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國際婦女節之際,謹以此詩此文獻給母親

《萱草》

何時雙鬢染秋霜,勞苦終生為子忙。

萱草庭前開又落,空留慈母坐萱堂。

萱草:又名忘憂草,中國的母親花。

3.8國際婦女節之際,謹以此詩此文獻給母親

萱草,中國的母親花

文|丁十二

圖|丁十二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隨著年歲的增長,陪在母親身邊的時間越來越少,越發體會到了余光中先生筆下的“鄉愁”是一種怎樣的滋味。

今年春節,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在家多待了一個月,也就能多陪母親一個月時間。一天吃飯時,母親突然說到:從我上高中起,就沒有在家待過這麼長時間,她還有點不習慣。

晚上我陪她看她喜歡看的電視劇——《我的二哥二嫂》,是於震和郝蕾演的,裡面有一段於震拉二胡的情節,拉的是鄧麗君的《小城故事》。母親問我:還記得這是什麼歌不?

我當然記得,只是母親問完不等我回答,便自顧自唱了起來,而我的思緒也隨著她的歌聲飛到了那年的夏天,那一片金黃的麥田裡。

我的家鄉處在大巴山區,儘管平原的現代農業正飛速發展,但千里之外的大山裡,絲毫不受影響,一直都是採取原始的耕作方式。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我和妹妹也齊出動,跟母親一起去割麥子。但是天氣實在太熱了,割了巴掌大一塊地方,我和妹妹就叫苦不迭。母親說:“邊唱歌邊割就不累了,來,我來教你們唱歌。”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穫特別多……”一首《小城故事》悠揚飄轉在麥田的上空,和遠處幾聲布穀鳥的鳴叫奏出獨屬於我們家的樂章。

等山邊田(田的名字)的麥子割完了,母親放下手中的鐮刀,對我們說:“你們不要想到前面還有那麼大一片麥子,你們就盯著前面不遠的一個地方,割到那裡你們再盯著下一個地方,一點一點往前走也沒有那麼難。”

後來每一次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都會記得母親說過的:一點一點往前走,其實也沒有那麼難。

3.8國際婦女節之際,謹以此詩此文獻給母親

攝於年前,母親和她的外孫女

看到這裡,你可能覺得我的母親和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父親一樣。事實上,我的母親和中國大多數人的母親一樣,她只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

但在我和妹妹的印象中,有時候,母親就像一個大姐姐,因為她會跟我們一起玩跳房子,一起跳皮筋,還教我們踢鍵子,她踢的可好了,有一次,我們堂兄弟幾人和她比賽,結果6個人加起來也不是她的對手。

有時候,母親又像一位魔法師。冬天,我們全家人圍在一起烤火,她總能想到用各種辦法給我們變出好吃的,例如火堆下面包裹的泥土裡可能藏著一個雞腿,在火堆旁邊的竹角里正散發著迷人香氣的是她的又一道美食:竹筒燒肉。說來也奇怪,即便同樣是烤紅薯、烤馬鈴薯,母親烤出來的味道也比我們的好。

每每睜大眼睛問其緣由,她總是說因為她是“諸葛亮”,會變法術。

說到這裡,最神奇的就是,我總感覺“諸葛亮”在我們身上裝了一個監視器一樣,無論我和妹妹在學校或者路上發生了什麼,她總能知道,我嚴重懷疑路上的鳥啊,風啊,樹啊都被她收買了,都成了她的密探。或者“諸葛亮”會讀心術也未可知。

有些時候,“諸葛亮”也像個小孩子一樣賭氣。這事得從她要求學寫字開始說起,中學的一個暑假,外面驕陽似火,夏日炎炎,我和妹妹在家做作業,母親則拿著扇子在旁邊“監工”。我突然說:“媽,你現在真像諸葛亮了,之前是能掐會算,還會變魔法,現在扇子也有了。”

她也突然來了興趣:諸葛亮要學寫字。那我可來了興致,瞬間找來紙和筆,開始教她寫自己的名字,可是天真的我才發現,“青”這個字得從“一”開始教,教了不一會兒,我就失去了耐心,讓妹妹來教,母親一聽,就像小孩子一樣開始埋怨了:“讓你教寫個字,才這麼哈兒時間就沒耐心了,你們學了好久了,我才學了好久,不學了。”

我一看“諸葛亮”生氣了,這是個大事,弄不好得吃頓“筍子炒肉”,趕緊又賠笑臉又誇她,方才哄得她繼續拿起筆寫了起來。好在經過一個暑假的練習,她終於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

3.8國際婦女節之際,謹以此詩此文獻給母親

攝於年前,兩位母親和一位小公主

但更多的時候,“諸葛亮”都是扮演嚴師的角色。因為生長在農村,所以幫忙做農活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和別的家長不一樣,“諸葛亮”是把學習放在首位,所以我們每天放學要先完成我們的課時作業,然後再去幫忙割豬草,砍豬草。

還有一點和別的家長不太一樣的是,“諸葛亮”幾乎認識我從小學到高中的所有老師,所以一旦我的學習退步了或者在學校犯錯了,“諸葛亮”第一時間就知道了,然後早已在家備好了“家法”等我“入甕”。

因為在“諸葛亮”眼裡,啥事都沒有學習重要。她常常苦口婆心地告訴我們:她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告誡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

這事不假,在我們村,誰人都說——如果青老么(母親姓青,姐妹中排行老么,其實我還有個么舅)再讀幾句書的話,不得了。

前些年,我們村選婦女主任,只會寫自己名字的母親硬生生被民主投票選為婦女主任。但母親說了,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所以她主動放棄了資格。我知道這事在她心裡傷害其實挺大的。

我的母親,她沒有上過學,沒有讀過書,但在我眼裡,她比任何人都懂是非、明事理。和一般聒噪的村婦不同,“諸葛亮”對於不知道的事或者沒搞明白的情況,她從不隨便評論。她常說“可以沒文化,但必須有常識。少說一句不(會)死人,多說半句必傷人”。

這就是我的母親,和中國大多數的母親一樣,平凡而偉大。從一睜眼就在為兒女操勞,任歲月無情侵蝕容顏,任秋霜悄悄爬滿雙鬢。

自從有了我們,她的一生中再沒有一天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而活。她總說沒能給我們更好的,可是,她已經給了我們最好的。

從小到大,母親對我都挺嚴厲的,她總說我長大了可能只記得她的惡(就是她打我、教育我的那些事)。

在這裡,我想告訴她:母親,你看,我現在回憶起來,全是幸福的瞬間,我可不記得你打我斷了多少根黃荊棒了,呵呵。

3.8國際婦女節之際,謹以此詩此文獻給母親

攝於年前,我的母親

母親,做你的孩子真幸福,如果有來生 ,我還願做你的孩子。

母親,節日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