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八爷党联合隆科多以及关外旗主也敌不过病入膏肓的十三爷?

最知之


在八爷党逼宫雍正的时候,明明当时表面上看起来八爷有朝廷百官支持,还有旗主王爷控制了丰台大营,并且有隆科多控制住九门,一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为何最终这次逼宫却失败了呢?

关于这次逼宫失败的主要原因,我们不得不提一个关键人物就是当时病入膏肓的老十三胤祥,为何他已经病入膏肓,还能起关键作用呢,我继续为你详细分析。


一、八爷党的组成

八爷党表面上看起来十分厉害,有八个王爷支持,还有隆科多以及文武百官的拥戴,可是这些人为什么要支持八爷呢?是因为他们有共同政治愿景么?


其实并不是这样,八爷党就是一个没有组织没有目标的懒散队伍,其中组成复杂而没有共同目标,都在各自打着各自的小算盘,一旦涉及到真要杀头那一刻,谁也不愿意承担风险。

有这样的一个组织,八爷注定就是一个悲剧的领导者,可是他自己心里并没有自知之明,还贸然行动。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讲一下当时八爷有那么多人拥护的背景,那就是怪雍正改革力度过大,比如当时雍正推行一个“摊丁入亩”制度,结果效果没有多明显,却得罪了士绅阶级,搞得怨声载道,这就是八爷党以为得民心的基础。

其次,雍正的“火耗归公”又影响到当时官员的经济收入,导致朝中很多官员对此不满,再加上“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制度的改革又得罪了当时的读书人,毕竟这个阶层的人大多数都是通过寒窗苦读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这样改革,那不是一夜回到过去么,读书人当然不满意。

读书人不满意,当时还发生了曾静叫学生写信给岳钟琪劝说造反一事,从而引发曾静一案,对读书人的影响十分严重。

雍正搞这些改革还不够,还要“整顿旗务”,让八旗子弟去自己种地养活自己 ,可把八旗子弟气坏了,大家都想造反回归以前快乐悠哉的生活。


八爷党逼宫就是发生在这样的基础下,可是这些人喊归喊,要是让他们拼命,那瞬间就认怂了。接下来八爷党面对的就是这样的结局,隆科多是个投机分子,想着中立静观其变,万一哪方先倒下,他就归顺另外一方,如意算盘打得好好的。

其他几位王爷呢,也就是合伙闹一闹宣泄一下情绪而已,管你怎么改革,反正他们依旧家财万贯,日子幸福,他们才没有那么在乎呢。


二、老十三为何能镇住他们

了解完历史背景之后,我们再看老十三,老十三一直都是雍正的心腹,在雍正夺嫡的时候,老十三就立下汗马功劳,得到雍正的高度信任,并且将京城附近的两大营和御林军全部交由胤祥统领,除了圣旨和胤祥的命令外,没有人可以调动部队,这就使得这三支部队被胤祥牢牢控制住。

有了这些基础,我们再反观这次逼宫,旗主王爷控制的丰台大营,当时是因为弘昼假传圣旨,让丰台大营的将领错误判断形势,从而才被旗主王爷控制。


老十三听到这个消息后,带着生病的身体连忙赶到丰台大营,将士们一看老十三到来,就知道之前一定有所误会,当然不会继续听命旗主王爷。何况这些部队曾经与老十三一起出生入死,那份战友情深还在,怎么可能会被八爷党这么容易就收买呢。

这边军事力量被老十三搞定,八爷党没有了后盾,老十三继续去到朝堂之上,隆科多这个投机分子一看到老十三到来,也明白八爷党大势已去,就赶紧讨好雍正,另外几位王爷呢,明明过着富裕的生活,谁又愿意为八爷的皇帝梦卖命呢?更是纷纷退缩,瞬间只剩下八爷一个光杆司令,你说尴尬不尴尬。



结语

任何一件事情或者一个团队,要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要明白自己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尤其是领导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团队的内部组成以及各自的利益关系,只有一切高度相关,这个团队才会具有凝聚力,要不然人数再多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任何实际用途。

老八的逼宫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他作为一个领导根本搞不懂自己团队的情况,由此也可以看出来,要是老八当上皇帝,断然也是一个不合格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