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五:李文涛/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备用文稿选

策划:金仕善△熊明修

顾问:毛正秋

撰稿者 :(以供稿先后为序)史宏友、李文涛、刘宏、樱子⋯⋯添加中

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编者语:在金仕善老师和熊明修老师的精心策划下,在各位编写老师的努力下,《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备用文稿选陆续完成,编发进行中。《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备用文稿选已编发如下:

1.樱子/《福田河镇与福白菊》

2.刘宏/《金瓶梅》作者是麻城丘长孺

3.史宏友/麻城明代进士县

4.史宏友/九龙山和柏子塔

5.李文涛/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李文涛

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李文涛,网名金太阳、观海听涛。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北省级骨干教师。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楹联学会会员。麻城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杏花村诗词》《麻城楹联》副主编,大型文化典籍《麻城民俗》编委。作品入选《绿洲》《东坡赤壁微刊精萃》《读书的力量》《黄冈百名优秀诗人精品》等多部诗集 ,著有诗词集《暖阳集》。

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宋埠镇位于麻城市中南部的举水之滨,东邻中馆驿镇,北接顺河集镇,南与铁门岗乡隔举水河相望,西邻歧亭镇和红安县永河镇,历来享有“小汉口”之称。宋埠镇曾两届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楚天明星乡镇”,2004年被国务院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心镇”。

我了解宋埠,始于对宋埠名称由来的好奇。这是因为,关于宋埠镇名称的由来,颇有些传奇色彩。

麻城宋氏的一世祖层缉公,于元代(约1300年一1310年)出生于鄱阳湖边的江西星子县板仓桥。他体魄健壮、性格豪爽,知书达礼、自幼习武,曾经担任过千总之职。元末,他调任黄州都司,驻守麻城岐亭(约1340年一1350年),缉盗剿匪、平叛镇抚,抗洪抢险。后层缉公功成身退,意图归隐。此时,鄱阳湖老家朱元璋、陈友谅大战正酣,层缉公觉得回老家已不可能,于是他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发源于蜂烈包山的举水河贯穿麻城全境,是麻城的母亲河,多数河段险窄流急,可以放排行船。而在岐亭上游15华里的一个叫郝铺湾的河段,河面开阔,河水在这里绕了一个弯子,使郝铺湾成了个半岛,这个湾子里水面平静,是一个天然的港湾码头。而郝铺湾的身后,则是一片被举水冲积形成的平畈,高出河床的面积有几千亩,是旱不到淹不着的好地方。

层缉公在岐亭驻防多年,谙熟这里的地形地貌。这郝铺湾是个水陆交通的要道口,四乡八畈的人们上麻城,赴江夏(今武昌),走黄州,去河南,都在这里上下车船。层缉公设想利用它的交通便利来开展贸易,形成集市。于是他带着他的部下和故旧数十人,在郝铺湾边买下数十亩土地,兴建了一个水陆码头,组织了一支船队,建造了一组组仓房与铺面,热热闹闹地做起了生意。“都司老爷” 面子大,黑白二道都争着巴结他。层缉公在码头竖起一杆十多丈长的旗杆,上挂一幅丈二见方的大旗,绣着一个硕大的“宋”字,还铸了一尊雄健的镇河铁牛角在河岸上,十里外都看得见。人们坐船来时,一见到这面“宋”字旗就会情不自禁地大喊“宋埠到了”(宋家码头的意思)!久而久之,人们慢慢习惯了宋埠这个地名,郝铺湾反而没多少人提起了。

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层缉公派懂行市的人长驻江夏,观察行情,负责采买,组织货源,由船队往返运输货物,把麻城的粮棉油、猪牛羊、蔬果茶等农副产品运到江夏,将江夏的铜铁锌、烟酒糖、丝绸麻等日用品运回麻城。一来二去,生意越做越发。不仅把麻城及周边新洲、黄陂、乃至河南、潢川、光山、商城等地的生意带活了,还极大地叫响了宋埠名号。凡是江夏有的货物,宋埠都有,而且价格也很公道,甚至还要便宜。这是因为周边客商到宋埠进货比跑江夏要少跑一百多里的路程。于是商家被吸引来这里做生意的越来越多,争相来宋埠买土地,开铺面,超大的集市逐步辐射到周围的诸县,于是人们不约而同地把这个新兴的集市定名叫“宋埠镇”,以颂扬宋都司的开埠之功。

层缉公耋耄之年时,农民起义的战火也在逼近宋埠,层缉公就把生意交给了他的老部下和商人朋友,举家迁到了麻城县城内的宋家塆定居。依依不舍的部下和商人朋友,经常来宋家塆探望他。后来,层缉公临终时,应部下和商人朋友的请求,让后人把他葬在郝铺湾的那个码头边,从此南北过往的商户们自发的形成个习惯,就是一上岸先祭拜“宋都司”,这样生意就会开张大吉,顺顺利利,红红火火。

这就是宋埠镇的来历。现存的历代麻城县志中,都要浓墨重彩地介绍宋埠镇,称其为“邑中首集,地当水陆之冲,南北货物辐辏,前所未有”。可见明清以来宋埠镇的繁华盛况。后来人们把宋埠镇美称为“小汉口”。

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近代历史上,宋埠发生过一件大事,震惊全国,即“宋埠教案”。麻城籍作家金仕善老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写了一部中篇纪实小说《宋埠教案》,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宋埠教案"的全过程和宋埠地区特有的民俗风情。金老师的《宋埠教案》当年在发行量极高的《今古传奇》文学期刊上首发,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阅读兴趣。

清光绪十八年五月十八日(公元1893年7月1日),宋埠镇东门外干沙河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因为这天既是传统的端阳节,又是佛教的维沙迦节。当地和周边的群众潮水般涌向干沙河,他们分别是来自宋埠、歧亭、铁门和安乡(今武汉市新洲区)等地的乡民。那些跑江湖舞拳弄棒的、卖狗皮膏药耍猴儿山羊的、吃糖人买粽子开炸锅的,施展各自的路数招徕顾客,把偌大个草坪搅得沸沸扬扬,平添一番节日景象。更有那赛龙舟的、划彩莲船的、踩高跷的、唱大戏的、做法事的,真是各出心裁,好戏连台。干沙河热闹非凡。

瑞典传教士梅宝善和乐传道也前来凑热闹。可是,他们傲慢无礼,恣意妄为,出言不逊,藐视佛教。更有甚者,众目睽睽之下,调戏欺侮良家妇女。他们的丑恶行径,激起群众义愤填膺,而传教士气焰又十分嚣张。争执中,传教士竟然掏出手枪,准备向群众开火。他们的凶暴,无异于火上浇油,结果愤怒的群众将他们乱拳打死。

案发后,湖广总督大人张之洞派候补道裕庚前往事发地,会同黄州知府、麻城知县查办此案,拿获首犯从犯共九人,先后羁押于麻城县和黄州府监狱。了解案情真相后,张之洞指示裕庚亲提犯证,覆讯确供,定谳禀报。并强调,此案并无原谋,属教义之争,且在场哄闹之人甚多,断不能任意株累。结果,有两人依“共殴人致死”律,拟绞监候,秋后处决,其余七人分别处以杖一百、徒三年或杖八十、枷号一月,另给瑞典传教士方面抚恤金四万二千两白银结案。

从宋埠镇的由来,我们看到了宋埠人的勤劳和智慧;而从著名的“宋埠教案”,我们又可以看到宋埠人的侠肝义胆和爱国情怀。

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抗日战争时期,麻城宋埠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8年8月,中日武汉会战爆发。这是中国抗战史上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战斗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中方最高统帅蒋介石坐镇武汉,先后调集130个师,40余艘舰艇,22架飞机,共计100余万中国军队参战。日本方面也先后出动华中派遺军12个师团35万兵力,外加120余艘舰艇、500余架飞机,自津浦线南段席卷而来。地处鄂豫边界的麻城小界岭,是长江北岸屏障武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越过小界岭,日军就可以俯视江汉平原,沿公路长驱直下武汉三镇。

1938年9月,作为武汉保卫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界岭战役打响。中国守军第五战区第三兵团以大别山的崇山峻岭为天然屏障,与强敌殊死拼杀,坚守大别山防线50余日,拒敌于麻城“五关”之外。小界岭化成一道日军无法逾越的阴阳界,刻录在第二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这次战役,史称“小界岭战役”。

当时,中国守军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三兵团总指挥孙连仲的指挥部,设在现麻城市福田河镇小界岭村裴树凹。李宗仁的第五战区司令部同期移驻宋埠。期间,中国最高统帅蒋介石亲往麻城督阵,在宋埠相公庙住宿一夜。时任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郭沫若两次率抗战文艺宣传队来宋埠,慰问抗日军民。周恩来领导的抗敌演剧第四队和第六队、臧克家领导的文化工作团以及上海演剧二队纷纷来麻城慰问演出。一时间,小小的宋埠镇成为仅次于武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为世人所瞩目。

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可以说,这些历史掌故都是宋埠昨日的名片。如今的宋埠,发展成就更是喜人。

宋埠镇版土面积153.03平方公里,有耕地44625亩,林地82125亩,水资源面积3521亩。境内非金属矿产资源硅、石英、云母、砖瓦粘土和金属矿产铁砂有一定储量。野生动物有野猪、野兔、豺狗、野鸡、野鸭、山鹰、土画眉、斑鸠、白鹭、大雁、喜鹊等。每年夏季成群白鹭来境内的水库、河流、湖区筑巢,产卵繁殖;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黄羊、大鲵、虎蚊蛙等在丘陵、山区的丛林中也偶有所见。可谓资源丰富,得天独厚。

宋埠镇的工业、农业、旅游等产业特色鲜明。“特色工业”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冶金铸造、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纸箱包装、建筑建材等“六大产业集群”。各企业生产的汽车零部件销往一汽集团、二汽集团、华晨金杯、北汽福田等20多个主机生产厂家,“英联”牌蜂蜜和“华艺”牌纸制工艺品出口美国、韩国、澳大利亚、日本等60多个国家。“特色农业”形成了大棚蔬菜、板栗、青茶、油茶、红薯、养殖等六个产业基地;形成了106国道沿线的蔬菜产业、宋顺路沿线的林特产业、宋大线沿线的畜禽养殖产业等三条特色经济带;大棚蔬菜连片种植面积已达12000亩,并建有鄂东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特色旅游产业”以生态游、人文游、山水游为主。境内西周时期的“禹王城”、“金罗家遗址”、汉朝时期的“玉皇阁”等文化古迹,以及“法华寺”、“东岳庙”、“尾斗湖”等旅游景点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喜人。

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古老的宋埠镇,以其雄厚的政治、经济、文化实力,继续擦亮着“小汉口”的光荣名片,勇当建设大别山中心城市的排头兵,在“全民创业,大众创新”的时代洪流中,重新焕发青春的光彩。

(本文主要资料来源:《麻城文化丛书》)

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