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盐雄都被尘封近八十年的抗日爱国壮举(文 杨源)


井盐雄都被尘封近八十年的抗日爱国壮举(文 杨源)

(中国国风网 文/杨源) 自贡,这座城市诞生于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9月1日建市时,正值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自建市之始,他就以“增产赶运”、救国济民为己任,并以前所未有的担当和巨大的奉献精神而建功抗战,青史留名。值此建市80周年之际,笔者在查阅详实史料的基础上,拟将井盐雄都——自贡,在抗战时期那段深埋故纸、尘封已久、渐行渐远却感人至深的爱国壮举,挖掘出来并写成此文,旨在让世人更多了解这方咸土地上曾经演绎的这么一则令人震惊、催人奋进的家国情怀传奇故实。

在自贡建市仅两年的1941年8月至12月底,为拯救民族危亡,全体产盐灶商及全市民众献金购买驱逐机数量就多达332架,超过同时期整个中国空军参战飞机总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一个足以令国人为之鼓舞,信心倍增的壮举。

有史为证——我们首先来看存放在自贡档案馆中记录这一史实的原始档案内容:“自贡场商联合办事处转东西场盐业诸君均鉴敬电计达并摘要由中央社发稿,已于七月廿七日在新新新闻报纸批(披)露:查敌机连日肆虐,滥施轰炸,遭其蹂躏地区惨不忍睹,尤以我自贡为最甚,四年来这笔血账总清算的责任。凡属国人均应各在本人岗位上加倍努力协助政府,也就是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来完成抗建国策,争取最后胜利。

前次电请以财[政]部应付未交之三成盐价悉数捐献购机,实属人我两全国家俱利,谅两场诸君在此敌忾同仇之下,定表同情,不识会商结果已否,确定前进目标,同人等以时机迫切实难延缓,除已向政府当局作初步陈述外,请于两周内完成献金手续。倘诸君以空袭紧张,跋涉辛劳为虑,同人等拟迳呈最高当局转饬财[政]部,将应补盐价,悉数拨充购机,则国家民族均受益。焉临电迫切祈速见复为祷,自贡旅省同人叩寝印”。“通信处:成都布后街中国国民党四川党史编辑处收转自贡旅省同人”签有“开会宣布”字样。

井盐雄都被尘封近八十年的抗日爱国壮举(文 杨源)


这是自贡市档案馆藏18-1-395-89-90卷宗史实记录,是自贡盐场产盐灶商捐款购机快邮代电全文,由此考证出22万多盐都人民是撑起航空救国之栋梁。这是1941年7月30日自贡盐场全体产盐灶商为了国家的生死存亡,将应得之售盐余款“五千万有奇”⑴全部捐献用于购买驱逐飞机抗击日本侵略,据当时飞机价值推算,所献金额可购买325架。没看错吧?这一庞购机大数令人惊讶、难以置信,可这样数额巨大的捐赠历史却被尘封了近80年而不为人知!至到2019年7月24日这天,笔者在自贡市档案馆“国家重点档案”——自贡民国档案数字化工程任总审校工作中,审校18-1-395卷宗时,查获此信息,震惊之余,深感有必要有责任将当年富荣东西两场产盐灶商群体及广大民众这一抗日救国的惊天之举昭告世人,以弘扬正能量,增强自豪感,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史料记载,从1939年到1941年,日机曾7次16批483架次轰炸自贡盐场,投弹1544枚(其中燃烧弹465枚),炸死365人,伤残622人,炸毁房屋2785间⑵,这是日本侵略者在自贡盐场犯下的滔天大罪。他们妄想通过对中国内地这种大规模不间断的打击来实现其 “盐遮断”的险恶目的。1941年7月号称为“百二号作战”的轰炸,日军战史有较为明确的记述:“该时期的中心课题,是基于派遣军的指导而切断其盐的补给(此时有情报分析中国内地正由于盐生产不足而造成困难)。四川省自流井地区用卤枧的盐卤井灶数量很多,在轰炸这一地区的同时,要大量攻击盐的集散城市。” ⑶

井盐雄都被尘封近八十年的抗日爱国壮举(文 杨源)


1941年7月28日,日机5批共130架次轰炸自贡城区及主要产盐地,持续达三个多小时。对自贡市中区新街、米行街、石塔上等区域地段造成了极大破坏,几成焦土;另外张家坨、灯杆坝等地段也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在自贡被日机的七次轰炸中,这次被炸尤为惨重,造成65人死亡,109人受伤的严重后果。日机投弹达375枚,投燃烧弹多达140枚,共炸毁房屋1249间,财产损失也极其巨大,时值法币7000万元,⑷占七次轰炸损失总额的56.5%。

7月28日的轰炸地血腥未干、满城硝烟弥漫,全市人民尚且悲痛万分之际,第二天日机又分两批73架次轰炸了双牌坊、海潮寺、正街以及高硐等地,炸死48人,炸伤15人,炸毁房屋500余间,这次的“连日大轰炸”,据不完全统计有584户2034人因房屋被炸而无家可归,除生命财产损失外,精神上所受的折磨是无法估算的。此事件激起全市人民对日本军队刻骨铭心的痛恨,人人义愤填膺,同仇敌忾,于是纷纷献金购机抗击日机轰炸,为争取抗战胜利而倾其所有倾其所能,做出盐都人民的贡献,这是怎样的一种担当!

全市人民齐心协力,紧急施救“连日大轰炸”所伤害的生命,挽救财产损失,恢复生产。就在这次最惨重轰炸后的7月30日,自贡产盐即灶商行业同业公会紧急召开会议,对这次“连日大轰炸”事件进行了激烈讨论,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盐都儿女我们该怎么办?国家早就为抗战胜利提出过“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们自贡市虽地处战地后方,但仍有不少热血盐都儿女已奔赴抗战前线。会议提出了一个核心话题进行讨论,“我们产盐灶商人该怎么办?”参会人员在情绪高涨时全体起立,大声齐喊:“献金购机,抗击日军”。

井盐雄都被尘封近八十年的抗日爱国壮举(文 杨源)


产盐灶商在把成品盐交给国家仓库时,财政部先期只付给产盐灶商70%盐款,余下30%随后补发。抗战时期军费开支巨大,国家经济极为困难,这时自贡灶商行业同业公会全体商人做出了这一惊天之举,致电财政部,将“迄今应付产盐商盐价约计五千万有奇,拟请悉数捐献购机,为国家民族争生存,亦即为桑梓本身谋幸福,溯自抗战已逾四载,处在大后方的人们,一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两个口号之下,维护政府,完成抗建国策,争取最后胜利”。⑸“以是项应得盐价约五千万元悉数捐献购机,即由代表等迅速完成献金手续,……捐献购机,救国自救,谁谓不宜,素稔诸君一本爱国热忱,定蒙所请办理”。⑹“我们要把握着最后胜利,就先要充实我们抗战的力量来争取国家民族的独立和生存,谋桑梓本身的安宁和幸福,谨佈掬诚,尚希采纳,临电神驰,母任翘企。自贡市旅省同人叩敬印”。⑺

这些爱国壮举豪言,是尘封了近八十年却不为人知的自贡市档案馆所藏18-1-395 卷宗内真实记载。

1941年6月的五千万元法币推算,折合银圆约245.82万圆。1941年12月底,作战驱逐机时值20万元法币,“盐业职员联谊社自认捐献飞机一架(每架核定价目为二十万元)不计外,由盐业团体担任四架,盐工担任一架,各同业公会担任一架。……所有盐业团体认捐之飞机四架八十万元,务希从速办理,赶于本年(1941)十二月十五日以前催收完毕,如期报缴”。⑻“捐款献机案:前奉.上峰规定本市应捐款购献驱逐机六架,每架核定数目为二十万元,共计为一百二十万元,早经明令公布施行。决定办法上项捐款除盐业职员联谊社自认捐献飞机一架不计外,盐业团体担任四架,盐工担任一架,各同业(公会)担任一架,共成七架之数,统限本年(1941)民族复兴节以前汇交四川省银行代收转缴。”⑼ “……召集井灶各商筹议,佥以抗战方殷,充实空防,自属当前急务,更兼日寇近于太平洋扩大侵略战争,我政府为保障国际主义和平,已与各友邦並肩作战,誓必灭此人类公敌,其于军实之扩充,尤为刻不容缓,我场爱国不敢后人,谨竭绵薄集款捐献飞机四架,并请命名为富荣场商一二三四号,于复兴节日贡献国家,以表拥戴抗战之忱而资纪念(衘略)叩逈印附中央银行支票一纸计国币八十万元正。”⑽自贡市档案馆18-1-395-142卷宗内容,正是中国航空建设协会四川省分会1941年12月30日给富荣盐场场商联合办事处捐献四架飞机的临时收据。

井盐雄都被尘封近八十年的抗日爱国壮举(文 杨源)


这些档案史实记载了自贡人民为争取抗战胜利、民族独立的赤子之心,也记载了许多时事细节:任务捐献驱逐机六架,盐业职员主动自愿献机一架,每架驱逐机1941年12月30日时值20万元法币。由于抗战期间货币贬值速度非常之快,自贡产盐灶商群体于1941年7月做出捐献五千万元购机,这个五千万元是财政部所欠的30%盐款“自二十九年午关(五月份)起,价系暂定,尤欠三成未发,相延迄今,实逾五千万元以上”,若所捐献的五千多万元全部用于购买驱逐机,从当时物价购买力来讲绝对能买到数百架驱逐机。根据《四川省金融志》表2-12、2-13,物价指数,又缴款汇解陪都重庆,故以重庆物价指数推算如下:

1941年7月30日,自贡产盐灶商决定捐献五千万元以上,完成捐献手续应在8月份,此款是上一年午关(五月份)起售盐应得之三成余款。

1941年6月物价指数17.26,12月为26.48,由以上数据可推算出8月份物价指数为20.34。

1941年12月30日每架驱逐机价值20万元

26.48÷20.34=1.30

200000÷1.30=153846(元)

50000000÷153846=325(架)

折合银圆50000000÷20.34=2458210(圆)

折合1944年法币(当年指数544.70)544.70÷20.34=26.78

50000000X26.78=1339000000(元)

根据以上分步计算得出:1941年的五千万元至少可以购买325架驱逐机,到1944年,可折合为13.39亿元法币。所以现在可以肯定地说盐都人民1941年献金购机325架,再加上7架,总计捐献332架,这是多么宏观的数字啊!届已超过民国二战时期整个国家参战飞机总数。有记载二战时期中华民国空军情况:“中国空军在纸面上有大约600架飞机,但是除去没有作战能力的各类教练机、运输机(含淘汰的战斗机、轰炸机),以及老旧不堪和质量不过关(多为意大利货)的机型外,真正具备作战能力的飞机(含侦察机)仅271架。当时中国空军共编成9个大队:1、2、8为轰炸机大队;3、4、5为驱逐机即战斗机大队;6为混编大队;7为侦察机大队;9为攻击机大队,每大队下辖2-4个中队,另有5个独立中队。

这些部队共装备各类战斗机95架、各类轰炸机115架、攻击机20架、侦察机41架,共计271架(主要是美机)。经过与日本的激烈战斗,两个月后,中国的飞机损失400多架,基本损耗殆尽……。”

《国之翼》文中,1937年召开庐山最高军事会议,蒋介石问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空军可以参战的飞机有多少架?”周至柔回答:仅300架。

井盐雄都被尘封近八十年的抗日爱国壮举(文 杨源)


抗战时期的自贡是个地域面积只有161平方公里,十个乡镇,人口仅22万多点,实则名副其实的弹丸之地,便可一气捐献332架驱逐机,而当时的陪都重庆,集聚了党政要员,各阶层精英及众多的抗战避难者,仅城市人口就上百万,可捐款数额是这样的:“到1941年10月止,重庆各界共募得献机捐款150万元”,有了以上数据佐证对比,更彰显出自贡人民当时的抗日激情和对航空救国做出的巨大贡献。此次不为人知的献金数额是被人们熟知而津津乐道的1943-1944年献金总额1亿2千多万元的11倍还多。

1943年,抗战进入极其艰苦阶段,沦陷的地区越来越多,军费开支甚巨,对敌机轰炸地民众抚卹巨增,民国政府的财政支出日显困难。为了坚持抗战到底,争取民族的最后胜利,冯玉祥将军便在重庆《新华日报》上登出启事,卖字献金,但是收效甚微。有人建议他到自贡盐场来募捐,于是他就于当年10月14日,将全国基督徒节约献金总会易名为“中国国民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总会”。11月来到自贡,为抗日救国讲演了三天,募得献金208万多元。冯玉祥将军称:“去年(1943年)11月,我出发各地倡导节约献金运动,首先便到这里(自贡),可以说牠是献金运动的发祥地”。⑾

1944年6月26日,应自贡市政府之邀,冯玉祥一行20余人再次来到自贡,在自贡市多地举行了多场讲演,并将献金运动推向高潮。广大自贡市民众、盐工及盐商踊跃捐献:王德谦捐1000万元,再以食盐(折价500万元)捐献,余述怀捐1000万元,黄学周捐600万元,还有位盐商捐献600万元而不留姓名,盐工、农民及广大市民,甚至乞丐、囚犯也参与献金⑿。

7月22日,“自贡市节约献金救国大会”,在自贡市釜溪公园操场隆重举行。主席台正中饰以一个用725枚金戒指组成“爱”字和周围以长城图案组成的花篮;主席台对面,竖有“还我河山”鲜红大字标语牌。四万多群众参加了这次盛会。冯玉祥发表了充满激情、感谢自贡各界人民献金救国的讲话。接着由各界组织的23个献金队依次献金仪式,据统计共获献金法币一亿二千多万元。自贡市人均捐献600元,创造了献金全国二十二项之最纪录⒀,为此冯玉祥将军作诗《自贡市颂》、《献金歌》等⒁, 以示对自贡人民的感谢。他还在给爱国朋友信中写到:“自贡市,这是我旧游之地。……今天举行第二次献金大会,造成一万万二千万的空前纪录。自贡市同胞的爱国热忱太让人感佩了。

自贡市是个小地方,只有十个乡镇,二十二万人口,但在国防经济上却站在第一等的地位。……盐工的困难是除了自己的伙食以外,每人每月工资仅二千余元,只能买一老斗米,即以一家三口计算,也不够维持最低生活。盐商和盐工虽然都在困难的情况下,但是爱国心却都超居人前。……”⒂

1941年到1942年,面对敌机轰炸,重庆《新华日报》号召献机,我们自贡盐工立即响应,捐款献机“盐工号”、“盐船号”两架。我市学生也为购买“青年号”飞机而捐款……”。⒃

此前,在历史上所有谈论自贡献金救国均以1943、1944年两次献金运动为基准,总额1亿2千多万元,特别是献机抗战文章,最多的只谈到“盐工号”、“盐船号”两架,并引以为豪,“青年号”极少谈到。

早在1936年6月14日,国民政府第477号训令,同意全国航空建设佥呈拟续征公务员飞机捐献办法草案:“一、全国所有党政军警各机关人员及各公立学校教职员,应以实发薪额若干成捐助政府作为建设航空之用;二、捐款自二十五年七月起暂以壹年为限;三、捐款标准如下:薪额三十元以下者不捐,三十元以上至五十元者,月捐二角;五十一元至一百元者,月捐全额百分之一;……六百元以上者,月捐全额百分之十;……”这是自贡市档案馆藏 5—5—38卷宗内容之一,此卷较为详实的记载了自贡盐场盐务公务人员从1936年至1937年按章捐献飞机史实。还有许多卷宗记载了1943年至1946年自贡盐场捐款抗战史实,如5—5—43、44、45、46等等,记载着自贡各时期为抗战捐款史实,也记载着抗战胜利后还继续捐献记录。

井盐雄都被尘封近八十年的抗日爱国壮举(文 杨源)


自贡人民为抗战“增产赶运”,日寇为打击自贡盐场的生产能力,削弱供给,动摇重庆最高当局及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1941年日机对自贡盐场进行了4次“盐遮断”大轰炸,自贡盐都儿女未因被大轰炸而消沉,反而激发了抗战增产热情,更加努力的生产劳作,“增产赶运”就是积极抗战,这一年创造了全面抗战八年期间盐产量最高纪录,达到526万担,也是1949年以前历史最高纪录。加之捐款之巨,时续之长是全国绝无仅有的,这是自贡人民的爱国胸怀、自贡人民的爱国担当。

再请看1941年中国航空建设协会总会给自贡市富荣盐场全体商会的公函:“……当即办理购机命名手续……请将捐款人名册列送本会,以便照章核奖。”⒄自贡人民豪爽答复:“……查上项捐款系富荣场全体场商共同捐献,经开会商决,均不愿分别列名受奖……。”⒅更有甚者,在1944年7月献金期间,有盐商捐献600万元而不留姓名,自贡市档案馆藏41—1—361卷《中国国民节约献金救国运动会——自贡市献金分会纪念专刋》,第7页就由时任自贡市市长兼献金分会会长刘仁奄所撰《无名氏捐输》给与盛赞,第27页冯玉祥将军撰《自贡市颂》有:“还有一位无名氏,六百万献出名不题”也予与高度赞扬。这种一片丹心图报国的远大胸怀,真乃是:抗战兴亡吾有责,苟利国家不求名。因为盐都人民深深懂得,只有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门,才会有独立的主权、安宁的桑梓、幸福的家园!。

从以上这些历史档案揭示出井盐雄都——自贡,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那份担当、那份侠肝义胆,足可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自贡民众当年对民族、对国家那份赤诚与挚爱,这即是自贡博大与无私的城市精神。

这一史实虽尘封已久,但历史终究不会忘记盐都民众的巨大贡献,沉默的史料最终还原了我们真实的过去。在这广袤的华夏大地之上,在这久远历史记忆的碎片之中,我们将永远记住盐都自贡这一伟大的历史壮举,不朽的爱国篇章。


注解

⑴自贡市档案馆18-1-395-85

⑵据《自贡市军事志》

⑶《自贡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文集》第69页

⑷《自贡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文集》第85页

⑸自贡市档案馆18-1-395-85

⑹自贡市档案馆18-1-395-87

⑺自贡市档案馆18-1-395-88

⑻自贡市档案馆18-1-395-116自贡市民意咨询委员会 公函 军字 第一号

⑼自贡市档案馆18-1-395-126

⑽自贡市档案馆18-1-395-137~138

⑾自贡市档案馆 5—5—43—60

⑿自贡市档案馆41—1—361《中国国民节约献金救国运动会——自贡市献金分会纪念专刊》

⒀《自贡历史之最》第199页

⒁《中国国民节约献金救国运动会——自贡市献金分会纪念专刋》第27页

⒂自贡市档案馆藏 5—5—43—60《冯玉祥1944年7月22日给爱国朋友的第十二封信》

⒃《抗战时的自贡》第32页

⒄自贡市档案馆18—1—395—149

⒅自贡市档案馆18—1—395—183


参考文献

1、自贡市档案馆18-1-395 5-5-43~46 41-1-361等

2、《抗战时的自贡》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专辑,自贡市政协文史资料编委会编 1995年

3、《自贡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文集》陈星生主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

4、《自贡市军事志》自贡市军事志编纂委员会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年

5、《自贡历史之最》自贡市政协、自贡市档案馆编 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3年

6、《自贡市自流井区志》自贡市自流井区编纂委员会编 巴蜀书社 1993年

7、《国之翼》王玉彬著 华文出版社 1994年

8、《四川省志•金融志》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6年

井盐雄都被尘封近八十年的抗日爱国壮举(文 杨源)

杨 源先生


【作者简介】杨源,男,生于1958年,四川省文物考古咨询师,自贡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鉴定委员会主任,主攻自贡井盐股份契约收藏与研究,著《自贡盐商杨氏家族信札选》,大型丛书《自贡盐业历史•契约卷》最终审校、编辑,《百年自贡商会》编辑,自贡市文物局专家库成员,现受聘为自贡市档案馆民国档案数字化录入总审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