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里的女性智慧


老子思想里的女性智慧

今天(农历二月十五日)是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诞辰2591年纪念日,同时也是第110个国际妇女节。两者之间有何联系呢?“三八节”人们总认为是西方国家推动了妇女地位的提升。其实,在中国先秦文化中早就有推崇女性的思想。特别是老子哲学对女性更持有一种尊崇的态度。

老子所说的女性“柔弱”应理解为今天的“柔韧” 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说法,认为老子崇尚阴柔。近年来有学者进一步研究认为“老子哲学为女性化的生命哲学”。牟钟鉴在《老子的学说》中甚至提出“老子是自觉意识到男性智慧的弱点和重新发现女性智慧和品德的伟大作用的第一位哲学家,他正是由于着重提炼和发挥了女性之德,才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主阴哲学”。这是为什么呢? 老子思想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贵柔守雌,他从“弱者道之用”出发,强调“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举起了“柔弱胜刚强”的旗帜。像太极拳的以柔克刚、日本的柔道等均是受老子柔胜刚、弱胜强的理论启发。他所崇尚的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就是以柔弱顺应自然为主要特征的。功夫巨星李小龙的截拳道倡导“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的核心思想既是老子思想。“老子说的‘柔弱’,不是一般人理解的‘软弱’,而是‘柔韧’,生命的底蕴深厚,坚毅不拔,对外力的作用有较大的弹性,适应环境的能力特强”,正是这种“柔弱”之道却是天下事物生生不息之源。‘道’所表现的柔弱,使万物并不感到是强力被造的,而是自生自长的”。

《道德经》揭示女子更有智慧, 在《老子》里,柔弱与刚强相对。以此来观男女,那么,女性为雌、为柔,男性为雄、为刚,然而,老子绝对没有刚强为尊,柔弱为卑的价值观念,相反,老子特别崇尚阴柔无坚不摧的坚韧不拔,以及绵绵不绝的生命力量。从表面上看,女性是柔弱的,但恰恰是柔弱如水的女性,成为世界生殖力量“阴”的象征,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养万物。整个宇宙就被这位“大母”默默生育着、滋养着、繁衍着。所以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说法。显然,这是老子在歌颂伟大母亲的“玄德”,她用自己博大的母爱启示了这个世界的伦理道德精神。给予之快乐,奉献之愉悦,牺牲之光荣,创造之高贵,诚实之美丽。正由于有斯“衣养万物而不为主”的“不争之德”,于是世界有爱,丰富多彩。因此,《老子》中“负阴而抱阳”“牝Pìn常以静胜牡”“知其雄,守其雌”等贵柔崇阴的话语比比皆是。

老子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将女人哺育生养、勤劳质朴、坚韧吃苦、慈祥和亲、温柔多情等美德哲理化,将女人所特有的一般属性升华为一般性的思想原则,如“柔弱胜刚强”、“三宝说”(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等的主旨即为慈悲仁爱。 老子哲学有时候会特别突出女性的作用 尊阳而崇阴形成了中国道教有别于古代其他阴阳观的重要理论特色,并从事物的普遍法则中确立了妇女与男子同等的地位,某些时候甚至特别突出“阴”的无穷作用。《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云:“凡有道之士用阴,无道之士用阳。阳则可测,阴则不可穷也。”由此可知,道教将贵阴贵柔的思想贯穿到教理之中了,用“有道无道”来衡量其道术的高低优劣,明确地指出阴阳在宇宙中的作用不一样,而阴更具有神秘的不可穷性。

后期道教亦注重用阴阳观念解释宇宙生成,探究人生命之源。这一思想显然出自《老子》思想的启发,却作了生动具体的阐述,将宇宙“父母”和人之父母联系起来思考,把父母和阴阳、心肾、气血联系在一起,对真性真命、天性天命作教理阐述,而无极为阴静,太极为阳动,还是注重“阴”的先天作用。 可见,老子思想为提升、张扬女人性别意识,拔擢提高女人在社会家庭中之地位,起了理论上的先导作用。也可以这么说,是老子这位古代伟大的先哲将具有性别特征的“女人话语”带进中国哲学的语境、语义之中,“女人”(阴、坤)遂成为思想的本体、本原。

具有褒义色彩的“柔”、“谷神”、“慈”、“玄牝”、“水”、“不争”等词语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无论如何相对制衡了儒教“刚强”、“阳盛”、“男尊女卑”思想语言其霸主地位的无限扩张,同时也相应制约了儒教“三纲五常”的纲律其作为意识形态的独霸地位。 他提醒男权社会,应像女性那样用柔韧、虚静、耐心和谦卑奉献的“大爱”精神来操持劳作国家事务。所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则是启发芸芸众生顺应自然而为,小到保全个人生命,料理家政,以做到“家和万事兴”,大而推广到治理国家,应尽力避免因刚硬、横直而激化矛盾、猝发干戈,保持天下之和谐、清静,乃苍生之天福,女人之福气。

因今年老子圣诞恰逢疫情特殊时期,故今天洛阳老子故宅不举办纪念活动 。希望各位在家背诵一篇《道德经》以示纪念圣贤老子华诞。待疫情过后欢迎再来学习《道德经》。 洛阳老子故宅志愿者祝所有女性节日快乐,生活美满幸福!(张记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