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縣皇圖嶺,宋代就已得名最有名的特產是燈籠椒

皇圖嶺得名,歷有二說。

一說本地多黃壤土,本名黃土嶺,宋代已得名。清末以諧音演成今名。據皇圖嶺《摶上陳氏族譜》載:初祖生甫(1343~1416)“祟祀本邑文昌祠天都黃土嶺。”

二說某朝皇帝建宮選址,曾派員到此勘測繪圖,因土質輕薄未選取,故名。皇:封建時代帝王、諸侯等。圖:版圖、地圖。後多引申為繪畫等。嶺:有路通行的山岡。

經考證考察,第一種說法多有依據。從土層地表特徵看,境內多黃壤土。2015年《攸縣地名》載:清末改名皇圖嶺。改名的原因,皆由鄉民崇拜帝王專權並專寵“黃色”的心理有關。聚落、設鄉以此為名。

攸县皇图岭,宋代就已得名最有名的特产是灯笼椒

皇圖嶺鎮

宋代已得名“皇圖嶺”

市坪,原稱市上坪。市,古今文多指:集市交易的地方。坪:山地間較大的平地。明清時有市上坪小市,故名。1950年設市坪鄉,後區劃數變,2007年合入皇圖嶺鎮。今存市坪村。

高梘。高,古今文多指:位置在上頭的。梘:過水的木槽或竹筒。明清時有高梘自然村,故名。1950年設高梘鄉,後區劃數變,2007年合入皇圖嶺鎮。今存高梘村。

村落集市集鎮。村落。《攸縣誌·宗族》(1871~1949)載:宋孝宗(1163~1189)年間,井頭鄧氏鄧心逸,由湖南湘陰遷居攸縣“皇圖嶺”(實為黃土嶺)。宋寶祐(1253~1258)年間,澤田譚氏譚信齋,由茶陵遷江西再遷攸縣黃土嶺。地方誌載:北宋自縣內置驛站後,元、明、清時,境內有“走馬鋪”(今筆塘村)有“坳頭”村市。其時,有黃土嶺村落。明初又有湯、劉、賀諸姓,遷入該村落,雜居為大村。其時,仍稱黃土嶺。

清光緒至民國年間,成為旺鎮

集市集鎮。清道光元年(1821)由陳家灣摶上陳氏一族興辦墟場。據《攸縣地名》彭志文文章考釋:陳氏族人筆記載:道光元年十月初一日,開張時有茅屋三棟,一為藥鋪,一為煙館(鴉片煙)一為飯鋪。墟場自開辦以來,日漸繁榮。清末秀才顏梓琴曾以首切“皇圖”二字撰聯曰:“皇路清夷,攘往熙來六一市;圖謀利益,爭奇鬥勝萬千家。”清光緒至民國年間,墟場興盛,商賈雲集,鋪號林立,場地逐步擴展。成為旺鎮。1949年,上半年有商戶、作坊210多家,從業人員580人。每場前來糴穀米的至少有200多輛土車子,農曆八月以後則多達800輛以上,還有百餘挑籮筐者。皇圖嶺墟場,歷有三寶:“豆腐、生薑、紅辣椒”。另有“張義興的傘,全昌隆的餅”。還有開口笑包子、糖餅、麻餅、金餅與骨湯切面,均為名產。

1990年後,成湖南十大農貿市場之一

1978年,冷落20年的墟場復甦,1984年,徵地40多畝,由工商部門投資興建新市場。1987年,市場改建,由原面積6296平方米增加至12666平方米。1990年後,皇圖嶺成為湖南十大農貿市場之一。10個省、市近2000名客商,在鎮區經營,年成交額上億元。集市為全縣之冠,交易多以紅幹椒、生豬、油脂、禽蛋、竹木製品為大宗。附近鄉鎮歷產牛角椒、燈籠椒,以狀如牛角、燈籠而得名,因肉厚少籽辛辣微甜,而成一方名特產。

此外,原高梘鎮集市,有鋼化廠棚15座,門面攤位1200多個,集市貿易也興旺如故。清光緒八年(1882)首開望東墟場(市上坪墟場)。1995年,原市上坪鄉建新市場,門面、攤位增加至1000多個,完成以市坪墟場、車田市場、鴨公陂市場(屬原市上坪鄉)為龍頭的邊貿市場體系;2007年1月,3鎮(市上坪、高梘、皇圖嶺)合併前,市場交易額突破5億元。

攸县皇图岭,宋代就已得名最有名的特产是灯笼椒

皇圖嶺大市場

2014年,獲“全國重點鎮”稱號

近200年來,集鎮始終走“以場興鎮,以鎮帶場”之路,墟場購銷兩旺。不少外地人,在此開埠興市建房。清末,先有上街、下街,繼之擴建新街。其間有江西、醴陵人居多。當時有“江西人一把傘,來到皇圖嶺當老闆”的民諺。新中國成立前,集鎮11家藥店,江西人竟居10家。1950年,政府統計,異地人竟達22個省的人氏。

1987年,整修700米長的東街路面與下水道。1994年,建工業品批發市場,形成商貿區,有53戶農民在區內建房經商。1999年,省計委列項,投入150萬元,對農貿市場配套建設和進站路、文化路拓寬改造。2001年,省計生委對鎮區對口扶持,籌資800萬元,開發建設長500米、寬24米的國策路,在國策路建成長300米的標準商業街。1999~2015年,完成市場路800米長的水泥硬化和綠化樣板街建設,新造綠地2000平方米,栽廣玉蘭157株。

近10年來,鎮區舊街道南北兩端延伸2800米為新街道;將舊街道兩側各拓寬2米;動工建設3460米繞鎮公路丹陵大道;建成文化路、國策路、金塔路三條橫街,形成“兩縱三橫”的網狀格局;建成“錦繡花園”“金三角”三座居民新區,接納來鎮區經商辦廠人員800多戶。主街長約3000餘米,街寬12~16米。街中心有長形大坪。兩邊約有1000餘門面超市、商店。鎮區水、電、通訊、網絡等設施齊備。有文化館、農科站、影視劇院、圖書室、活動中心、敬老院。攸縣第二中學駐境內。鎮區駐鎮中學1所,中心小學1所。鎮區鎮衛生院1所。村、居委會駐有衛生室。

1995年,被建設部評為“全國村鎮建設示範鎮”。1996年,進入全省“百強鎮”行列。2014年,獲“全國重點鎮”稱號。

相關鏈接

地理位置

境域明清時為裡、都之屬,民國元年(1912)始置皇圖嶺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6年撤區並鄉為皇圖嶺鄉。1958年為公社,1984年,由公社改鄉,後改鎮。境域東連黃豐橋鎮,南接網嶺鎮、湖南坳鄉,西鄰丫江橋、檟山鎮,北緣醴陵市船灣。2008年末總面積243平方公里,耕地約3933.3公頃。轄4個居委會,50個村。總人口約19000戶68000人。鎮治歷駐皇圖嶺,距縣治約46公里。

景觀特產

牛角椒、燈籠椒,以狀如牛角、燈籠而得名,因肉厚少籽辛辣微甜,成一方名特產。堯帝宮位於集鎮南北向0.5公里的小崗上,坐西朝東,重簷歇山式,紅牆琉璃瓦,仿古宮殿式建築。面積960平方米,佔地20餘畝。主殿內塑有堯帝像,左側為舜帝塑像,右側為禹帝塑像。有劇院一座及其他附屬設施。歷8個月於2001年9月建成。傳堯帝生於斯地,故建宮祭祀,實難考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