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国外买瓷器,身边藏友褒贬不一,专家:皇家珍品,价值100万

康熙皇帝精明干练,励精图治,使使国家很快出现了人口增长、物资丰富、库有余粮的经济繁荣景象。景德镇制瓷业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瓷器的新品种不断涌现,表现不俗,豇豆红就是其中的一类。


30万拍回的瓷器,身边藏友褒贬不一,专家却说:品种名贵,皇家专用

武汉一位藏友,几年前在国外拍得一件康熙红釉瓷器,但回国后给很多藏友看过,有人说这件东西非常好,价值连城。也有人说这件是赝品,不值一文。

这位藏友听说自己花大价钱买的瓷器可能是赝品,还生了一场大病。为了搞清楚这件瓷器是否为真品,藏友决定找权威专家帮忙鉴定。

专家看后称,这是一件豇豆红釉的柳叶瓶,是康熙时期创烧的。多为文房用具,而且尺寸较小,最高不过20cm。在民国时期有大量仿制,但尺寸都比较大,仿制最成功当属80年代台湾仿制。

而这件瓷器器身和底座是分开烧制的,插上是严丝合缝的,仿品很难达到。“大清康熙年制”款也写的非常刚劲有力,胎体也是康熙时期糯米汁似的白胎。所以这件瓷器应该是康熙时期的一件精品,品种名贵,皇家使用,小巧精致,传世稀少。

康熙豇豆红釉瓷器采用独特的“吹釉”工艺

豇豆红釉瓷器为清代康熙晚期创烧的铜红釉品种,是以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高温烧成。豇豆红釉瓷器上釉方法也十分特殊,不是浸釉、浇釉,而是“吹釉” 。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的一部陶瓷著作《南窑笔记》中,记载一种叫做“吹红”的瓷器,根据陶瓷专家的考证,这种“吹红”指的就是豇豆红。

豇豆红釉瓷器因为采用“吹釉”工艺,大都有深浅不一的斑点,犹如北方红肛豆之呈色,所以命名“豇豆红”瓷器。因烧制工艺原因,豇豆红釉瓷器呈色多样,色绝佳者称“大红袍”。釉色有深浅不一的斑点及绿苔,被叫“美人醉”。釉色暗褐,称驴肝、马肺,属于豇豆红瓷器中的下品。

康熙豇豆红釉8种器型,俗称“八大码”

豇豆红瓷器有8种器型,8种器型是康熙当时单独为豇豆红品种的瓷器设计,与前朝所有瓷器的器型都不相同,分别是:柳叶瓶、莱菔尊、蟠龙瓶、菊瓣瓶、太白尊、镗锣洗、印泥盒和苹果尊,其它的如杯盘等也能见到。

从发现的康熙豇豆红来看,柳叶瓶与菊瓣瓶与其他几种器型稍微不同,乃是里外皆施红釉,口沿有一圈整齐的白釉。而其他几种器型为外红内白。

豇豆红器型都属于小巧玲珑型,多是放在书桌上使用的文房用具,具有一种文雅的味道。文房用具向来受到收藏者重视和喜爱,所以豇豆红瓷器身价是极其昂贵的。

专家根据以往拍卖记录认为,这件康熙豇豆红釉瓷器的价值应该在100万左右,藏友买的非常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