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华为的700数学家?

飞龙在天9783


首先感慨一下题主:这个问题提的很有水平!

我们稍微把这个问题往深引入一下,就是基础科学和实用技术之间的关系与矛盾。

基础科学有很多,这里就以华为这700名数学家为例,聊一下理论数学和高端技术。

如何看待理论数学和实用技术的关系

简而言之,一些数学理论在短期内可能见不到效果,但不能借此否定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工具类的学科,可以说一旦脱离了数学,其他工科学术就会举步难行。

就拿华为来说,近几年里做出了不少“大动作”,在这些科技创新领域中,数学的作用就像是指南针,说白了就是算法的创新。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将问题具象化就是去找相应的算法,算法越多,可供选择的方式也就越多,这种情况下得到成果也会百花齐放。

那算法该怎么求出来呢?就就需要数学家了,数学家们不同的算法针对的是不同的需求、问题和发展的阶段,在科技研发的过程中,需要的不仅解决问题的工具,更需要数学家的思维和数学家的文化,这样才能够解决更多的问题。所以说华为养了这么多数学家,着实用意深远。

除此之外,华为的企业方向也需要大量的数学家作为储备华为不仅是一家手机制造商,更是一家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同时还涉及AI,云技术等前沿技术。学过通信的朋友都知道,傅里叶级数变换是个多么让人头疼的东西,所以华为在数学方面的要求是很高的。


虽然说基础类的学科短期内可能见不到什么收益,但它的作用是深远的。不然陈景润花了大半辈子研究(1+2),表面上看来是白费功夫,但谁能否定他在数学界的成就呢?

(都看到最后了,麻烦点个赞和关注吧,谢谢~)


爱思考的奥特曼


感谢您的阅读!

美籍华人,世界著名数学家丘成桐说:华为所谓的研究数学的700多人,到底是数学家,还是做数学的工程师?

在丘成桐看来,数学就应该数学的样子,“如果你告诉我,今天做数学是为了某几家公司的技术进步服务,那我就算做得再好,(影响)也有限。”

他的话没有错。不过我的理解是,这是学院派和实战派的区别。学院派的丘成桐自然会更在意的是将数学进行理论研究,这样才能对基础学科有所帮助;而实战派,更多的是将数学应用于实战中,应用在实际的工作中,就比如任正非说:

任正非表示华为培养了大量的科学家,其中至少有700多个数学家,800多个物理学家,120多个化学家,还有6000多位专门在基础研究的专家,再有6万多工程师!

也就是这些人的存在,华为才能获得如下成绩:

  • 华为5G必要专利世界第一,华为在5G技术上能够领先世界至少一年的时间
  • 华为才能在美国将华为列为实体名单的时候,能够芯片独立、系统自主

  • 华为的专利数量才能达到87805件(截止2018年底)

诚然华为技术领域中,可能并不想丘成桐所描述的那样:发展像数学这样的基础科学,目的并非直接为经济和技术服务。但是,技术只有服务于生产力,才能发挥它的作用。特别华为是一家企业,它不是专门研究学术的学校,科研所等。

确实,基础研究的科学家的成绩不容忽略,我们也应该重视他们的研究;不过,对于企业来说,苛求它能够将所有的研究致力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还是有点过高了。

我赞同这句话:数学,不是因为可以解决工业界问题而变得重要——它本来就很重要。

我们需要纯理论的学院派,也需要实际应用的实战派,不能分开看,要更广泛的看待!


LeoGo科技


丘成桐对任正非说的华为700数学家“质疑”,说的对;任正非说华为700数学家的说法也对。大家对数学家的定义和认知不同,任正非用通俗的数学家去定义是俗称便于理解,丘成桐把之叫数学工程师,也对,这是学术的准确叫法。确实,数学家学术的理解就是纯理论、基础理论的,正如科学和技术实际两个不同的定义和范畴,企业家和科学家理解认知,甚至管理经营肯定有差别,别上纲上线,只有争辩才能出真知。当技术发展到局限时,基础理论正是开启新技术的启蒙,两位都是伟大的人,只是在不同领域,不必比较。任正非本身就是对数学推崇备至和敬畏的,甚至说退休了想学数学,华为的成功就是靠背后的数学和数学技术。丘成桐数学家和数学工程师的定义,本身就是科学精神和科学理论的体现,值得肯定,任正非说华为有700数学家的自豪与赞赏也是对数学家的尊崇与敬仰,成熟的人,看事物要中肯,不要做吃瓜群众,人云亦云。




互联商理学


丘教授是个大师级人物,可700个在应用数学方面的人才形成的合力绝对比丘教授的对国家的贡献大!这是勿用责疑的!如果用数学语言来说的话假如每个人是一个点的话,丘教授是个大点,那700个人形成的图形就是一个线,一个向着理想目标无限延伸的射线!丘教授是个人才,一个世界级的人才,可对于国家来说,我们更需要这700个虽然没有像丘教授那样在数学领域取得成就的数学精英。如果二者必须是二选一的话,我是说如果必须二选一的话,我只选这700个数学精英们,那是因为这700人形成的力量让美国人害怕,是他们使中国在世界人面前昂起了头,挺起了胸。丘先生不要说那些没用的话,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国家现在强大了,不要用老眼光看待这生你养你的祖国。有人说科技无国界,可科技是掌握在人的手中的,难道这些人没有国籍?丘教授你是个聪明人,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如果您回国我们也一定欢迎您!我本是个无名小卒,说的话有些对您不敬,您不要生气,因为您大人大量,这点我还是非常相信丘先生是不会和我计较的!另外补充一点,丘教授是个数学天才,哲学方面的书也要多看看!虽然我看的也不多。记住!不能生气!因为我们传统的中医告诉我:气大伤身!


汪纳之


其实这个很正常呀,作为数学领域的专业人士,那么相比于我们普通人,也就是任正非的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它就是数学家呀,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只不过我们说,之前有丘成桐教授质疑表示,华为的数学家跟他所谓的数学家不是一个类别。



不过我个人也觉得这也属于杠精体质,其实人家任正非只是表示自己拥有这么多的数学工程师,在他的眼里,在他的学历基础上,他觉得这帮人就是数学家呀,以普通人的角度他们也应该算被称作是数学家,数学家可能是分等级的,这是正常的。

比如丘成桐教授作为菲尔兹奖的获得者,那么肯定是大师级别的,但也并不能否认这些做基础研究或者说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理论中的就不是数学家。



就像我们此前一直所倡导的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丘成桐教授研究的高深理论领域确实是值得尊敬,但也并不代表将这些理论推广到现实的人就有多么的不堪,事实上,如果我们只是存在于数学的理论领域而没有推广到现实中的话,那我还真的要质疑一下数学对人类有什么作用。

那么就是因为这么多的工程师,或者说是低级别的数学家将理论和现实结合,才让数学的理论发扬光大,让数学的魅力体现在了生活之中。



至于丘成桐教授来说,我个人觉得还是好好做研究吧,何必去纠结这些功名利禄,所以从这一方面来看的话,这些可能大数学家也缺乏存在感,也想刷存在感,或者说对于名利也是异常的在乎,谁还不是个凡人呢?

在这一点上来说,我个人觉得丘成桐教授还是与他的老师陈省身差太多了,而且在这个关键节点,没有必要所谓的吹毛求疵,真正的揪着人家任正非不放。


互联网的放大镜


任正非先生口中的“700个数学家”和丘成桐先生口中的“数学家”所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数学家,这个定义其中有一项必不可少的条件,也就是“必要条件”是:在人类目前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体系中的某一个领域的“末端节点”上有所“突破”的人,并且该成绩是独一无二的,附加一个条件是,这个成绩可以是“纯粹理论方面”的,也可以是“具备实际应用价值方面的”。这个“末端节点”就是“还未被超越的”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所以,任正非先生口中的“数学家”是指的是对于“实际应用领域做出引领该领域科技前沿的人”。所以,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任正非”先生的话是“对的”,没有夸大的成分。而再看“丘成桐”先生的话,邱老的意思是在“纯数学理论领域”有所建树和突破的人。这句话也没有错!他们两个人的话是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我做个“类比”你就懂了,比如,大家都知道“袁隆平”先生,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但是他却“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所以,搞理论研究和搞实际操作是站在不同角度做研究的,我们不要拿普通世俗人的脑子去思考那些“超世拔俗”的人。


基础数学教研


任正非和华为,或者还有阿里(阿里有一个达摩院),腾讯之类的,国外当然更有谷歌之类的优秀企业,其实是在给那些为毕业后就业大伤脑筋的数学系的学子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出路,他们可以在这些企业的不同部门发挥他们的数学才能,天赋和知识。这无论如何,对数学系的学子们来说,都是天大的好事。想想以前的数学系,特别是中国各院校的数学系,哪怕是清华北大的数学系,毕业生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么陈景润,要么中学教师,任正非指出,来华为吧,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重要的一份子,多么睿智,多么大快人心。

数学,难道就只有去解决什么猜想,或者做出什么难题,或者改进别人定理的一点条件,或者了不起自己证明了一个定理,才是本事?数学,把它搞得连做它的人,都不知道究竟是什么,究竟有没有用?或者干脆就断言,甚至嘲笑那些询问它有什么用的人是无知、短视,或者不懂(本来就没几个人懂)。任正非觉得他请的那些学数学出生的人,用数学方法帮助克服了设计芯片或者操作系统的难题,在任正非哪里(或者在绝大多数普通人眼里)这就是数学家。可是,丘老先生不这样认为。谷歌搞了一个了不起的AlphaGo,把人类最厉害的围棋手都打服了,那里面的设计师团队,不乏学数学的,他们的人工智能也确实少不了数学,这些人在贝索斯哪里也是伟大的数学家。可是,听说丘老先生有一次也公开质疑人工智能用的数学对他们这些数学大师来说太低级了,意思是说,贝索斯的数学家和任正非的数学家一样,也是不够格的。

问题来了,数学家们,至少以丘成桐为代表的数学家们,是不是正在把数学彻底关进象牙之塔,在他们自以为比其它学科,其它技术,其它成果都更加高明之时,在他们认为真的学问无需问有没有用之时,数学会不会真的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他们为数学准备的象牙之塔,会不会是数学的坟墓?

什么才是真的数学的发展方向?数学家们在忙于解决这个猜想那个猜想之时,在忙于做那些各种复杂难题之时,是不是也应该思考,几千年下来,数学是这样走过来的吗?被人们尊崇为科学之王,永远的真理,什么都离不开的数学,是现在这个没几个人看得懂,连天天研究它的数学家们都说不出究竟是什么的数学吗?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回答任正非的700数学家,贝索斯的AlphaGo团队,是不是够格的数学家。


zcjing


在这个问题上有分歧是绝对的!

在有些人眼里,只有满足某些条件的才算是科学家,其他做数学研究的都不能算是数学家!

屠呦呦不算是生物学家!

袁隆平不算是遗传学家!

华为的5G团队里专门负责解决数学问题的也不能算数学家!

在现代通讯系统里、大型芯片专用的CAD/CAE软件以及智能控制都会涉及到算法、逻辑以及人工智能等大量的数学问题。5G有多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评估:马上投2000亿美元也无法与华为的5G抗衡!

谷歌研究出的阿尔法狗,DEEPMIND等人工智能的核心都是数学问题,而且都是数学的前沿。

所有这些在科学前沿不辞辛苦攻坚的人们,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关心我们怎么称呼他们,在他们看来干实事,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人类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话又说回来了,在顶级的科学家眼里,世界只剩下三大问题称的起是科学,其余的可能都是工程问题,例如,可控核聚变在钱学森的眼里也不过是个工程问题,理论上已经可行。以这样的观点论,确实也没有几位敢称自己是科学家了!

衷心希望我们的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科学家们获得更多的诺奖,助我们的飞机发动机折桂,助我们的芯片称雄,助我们的人工智能打败阿尔法狗,让全世界的人才都争相来中国学习、工作和发展,助我们早日实现中国梦,对人类的进步做更多的贡献!

P.S.

三大科学难题(一说):宇宙的奥秘(有多大问题),物质的奥秘(有多小问题)和人类大脑的奥秘(原理)。


深蓝ME


很想知道联合国有没有各类科学加冕为“家”的具体标准化文本。

如果有,世界各国正式行文时要自觉遵守,茶余饭后的演讲,称谓起来则提倡尊敬为主,反对调侃的随意性为辅。

如果没有,建议统称为某学科工作者为好?谨防某些领域“专家”成灾,造成“多了不值钱”的反应,形成谈“家”即笑场的负效应。

比如在中国一部分人的脑海里,专家像钱学森似的专门默默无闻地做学问,做实事的,是除了木讷的出来领了奖又消失的人,是一般不会随意参加所谓评审媒体大会的人。

专家做专家的专门事,剩下的事是企业家的份内之事。


沙漠之鹰哥哥


真的是科学家,一般情商低得很,他精力都在研究思考上,至于理论科学重要还是应用科学重要,以大家评论看来,没有贡献和实际好处,我们是没兴趣的,加上不会来事,所以,人才往国外跑是正常的,在见识了科学威力的今天,中国土壤依然不适合科学成长。至于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哪个重要,就相当于勾股定理吧,中国人商高发现了勾三股四弦五。但最终定理是五百年后的外国人。你只会345. 人家可以6810。在全方位享用人家发明时就是科学无疆界,一张嘴两层皮,总有得说。质疑科学家数量还不至于上升到国家利益层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