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報復性消費?只有報復性存款

靈獸按

“好日子”可能已經結束了。

哪有報復性消費?只有報復性存款

作者/十里 靈獸 ID/lingshouke

​疫情正在加速“苦日子”的到來。

一位名創優品員工爆料稱,1月,名創優品全員薪酬按稅前工資的80%發放,2、3月份工資不同層級員工根據相應標準發放。同時還倡議員工在疫情期間結合工作實際情況停薪留職,薪資按稅前應發收入的30%發放。

當然,“降薪”畢竟還有工資,如果企業“倒閉”,則連工資都沒有了。

IT培訓機構“兄弟連教育”則在2月6日停止了北京校區停止招生,員工全部遣散;北京知名KTV“K歌之王”在2月9日與全體員工解除了勞動合同;百程旅行網近日啟動破產清算……

哪有報復性消費?只有報復性存款

依賴線下消費場景的行業面臨著巨大壓力:線下培訓、旅遊業、娛樂、商場、電影院、餐飲酒店等行業受新冠疫情影響較大。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醒人們要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

當普通消費者戴著口罩,紛紛湧入商超內“搶菜”,挑挑揀揀地“嫌棄”菜價太貴、指責一些零售商“發國難財”時,殊不知,“吃不起菜”的狀態可能已在趕來的路上了。

“好日子”可能已經結束了。

哪有報復性消費?只有報復性存款

1

新冠疫情下的經濟“新常態”

時間倒回到2019年,中國經濟“新常態”已經持續了好幾年,整體態勢由“高增長”向“中增長”轉型,加上中美貿易摩擦,社零消費持續承壓,而這場tu ru的疫情,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經濟和產業。

近期,已有多位經濟學家預判,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大概率要超過非典,中國2020年第一季度GDP增速將下滑0.5-1個百分點。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指出,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悲觀估計則為一年時間,樂觀估計只要半年左右,影響較大的時間是在第一季度,半年後基本可以恢復正常。

哪有報復性消費?只有報復性存款

前不久發佈的2020年1月份中國CPI更是印證了物價的上漲。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2020年1月份,中國CPI同比增長5.4%,環比上漲0.9個百分點,這是去年自9月份突破3%的臨界值以來,連續第五個月上漲。

如果說在疫情之下,全國相繼“封村”、缺少人工,導致的農產品漲價是理所當然,但疫情得到緩解、各地逐步復工復產後,物價暫時還沒有將要下來的苗頭。難道還要再傳導一段不時間嗎?每一次物價上漲後想要回到之前的價格,可能並不容易。

當然,這也與貨幣發行量等相關。

我們能看到的是CPI指數上漲,物價在上漲,經濟增速下滑。新冠疫情也還影響到了產業和企業,一些企業被迫裁員、降薪,部分企業可能堅持不到“黎明到來的時刻”。

2

物價漲價,CPI破五

CPI衝破5%,是一個相對“危險”的訊號。

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通常被用來衡量通脹率,通脹越高,代表老百姓手頭的錢購買力下降。通俗來說,就是手裡的錢變得更不值錢。

這次CPI上漲的背後固然有春節的因素,在春節期間產能下降,但部分需求會增加,而人工成本的增加,導致物價上漲。另外,則是堅挺的豬肉價格,從統計局的數據看,畜肉類上漲了77%,價格仍在高位,拐點最早要到年中才會出現。

再看往年的春節數據,2020年1月CPI的環比增長0.9%;2019年,春節月份2月環比增長1%;2018年,春節月份2月環比增長1.2%,今年的增幅也是合情合理,在範圍內增長。

但需要格外關注的是,疫情同樣是引發產品直接或間接上漲的因素。

在CPI的核心食品類中,1月份有28%的比例構成。數據顯示,在食品中,食品價格上漲20.6%,非食品價格上漲1.6%;消費品價格上漲7.7%,服務價格上漲1.5%。

哪有報復性消費?只有報復性存款

食品類CPI與食品供需有很大關係,而食品供需是由農村勞動力市場所決定的。在疫情期間,由於封村、封路、人工少等因素,造成生鮮品類的價格上漲。

這對於關心糧食價格和蔬菜價格的消費者感觸頗深,62元錢一顆的白菜不只在武漢,年前的蘿蔔1元錢一斤,疫情爆發後,上漲到了4元/斤。據說,新發地一車蘿蔔能淨賺2萬,就連歷年春節要曬臘肉的傳統,隨著豬肉價格的上漲,也讓很多地方的居民對豬肉望而卻步。

儘管目前都有所恢復,但由於疫情傳播面廣,重要製造業均延後開工,對製造業還是造成了較大影響,而這將上升到對供給造成一定衝擊。這一點,從各大商超空空如也的BC類食品貨架就能看出。

而供給側在或多或少的受到影響後,必然導致部分產品價格上漲,尤其是食品中的鮮菜、非食品中的醫療保健品類等,以及部分其他因為供給出現短缺的產品。

諸多證券機構預測,2月CPI同比增幅還將維持在5.4%的高位,而需求相對收縮,經濟將會出現下行,且壓力猶存。

CPI之外,2020年1月,PPI同樣上漲0.1%,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0.4%,生活資料價格上漲1.3%。原材料端上漲在短期和長期均會傳導到相應商品端,再伴隨著成本和流通費用的增加,物價上漲是必然結果。

哪有報復性消費?只有報復性存款

3

經濟下行,對零售業影響幾何?

新冠疫情發生後,很多聲音說對經濟不會造成太大影響,零售業將會迅速回暖,而消費者也將出現報復性消費,這是基於對2003年非典疫情後的判斷,但事實會如此嗎?

對比非典疫情的爆發經濟週期,2003年中國經濟處於高速增長的上升週期,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1.1%,創下1995年首季度以來單季度最快增速。但二季度非典疫情發酵,當季GDP增速較第一季度下跌2個百分點至9.1%,隨著疫情逐步緩解後,第三、四季度GDP的增速都分別回升至10%。


哪有報復性消費?只有報復性存款

所以,總體而言,2003年,中國GDP總量達到了13.74萬億元,全年GDP增速也是達到了10%,並沒有給中國經濟帶來很大沖擊。

但當前則不然,中國經濟處下行週期,2019年4季度GDP增速僅為6%。如果GDP與非典一樣,二季度下降1.7%,也會是近年來的最低增速。

哪有報復性消費?只有報復性存款

再從社零增長來說,2003年全年中,除了非典高峰期的4月和5月,其他每個月社零增速均不低於8%。

哪有報復性消費?只有報復性存款

而2019年全年社零增速超過8%的月份只有6個月。


哪有報復性消費?只有報復性存款

數據顯示,2019年1-2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66064億元,而2019 年春節,全國零售和餐飲消費額約為10050億元,佔比近1/6。而今年受到疫情影響,百貨、購物中心和餐飲正在經歷“嚴寒”。

這無疑是給本就“漸冷”的零售業又加上了一層寒霜。

回顧非典時期,北京百貨商場營業額普遍下跌30%以上,今年更甚,且影響至全國。

其實從2018年起,百貨行業進入下行期,2019年一季度限額以上百貨門店的零售額增長率只有0.9%,全年只增長了1.4%,而今年百貨業的數據或將會出現下跌。

更為悲慘的是餐飲業,幾乎“全軍覆滅”。

1月23日,星巴克中國宣佈暫時關閉所有武漢門店。1月28日,已臨時關閉全國半數以上的門店。海底撈也在1月26日宣佈暫時停止中國大陸地區的門店營業。

據企查查的數據顯示,從2000年發展至2019年,中國的餐飲企業註冊量整體呈上升趨勢。2019年新增量最大,超228.4萬家。

與此同時,餐飲企業的註銷量整體上也呈現波動上升趨勢,2019年企業註銷量最高,達68.5萬家。疫情之下,今年前兩月餐飲業企業數量新增9.9萬家,註銷1.3萬家。


哪有報復性消費?只有報復性存款

作為零售業唯一堅挺的商超業態,超市大賣場在疫情期間或成為零售行業為數不多的保持增長的業態之一,《靈獸》採訪多位超市人員,均將實現10%左右的增長。

一些零售企業在正月期間的營收增長已經超過了50%以上,有的可以達到70%-80%甚至超過100%。個別企業三四月份就可以完成全年的利潤指標。

但零售業是冰山一角,受到疫情影響,消費者所有關於其他消費的需求急速下降,服務業影響最為嚴重,數據顯示,2019年服務業在經濟中的佔比為53.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9.4%。

但目前看,企業延期復工,生產經營活動會受到直接影響,一季度全國的經濟增長並不樂觀。

4

報復性存款

在社交媒體上有這樣一組投票:疫情過後你會報復性消費嗎?

結果顯示,有近一半的人表示:不會,已經沒錢了;五分之一的人表示:不會,好不容易存到錢,不花了。

所謂的報復性消費是指,人們的消費需求,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壓抑,猛地釋放出來。事實證明,想要報復性消費,還是得看錢包允不允許啊。

哪有報復性消費?只有報復性存款

目前,物價處於上漲階段,經濟難免在短期內出現下滑,而疫情已經讓很多中小企業爬不起來,即便在復工復產下,依然在主動和被動的限制人員流動,造成服務需求減少、生產、投資與出口中斷,失業人口增加。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餐飲企業影響情況調研報告》顯示,在第一季度用工增減情況上,63.9%的餐企明確表示會減員,其中42.0%餐企表示進行“適度減員”,21.9%則會“大幅減員”。

而近日名創優品在員工內部的倡議書,在行業內鬧得沸沸揚揚。

2月21日,名創優品的員工們收到公司的倡議書,內容稱,一月份公司業績下滑30%,二月份國內三分之二的門店暫停營業,開業門店銷售額同比下降超過95%;銷售額下降及國內、國際倉庫長時間停工,也導致大量庫存積壓,現金流大幅減少;同時公司仍要擔負固定成本,如人工薪酬和租金等,經營壓力橫亙在眼前。

哪有報復性消費?只有報復性存款

故名創優品將採取1月份薪資在2月份發放,之後以此類推,全體員工按照稅前應發的80%工資發放,2、3月份工資不同層級員工根據相應標準發放。另外,名創優品還倡議部門員工在疫情期間結合工作實際情況停薪留職,薪資標準按照稅前應發收入的30%發放。

疫情直接使財務狀況岌岌可危的中小企業,通過降薪來控制企業運營成本、減輕當下壓力的企業不在少數,這對僱員和“月光族”帶來致命的打擊,或許正如一句話所言:2019年已經很不易了,但卻是未來10年最好的一年。

或許,只要有餘錢,災疫之後的短期報復性消費依然存在,但這一切的前提,是建立在消費者的口袋裡還有足夠的“餘糧”——這餘糧還要能持續足夠長的時間,比如,扛到下一個上行的週期到來。

就如有人說:別再說疫情後報復性消費了,我已經被疫情前的過度消費報復了。疫情結束後,你們報復性消費吧,我要報復性存錢了!

所以,不如我們用下面的這個問答來結尾如何?

哪有報復性消費?只有報復性存款

嗯,再回到報復性消費,你們覺得呢?(靈獸原創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