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阅读社会学科类书籍或文章?

残阳未颓


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其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它与自然科学是相对。

社会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如统计的、实证的、逻辑推导的方法,但人文科学也有自己特殊的研究方法,比如精神分析学方法、哲学反思与顿悟直觉的方法等。

阅读一本书主要通过三个阶段

1.检视阅读,不管书的难易程度,先把书从头到尾快速的浏览一遍。形成基本的概念。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本书一拿到手一般人就很头疼,所以不管能否读懂先把它从头到尾翻一遍。除了书中出现的一些新的词语外,大多数的字词我们应该都能够理解的。这本书我是看了一小部分就搁起来了,后悔。

2、分析阅读

先依照书的种类与标题做分类;

然后,在检视阅读过后尽量的用一两句话分析出书的中心内容。我们先看一下书的前言或者书名就可以了解书的基本内容。大多数作品在文章中或者开头作者都会给读者以启示。如《国富论》开头计划文章有好几页长。整体来说可以缩简为以下的篇幅:

本书在探讨国家财富的资源。任何一个以劳力分工为主的经济体制,都要考虑到薪资的给付,资本利润的回收,积欠地主的租金等关系,这些就是物品价格的基本因素。本书讨论到如何更多元化地有效运用资本,并从金钱的起源与使用,谈到累积资本及使用资本。本书借着检验不同国家在不同状况下的富裕发展,比较了不同的政经系统,讨论了自由贸易的好处。也可以参考着这样理解《资本论》。了解作者在谈什么干什么;

如:自古爱情类的小说,其中心都为三句话:男孩遇见女孩,男孩失去女孩,男孩找到女孩。

其次,仔细的阅读,列出书本的基本的大纲。这个可以参考书的目录。比如这本书分为六个部分,然后第一部分又从三个方面讲,第二部分又从两个方面讲。还有就是你的这个大纲必须是自己概括出来的。不能跟作者的结构一致。不然就不能说明你真的看懂了这本书;

最后,弄清楚作者的意图。问自己这本书在说什么?为什么?有什么问题?哪些是主要问题?那也是次要问题?哪些问题要先回答?哪些要后回答?可以列出简短的公式: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或为什么会有这件事的存在?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性及特征是什么?与其他类似事件,或不相同事件的关联是什么?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以上这些都是理论性的问题。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哪些行动?以什么顺序?在这些条件下,什么事是对的,或怎样才会更好,而不是更糟?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做会比那样做好一些?以上这些都是实用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准确的理解书本中心内容。

3、找出与作者相通哪些词。包括检视阅读是自己所不了解的词,一些专业性术语等。这些词一般是一个一本书的一种标志。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里出现的物种,进化,优胜劣汰等词语。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由于各个名词之间进行新的组合,很难读懂。所以将书中出现的新名词,找出来弄懂它的意思,就能很顺利的读懂这本书。

找出作者的主旨。主要找出书中一些重要的句子。

想要有效阅读一本书可以参考上面的方法。

阅读一篇文章可以采用上面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五个步骤:①、看准主题,然后再找不同的书来进行分析。②、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③、厘清问题。④、界定议题。⑤、分析讨论。

以上是我对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或文章的一些看法。敬请参考。

注:本文多参考《如何阅读一本书》,[美]莫提默·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倚云


阅读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最简单,最基础的提升自己的方式。

那么如何选择书籍种类,如何选择书籍,怎样做到高效阅读等问题就极为重要。

那么今天就和大家来谈谈这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何选择书的种类

第一类:专业书籍

对于大学阶段的朋友来说,专业课是最重要的课程,并且在大学阶段专业课学习的好坏决定了你将来工作学习的基础。

所以说对于专业书籍的阅读就是很重要的,同时对于工作族来说,你需要不断的提升你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素养,随着时代的推荐,你所在的专业发展速度也是极快的,所以不断的阅读专业书籍,了解最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很多人说书籍里大部分都是过时的观点和想法,我并不这样想,我觉得书籍里的这些才是最基础的,如果你连基础的都不是特别的了解。你又何谈去提升。

第二类:小说

对于不是文学相关专业或者从事相关工作的人而言,阅读小说能够陶冶你的情操。

同时有些小说中会有独特的想法和观点,他对你的工作和生活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三类:拓展书籍

拓展书籍总的来说包括心理方面、哲学方面等等。

书籍中会有价值观,世界观的体现。

阅读这一类别的书籍可以有效的帮助你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同时还能让你学到你的专业以外的知识,对你的生活以及工作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选择书籍种类的同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

对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所适合读的书种类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家长应该多让孩子阅读一些图画累的书本,据调查显示,在这一阶段多读书可以有效的养成孩子的阅读情趣,并且对将来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好的效果。

对于小学到高中的朋友来说,课余时间多阅读小说和哲学类的书籍,可能会感觉特别难理解,但是细细的读一读还是会有很大的帮助的,会起到帮助你了解自己,养成好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影响。

对于大学阶段的朋友来说,阅读专业书籍就更为重要,因为步入大学就意味着你即将进入社会,那么如何能够在社会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其实很简单,需要你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对于工作族来说,专业书籍同样也是第一位的,同时还应该多阅读一些其它专业的书籍,例如经济学、心理学等等,这会对你的工作和学习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二个问题,如何选择好的书籍

书籍玲琅满目,那么如何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好的图书就很重要。

第一个方法:通过网络查找相关书评

先对你所喜欢的书籍种类进行第一次筛选,选出自己较为感兴趣的几本书,再通过网络上查看这些书的书评来进一步筛选出最好的几本书。

第二个方法:试读

现在很多的app都在提供试读功能,在买书之前可以进行试读来看看这本书是否适合于自己。

同时也可以去图书馆进行试读,确定是否适合。

第三个问题,怎样做到高效阅读

在上学期间你可以会有充足的时间,但是等到工作之后你就会发现时间的珍贵。

所以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高效的阅读,这是每个人都应该要掌握的,也就是俗称的阅读方法。

读书方式多为泛读、精读、扩展式读书方法,不同的书籍所适合不同的读书方法。

第一种方式:泛读

对于书本中你所了解的观点和想法,或者说完全不适合你的知识进行泛读,只要大致理解就可以,不要深究。

第二种方式:精读

精读所对应的书籍应该多为专业书籍以及拓展性书籍,这些书籍的学习可以提高你的专业素养和你自身素质的提升,所以精读是很有必要的。

不管这本书适合泛读还是精读,我建议大家在阅读过程中和阅读之后都有必要进行思维导图训练,把你在书中学到的想法和思想罗列出来。

第四个问题,怎样制定读书计划

读书计划的第一要点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定,具体实施方法是通过之前一段时间的读书情况,在经过适当的提高之后作为下一阶段的读书计划。

在实施过程中,学会科学的阅读,不要今天把两天的读书计划完成,第二天一点不看,你每读一本书注意不要间隔过长的时间,因为这样才能让你保持记忆。同时也注意不要在一段时间内看多本书。

最后一个问题,阅读之后如何总结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每一个人阅读的目的都是要将书中的观点及想法等变成自己的,而不是读完就忘掉,所以阅读后的总结就极为重要。

推荐大家一个好的方法,其实在上文中提到过,就是思维导图,在文章开头也有我做的对于本篇文章的思维导图,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确实对于阅读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帮助我理清思路,具体、调理的理解作者的想法和观点,可以说是一种特别有效率的app。

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首先建议大家阅读的是专业书籍,因为此类书籍有很高的实际效用,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工作。

同时我还推荐大家阅读一些扩展性书籍,比如有关心理学和哲学的书籍。

心理学书籍可以帮助你在工作及生活中与同事、朋友、陌生人的交流更加的轻松和高效。

哲学书籍可以让你更好的体会这个世界,也可以帮助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林意诗语


大多数朋友拿到一本书,就开始从头到尾开始读,以书上内容为王,没有自己主见开始读,这样的效率很低,读完也不清楚这本书到底写了些什么你。一部分朋友拿到一本书,书是他的奴仆,能在这本书里取自己所需,有自己的目的。

一、我常用的两种方法

  • 方法一:快速阅读

拿到一本社科类的书,通常先用5分钟快速浏览,包括这本书的封面、目录、封底、作者简介,快速的对这本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预测整本书的重点。一本书的重点,在目录中能快速分辨出来,重点内容篇幅一般较长,也就是通过二八法则快速的判断重点。

再用5分钟的时间,快速翻阅这本书,一页一页的翻,扫一眼,只看书中的关键词,比如黑体字、小标题,重点的内容要用便签纸标记。

之后再用20分钟的时间读标记出的重点内容。这时候对这本书已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需不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读,需不需要精读这本书,已经有一个初步的判断。

  • 方法二:分析阅读

精读一本书,建议用整块的时间去阅读,深度阅读。比如,能有半个小时或者1个小时,静下心来认真的去读这本书,没有外界的打扰。不建议在地铁、公交车上的时间去读,这样的时间很难静心不被打扰,但高铁、飞机上可以算整块的时间。

开始精读一本书,首先快速阅读,之后用一句话提炼这本书的精华,用一段话概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按照章节阅读时,重点看快速阅读标记出来的章节,读过之后,自己列大纲、画思维导图,总结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最后,还要找出作者通过这本书想解决什么问题,作者如何解答的,作者提供的方法。最好是能讲给别人听,别人能听懂,这本书里的知识也就吸收了。

二、最好是进行主题阅读

同一类的书在某个时间段一同阅读。因为这些书都有共同的特点,一个主线,一个架构分析,能够集中的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解决掉。但主题阅读也是最花力气的阅读,也是最有收获的。

这里,可以建议大家看这几本书,能够帮助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一本是莫提默·J. 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一本是东尼博赞的《快速阅读》。当然,这两本书里也有提升自己阅读速度的方法,可以训练训练自己的阅读速度。


礼诺涵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社会科学类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归类整理,写出一个书单或者目录。这样能够使知识的学习有计划,有目标,能够有效提高阅读的效率。

其次,要根据内容采取的不同方式,对于了解的内容就略读,对于不熟悉的内容就精读,同时如果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记录,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所读内容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最后,要温故而知新,为了更好地阅读,尽可能地抽出一定的时间对看过的内容进行温习,逐步做到举一反三,这样会使社科类阅读事半功倍。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喜欢的朋友请给个赞,点个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我是小号行不


语言文字本身是有局限性的

有很多抽象内容本来就不好表达

就算作者很用心去尽可能说清晰了

也不一定就容易理解

遇到这样的书其实是好事

好的书籍必须精读

字数未必多

信息量很大

读这种书不能求量

一定要读懂

读过之后要思考

思考之后要有感悟

感悟要整理成文字

整理好的文字再和原文参照

隔一段时间还要返回来再看一遍

看看有没有新的感悟

能提升自己认知度的书籍精读一本的确很慢

但这种慢值得


梦蝶也逍遥


我个人的方式,是这样的。

1我觉得每天抽空读一本需要学习的书的几页就很有效果了。读的慢,大概要1个多小时。这时候态度要严肃认真。

2再抽空读娱乐方面的书,或者看视频,让大脑放松。

3写笔记、写文,这叫巩固,也叫练习。可以是最后写,也可以是在看书时产生灵感时写。


尹焱焱


阅读要注意,批判性思维,特别社科类,要找到文章的关键词,想想文章的立意和论点,要看同一个主题不同作者的观点!同时要分析判断,别人为什么这样说?你更支持哪种观点!哪种观点更客观!更贴近事实,更有前瞻性和有效性!


邬积木


有效阅读通常指领悟文章所述的核心指向。可以是理论,可以是格律,可以是逻辑等。带着独立思考、客观比照和理性判断反复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


简学话题


1、选定科目;2、学经典著述;3、学名家名作;4、学前沿论述。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兴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