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华为拿出备胎计划以来,全世界会不会有许多公司以此效仿,来定制自己的备胎?

乔治85744078


这是个好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管理过稍大一点的企业的人,尤其管过供应链的,都知道采购有个基本原则,就是尽量不要依赖一个供应商,至少有两个,量大的话,应该有3~4家。太多了也不好,管理成本高,但如果只有一家,风险就太大了。且不说价格的问题,万一这家供应商出点问题,你的整个业务就垮了!所以即便第二、三供应商价格贵点,质量差点,你也得用,可以少给点份额,但不能不给,不能把它弄死。这是供应商管理的基本策略。

那这跟备胎有啥关系呢?其实华为最早的备胎计划,并不是防备中美关系恶化的,就是为了防备供应链风险,确保业务连续性的。因为华为所从事的行业比较特殊,技术要求比较高,供应链相对是比较脆弱的,很多器件,全世界可能真的只有一、两家能提供。或者说表面上看不只一家,但一直溯源上去,源头上就一家。手机芯片就是个典型,你可以用高通、联发科、展讯,但说到底都是arm的指令集。这种供应链形态下,即使没贸易战这事,风险其实还是挺大的。备胎计划一开始本来只是为了对冲这个风险的,只对重要的、风险大的器件搞备胎。业界没法满足供应安全,只能自己动手了。备胎其实也用,刚开始成本高、性能一般,少用点,成熟了就多用点。但也不会只用自家的,道理和一开始讲的一样,只用自家的,万一出点问题,业务还是会垮。所以任总讲即使有备胎,我们还是买美国人的东西,不是装B,完全是在商言商。这点上,方舟子确实啥也不懂。

所以说,所谓备胎计划只不过是为了应对供应链风险的一个基本操作,并不是多玄多牛的一举措。可以说任何一个大一点的企业都会考虑这个事,只不过做多做少而已。

比如腾讯,它的数据中心里头,肯定不会只用一家的设备。贸易战这么凶,它肯定要考虑,哪天所有X86都买不到或不让买了,它的业务怎么保证的问题。至于是自研还是找伙伴,只是策略问题,备胎是一定要有的。其它企业莫不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