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是通过什么传播,细菌还是病毒,怎样才能打断传染链?

道友郭


非洲猪瘟是高度接触传染,其中的传染渠道很多,主要渠道如下。

从目前非瘟的流行情况推测,非瘟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肉品和运输。非瘟的自然传播很慢,但是搭上车子就能迅速传播。而暴利导致民间偷运猪只也是主要原因

一、传染渠道

1.人员:饲养员、兽医、现场管理者、饲料车间人员、猪场内务人员、买猪人、所有来猪场拜访人员。

2.物品:所有从猪场外面购进的生活、生产用品,食堂购进的猪肉及猪肉制品,猪场员工从家里带回来猪肉制品。

3.猪:猪场感染非瘟病毒猪只和从外购进的携带非瘟病毒猪只。

4.饲料或原料:从外购进的饲料成品或原料。

5.生物:所有可能接近猪只的小动物或昆虫:蚊子、苍蝇、老鼠、蟑螂、软蜱、飞鸟、猫、狗等。

6.车辆:所有运输猪场物品的车辆、员工私家车、来访人员车辆、买猪车辆。


以上所说的几大类,主要是活猪、鲜猪肉及猪肉制品,只要是被非瘟病毒污染过的,就是高度危险传染物品,如果和人员、车辆、生物发生接触后,就变为机械性带毒者或物品,具有了传染危险性。


二、阻断传染渠道的方法

目前全面禁止饲喂泔水无疑是正确的,虽然代价有点高。全面禁喂泔水可以避免肉品有可能带毒引起的感染问题。

1.大家都熟悉非瘟无法预防、无药可治,唯一有效阻断非瘟病毒的方法就是防控以上所说的所有渠道或物品。有效性和猪场执行是否彻底相关。

2.注意事项:尽量减少人、车进出猪场的次数,确实需要进出的,必需严格消毒;出售猪时,应该使用中转工具在猪场外围一定距离进行,不可以让买猪人和车辆进入;禁止猪肉或制品进入猪场;一线生产人员归场后需要停留几天方可进入生产区。


以上所有防控归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需要组织专门人员长期落实实施,才有可能有效保证阻断非瘟病毒进入猪场。

草木七舍欢迎留言讨论,谢谢!

草木七舍


非洲猪瘟是通过什么传播,细菌还是病毒,怎样才能打断传染链?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非常多,稍不留神就容易把病毒带入自己的猪场,而且这种疾病目前来说还没有办法可以进行治疗,只能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如果附近的猪场已经发生了非洲猪瘟,那就很难有效的进行预防,只能祈求上天保佑,但我们一定要注意下面几个主要的传播员,把自保做好才是最主要的。


对于非洲猪瘟的主要传播途径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1.猪肉产品传播

猪肉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食材,但他也是非洲猪瘟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因为有时候我们购买回来的猪肉也不敢保证百分百没有问题,和农村里面的散养户喜欢把家里没吃完的剩菜剩饭都倒给猪吃,这就无意中把病毒喂给了猪,所以就让很多养殖户不知不觉中自家的猪就发生了非洲猪瘟。


建议养猪户们尽量不选购猪肉为食材,可以换做其他的肉食比如鸡肉、鸭肉、鱼肉等等,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把传播途径降到最低,从小细节做起。

2.人员、交通工具传播

人员是一个最严重的传播途径,只要接触过非洲猪瘟病毒的人身上都会携带疫情,这些人当中有的是养猪户、猪收购商贩、饲料配送员、卖猪肉商家等等,他们都有可能是病毒的携带者,所以这种传播途径让我们防不胜防也是最严重的之一。


3.被其他动物传播

虽然非洲猪瘟它不传染给人类和其他动物,但这些都可以作为携带者,尤其是家里面的老鼠、蚊子、鸟类、空气等等,鸟类也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携带体,比如鸟去到了一个已经感染了非洲猪瘟病情的猪场,而又触碰到了猪粪或者是一些被污染的物体上,这鸟儿就成了携带者,这让很多养猪户头疼的问题。

猪场一旦感染了非洲猪瘟,死亡率可以达到100%,如果想要真正切断传播源,我想这个很难,因为它的传播途径五花八门,除非你不与外界接触,不然难以做到真正的切蛋传播耶,以上的分析是阿军的个人观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养殖户提供大家参考与借鉴,如果对本问题有其他不同的看法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鲜果农阿军







大天房小道昌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造成的,不是由细菌感染造成,所以感染后现在是无药可救,传播速度也很快,传播途径也很多,我就来说一下,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主要是靠接触性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流通(经过空气净化器处理,能够隔离掉非洲猪瘟病毒),还可以通过鸟类,蚊虫类等进行传播,因此蚊子,鸟类也可以携带非洲猪瘟的病毒;只要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猪体内没有抗体,只要患病,基本上都是死亡。

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是隔离非洲猪瘟病毒的基本措施,也是现在大型的养殖场所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

一、人员管理:对于人员的管理也是比较重要,大型养殖场小型养殖场,饲养员禁止去疫情发生区,(附近有疫情的,所有人员不能出场),饲养员归来之后,最好要在隔离区隔离三天。(在远的地方隔了一天,剩下两天在场内隔离)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养猪场,场内人员也不能到农村散养户家中去。

二、物品管理:禁止购买一切来自于疫情区的物品,包括疫苗,饲料,猪苗,来自于疫情区的快递等,快递如果实在紧要,可以在外部隔离两天,拆了外包装再带进场。

三、车辆管理:车辆是传染非洲猪瘟的重要途径,因为谁也不知道车辆上是否有带有非洲猪瘟病毒的粪便及传染源,对于运猪车,一定要严格的清洗,再消毒,最好在野外暴露两天,再进行拉猪,无关车辆严禁进入养殖场50米以内。

四、控制动物:严格控制流浪猫,流浪狗,如果实在必要,也需要控制一些鸟类,对于场内,要进行蚊虫的捕杀工作,保持圈舍内的干净。

五、食品管理:对于食品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养猪的,禁止购买偶蹄动物食品,例如猪肉,猪蹄等,禁止购买外界生猪等,(管理得好的养殖场,都是宰杀自己场里的猪来吃,不从外面带进肉食品)。

养殖场内要实行严格的消毒制度,对于猪场内大小设施,要做到一个星期一消毒,一个月整体大规模消毒,这样基本上就不会传染;在疫情多发期更要勤消毒,有条件的对养殖场外面建立消费隔离带,用生石灰撒出五米以上的隔离带;严格做好隔离病毒的各方面措施,控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才能减少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机率。




见农在田TH


非洲猪瘟是地球上已知的对养猪业杀伤力最大的传染性疫病,没有疫苗可预防,也没有药物可防治,堪称养猪业的“艾滋病”。这种病的病原是非洲猪瘟病毒,只感染家猪或者野猪。

那么非洲猪瘟病毒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根据一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主要有以下路径:

1、车辆带毒传播。包括拉猪车、转猪车、拉粪车、拉料车等接触、进出猪场的车辆。

2、人员带毒传播。包括猪场内的员工、外来人员等。

3、物品带毒传播。包括饲料、精液、食物、泔水及污染的衣物等。

4、媒介生物带毒传播。包括野猪、蜱、鸟、老鼠、蚊蝇、猫狗等。

5、带毒猪及其产品非法交易传播。为了赚取高额利润率,一些黑心商人低价收购病猪,高价卖出。

6、引进带毒猪传播。养猪人要坚决避免从疫区引猪,风险很大。

7、非洲猪瘟病毒还可以通过污染的水源传播,短距离也能经风传播。

其中人员与车辆带毒传播是最主要方式,其次是泔水喂猪。

至于怎么打断传染链,鉴于传染源已经失控,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阻断传播途径。头条的网友会问,怎么阻断?搞定上面所说的就OK。只是说起来容易,真正落到实地形成“铁桶阵”防线很难,病毒无处不在,稍微松懈就会功亏一篑。


畜牧大集网


//@平但一生1:越是补贴……问题毛病越多越大呀……生猪经济人……车辆……大型屠企……大集团公司养殖场……都是套路……坑民坑国家呀……怎么就找不到真正的原因所在……造成当今社会上的局面他们都脱不了关系啊……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利益权力互相转换的产物……为了利益甚至都不则手段……为什么沒有长远归划……人啊无远虑必有近忧……难道这些问题毛病砖家叫兽智囊团队们都看不到吗……应该由谁来负责啊……这不是严重的失策失职吗……十四亿人口的国家呀……千万千万不要左一下子右一下子了啊……长点心吧……总的来说……讲实话真话的人太少太少了啊……详细的调研考查一下基层实际工作的各行各业的人吧……其实说真的没有这么难啊……凭点良心办点实际上的事儿吧……


平但一生1


一、非洲猪瘟是通过什么传播?细菌还是病毒?

非洲猪瘟是病毒,通过接触性传播!

1、农业农村部统计的传播感染因素:图1

2、实际生产中的传播途径有很多。主要包括:人、车(销售、送货)、物料、害虫(鼠、蝇)、厨房(食材)、废(粪、实体、垃圾)、饲料(原料)、猪等8个方面。

二、如何防控?

因为非瘟目前未有预防疫苗和治疗药物,只能加强预防为主,非洲猪瘟属于高接触感染疾病,必须升级猪场生物安全所有措施,阻断所有可能带非瘟病毒进入猪场的所有环节、因素,从人、车、物、害、厨、废、料、猪等8大因素逐一展开、细化,并做长期坚守的心理准备。1、

1、人:入场隔离、消毒、洗澡、换衣,跨区作业换鞋、消毒。

2、车:车辆不进场为原则,入场则须要烘干、熏蒸、消毒。

3、物料:进场必须消毒,熏蒸、喷雾、浸泡。

4、害虫:指定灭鼠、蚊蝇、虫措施,长期执行。

5、厨房:不采购猪肉及其制品、只做熟食,进场食材消毒。

6、废:粪污收集处理、垃圾定时清理,死猪无害化处理。

7、饲料:采购烘干玉米,禁止使用同源原料(血浆蛋白粉、肉粉等)。

8、猪:全进全出、隔离栏舍、单向流动。

非洲猪瘟,可防可控,已经有很多复养成功的案例,我们要树立信心,全面提升自我生物安全体系,打赢防非攻坚战。

感谢您的关注点赞,欢迎共同评论交流分享!



防非复养


你好!感谢你的提问:为什么非洲猪瘟传播那么快?是怎样传播的呢?

一:我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交通工具传播。各种交通工具,经过路过疫区,装载运输过发病生猪及其猪产品的车辆工具,一旦消毒不严,不彻底,就会成为非洲猪瘟疫病的传播源。只要这些交通工具,走到哪里,就会传播到哪里,是非洲猪瘟疫情传播的重要途径,我们目前这里市区到市区现在也在严查生猪运输。

2:人员往来传播。凡是接触过发生非洲猪瘟的猪及其猪肉产品,都有很大的可能性传播疫情,如病毒病菌躲藏在头发、帽子、衣服、鞋袜、挂包和身体皮肤上等等,都有很大的可能性,传播非洲猪瘟疫病。

3:猪产品等传播。生猪和猪产品,是传播非洲猪瘟的主要途径。如各大养猪户存在隐性传染源,会有带病生猪和猪肉漏检而进入市场,造成猪与猪,猪与养殖户,猪肉与市场,猪肉与养殖户,猪肉与消费者,往复交叉,重叠措位,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由线到面,相互传播感染,导致传播途径增多,传播速度加快。

4:养猪饲料传播。带病猪肉产品流入市场后,由消费者携带猪肉走进饭店酒店,走进千家万户的厨房,产生的厨房废油水,通常都流落农村养殖户,作为养猪原饲料,结果导致非洲疫病大流行,大发生。这是目前非常猪瘟疫情传播的最重要途径,是不可忽视的传播源。

5:自然生物传播。由于农村养猪场所,对养猪粪便等等废弃物,管理不妥,消毒灭菌不彻底,不严密,各类昆虫鸟类等小动物,从带病的猪粪便上携带病菌病毒,飞到异地或养殖户以及饲料上,传播疫病。另外,带病养猪粪肥等废弃物随刮风、大暴雨等等自然因素扩大传播面,导致疫病的快速扩散。

二:基于以下几点我认为非洲猪瘟是病毒感染!

1:猪瘟病毒侵染进入人体内后,可在内环境中增殖

2:一旦发病死亡率达100%,说明猪体内无免疫反应

3:吞噬细胞特异性摄取和处理猪瘟病毒,暴露抗原

4:非洲猪瘟病毒基因型多样,不利于进行疫苗免疫

三:怎么防治:

1:消毒建议:环境消毒是猪场预防非瘟的重要环节,也是控制疾病传人猪舍的防线,环境包括车辆、道路、猪舍等各个区域,才能确保将非瘟“拒之门外”。

2:受威胁区、疑似受威胁区或者疫病流行期要加强消毒,开始每天1--3次(首先要彻底净化本场的病原微生物),连续消毒7天,以后改为每天至少消毒1次。

3:一旦周边有猪场中招感染,切忌抱有侥幸心态,最好是尽快清栏,空舍消毒观望为最佳选择!

4:药物控制很多养殖户谈非瘟色变,慌忙之下病急乱投医,盲目用药,不仅无助于治疗,反而加速了猪的病情恶化,非瘟防治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退烧降温 (推荐:卡巴匹林钙)

2、抑制非瘟对呼吸道破坏 (推荐:板青颗粒)

3、控制继发混合感染 (推荐:平喘素)

4、增强免疫力 (推荐:免疫力管家)总之,非洲猪瘟防疫工作刻不容缓,任重如山,任重道远。防疫工作需要全社会行动起,全员参与,群策群力,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共同狙击疫病,才能使这一毁灭性的病魔消声灭迹,铲除病害,保障人民群众养殖安全,生活幸福安康。

以上回答希望能帮助到你!


老男孩在农村


非洲猪瘟不会传染给人类!原原本本跟你讲科学原理

1921年人类发现首例猪瘟病毒到如今,在这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它肆意蹂躏了全世界各地,“猪八二师兄”几乎惨遭灭杀九族之灾。

从2018年8月我国的首例猪瘟,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猪瘟侵染我国大江南北,猪尸遍野,谈瘟色变。

很欣喜的是:非洲猪瘟不感染人类,对人体没有伤害,不是人畜共患疾病!

很多人反复问为什么?

在没有信服的解释或不理解之前,很多人总是选择不相信,或者宁信其有而拒绝吃猪肉;也有人说这是专家无知或阴谋,甚至有人造谣:例举某地某时猪瘟感染人而致死。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非洲猪瘟对人类不会感染!不会感染!不会感染!

有人问:这是为什么?

简单点就是:因为人与猪不是同类动物,非洲猪瘟病毒不能在人体内复制和繁殖,也就是说,非洲猪瘟病毒不能在人体内生存!

有人继续问:为什么猪瘟病毒能在猪体生存,却不能在人体生存?

回答就是:因为人与猪的细胞结构和基因组成方式是不相同的,非洲猪瘟病毒无法寄生在人体细胞里,人体细胞不是非洲猪瘟的宿主细胞。

有人说,什么寄生啊、宿主啊,不懂啊?

这就需要科普,你能懂得这两个名词,你就会理解大半事实了。

先来弄明白:什么是病毒?

病毒非常微小,小到它不是一个完整的细胞,所以它是非细胞生物,仅仅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它不能独立存活,必须依靠寄生在其它生物细胞内才能生存下去。

那么,病毒寄生所在的细胞,就叫做病毒的宿主细胞,宿主细胞的生物体,就叫宿主。

病毒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就抢夺宿主细胞的营养进行分裂和繁殖,以致扩散和传染。

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是无水之源,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无法繁殖,最多只能保持短暂的存活时间,在存活时间里,找不到新的宿主,就会死亡。

病毒有很多种类,不同种类的病毒有不同的宿主,同一种病毒的宿主一般情况下是确定的,或适应特定种类的宿主,除非病毒变异适应新的宿主。

因此,在病毒学研究中,病毒总是要追溯其原始宿主。

例如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原始宿主,现在普遍认为是非洲的一种软蜱,又叫扁虱,是非洲猪瘟的原始宿主和传播媒介,而猪是非洲猪瘟病毒的易感生物,而人和其它动物都不是非洲猪瘟的易感生物。

追溯病毒的原始宿主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控制其传染源,也是病理学研究的基础,例如艾滋病毒的原始宿主认为是非洲猴子,而目前的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到现在还没有找到,这是埃博拉病毒面临的最大课题。

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里,依靠宿主细胞的生理环境和营养,将自身植入到宿主细胞里,同时繁殖并扩散到其它细胞,或者通过宿主细胞传染到新的宿主细胞。

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里,必然要抢夺宿主细胞的养分,还会破坏或改变宿主细胞结构,从而使得宿主细胞丧失功能或死亡,也就是破坏了宿主的组织和器官,这就是病毒的毒性来源,或者说这就是病毒的毒。

正因为病毒具有这样的毒性,会使宿主细胞的生物体受到伤害,因此,所有生物体都会进化一种抵制病毒入侵的结构,而这个结构就叫做免疫抗体。

生物体在受到病毒侵入攻击时,身体就由某类细胞(如T细胞)组建成一支针对这一病毒的特种军队,这只军队包括对病毒的发现、鉴别、报告、指令、攻击等一系列的抵抗行为,这就是生物学上的特异性免疫,组成的细胞结构就叫抗体。

显然,特异性免疫或者说抗体不是天生的,只有在受到病毒攻击时,生物体才会自发形成,生物体内的抗体是对付病毒最有效的办法。例如感染过天花病毒的病人,都会在身体里产生天花病毒的抗体,以后就不会再患天花病了,或者感染也会自愈。

但是,不是所有的生物在受到病毒攻击时就一定能产生抗体,或者即使能产生抗体,由于抗体太弱并不能攻杀病毒,仍然使生物带病或死亡。

例如非洲猪瘟病毒攻击猪时,猪就不能产生抗体或抗体很弱,更本无法对抗非洲猪瘟病毒,所以,猪瘟病毒肆意破坏猪体细胞而致猪大量死亡。

病毒作为一种生物,它们要活下去,就必然要寻找宿主,同时,生物体被病毒寄生后必然具有破坏性,必然危及生物健康和生存,所以生物体总是会产生抗体来对抗病毒。

这样,病毒和宿主生物之间的侵入攻击和宿主生物的反击对抗的斗争,世世代代、时时刻刻、永无休止,病毒不断的变异和生物不断进化,实现入侵和反入侵,“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用来形容病毒和病毒的宿主生物体之间的战斗,是再贴切不过了。

例如人类与流感病毒的争斗就是这样:从人类诞生到如今,流感病毒对人体的入侵和人体反入侵,从来没有停歇过,流感病毒不断变异发起对人体新的入侵,人体则不断进化抗体来对抗流感入侵,生生死死就在于谁输谁赢。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时,生物体能不能产生抗体,或者产生抗体的强弱,这存在个体差异,我们以乙肝病毒为例来说明:

当乙肝病毒入侵人体细胞时,人体以异物来对待,所谓的非特异性免疫就是人体能识别自已的或非己的成分,只要不是自己的成分,人体通过皮肤、体液、吞噬细胞等将病毒围堵、排斥和攻杀。

因此,对于非特异性能力强的人,乙肝病毒根本无法进入人体,但是,对于较弱的人体,就因为无法抵御乙肝病毒的进攻而让其进入了体内,这就是同样处于同一乙肝感染环境里,有的人不会被感染,有的人却可以感染的原因。

当乙肝病毒进入到人体,又因为不同人的体质差异,也会有各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第一种:当乙肝病毒进入人体细胞以后,细胞随即产生了对抗乙肝病毒的特别军队,即抗体,通过抗体将乙肝病毒杀死,保持了身体健康,同时,抗体长期存在身体里,一旦再次受到攻击,就会立即捕杀,所以这类人将来不会再感染乙肝,这类人表现为抗体阳性。

第二种:当乙肝病毒进入人体细胞以后,细胞并不能产生抗体,或者只有极弱抗体,并不能将乙肝病毒杀死或驱逐,但是宿主的肝细胞却能产生一种干扰素,能抑制乙肝病毒的繁殖或改变乙肝病毒的结构,将伤害减小到最低,乙肝病毒与肝细胞最终和谐共处,这类人就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

第三种:当乙肝病毒进入人体细胞以后,人体既不能产生抗体,也不能产生抗干扰素,乙肝病毒在肝细胞里不断分裂和繁殖,并扩展到其它肝细胞,与肝细胞抢夺营养,破坏肝细胞,使得肝功能丧失而致肝病。

这就是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一般与基因和身体素质有关。

我们再回到非洲猪瘟病毒,为什么只感染猪,而不感染人和其它动物?

病毒为了入侵某种生物体,总是不断的寻找这种生物的薄弱点,通过变异实现入侵,因为不同生物的细胞结构、基因排列方式、免疫强弱不同。

所以,一般来说,当病毒实现能入侵一类生物体时,往往就不能入侵另一类生物体,当然也有可以同时入侵多种生物的例子,这毕竟是少数,这样我们可以理解非洲猪瘟病毒能攻击猪,却不能攻击人类的一个原因。

对于上面问题的归纳解释就是:因为不同动物的细胞结构不同,基因不同,导致存在不同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差异,非洲猪瘟病毒能突破猪细胞缺陷而宿主猪细胞,而人体和其它动物却无法让非洲猪瘟病毒进入细胞,具有对它们的天然对抗性。

也许说到这里,就会有人问:

为什么疫苗可以对抗病毒,防止感染?疫苗是怎么回事?

我们还是以乙肝疫苗来说明:

当天然的乙肝病毒攻击人体时,少部分人可以在体内产生抗体来消灭乙肝病毒,这类人以后一般不会再患乙肝病,这同患过天花的病人,以后不会再患天花是一样的道理。

天花病肆虐的中世纪,人们发现,将适量的患天花的牛痘注入到人体的皮肤里,人就会不再感染天花病毒,这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大事,人们不仅消灭了可怕的天花病毒,而且开始了疫苗抗病毒的预防方法。

人们将乙肝病毒进行一定的处理,再注入人体,处理的乙肝病毒进入人体不能生存或繁殖,但能刺激人体细胞,产生乙肝抗体,这一处理的乙肝病毒就是乙肝疫苗。

说简单的病毒疫苗就是:通过人工处理,让病毒灭活、或者只能短期存活而不能繁殖的病毒,甚至仅仅是病毒的片段基因或遗留物,把它作为生物体内宿主细胞的假象敌人,植入到宿主体内,刺激宿主体产生对抗这种病毒的特种部队,即抗体。那么处理的病毒就是疫苗。

有了这种抗体,当真正的天然病毒攻击时,就可以攻杀这类病毒,使得病毒无法进入细胞成为病毒宿主,从而保护生物体免受这种病毒伤害。

疫苗成为人类对抗病毒入侵的最好方法,以此,人类战胜了结核病、麻疹、脊髓灰质炎、乙肝、鼠疫等等菌毒性疾病。

但是,对于艾滋病、埃博拉病毒、猪瘟等这类新型病毒,人类还没有找到疫苗的制作方法,还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相信:成功应当属于人类。

一般来说,病毒对于宿主生物体,自然具有一定的毒性,但是,通过病毒和病毒宿主生物的长期战斗,很多病毒与宿主生物达成了和平共处,甚至互保,共同对付新的敌人,他们变成了朋友,而不是敌人。

例如:非洲猪瘟病毒对于蜱来说并不能致蜱发病,蜱成为非洲猪瘟病毒的永久宿主,它们和平共处,而对于猪来说,非洲猪瘟病毒可以致猪达到100%的死亡率,这对于病毒来说也是不利的,因为猪死了,绝迹了,病毒也没了宿主,也不能活了。

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猪和非洲猪瘟病毒就会在变异和进化中,猪会提高对抗性,病毒会降低毒性,显示为病毒的毒性降低,猪的死亡率减小,最终长期和谐相处。

其实,病毒对于人类来说,也有其有利的一面,病毒在医疗、遗传学和基因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例如:噬菌体就是一种病毒,对噬菌体的研究是现在生物学和医学最重要的课题,去年诺贝尔化学奖和医学奖都与噬菌体的研究相关,噬菌体的研究被认为是治疗癌症最有希望的突破。


华龙新观点


非洲猪瘟病毒潜伏期较短,往往在一周左右。非洲猪瘟病毒可经过口和上呼吸道系统进入猪体,在鼻咽部或是扁桃体发生感染,病毒迅速蔓延到下颌淋巴结,通过淋巴和血液遍布全身。病猪发病后会出现高热(40~42℃)、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皮肤发绀和出血、呕吐腹泻等症状,并且发病一周后即会死亡,死亡率可达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