。國家社會對發展核武器有著嚴格的約束和限制,所以合法擁有核武器的五大常是嚴格限制核材料的,任何國家想獲得武器級的核材料都要冒巨大的政治風險,如果搞不好,會受到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嚴厲制裁。在這樣嚴打高壓的態勢下,任何國家想發展核武器都是難上加難。也是以上幾個方面的原因,很多國家在原子彈圖紙都公佈的情況下,無力造出原子彈。


江南不缺水


愚昧的問題,圓珠筆就在你桌子上,6歲小孩都可以拆開看原理,但圓珠筆芯世界只有不到10個國家能做。何況原子彈



因陀羅indra


技術不難,原料難,實驗容易,量產難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可以製造核武器和發展核計劃的國家不下80多個,但是現在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只有9個,很多國家並不是造不出來核武器,而是卡在了材料上或者發展核武器所帶來的國際壓力方面。

核武器現在可以說相當的“白菜化”。比如柯達公司就曾經擁有一個小型核反應堆,以及3.5磅,約合1.58千克的武器級鈾濃縮。美國方面稱,柯達公司曾經提煉過1.582千克的鈾-235,純度達到93.4%,達到了武器級否認級別,而美國當時發現柯達公司搞出了這個東西也十分震驚!因為沒有合計到柯達公司居然有這個東西。柯達公司的這個核反應堆,放在紐約州的羅切斯特市的柯達總部,時間已經長達30多年之久。柯達高層認為,這個核反應堆不用於發電,所以沒有核爆炸風險,並且也不會出現核物資洩漏。

顯然一家民企公司都能研製出原子彈的核心要素之一,這說明原子彈技術正在全球“白菜化”,技術普遍化。現如今,即使知道正確的原子彈原理和臨界質量,但是也不足以製造原子彈,一方面是因為獲取可裂變核材料的成本非常高昂,另一方面就是因為原子彈大部分物質發生裂變十分困難。國際上大部分國家都是採取了民用技術發展核電、核技術,這些核技術理論上很難轉換為核武器。

最令各國發展核武器比較頭痛的就是,核材料的應用。因為這需要耗費一個國家的財力,物力。特別是物力很多國家發展原子彈都是因為被核材料卡住了,比如,發展原子彈就需要鈾235,天然鈾的主要成分是鈾-238,鈾-235濃度只有0.7%,對於核武器來說,必須通過物力對鈾235進行“濃縮”,通常把濃度提高到93%以上,達到武器級核材料量。另一款元素鈈,比鈾-235更容易裂變,並需要更低的臨界質量,鈈作為核反應堆的副產品,生產成本也低很多。但是很多國家是卡住了核原料的獲得上。很多國家無法獲得大量的鈾礦,有了鈾礦也沒有離心機,也沒有電能。而鈈-239的獲得更加依賴重水反應堆,顯然對於小國發展核武器來說,相當困難了。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的一些簡單看法和資料整合,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和交流互動。如有轉載,煩請表明出處!

軍事天地


利用已公開的原子彈原理知識以及能夠獲得的核材料或許只能做出具有核輻射特性的“髒彈”,卻造不出可以發生核爆炸的原子彈。“髒彈”與原子彈有本質差別,原子彈是核裝藥的鏈式反應引發的核裂變爆炸,威力巨大無比;而“髒彈”只是利用普通炸藥爆炸時產生的威力將放射性核材料拋灑出去,以核輻射汙染的形式來造成殺傷。對於具備製造原子彈能力的國家而言,原子彈的生產只是一個組裝過程;而那些不具備這個能力的國家想要擁有原子彈則是一個從“0”到“1”的艱難突破。核武器這種大殺器買是買不到的,只能自己研究開發,但是受《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制約,任何無核國家擅自研發核武器的行為都會受到條約締結國的限制甚至制裁,因此許多國家都放棄了研發核武器的想法,轉而向友好大國尋求核庇護。下圖為朝鮮閱兵時出現的“核揹包”部隊,所謂“核揹包”其實就是髒彈。

研製原子彈的首要條件是獲得原材料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核工業同樣如此,研製原子彈的首要條件是材料,如果得不到核材料,那麼就連最基本的核物理實驗都做不了,就更談不上研製原子彈了。現在能夠大量得到可用於原子彈的材料有鈾-233、鈾-235和鈈-239,得到這些材料的途徑有三個,即鈾礦開採加工、合法採購、非法採購。對於那些擁有鈾礦礦藏的國家而言,自行開採加工是一個最佳的原材料獲得途徑,所開採的資源完全由自己支配,不受到任何限制麼,比如我國在研製原子彈時就是通過開採本國鈾礦資源來解決材料問題的,富餘產能還可以用來出口創匯;沒有鈾礦資源或者沒有開採能力的國家則通過向國際原子能申購的形式合法採購,但是所獲得的材料均為丰度很低的民用核燃料,比如日本就完全依靠申購合法獲得核燃料;最後一個途徑便是通過非法交易獲得,比如伊朗鈾濃縮活動中所使用的核材料就是通過黑市購買得到的,至於這些黃餅(鈾礦初加工產品)究竟是如何流入黑市的,很難有人說得清楚。所以說不管哪個想要研製原子彈的國家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獲得原材料,滿足不了這個條件研製原子彈就是空談。下圖為形態宛若寶石的翠砷銅鈾礦,用“致命的美麗”來形容它是非常貼切的。

原子彈材料的加工以及核試驗

得到原材料以後就進入加工的程序,其中核材料的濃縮生產決定著原子彈研製的成敗,武器級的鈾-235必須達到93%以上的濃度才具備發生核爆炸的條件。鈾純化廠的原料“黃餅”鈾含量一般為40%~70%,化學式為U3O8(即八氧化三鈾),通過提純後得到濃度為0.7%鈾-235,經過數百道濃縮工序後能夠得到核電廠所需濃度為2%~3.5%的核材料;繼續濃縮後可得到核動力航母或核潛艇反應堆所需濃度為20%的鈾-235;深度濃縮後才能得到濃度為90%以上的武器級鈾-235核材料。原子彈核材料的濃縮生產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工程,比如上世紀60年代年我國發展核事業時幾乎是舉全國之力進行的,其中最大的投資便是建設鈾濃縮廠,這種能力不是一般國家能具備的。在得到武器級金屬鈾以後就可進行核試驗了,一般認為濃度在93%的鈾-235只需6公斤左右就可以達到核爆要求,但是核爆是一個核裂變過程,以“6公斤左右”的最低裝藥要求為例,這個“左右”究竟能精確到多少?原子彈的核材料究竟要設計成什麼形狀和尺寸?如何達到設計爆炸當量?需要多少炸藥進行爆轟?炸藥起爆順序和時間如何設計?如何確保核材料全部參與核裂變爆炸?等等問題都需要自己的科研院人員做實驗一個一個的解決,這些涉及原子彈研製的實驗統稱為核試驗,而這些實驗數據和研究成果是不會從任何渠道得到的,除非別人願意給,就像以色列一樣,在沒有進行過任何研究和實驗的情況下也能自行生產核彈,你說怪不怪。下圖為美國沙漠中密密麻麻的大坑,這些大坑一共有980個,每一個大坑代表著一次地下核爆實驗,美國能在原子彈技術領域引領全世界的原因就是進行了無數次核試驗獲得了別人永遠無法獲得的實驗數據。

取得核試驗成功後還需要將原子彈武器化才能形成核威懾

世界上有核國家在首次取得核爆實驗成功時並不能宣佈擁有原子彈,因為進行核爆實驗的原子彈嚴格意義上來講還不是武器中的“彈”,而是一個核爆裝置。這個裝置不具備任何實戰意義,因為核爆裝置的目的是用要驗證原子彈設計思路的,如果裝置成功實現了核爆炸,那麼說明設計思路是正確的,往後的實用性原子彈將繼續沿用原始設計;倘若核爆失敗或不出現完整核爆,那就說明設計思路出了問題,必須整改。比如人類第一顆實用型原子彈,即美國轟炸日本廣島那顆,設計時使用了60公斤鈾-235,核裝藥是現代原子彈的10倍之多,然而“小男孩”原子彈在爆炸時只有不超過1000克的鈾參與了核裂變,其中只有0.6克的物質真正地轉化成能量,爆炸當量也沒有達到設計的20000噸,而是15000萬噸。因此從取得第一次核爆實驗成功到實現原子彈實用化還要進行許多次的核爆實驗,直到第一枚真正意義上的實用性原子彈成功爆炸達到設計性能時才能宣佈擁有核武器。比如我國在成功進行原子彈核爆實驗時第一次核爆實驗所設計的核爆裝置重達4噸,而通過很多次核爆炸實驗後才縮小到實用型的1噸。只有小型化到飛機、導彈也能投送的重量和體積的核爆裝置才能稱為核武器,成為核武器後才具備核威懾能力。下圖為我國火箭軍裝備的長劍-10路基巡航導彈,在使用常規戰鬥部時該型導彈射程為1600公里,在使用核戰鬥部時射程為2000公里,因為核武器小型化以後和戰鬥部的核裝置重量只有480公斤,而威力則達到50000噸TNT當量;如果使用氫彈戰鬥部,同樣重量下威力會大10倍,這才是真正的核威懾能力。


綜上所述,原子彈的研製不僅僅需要理論上的技術支持,更重要的是從鈾礦開發到核裝置武器化的實踐行動,而開展這些實質性的研製工作則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物力,還需要研製國傢俱備保護研製活動的能力。比如已經取得核試驗成功並武器化的朝鮮,在研製原子彈的十年間不僅遭到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的數輪經濟制裁,而且有幾次差點被美軍派遣戰機對其核工業實施定點清除,如果不是得到我國庇護,朝鮮的核試驗是不會取得成功的。又比如僅僅進行鈾濃縮活動、尚未具備核試驗條件的伊朗,現在正在遭受嚴厲的經濟制裁,今年7月初甚至差點引發戰爭,目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正在波斯灣部署兵力,大有不摧毀伊朗核設施決不罷休的架勢,伊朗研製原子彈的道路比起背靠大樹的朝鮮顯然要坎坷得多。所以制約原子彈研製的因素不在於技術,而是在於那種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勇氣。下圖為正在波斯灣遊弋的美國航母編隊,伊朗顯然是已經拿出破釜沉舟的決心,不惜與美國開戰也要發展自己的核工業。


兵器知識譜


製造原子彈的原料是鈾235和鈈239,並不是隨處可見的,反而自然界中的鈾235含量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鈾235和鈾238一般是混合在一起的,對於很多國家來說,將這兩種元素分開所使用的離心機都造不出來,更別提後續的工作了。此外,要造原子彈,鈾235的含量至少要達到93.5%,鈾235的提純達到一定的比例後,每提高0.1%都是一個挑戰,當年伊朗還達不到這個純度時美國就開始坐不住了。

雖然上過高中的人都知道原子彈或者氫彈的原理其實挺簡單,就是核裂變和核聚變,用中子去轟擊鈾235或鈈239的原子核,釋放出中子,中子再繼續撞擊其他的原子核,以此進行鏈式反應,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氫彈雖然是核聚變原理,但是也需要核裂變的支持,所以氫彈的內部其實還是原子彈,原子彈爆炸時產生的高溫高壓誘發核聚變,進而引爆氫彈。

雖說原理簡單,但是製造原子彈或氫彈無論從理論層面、原料獲取提純、到實驗推理論證再到多次的核試驗,對於大部分的國家來說都是很大的技術挑戰,這是造不出來的主要原因。而部分有技術的國家,比如日本、伊朗,則是由於政治原因的限制,還有部分國家有潛力,但是沒膽量去違反《核不擴散條約》。








呂子乂


這個問題很複雜:

🍒理論難度

80年代之前,國際社會到處都是核材料的交易,鈾礦很容易就能夠獲得,但實際能夠製造原子彈很少,問題主要在於理論設計階段就被卡住了。

🍒材料難度

80年代之後,國際市場的核材料越發控制嚴密,加入核材料供應集團,就得接受國際監督,天上有衛星,地面可抽檢大氣數據,實地檢查燃料棒。

所以,這很難做到不被發現。

🍒工業製造難度

想要製造核武器,必須將核材料批量處理成為武器級材料。

無非兩種辦法,一,是用外部中子源照射鈾238形成鈈239,然後刮取表面的鈈,收集還原純化成為武器材料。

鈈239:

不過,鈈有劇毒。後處理很麻煩。稍微洩露一克鈈粉到空氣中,足夠殺死一個國家的人口,所以,僅僅鈈239的處理問題就阻擋了大多數國家。

二是工業化分離鈾235。

離心機:

鈾235是高效的裂變材料,只是自然含量只有0.71%,所以,必須想辦法將鈾235從鈾238裡面大量分離出來。

鈾235:

然而,不管是離心機法還是氣體擴散法,都需要大量電能。幾千幾萬次吹風,利用鈾235原子比鈾238原子輕1.3%的特點來強迫分離,最終形成一點點武器級材料。

想要最基本的核武器威懾能力,50枚應該是最低最低水平,這就大約需要250公斤武器級核材料,否則何必花費大價錢去製造原子彈出來呢?

理論上,1公斤武器級核材料需要處理200噸鈾礦,這幾十萬噸鈾礦處理完成得需要多少配套資金、人員的投入?

因此,一個國家的電力使用突然發生異常波動就足夠說明在幹什麼。而大多數國家也沒有那麼多離心機與電力。

🍒核試驗難度

有了核材料,得組裝起來。這個時候電子工業水平考驗又出來了。

無論槍式、還是內爆式都需要:瞬間用化學爆炸力將亞臨界質量核材料推到一起,達到臨界質量,引發爆炸目的。

這個很考驗工業能力。稍有延遲,核材料就可能被提前炸飛,導致核反應威力達不到設計目標甚至失敗。

而且,具體進行實彈爆炸才能驗證理論設計結果。場地在哪呢?

🍒小型化與運載工具

製造原子彈與製造爆炸裝置不一樣。

爆炸原子彈的承載塔:

重達數噸的爆炸裝置根本不能叫武器。比如美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瘦子重3400公斤。這樣的重量沒有作戰能力。

所以,有了核武器,還得小型化。才能將裝在導彈上或者空投。

而這又是一個系統工程。

🍒因此,這就是工業化製造核武器與理論製造核武器的差異,那麼95%的國家都是不具這個能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