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朝天:防疫复工两不误 企业复产率达97.56%

惊蛰过,万物生。连日来,广元市朝天区扛牢政治责任,在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有力有序组织春耕生产,推动企业复产、项目复工。

3月6日,在朝天区的田间地头、企业车间、项目工地,塔吊旋转,机器轰鸣,企业车间生产线快速运转……处处是一片繁忙景象。

田间地头“忙起来”

人勤春来早,脱贫在前方。大滩镇捍红村是2019年脱贫的深度贫困村,食用菌产业是该村助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在该村贫困户邱方圆家,几位邻居正帮着碎料、装袋、接种,一片喜人的劳作场面。“去年我种植食用菌一万袋,除去成本,纯收入达到了3万元。”邱方圆高兴地说,今年他又请邻居帮忙,扩大了种植规模。

“2020年捍红村共发展香菇21万袋,预计可产鲜菇55.2万斤,产值可达193万元。”该村驻村第一书记梁现锦介绍。

而在距离大滩镇捍红村几十公里外的临溪乡望坪村,春耕生产工作更是机器轰鸣,土豆种植实现了“机械化”。朝天英明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们,正采用机械化耕作方式种植土豆。

“开沟、播种、施肥、起垄、覆膜,一气呵成,一台机器种植三亩土豆只要半个小时。”该合作社负责人陈永明介绍,300亩土豆,仅需五六天就可以全部种完。这种机械化的耕作方式,不仅大量减少了人工投入,更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

作好春耕,还要抓好春防。在羊木镇,盈收植保专业合作社的专业防治队伍,正抓紧时间对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开展统防统治。“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镇上的小春管理,就由我们合作社进行统一防治,这样既减少了人员的聚集,又达到了小春防治的效果。”该合作社负责人吕金莲介绍。

而针对该区零星、分散的小春作物春管,朝天区农业部门建立了农业技术指导工作群,通过QQ、微信等方式向群众推送农作物管护技术,并分地块,分时间组织村民有序进行小春管护。

截至目前,该区已实施小麦、油菜追肥14.82万亩次,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5万余亩;组织农技员“线上”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950余场次,印发大春生产技术资料1.1万余份;种植马铃薯8万余亩,食用菌3000多亩。

企业车间“转起来”

“刚在网上推出岗位,就有本地有意向应聘的员工前来咨询。”3月6日,位于朝天区大坝口工业园区的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人事负责人李先生说。受疫情影响,该公司将更多的目光投向本地员工,希望储备员工保障后期生产。

“我们在全区开展了‘线上春风行动’,主动联系企业收集岗位,通过QQ群、微信公众号、宣传页等途径,向广大务工人员宣传本地招工用工政策和信息,鼓励辖区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引导务工人员选择就地就近就业。”该区人社局工作人员李佳蔚介绍,疫情防控期间,该区抓企业需求清单建立、抓劳动力资源台账建立、抓政策支持平台建立,全面助推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农民工就业。截至目前,该区已通过“线上春风行动”为群众精准提供各类职位2498个,累计外出务工农民工3.1万余人。

农民工解决了就业问题,企业复工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在广元市曾家山“荣乐”国际生态康养度假区项目现场,记者看到该项目有序推进建设,工地上塔吊工作不停,佩戴口罩的工人们正在紧张作业。

“复工后,我们对工作人员严格实行分区施工、分散就餐等疫情防控制度,尽量避免交叉感染。”该项目负责人聂坤华介绍,疫情发生后,他们健全和完善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预案,筹集1000公斤消毒液和4000余支口罩,及早筹划和预购复工后所需材料、机械设备等物资,对施工顺序进行优化调整,避免同时段、多作业面交叉作业

据了解,截至3月8日,该区86个续建项目复工86个,复工率100%;全年计划新开工73个项目中已开工19个,开工率26.03%。82家“四上”企业已复产80家,复产率97.56%,在岗2162人。(鄢怀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