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国际妇女节之际,谨以此诗此文献给母亲

《萱草》

何时双鬓染秋霜,劳苦终生为子忙。

萱草庭前开又落,空留慈母坐萱堂。

萱草:又名忘忧草,中国的母亲花。

3.8国际妇女节之际,谨以此诗此文献给母亲

萱草,中国的母亲花

文|丁十二

图|丁十二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随着年岁的增长,陪在母亲身边的时间越来越少,越发体会到了余光中先生笔下的“乡愁”是一种怎样的滋味。

今年春节,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家多待了一个月,也就能多陪母亲一个月时间。一天吃饭时,母亲突然说到:从我上高中起,就没有在家待过这么长时间,她还有点不习惯。

晚上我陪她看她喜欢看的电视剧——《我的二哥二嫂》,是于震和郝蕾演的,里面有一段于震拉二胡的情节,拉的是邓丽君的《小城故事》。母亲问我:还记得这是什么歌不?

我当然记得,只是母亲问完不等我回答,便自顾自唱了起来,而我的思绪也随着她的歌声飞到了那年的夏天,那一片金黄的麦田里。

我的家乡处在大巴山区,尽管平原的现代农业正飞速发展,但千里之外的大山里,丝毫不受影响,一直都是采取原始的耕作方式。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我和妹妹也齐出动,跟母亲一起去割麦子。但是天气实在太热了,割了巴掌大一块地方,我和妹妹就叫苦不迭。母亲说:“边唱歌边割就不累了,来,我来教你们唱歌。”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一首《小城故事》悠扬飘转在麦田的上空,和远处几声布谷鸟的鸣叫奏出独属于我们家的乐章。

等山边田(田的名字)的麦子割完了,母亲放下手中的镰刀,对我们说:“你们不要想到前面还有那么大一片麦子,你们就盯着前面不远的一个地方,割到那里你们再盯着下一个地方,一点一点往前走也没有那么难。”

后来每一次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会记得母亲说过的:一点一点往前走,其实也没有那么难。

3.8国际妇女节之际,谨以此诗此文献给母亲

摄于年前,母亲和她的外孙女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我的母亲和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父亲一样。事实上,我的母亲和中国大多数人的母亲一样,她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

但在我和妹妹的印象中,有时候,母亲就像一个大姐姐,因为她会跟我们一起玩跳房子,一起跳皮筋,还教我们踢键子,她踢的可好了,有一次,我们堂兄弟几人和她比赛,结果6个人加起来也不是她的对手。

有时候,母亲又像一位魔法师。冬天,我们全家人围在一起烤火,她总能想到用各种办法给我们变出好吃的,例如火堆下面包裹的泥土里可能藏着一个鸡腿,在火堆旁边的竹角里正散发着迷人香气的是她的又一道美食:竹筒烧肉。说来也奇怪,即便同样是烤红薯、烤马铃薯,母亲烤出来的味道也比我们的好。

每每睁大眼睛问其缘由,她总是说因为她是“诸葛亮”,会变法术。

说到这里,最神奇的就是,我总感觉“诸葛亮”在我们身上装了一个监视器一样,无论我和妹妹在学校或者路上发生了什么,她总能知道,我严重怀疑路上的鸟啊,风啊,树啊都被她收买了,都成了她的密探。或者“诸葛亮”会读心术也未可知。

有些时候,“诸葛亮”也像个小孩子一样赌气。这事得从她要求学写字开始说起,中学的一个暑假,外面骄阳似火,夏日炎炎,我和妹妹在家做作业,母亲则拿着扇子在旁边“监工”。我突然说:“妈,你现在真像诸葛亮了,之前是能掐会算,还会变魔法,现在扇子也有了。”

她也突然来了兴趣:诸葛亮要学写字。那我可来了兴致,瞬间找来纸和笔,开始教她写自己的名字,可是天真的我才发现,“青”这个字得从“一”开始教,教了不一会儿,我就失去了耐心,让妹妹来教,母亲一听,就像小孩子一样开始埋怨了:“让你教写个字,才这么哈儿时间就没耐心了,你们学了好久了,我才学了好久,不学了。”

我一看“诸葛亮”生气了,这是个大事,弄不好得吃顿“笋子炒肉”,赶紧又赔笑脸又夸她,方才哄得她继续拿起笔写了起来。好在经过一个暑假的练习,她终于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

3.8国际妇女节之际,谨以此诗此文献给母亲

摄于年前,两位母亲和一位小公主

但更多的时候,“诸葛亮”都是扮演严师的角色。因为生长在农村,所以帮忙做农活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和别的家长不一样,“诸葛亮”是把学习放在首位,所以我们每天放学要先完成我们的课时作业,然后再去帮忙割猪草,砍猪草。

还有一点和别的家长不太一样的是,“诸葛亮”几乎认识我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老师,所以一旦我的学习退步了或者在学校犯错了,“诸葛亮”第一时间就知道了,然后早已在家备好了“家法”等我“入瓮”。

因为在“诸葛亮”眼里,啥事都没有学习重要。她常常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她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告诫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这事不假,在我们村,谁人都说——如果青老幺(母亲姓青,姐妹中排行老幺,其实我还有个幺舅)再读几句书的话,不得了。

前些年,我们村选妇女主任,只会写自己名字的母亲硬生生被民主投票选为妇女主任。但母亲说了,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所以她主动放弃了资格。我知道这事在她心里伤害其实挺大的。

我的母亲,她没有上过学,没有读过书,但在我眼里,她比任何人都懂是非、明事理。和一般聒噪的村妇不同,“诸葛亮”对于不知道的事或者没搞明白的情况,她从不随便评论。她常说“可以没文化,但必须有常识。少说一句不(会)死人,多说半句必伤人”。

这就是我的母亲,和中国大多数的母亲一样,平凡而伟大。从一睁眼就在为儿女操劳,任岁月无情侵蚀容颜,任秋霜悄悄爬满双鬓。

自从有了我们,她的一生中再没有一天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活。她总说没能给我们更好的,可是,她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

从小到大,母亲对我都挺严厉的,她总说我长大了可能只记得她的恶(就是她打我、教育我的那些事)。

在这里,我想告诉她:母亲,你看,我现在回忆起来,全是幸福的瞬间,我可不记得你打我断了多少根黄荆棒了,呵呵。

3.8国际妇女节之际,谨以此诗此文献给母亲

摄于年前,我的母亲

母亲,做你的孩子真幸福,如果有来生 ,我还愿做你的孩子。

母亲,节日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