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裡的女性智慧


老子思想裡的女性智慧

今天(農曆二月十五日)是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誕辰2591年紀念日,同時也是第110個國際婦女節。兩者之間有何聯繫呢?“三八節”人們總認為是西方國家推動了婦女地位的提升。其實,在中國先秦文化中早就有推崇女性的思想。特別是老子哲學對女性更持有一種尊崇的態度。

老子所說的女性“柔弱”應理解為今天的“柔韌” 自古以來就有一種說法,認為老子崇尚陰柔。近年來有學者進一步研究認為“老子哲學為女性化的生命哲學”。牟鍾鑑在《老子的學說》中甚至提出“老子是自覺意識到男性智慧的弱點和重新發現女性智慧和品德的偉大作用的第一位哲學家,他正是由於著重提煉和發揮了女性之德,才形成了具有鮮明個性的主陰哲學”。這是為什麼呢? 老子思想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貴柔守雌,他從“弱者道之用”出發,強調“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舉起了“柔弱勝剛強”的旗幟。像太極拳的以柔克剛、日本的柔道等均是受老子柔勝剛、弱勝強的理論啟發。他所崇尚的無為而無不為的“道”,就是以柔弱順應自然為主要特徵的。功夫巨星李小龍的截拳道倡導“以無限為有限、以無法為有法”的核心思想既是老子思想。“老子說的‘柔弱’,不是一般人理解的‘軟弱’,而是‘柔韌’,生命的底蘊深厚,堅毅不拔,對外力的作用有較大的彈性,適應環境的能力特強”,正是這種“柔弱”之道卻是天下事物生生不息之源。‘道’所表現的柔弱,使萬物並不感到是強力被造的,而是自生自長的”。

《道德經》揭示女子更有智慧, 在《老子》裡,柔弱與剛強相對。以此來觀男女,那麼,女性為雌、為柔,男性為雄、為剛,然而,老子絕對沒有剛強為尊,柔弱為卑的價值觀念,相反,老子特別崇尚陰柔無堅不摧的堅韌不拔,以及綿綿不絕的生命力量。從表面上看,女性是柔弱的,但恰恰是柔弱如水的女性,成為世界生殖力量“陰”的象徵,天地之大德曰生,生養萬物。整個宇宙就被這位“大母”默默生育著、滋養著、繁衍著。所以有“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的說法。顯然,這是老子在歌頌偉大母親的“玄德”,她用自己博大的母愛啟示了這個世界的倫理道德精神。給予之快樂,奉獻之愉悅,犧牲之光榮,創造之高貴,誠實之美麗。正由於有斯“衣養萬物而不為主”的“不爭之德”,於是世界有愛,豐富多彩。因此,《老子》中“負陰而抱陽”“牝Pìn常以靜勝牡”“知其雄,守其雌”等貴柔崇陰的話語比比皆是。

老子哲學在很大程度上是將女人哺育生養、勤勞質樸、堅韌吃苦、慈祥和親、溫柔多情等美德哲理化,將女人所特有的一般屬性昇華為一般性的思想原則,如“柔弱勝剛強”、“三寶說”(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等的主旨即為慈悲仁愛。 老子哲學有時候會特別突出女性的作用 尊陽而崇陰形成了中國道教有別於古代其他陰陽觀的重要理論特色,並從事物的普遍法則中確立了婦女與男子同等的地位,某些時候甚至特別突出“陰”的無窮作用。《秘藏通玄變化六陰洞微遁甲真經》雲:“凡有道之士用陰,無道之士用陽。陽則可測,陰則不可窮也。”由此可知,道教將貴陰貴柔的思想貫穿到教理之中了,用“有道無道”來衡量其道術的高低優劣,明確地指出陰陽在宇宙中的作用不一樣,而陰更具有神秘的不可窮性。

後期道教亦注重用陰陽觀念解釋宇宙生成,探究人生命之源。這一思想顯然出自《老子》思想的啟發,卻作了生動具體的闡述,將宇宙“父母”和人之父母聯繫起來思考,把父母和陰陽、心腎、氣血聯繫在一起,對真性真命、天性天命作教理闡述,而無極為陰靜,太極為陽動,還是注重“陰”的先天作用。 可見,老子思想為提升、張揚女人性別意識,拔擢提高女人在社會家庭中之地位,起了理論上的先導作用。也可以這麼說,是老子這位古代偉大的先哲將具有性別特徵的“女人話語”帶進中國哲學的語境、語義之中,“女人”(陰、坤)遂成為思想的本體、本原。

具有褒義色彩的“柔”、“穀神”、“慈”、“玄牝”、“水”、“不爭”等詞語以及所表達的思想,無論如何相對制衡了儒教“剛強”、“陽盛”、“男尊女卑”思想語言其霸主地位的無限擴張,同時也相應制約了儒教“三綱五常”的綱律其作為意識形態的獨霸地位。 他提醒男權社會,應像女性那樣用柔韌、虛靜、耐心和謙卑奉獻的“大愛”精神來操持勞作國家事務。所謂“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則是啟發芸芸眾生順應自然而為,小到保全個人生命,料理家政,以做到“家和萬事興”,大而推廣到治理國家,應盡力避免因剛硬、橫直而激化矛盾、猝發干戈,保持天下之和諧、清靜,乃蒼生之天福,女人之福氣。

因今年老子聖誕恰逢疫情特殊時期,故今天洛陽老子故宅不舉辦紀念活動 。希望各位在家背誦一篇《道德經》以示紀念聖賢老子華誕。待疫情過後歡迎再來學習《道德經》。 洛陽老子故宅志願者祝所有女性節日快樂,生活美滿幸福!(張記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