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12個山地步兵師,總兵力超150000,戰力如何?

金旭濤


印度根據自己國家的地理位置、假想敵的作戰特點和經驗,多年來不惜成本,大量採購萬國武器,擴充軍事實力,完善多兵種體系,尤其是對山地師的組建和發展情有獨鍾。據報道,印度的山地師在全世界各國的軍隊中人數最多,編制最大。有關資料顯示印度山地師的總兵力佔到世界各國山地師總人數的40%。印度媒體也經常吹噓自己山地師的作戰能力和數量,更炫耀他們針對鄰國的兵力部署。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評判印度山地師戰鬥力不能以人數的多寡而言,而是要綜合該兵種的裝備先進度和指揮體系,以及單兵的個人戰鬥素養和決心。


印度山地軍共有五個軍,包括其精銳部隊第15山地軍、第3山地軍和第4山地軍,近年又組建了第33山地軍和第17山地軍。每個山地軍下轄多個步兵師和炮兵旅等作戰單位,體系複雜,編制滿員。


印度山地步兵師都有炮兵旅和步兵旅,每個炮兵旅包含3個炮團,每個團管3個連,戰略要地的一個團甚至轄5個連。印度山地師炮兵配備的主要火炮是LFG型105毫米輕型榴彈炮,這款武器是印度在英國L118炮基礎上仿製的山寨貨。在重點防線,印軍還配置了M46型130毫米加農炮,有些部隊還裝備了瑞典產的FH77B型155毫米榴彈炮。



印軍的這些火炮機動性較差,不利於在山地狹窄區域作戰。印度山地師還有大量輕型火炮,最常用的是法國RT-61型120毫米迫擊炮。總體來看,一個印度山地軍步兵師大概配備了50門各種口徑的加農榴彈炮,50門左右的120毫米迫擊炮,40門無後坐力炮,60枚火箭筒。81毫米的迫擊炮大概是20門,51毫米的迫擊炮有80門,榴彈發射器不足20具。火炮總數在300-350之間。武器五花八門,是典型的“萬國牌”,至於槍械,也是萬國牌。


這些武器雖然性能不錯,但由於供貨渠道五花八門,口徑差別大,在平時就彈藥貯備不足,戰時彈藥補充更是難題。


印度山地師雖然數量龐大,種類繁多,但由於印度的種姓制度和嚴格的等級觀念,官兵缺乏團隊意識,士兵組織紀律性差,戰術素養也很低。所以印度山地師最大的優勢就是人多,其戰鬥力並不比其他國家高。


鑑史明鏡


戰力這個問題,要問印度人自己。


印度一直認為,中印邊境的四個軍12個山地師,面對中國西藏軍區的三四個旅,是處於兵力劣勢的。據稱,印度對中國是1:3的劣勢。


也就是說,中國一個機步旅或山地旅至少匹敵印度9個山地師。這不是我編的,是根據印度媒體的說法推算出來的。



陶式防務評論


由於2017年發生的“洞郎對峙”事件,一下子讓人們開始關注起印度山地部隊的建設情況,而印度敢於“戰略冒險、無理挑釁”,除了對形式的國際判斷以外,似乎也有“能適應高原山地特點的山地部隊建設取得了進展”而逐漸膨脹的野心。那麼,我們我就以洞朗對峙時的始作俑者,“設西里古裡為軍部的印度第33山地軍”為視角,談談印度山地部隊目前究竟怎麼樣:

印度第33山地軍到底什麼來頭?

當時印度駐蘇克納的第33軍下屬3個師向錫金段邊境集結,作戰部隊進去指定“行動區域”,那麼這支部隊究竟是一支怎樣的部隊,一下子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印度第33山地軍前身“陸軍33軍”成立於1943年11月,二戰期間曾轉戰緬甸同日本交戰,稱得上是一支老牌部隊。1945年5月該軍撤編,在1960年又恢復建制駐紮“阿薩姆邦西隆”。1962年該軍第4師、第23師和181旅調入印度第4軍,而印第17師、81旅、112旅調歸第33軍,同年第33軍軍部移至“西孟加拉邦西里古裡”,扼守西里古裡走廊(阿薩姆走廊)。1963年33軍81旅調往那加,第27師調入該軍,1964年5月增加軍屬炮兵33旅,隨機該軍下屬的第17、20、27師改編為山地師,而印度第33山地軍至此成型。

印度第33山地軍自1975年“印度悍然吞併錫金”之後,就長期駐紮錫金境內,主要設防錫金、不丹和乃堆拉山口方向,把控西里古裡走廊。該軍下轄第17山地步兵師(師部甘東)、第20山地步兵師(師部比納古裡)、第27山地步兵師(師部噶倫堡)、第33炮兵旅(旅部蘇克納)和一個陸軍航空兵中隊,總兵力4.5-5.5萬人。該軍下屬部隊中機動性和進攻能力最強的部隊“第17山地師”主力平時駐紮在乃堆拉山中段以南40公里處,而戰力較弱的第20、27山地師則部署於二線,重點防禦西里古裡走廊。記得當年(1967年9月),在中錫邊境乃堆拉山口向我方進行挑釁並被打殘的就是“印度第33山地軍第17山地師下屬的第112山地步兵旅和第17山地炮兵旅”。

印度整個山地部隊的規模和建設

要知道長久以來,印度一直“自我感覺良好”的底氣之一就是,印軍已經建成規模世界第一的山地部隊,印軍已建成和正在籌建的山地部隊人員總數佔世界山地部隊兵力的一半以上。

包括上文我們介紹的第33山地軍,印度目前共有5個山地軍,其中印第15山地軍曾參加“印巴卡吉爾戰爭”,下轄3個山地步兵師和一個山炮旅,部署於中巴陸路咽喉“喀喇崑崙公路”正面,負責中印西段和克什米爾方向的防務。部署於印緬邊境的印第3山地軍,下轄3個山步師、1個山炮旅和戰鬥支援單位,主要負責與緬甸相近的那加蘭邦和曼尼普爾區的防務。印第4山地軍下轄3個山步師、1個山炮旅和1個裝甲旅,軍部設在提茲普爾,直線距離我國達望約100公里。印第17山地軍還在籌建當中,至今沒有完全建立。總體來說印度的山地部隊兵力高達25萬人左右,論規模著實是不小,可是實際戰力就“見仁見智”了。

印度山地部隊的編制

由於印軍裝備體系較為雜亂,我們就以其山地師為基準來介紹。印度山地師號稱是“諸兵種合成部隊的基本戰術兵團”,依據高原山地嚴寒環境需要編制的輕裝部隊。一般由3個山地步兵旅和1個山地炮兵旅組成,視具體情況配屬戰鬥支援單位及陸航和裝甲部隊。每個山地師一般由1.5-1.7萬人組成,為壓縮後勤保障難度,比印度普通的陸軍步兵師少2000人左右。


裝備空間


1987年我的幾個同學接到了對印做戰的準備,並且有的已經進入前線,做戰前準備工作,後來取消了,當時的情況,我軍無論裝備,後勤,訓練都不如印度。所以我們不能以對印自衛反擊戰的勝利而沾沾自喜,更不能以蔑視的眼光看印軍,印軍時終對我軍報一箭之仇的心理來加強訓練和戰場建設,他們的武器,後勤保障在中印邊境方向比我們強,更有,美,日,俄,澳,英,越,的明暗支持,這些國家不僅盼印軍打敗我軍,就是中國取勝,也讓我們傷筋動骨。所以對印軍,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麻痺大意,自古驕兵必敗。所以,加強訓練,時刻有隨時作戰的思想準備,加強後勤建設,才是我們的正確做法。


用戶50582622473


自1962年那場邊境戰爭過後,印度政府一直抱著極端不平衡的心態。多年來,印度為了提高軍隊在山地和高原地區的行軍作戰能力,不遺餘力地打造了12個山地步兵師。

去年,兼任印度財政部長和國防部長的賈伊特利還曾對印度媒體高呼說:“印度已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這句話可以既解讀為印度政府仍對當年那場戰爭的結果不滿意,也可以解讀為印度對自己的12個山地步兵師的戰鬥力很有信心。那麼平心而論,印度的山地步兵師戰鬥力究竟如何呢?

印度共有110萬陸軍部隊,是南亞地區最強的地面作戰力量。在印度陸軍中,12個山地步兵師分別部屬在印中、印巴、印不的邊境地帶,這裡的山地高原地形居多,行軍條件困難。

為此,印度專門打造了12個山地步兵師,共有15萬人左右,分別是:

印度北方司令部直屬的第39山地師、14軍的第8山地師、15軍的第28山地師。

印度中央司令部直屬的第6山地師。

印度東方司令部3軍的第23山地師、第57山地師,4軍的第2山地師、第5山地師、第21山地師以及33軍的第17山地師、第20山地師、第27山地師,總兵力為15萬。

在印度軍隊中,流行“陸軍決勝論”都說法。不少印度將軍認為,要解決印中、印巴的邊境爭端還得依靠陸軍力量,尤其是一支擅長山地高原作戰的陸軍力量。

為此,印度陸軍的山地師常年在海拔6400米的高原山脈進行山地戰訓練,其目的就是為了適應在喜馬拉雅山脈周圍作戰。為提高山地步兵師的適應能力,印度還曾與英國海軍陸戰隊在喜馬拉雅山北麓舉行過聯合演習。

這些山地步兵師還配備了M77榴彈炮、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支奴幹運輸直升機等先進裝備,在對地打擊、突擊運輸方面都有了巨大的進步

而且,常年的高原訓練已幫助印軍山地師適應了高原氣候和環境,積累了大量的高原作戰經驗。可以說,印度的山地步兵師戰鬥力比較強悍,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不過,要維持12個山地步兵師的後勤補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世界人文通史


在前段時間的印軍非法越境中國洞朗地區的事件中,印度國防部長高喊‘現在的印度已經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這個印度國防部長敢如此有恃無恐,最大的依仗就是被他寄予厚望的印度山地師了。現在印度有12個山地步兵師,總兵力超過15萬,究竟印度的山地師戰力如何呢? 印度的山地師多部署在印中,印巴邊境,由於 數量眾多,在邊境地區有一定的優勢。

印度的一個步兵師人數維持在15000人,並且配有8000 後勤部隊。其中包括三個山地旅、一個炮兵旅、一個工兵團、一個通信團等。可以看出,印度的山地師對於通訊方面極為重視。這是因為山地作戰環境複雜,一旦爆發戰爭,良好的通訊能力能夠更加協調的指揮部隊,這將有利於提高部隊的戰鬥力。



並且印度的山地師極為重視空中力量和炮火力量,這是吸取了1962年的慘敗和無數次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交火的經驗。印度越來越認為,空軍力量和炮火力量有著扭轉戰局的重要性,所以印度在邊境地區,尤其是中國邊境地區部署了大量的155毫米的輕型榴彈炮和數量眾多的武裝直升機和運輸直升機,以抵抗中國的威脅。

但由於印度的後勤基礎薄弱,在邊境地區後勤補給壓力極大,這也限制的印度的戰鬥力,讓印度不敢走遠。

所以總體上來說,印度山地師的戰鬥力對於中國有一定的威脅但意義不大。對於巴基斯坦則有決定性的優勢。


迷斯特里斯基


地處南亞次大陸的印度,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與陸上接壤的兩個主要假想敵的邊境地區都是地形複雜的高原和山地),因此格外注重山地作戰部隊的建設。目前印度陸軍總共編有12個山地步兵師,總兵力達到18萬人,這樣的規模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首屈一指的。在傳統的陸軍強國當中,美國陸軍只有一個第十山地步兵師,我國陸軍專門的山地戰部隊也就是三個旅的兵力,俄羅斯陸軍更是僅有部署在北高加索地區的第33山地旅。

印度陸軍山地戰部隊規模世界第一

相比之下,印度陸軍的山地戰部隊的確算得上是兵多將廣、人多勢眾,數量堪稱世界第一。當然大家作為軍事愛好者肯定都應該知道,現代戰爭早就已經不是依靠兵員數量的多少來衡量作戰能力的強弱了,把有限的經費用於打造一支精幹高效的精銳部隊,實際效果比起維持一幫龐大臃腫且低水平重複建設的烏合之眾無疑要好過許多。特別是山地作戰,受到機動能力和保障能力的侷限,總體而言屬於專業性很強的非主流作戰模式。

60年代的邊境戰爭讓印度記憶深刻

然而在中美俄等傳統陸軍強國的山地戰部隊都高度精簡的趨勢下,印度卻反其道而行之,不免令人感到有些匪夷所思。造成這個狀況的主要原因還要追溯到60年代年與北方鄰居的邊境戰爭,遭受軍事失敗的印度痛定思痛,認為自己最大的吃虧之處在於兵力不足、後勤不利,導致在排兵佈陣上“前重後輕、兩翼空虛”,被我軍機動靈活的穿插迂迴戰術輕鬆擊潰。於是印度大力加強邊境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組建了規模可觀的山地戰部隊,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形成足夠的防禦縱深。

印度加強山地戰部隊建設形成前沿兵力優勢

印度陸軍的1個標準山地師擁有兵力1.5至1.8萬人,下轄3個山地步兵旅、1個炮兵旅、1個工兵團、1個通信團等作戰單位,主要裝備包括單兵輕武器、中小口徑火炮、輕型裝甲車輛、運輸/武裝直升機等等,具備較強的獨立作戰能力,人員素質還算得上是訓練有素,與巴基斯坦之類的中小國家對陣還是能夠勝任的,比如印巴兩國在條件極度惡劣的錫亞琴冰川地區死掐了多年,印軍山地戰部隊也體現出了相當不錯的戰鬥力。

印軍的FH-77B型155毫米半自行火炮

但是一旦面對真正有實力的對手(比如最大假想敵——北方鄰居),印軍山地戰部隊的短板就暴露無餘了。首先印度方面兵力雖多,但是機動能力有限,配備了大約200餘架米26、米8/17等各型直升機,以直升機大隊為單位像撒胡椒麵兒一樣撒到12個山地師使用,只能說是杯水車薪、聊勝於無。一旦爆發戰爭,分散部署的印度山地部隊難以快速反應、互相支援,只能依靠自身火力各自為戰,數量優勢在很大程度上被嚴重抵消了。

120毫米重型迫擊炮是印軍山地戰部隊的主要營級炮兵火力

其次在壓制火力方面也是不容樂觀,印軍山地師的旅級炮兵主要配備105毫米牽引式榴彈炮,最大射程不超過15公里,少數炮兵旅有進口瑞典的FH-77B型155毫米半自行火炮,最大射程30公里,並且都需要卡車進行牽引轉移,在高原地區活動範圍大為受限。至於營級炮兵火力更是隻有120毫米迫擊炮、81毫米迫擊炮之類的小炮仗,射程只有5-6公里,使用騾馬託運進行機動,山地作戰倒是比較方便,可是威力實在是差強人意。

印軍主要假想敵的火力支援能力佔據絕對優勢

反觀北方鄰居,雖然部署在第一線與印軍山地師對峙的兵力不多(充其量也就是旅級或者團級單位),但是後方支援火力卻佔據壓倒性優勢。同樣是營級炮火火力,我軍的05A式120毫米自行迫榴炮,最大射程10公里,射速每分鐘8發,可以發射各種精確制導炮彈。旅級炮兵火力包括122毫米/155毫米卡車炮,最大射程超過50公里,更不要說還有加強配署的03式遠程火箭炮,最大射程超過150公里,無論是機動能力、打擊範圍、命中精度、彈藥種類都全方位碾壓對手。“火海”與“人海”的碰撞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晨曦談兵


印度山地師作戰實力

印度有15個山地師總兵力接近20萬人,分別部署在印度與中國、巴基斯坦邊界的東段西段,部隊裝備一般、作戰實力一般。

一、印度陸軍作戰經驗

印度1947年獨立後,接受了英國殖民者遺留的戰爭資源,組建了印度陸軍,1962年尼赫魯信心爆棚妄圖乘機佔領中印邊境爭議地區,最終印度三個旅被中國軍隊殲滅;1972年第三次印巴戰爭,印軍大勝巴基斯坦,成功使東巴基斯坦分裂為孟加拉國,消除了被巴基斯坦東西夾擊的戰略態勢,因此印軍對巴基斯坦有優勢,面對中國軍隊,印軍必須三思而後行!

二、印度山地師後勤補給

印度西部克什米爾地區交通便利,能夠及時對軍隊作戰補給,可以進行長期持久戰,東部地區則受“西里古裡”走廊限制,該走廊位於中國、尼泊爾及不丹交界處,寬度僅20公里,極易遭到戰術攻擊,一旦被切斷東印度只能投降。

三、印度山地師裝備

印度山地師進口了不少萬國牌武器,有俄羅斯、美國及歐洲的各種武器裝備,曾經報道中印聯合演習時,印軍士兵向中國軍人炫耀其口袋裡的十幾種子彈,印軍彈藥儲備據說僅能維持兩週的作戰需求,因此印度山地師裝備不足,無法進行大規模戰爭。

綜上所述,印度山地師在世界上屬於三流作戰部隊,基於印軍實際戰爭經驗,應該略勝巴基斯坦軍隊,印軍歷史上從來沒有進行過大兵團戰略決戰,缺乏實際指揮經驗,沒有叱吒風雲的將軍,如果再次與中國軍隊開戰,印軍必將輸得更慘!


無憂谷逍遙子


印度的山地師主要的作戰對象是我國陸軍,對於我國陸軍來說,印度山地師不夠我軍塞牙縫。

印度山地師主要部署在青藏高原南山麓,整體靠前部署在中印邊境線附近。

青藏高原海拔最高,我國一側地勢高,而印度一側相對較低,從地勢上來看,我國居高臨下地勢佔優,而印度面對我國陸軍則處於仰攻,地勢高低對印度極其不利。雷達一般都是建立在高地上,就是為了減少地勢高低對雷達的反射,印度一側較低,地面雷達受地形限制對我方高地上的目標難以探測。

在青藏高原,面對印度,我方部署的兵力很少,但基礎設施完善,主戰裝備、軍隊可以快速達到,我空軍主力戰機,大部實現了高原作戰能力,一旦印度敢對我軍發起挑戰,印度必敗。尤其是我國的遠程火箭炮,各類導彈,戰機可以依託地勢高的優勢,先敵發現,先敵摧毀印軍。印度主要裝備多為進口,甚至子彈都不能自己完全生產,一旦裝備受損,缺口嚴重,印度山地師能維持多久呢?

從印度電影,印度發射月球探測器等多角度來看,印度人總是過於自信,我也希望印度不要過分沉溺於自己的自信中,一旦發生戰略誤判,印度必將重溫60多年前的恥辱!


West胡楊


我是很錯的小哥,我來回答

印度山地師的火力分隊:

師級:一個炮兵旅,共3團9連54門105mm榴彈炮,部分師編有130加和155榴;

旅級:一個炮兵團,共3連18門120mm迫擊炮;

營級(原文作團級):一個無後坐力炮連4門106mm無後坐力炮,一個火箭筒排6具火箭筒,一個迫擊炮排2門81mm迫擊炮,以及兩挺12.7mm高射機槍和2具自動榴彈發射器;

連級:一個7.62mm通用機槍班;

排級:兩門51mm迫擊炮。

印度近些年,一直擴充其山地作戰部隊,武器更新速度較以往更快。再加上印度的南亞大國心態作祟,野心值得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