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12个山地步兵师,总兵力超150000,战力如何?

金旭涛


印度根据自己国家的地理位置、假想敌的作战特点和经验,多年来不惜成本,大量采购万国武器,扩充军事实力,完善多兵种体系,尤其是对山地师的组建和发展情有独钟。据报道,印度的山地师在全世界各国的军队中人数最多,编制最大。有关资料显示印度山地师的总兵力占到世界各国山地师总人数的40%。印度媒体也经常吹嘘自己山地师的作战能力和数量,更炫耀他们针对邻国的兵力部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评判印度山地师战斗力不能以人数的多寡而言,而是要综合该兵种的装备先进度和指挥体系,以及单兵的个人战斗素养和决心。


印度山地军共有五个军,包括其精锐部队第15山地军、第3山地军和第4山地军,近年又组建了第33山地军和第17山地军。每个山地军下辖多个步兵师和炮兵旅等作战单位,体系复杂,编制满员。


印度山地步兵师都有炮兵旅和步兵旅,每个炮兵旅包含3个炮团,每个团管3个连,战略要地的一个团甚至辖5个连。印度山地师炮兵配备的主要火炮是LFG型105毫米轻型榴弹炮,这款武器是印度在英国L118炮基础上仿制的山寨货。在重点防线,印军还配置了M46型130毫米加农炮,有些部队还装备了瑞典产的FH77B型155毫米榴弹炮。



印军的这些火炮机动性较差,不利于在山地狭窄区域作战。印度山地师还有大量轻型火炮,最常用的是法国RT-61型120毫米迫击炮。总体来看,一个印度山地军步兵师大概配备了50门各种口径的加农榴弹炮,50门左右的120毫米迫击炮,40门无后坐力炮,60枚火箭筒。81毫米的迫击炮大概是20门,51毫米的迫击炮有80门,榴弹发射器不足20具。火炮总数在300-350之间。武器五花八门,是典型的“万国牌”,至于枪械,也是万国牌。


这些武器虽然性能不错,但由于供货渠道五花八门,口径差别大,在平时就弹药贮备不足,战时弹药补充更是难题。


印度山地师虽然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但由于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严格的等级观念,官兵缺乏团队意识,士兵组织纪律性差,战术素养也很低。所以印度山地师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多,其战斗力并不比其他国家高。


鉴史明镜


战力这个问题,要问印度人自己。


印度一直认为,中印边境的四个军12个山地师,面对中国西藏军区的三四个旅,是处于兵力劣势的。据称,印度对中国是1:3的劣势。


也就是说,中国一个机步旅或山地旅至少匹敌印度9个山地师。这不是我编的,是根据印度媒体的说法推算出来的。



陶式防务评论


由于2017年发生的“洞郎对峙”事件,一下子让人们开始关注起印度山地部队的建设情况,而印度敢于“战略冒险、无理挑衅”,除了对形式的国际判断以外,似乎也有“能适应高原山地特点的山地部队建设取得了进展”而逐渐膨胀的野心。那么,我们我就以洞朗对峙时的始作俑者,“设西里古里为军部的印度第33山地军”为视角,谈谈印度山地部队目前究竟怎么样:

印度第33山地军到底什么来头?

当时印度驻苏克纳的第33军下属3个师向锡金段边境集结,作战部队进去指定“行动区域”,那么这支部队究竟是一支怎样的部队,一下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印度第33山地军前身“陆军33军”成立于1943年11月,二战期间曾转战缅甸同日本交战,称得上是一支老牌部队。1945年5月该军撤编,在1960年又恢复建制驻扎“阿萨姆邦西隆”。1962年该军第4师、第23师和181旅调入印度第4军,而印第17师、81旅、112旅调归第33军,同年第33军军部移至“西孟加拉邦西里古里”,扼守西里古里走廊(阿萨姆走廊)。1963年33军81旅调往那加,第27师调入该军,1964年5月增加军属炮兵33旅,随机该军下属的第17、20、27师改编为山地师,而印度第33山地军至此成型。

印度第33山地军自1975年“印度悍然吞并锡金”之后,就长期驻扎锡金境内,主要设防锡金、不丹和乃堆拉山口方向,把控西里古里走廊。该军下辖第17山地步兵师(师部甘东)、第20山地步兵师(师部比纳古里)、第27山地步兵师(师部噶伦堡)、第33炮兵旅(旅部苏克纳)和一个陆军航空兵中队,总兵力4.5-5.5万人。该军下属部队中机动性和进攻能力最强的部队“第17山地师”主力平时驻扎在乃堆拉山中段以南40公里处,而战力较弱的第20、27山地师则部署于二线,重点防御西里古里走廊。记得当年(1967年9月),在中锡边境乃堆拉山口向我方进行挑衅并被打残的就是“印度第33山地军第17山地师下属的第112山地步兵旅和第17山地炮兵旅”。

印度整个山地部队的规模和建设

要知道长久以来,印度一直“自我感觉良好”的底气之一就是,印军已经建成规模世界第一的山地部队,印军已建成和正在筹建的山地部队人员总数占世界山地部队兵力的一半以上。

包括上文我们介绍的第33山地军,印度目前共有5个山地军,其中印第15山地军曾参加“印巴卡吉尔战争”,下辖3个山地步兵师和一个山炮旅,部署于中巴陆路咽喉“喀喇昆仑公路”正面,负责中印西段和克什米尔方向的防务。部署于印缅边境的印第3山地军,下辖3个山步师、1个山炮旅和战斗支援单位,主要负责与缅甸相近的那加兰邦和曼尼普尔区的防务。印第4山地军下辖3个山步师、1个山炮旅和1个装甲旅,军部设在提兹普尔,直线距离我国达望约100公里。印第17山地军还在筹建当中,至今没有完全建立。总体来说印度的山地部队兵力高达25万人左右,论规模着实是不小,可是实际战力就“见仁见智”了。

印度山地部队的编制

由于印军装备体系较为杂乱,我们就以其山地师为基准来介绍。印度山地师号称是“诸兵种合成部队的基本战术兵团”,依据高原山地严寒环境需要编制的轻装部队。一般由3个山地步兵旅和1个山地炮兵旅组成,视具体情况配属战斗支援单位及陆航和装甲部队。每个山地师一般由1.5-1.7万人组成,为压缩后勤保障难度,比印度普通的陆军步兵师少2000人左右。


装备空间


1987年我的几个同学接到了对印做战的准备,并且有的已经进入前线,做战前准备工作,后来取消了,当时的情况,我军无论装备,后勤,训练都不如印度。所以我们不能以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胜利而沾沾自喜,更不能以蔑视的眼光看印军,印军时终对我军报一箭之仇的心理来加强训练和战场建设,他们的武器,后勤保障在中印边境方向比我们强,更有,美,日,俄,澳,英,越,的明暗支持,这些国家不仅盼印军打败我军,就是中国取胜,也让我们伤筋动骨。所以对印军,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麻痹大意,自古骄兵必败。所以,加强训练,时刻有随时作战的思想准备,加强后勤建设,才是我们的正确做法。


用户50582622473


自1962年那场边境战争过后,印度政府一直抱着极端不平衡的心态。多年来,印度为了提高军队在山地和高原地区的行军作战能力,不遗余力地打造了12个山地步兵师。

去年,兼任印度财政部长和国防部长的贾伊特利还曾对印度媒体高呼说:“印度已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这句话可以既解读为印度政府仍对当年那场战争的结果不满意,也可以解读为印度对自己的12个山地步兵师的战斗力很有信心。那么平心而论,印度的山地步兵师战斗力究竟如何呢?

印度共有110万陆军部队,是南亚地区最强的地面作战力量。在印度陆军中,12个山地步兵师分别部属在印中、印巴、印不的边境地带,这里的山地高原地形居多,行军条件困难。

为此,印度专门打造了12个山地步兵师,共有15万人左右,分别是:

印度北方司令部直属的第39山地师、14军的第8山地师、15军的第28山地师。

印度中央司令部直属的第6山地师。

印度东方司令部3军的第23山地师、第57山地师,4军的第2山地师、第5山地师、第21山地师以及33军的第17山地师、第20山地师、第27山地师,总兵力为15万。

在印度军队中,流行“陆军决胜论”都说法。不少印度将军认为,要解决印中、印巴的边境争端还得依靠陆军力量,尤其是一支擅长山地高原作战的陆军力量。

为此,印度陆军的山地师常年在海拔6400米的高原山脉进行山地战训练,其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在喜马拉雅山脉周围作战。为提高山地步兵师的适应能力,印度还曾与英国海军陆战队在喜马拉雅山北麓举行过联合演习。

这些山地步兵师还配备了M77榴弹炮、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支奴干运输直升机等先进装备,在对地打击、突击运输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

而且,常年的高原训练已帮助印军山地师适应了高原气候和环境,积累了大量的高原作战经验。可以说,印度的山地步兵师战斗力比较强悍,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不过,要维持12个山地步兵师的后勤补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世界人文通史


在前段时间的印军非法越境中国洞朗地区的事件中,印度国防部长高喊‘现在的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这个印度国防部长敢如此有恃无恐,最大的依仗就是被他寄予厚望的印度山地师了。现在印度有12个山地步兵师,总兵力超过15万,究竟印度的山地师战力如何呢? 印度的山地师多部署在印中,印巴边境,由于 数量众多,在边境地区有一定的优势。

印度的一个步兵师人数维持在15000人,并且配有8000 后勤部队。其中包括三个山地旅、一个炮兵旅、一个工兵团、一个通信团等。可以看出,印度的山地师对于通讯方面极为重视。这是因为山地作战环境复杂,一旦爆发战争,良好的通讯能力能够更加协调的指挥部队,这将有利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并且印度的山地师极为重视空中力量和炮火力量,这是吸取了1962年的惨败和无数次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交火的经验。印度越来越认为,空军力量和炮火力量有着扭转战局的重要性,所以印度在边境地区,尤其是中国边境地区部署了大量的155毫米的轻型榴弹炮和数量众多的武装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以抵抗中国的威胁。

但由于印度的后勤基础薄弱,在边境地区后勤补给压力极大,这也限制的印度的战斗力,让印度不敢走远。

所以总体上来说,印度山地师的战斗力对于中国有一定的威胁但意义不大。对于巴基斯坦则有决定性的优势。


迷斯特里斯基


地处南亚次大陆的印度,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与陆上接壤的两个主要假想敌的边境地区都是地形复杂的高原和山地),因此格外注重山地作战部队的建设。目前印度陆军总共编有12个山地步兵师,总兵力达到18万人,这样的规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在传统的陆军强国当中,美国陆军只有一个第十山地步兵师,我国陆军专门的山地战部队也就是三个旅的兵力,俄罗斯陆军更是仅有部署在北高加索地区的第33山地旅。

印度陆军山地战部队规模世界第一

相比之下,印度陆军的山地战部队的确算得上是兵多将广、人多势众,数量堪称世界第一。当然大家作为军事爱好者肯定都应该知道,现代战争早就已经不是依靠兵员数量的多少来衡量作战能力的强弱了,把有限的经费用于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精锐部队,实际效果比起维持一帮庞大臃肿且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乌合之众无疑要好过许多。特别是山地作战,受到机动能力和保障能力的局限,总体而言属于专业性很强的非主流作战模式。

60年代的边境战争让印度记忆深刻

然而在中美俄等传统陆军强国的山地战部队都高度精简的趋势下,印度却反其道而行之,不免令人感到有些匪夷所思。造成这个状况的主要原因还要追溯到60年代年与北方邻居的边境战争,遭受军事失败的印度痛定思痛,认为自己最大的吃亏之处在于兵力不足、后勤不利,导致在排兵布阵上“前重后轻、两翼空虚”,被我军机动灵活的穿插迂回战术轻松击溃。于是印度大力加强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组建了规模可观的山地战部队,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形成足够的防御纵深。

印度加强山地战部队建设形成前沿兵力优势

印度陆军的1个标准山地师拥有兵力1.5至1.8万人,下辖3个山地步兵旅、1个炮兵旅、1个工兵团、1个通信团等作战单位,主要装备包括单兵轻武器、中小口径火炮、轻型装甲车辆、运输/武装直升机等等,具备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人员素质还算得上是训练有素,与巴基斯坦之类的中小国家对阵还是能够胜任的,比如印巴两国在条件极度恶劣的锡亚琴冰川地区死掐了多年,印军山地战部队也体现出了相当不错的战斗力。

印军的FH-77B型155毫米半自行火炮

但是一旦面对真正有实力的对手(比如最大假想敌——北方邻居),印军山地战部队的短板就暴露无余了。首先印度方面兵力虽多,但是机动能力有限,配备了大约200余架米26、米8/17等各型直升机,以直升机大队为单位像撒胡椒面儿一样撒到12个山地师使用,只能说是杯水车薪、聊胜于无。一旦爆发战争,分散部署的印度山地部队难以快速反应、互相支援,只能依靠自身火力各自为战,数量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被严重抵消了。

120毫米重型迫击炮是印军山地战部队的主要营级炮兵火力

其次在压制火力方面也是不容乐观,印军山地师的旅级炮兵主要配备10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最大射程不超过15公里,少数炮兵旅有进口瑞典的FH-77B型155毫米半自行火炮,最大射程30公里,并且都需要卡车进行牵引转移,在高原地区活动范围大为受限。至于营级炮兵火力更是只有120毫米迫击炮、81毫米迫击炮之类的小炮仗,射程只有5-6公里,使用骡马托运进行机动,山地作战倒是比较方便,可是威力实在是差强人意。

印军主要假想敌的火力支援能力占据绝对优势

反观北方邻居,虽然部署在第一线与印军山地师对峙的兵力不多(充其量也就是旅级或者团级单位),但是后方支援火力却占据压倒性优势。同样是营级炮火火力,我军的05A式120毫米自行迫榴炮,最大射程10公里,射速每分钟8发,可以发射各种精确制导炮弹。旅级炮兵火力包括122毫米/155毫米卡车炮,最大射程超过50公里,更不要说还有加强配署的03式远程火箭炮,最大射程超过150公里,无论是机动能力、打击范围、命中精度、弹药种类都全方位碾压对手。“火海”与“人海”的碰撞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晨曦谈兵


印度山地师作战实力

印度有15个山地师总兵力接近20万人,分别部署在印度与中国、巴基斯坦边界的东段西段,部队装备一般、作战实力一般。

一、印度陆军作战经验

印度1947年独立后,接受了英国殖民者遗留的战争资源,组建了印度陆军,1962年尼赫鲁信心爆棚妄图乘机占领中印边境争议地区,最终印度三个旅被中国军队歼灭;1972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军大胜巴基斯坦,成功使东巴基斯坦分裂为孟加拉国,消除了被巴基斯坦东西夹击的战略态势,因此印军对巴基斯坦有优势,面对中国军队,印军必须三思而后行!

二、印度山地师后勤补给

印度西部克什米尔地区交通便利,能够及时对军队作战补给,可以进行长期持久战,东部地区则受“西里古里”走廊限制,该走廊位于中国、尼泊尔及不丹交界处,宽度仅20公里,极易遭到战术攻击,一旦被切断东印度只能投降。

三、印度山地师装备

印度山地师进口了不少万国牌武器,有俄罗斯、美国及欧洲的各种武器装备,曾经报道中印联合演习时,印军士兵向中国军人炫耀其口袋里的十几种子弹,印军弹药储备据说仅能维持两周的作战需求,因此印度山地师装备不足,无法进行大规模战争。

综上所述,印度山地师在世界上属于三流作战部队,基于印军实际战争经验,应该略胜巴基斯坦军队,印军历史上从来没有进行过大兵团战略决战,缺乏实际指挥经验,没有叱咤风云的将军,如果再次与中国军队开战,印军必将输得更惨!


无忧谷逍遥子


印度的山地师主要的作战对象是我国陆军,对于我国陆军来说,印度山地师不够我军塞牙缝。

印度山地师主要部署在青藏高原南山麓,整体靠前部署在中印边境线附近。

青藏高原海拔最高,我国一侧地势高,而印度一侧相对较低,从地势上来看,我国居高临下地势占优,而印度面对我国陆军则处于仰攻,地势高低对印度极其不利。雷达一般都是建立在高地上,就是为了减少地势高低对雷达的反射,印度一侧较低,地面雷达受地形限制对我方高地上的目标难以探测。

在青藏高原,面对印度,我方部署的兵力很少,但基础设施完善,主战装备、军队可以快速达到,我空军主力战机,大部实现了高原作战能力,一旦印度敢对我军发起挑战,印度必败。尤其是我国的远程火箭炮,各类导弹,战机可以依托地势高的优势,先敌发现,先敌摧毁印军。印度主要装备多为进口,甚至子弹都不能自己完全生产,一旦装备受损,缺口严重,印度山地师能维持多久呢?

从印度电影,印度发射月球探测器等多角度来看,印度人总是过于自信,我也希望印度不要过分沉溺于自己的自信中,一旦发生战略误判,印度必将重温60多年前的耻辱!


West胡杨


我是很错的小哥,我来回答

印度山地师的火力分队:

师级:一个炮兵旅,共3团9连54门105mm榴弹炮,部分师编有130加和155榴;

旅级:一个炮兵团,共3连18门120mm迫击炮;

营级(原文作团级):一个无后坐力炮连4门106mm无后坐力炮,一个火箭筒排6具火箭筒,一个迫击炮排2门81mm迫击炮,以及两挺12.7mm高射机枪和2具自动榴弹发射器;

连级:一个7.62mm通用机枪班;

排级:两门51mm迫击炮。

印度近些年,一直扩充其山地作战部队,武器更新速度较以往更快。再加上印度的南亚大国心态作祟,野心值得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