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和顺治的皇后都来自科尔沁,为何康熙的皇后却是索尼孙女?

刘Free


大清在入关前,由于蒙古科尔沁归附后金最早,因此爱新觉罗家和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世代为姻亲,科尔沁家族在清朝初期是出皇后的地方,皇太极的皇后哲哲和顺治皇帝的两位皇后以及孝庄太后和皇太极最爱的海兰珠都是来自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可为何到了康熙选皇后的时候,没有从科尔沁选,反倒选了当朝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呢?

康熙之所以娶了索尼的孙女,其实是孝庄太后一手策划的,其实孝庄何尝不想康熙继续娶自己娘家科尔沁的女子为皇后呢?只是当时的朝政局势不允许啊,作为一个女政治家,她必须抛却私人利益和感情,一心为了大局为重,为了权衡朝政斗争,也为了牵制权臣,孝庄于是做主让康熙娶了索尼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而当时只有12岁的康熙,只能听从了孝庄太后的懿旨。

原来当时之所以孝庄选择让年仅12岁的康熙娶索尼的孙女为皇后,为了娶索尼是为了大局,康熙登基的时候才8岁,只是有皇帝的名号,还不能行使皇帝的权力,并不能亲政,当时所有的奏折以及朝廷政务都是由辅政大臣掌管的,顺治出家前,命令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以及鳌拜来当辅政大臣,朝廷出现了好几次党派,其中辅政的大权几乎全部落到了鳌拜的手里,鳌拜权势很大,可是别人拿他没招。这种情况下导致孝庄和康熙都得看鳌拜脸色,日子过得相当窝火。

孝庄太后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于是下决心要拉拢首席辅政大臣索尼,当时的索尼历经三朝,大清开国元勋,沉稳干练却又有点老奸巨猾,也只有索尼可以制衡住鳌拜,可是索尼当时非常不配合,选择了坐岸观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为了不得罪鳌拜,还经常称病在家,别人说起朝政就装聋听不见,这让孝庄也心里着急得很。

孝庄毕竟是女政治家,她很清晰的意识到索尼已经位极人臣,什么都不缺了,已经没有更合适的方式来笼络索尼了,想来想去也只有必须通过联姻来让索尼为康熙卖命,成为一家人,自然会拼尽全力为大清效力了,而联姻又不能让索尼的后辈来宫里做妃子,妃子毕竟属于庶,和正宫娘娘相差太远,那还是不够有诚意,因此只能决定让索尼的孙女进宫成为大清朝的皇后,才能体现对索尼最大的恩典,到时候不愁他不为康熙卖命了。

果然,索尼得知孝庄要封自己的孙女赫舍里为皇后,大为喜悦,高兴得在病床上下来,再也不用装病了,即刻出山支持康熙亲政啊,因为当时清朝自从建立,全是科尔沁的皇后,其他人估计做梦都不敢想,而孝庄却让康熙娶了索尼的孙女,这简直是天大的恩典,索尼家族也会永载史册,而且家族里出了母仪天下的正宫皇后对索尼来说简直就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怎能有拒绝的道理,况且自己一身老骨头了,还能怕鳌拜不成?

赫舍里和康熙大婚以后,索尼精神抖擞去上朝,浑身充满了精气神,索尼作为国丈,毕竟康熙是自己的孙女婿,康熙顺心了,孙女不也过得顺风顺水吗,于是竭尽全力推康熙亲政,并死心塌地辅佐康熙亲政,和鳌拜对抗,最终康熙也在赫舍里家族的协助下铲除了鳌拜等余党,实现了真正的亲政,有了实权。

虽然康熙和赫舍里的婚姻是充满了政治色彩,可是赫舍里相貌美丽、端庄高贵,性格和康熙很对路子,正好是康熙喜欢的类型,两人婚后琴瑟和谐、帝后一心,彼此珍爱,这也算是孝庄没有给康熙选错皇后,你们说是吗?

小聪历史客栈


满蒙联姻历来是大清维护统治的一个重要手段,皇太极的妻子是蒙古人,顺治皇帝的妻子是孝庄太后的亲侄女,孝庄太后本身也是一个蒙古人,但就是这位蒙古太后却为自己的孙子娶了一个满族姑娘,而不是自己的家族女孩,这里有孝庄太后的政治考量。

顺治皇帝年纪轻轻就离开了皇位,无论他是出家还是病死,总之是把列祖列宗辛苦打下的江山抛给了孤儿寡母,年老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但是他也提前做了准备,任命四位辅政大臣,希望能稳固八旗的江山,但是权力就是恶魔,这些在开始本是忠心耿耿的臣子在巨大权力的诱惑下开始变化。尤其是众所周知的鳌拜,仗着自己战功赫赫,开始不把小皇帝放在眼里,一场宫廷政变随时可能发生。

孝庄的政治才干此时得到了彰显,她找到辅政大臣之一的索尼,表示要求取他的孙女赫舍里为皇后,自己的血脉要成为皇后,将来的皇帝也是自己的后人,这是多大的荣耀,老索尼自然求之不得满口应承,同时他也死心塌地的为皇帝办事,毕竟那是他的孙女婿。

而幸运的是这桩政治婚姻的当事人,康熙和赫舍里对彼此也很满意,在赫舍里难产死后,康熙立刻封他们的儿子胤礽为太子,只可惜他太长寿了,胤礽也成了史上最悲催的太子,当了四十多年的太子之后却被圈禁致死。





月轮皎皎



康熙的皇后是索尼的孙女,在那个时候实际上是一个政治联姻,这里面本身并不含有谈情说爱,真心相爱,两相情愿、两小无猜的夫妻感情。在当然他们婚后还是很开心的,当初这个婚姻应该是孝庄太后安排。主要是为了抗衡鳌拜,独揽大权这个朝廷的一个局面。


用索尼孙女的政治联姻,来分解一下鳌拜的权力。因为康熙的四大辅城当中。唯一有点抗衡力量的就是索尼了。其余的两个辅臣,要不然优柔寡断,要不然就是病秧子。最后就只剩下鳌拜和索尼。联姻以后熬的自己也收敛一点。有敲山震虎的作用。
一看索尼的力量当中有皇权。自己做什么事也会掂量掂量。但是在历史当中,鳌拜并没有篡权谋逆,只是因为功高震主。而成为眼中钉。到了乾隆年间,就给鳌拜恢复名誉了,并且鳌拜的子孙们都可以世袭官爵。因为那个时候已经对皇权完全产生不了什么影响了。


啃泥弟1


看过康熙王朝电视剧的都知道,康熙的父亲顺治帝,英年早逝,他死的时候他儿子炫烨才8岁,这个时候孝庄太后站了出来。 她扶持康熙上位,但是要坐稳皇位太难了,因为当时围在康熙身边的四个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他们都不是省油的灯,鳌拜越来越肆无忌惮,不把康熙放在眼里,索尼不愿意乱入纷争,力求回避,遏必隆又是一个两边倒的人物,这个时候康熙面临的局面非常的危险,一不小心就断送祖宗基业,在这个时候又是孝庄太后出面,她打破了皇后都是来自科尔沁的传统,册立索尼孙女赫舍里为康熙的皇后,就这样得到了老狐狸索尼家族的全力帮助。说来说去也就是自己实力太弱,不得已而为之。


影视短片不等待


康熙登基时整个漠北漠南蒙古都归顺大清了,而且蒙古八旗也尽数被清政府控制,只有漠西蒙古没有臣服,康熙刚成年亲政要大婚,当时只有权臣鳌拜是最大的祸患,能和鳌拜抗衡的只有索尼家族,遏毕隆和苏克萨哈都没有那个实力,再者康熙迎娶索尼孙女这事是太皇太后和皇族内部早就内定好了的,自康熙之后皇后就没有蒙古王公的公主了,妃子还是有的。


我是苗苗和珍珠爸爸


清朝早期帝王(康熙以前)的与外族通婚,是加强和壮大本族的外援力量。康熙继位之后,来自威胁的不是外族,而是本民族自身内部。婚娶“四大辅臣”之首的孙女一策,表面是儿女大婚的喜事,实际是政治上、部族的联姻,巩固的还是自家的皇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