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大师”王阳明,绝世好画,原来也是一枚“倪粉”


“心学大师”王阳明,绝世好画,原来也是一枚“倪粉”


王阳明先生创立“心学”,倡导“知行合一”。


我们看过他的书法,我们大都看过,特立独行,值得研品。


那么,他的绘画又是如何的呢?


如何将心法与笔法融合,以笔见性呢?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课题。


王阳明《法云林笔意图》


“心学大师”王阳明,绝世好画,原来也是一枚“倪粉”

王守仁《法云林笔意》董其昌诗文真迹


我们先只来看王阳明的画:


“心学大师”王阳明,绝世好画,原来也是一枚“倪粉”


画图展开,“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的“云林之意”扑面而来。


云林,即为倪瓒。古人讲“法”,意为取法。取法有二:一是取笔法,一是取画意。


显然,“意”已足。倪瓒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而倪瓒以其孤高品质为历代书家所尊崇。倪瓒作画,“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落寞而内蕴激情。”


我们着重来看王阳明如何取法倪瓒之笔。


“心学大师”王阳明,绝世好画,原来也是一枚“倪粉”


图中最左起笔处,也是这幅画的起始处。


显然,侧锋入笔。侧缝轻入纸,随势在拱出礁石、土坡。这是很容易看到的,关键要注意一下石头的转折处,这是观察古人用笔的一个关键点。


“心学大师”王阳明,绝世好画,原来也是一枚“倪粉”


再看图中间的孤岛。


侧锋勾勒,一刷而过。注意,下笔都是极其轻的。


侧锋用笔,可以快速的写画——古人也很多说“写某某笔意”——是写画,不是画画。现代书画理念的临摹,只讲形似,只讲描摹,失去了“写画”的传统。


看阳明先生勾勒山石,侧锋略过,顺势下拉,所谓的“皴擦”之笔就出来了。


“心学大师”王阳明,绝世好画,原来也是一枚“倪粉”


最右的小岛,用笔就更加清晰明显了。


坡石起伏,全在一心一意之间,落笔随心,因笔赋形,这就是“心画”的具体表现。


古人的书画理论和笔墨技术是紧密结合的,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只有眼睛看到,心领会到,才能心里明镜儿似的。


“心学大师”王阳明,绝世好画,原来也是一枚“倪粉”


树法。


树干的画法,都是侧锋推进,树的姿势就自然生发了。笔断意不断,野蛮而自然的生长。


看树丫头。小笔尖仍然在侧锋出挑,前后错落、渐高渐远的意态就出来了。


“心学大师”王阳明,绝世好画,原来也是一枚“倪粉”


右部小岛上的树,更加旷远。用笔更轻,更简。注意树丫头,一笔一笔推高推远,用一句现代文艺感的话:“每一笔都写在心尖上”。


这就是王阳明先生取法倪瓒的两大关键细节,也是笔法上的两大关键细节。


更或者说,王阳明在用笔上,比倪瓒更“侧”,比倪瓒更为“随心”。这种画境,不是院派工匠们所能达到的。


董其昌紧随王阳明之后,也是非常推崇倪瓒,并且将倪瓒推为“元四家”之首,认为倪瓒是元代南宗山水画派的扛把子。


“心学大师”王阳明,绝世好画,原来也是一枚“倪粉”


最后看王阳明的字。


侧锋用笔,使转开宕,取势内敛,悠然自信。所谓文人笔,不是玩造型,纯粹发乎于心,是“心法”、“心画”的自然流露。


倪瓒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连王阳明这样的心法大师都要追逐。


从技上说,这是法的传承;

从艺上说,这是道的传承。


我们如果看不懂、看不到他们的“技”,又遑论“道”呢?!


对于王阳明此画,董其昌也说得很好:


“心学大师”王阳明,绝世好画,原来也是一枚“倪粉”


木叶萧踈烟霭浓,层层青嶂削芙蓉。

诗人好句憎何得,只在波光树影中。


好诗好句、好字好画,都在会心会意的笔墨之间、山水之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