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战争武器该如何发展,有没有一种更为先进的武器淘汰航母和潜艇?

Giveitup60265293


未来科技会发展到什么样子,不得而知!但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在可以预见的50年之内没有一种武器可以替代航母和潜艇。

现代战争的是四维空间,也就是:陆地,海洋、地下,海水下、天空、外太空。航母和潜艇是海军装备,一个是控制海面制海权的最强大的“集团军”,另一个是控制水下和打击海面/陆地的“隐身剑客”。

如果有替代航母和潜艇的武器出现,那么它必须要具备航母制海的能力和潜艇在水下航行,打击水面/陆地目标的能力。
其实,同时具备


航母和潜艇能力的武器早在二战期间就有了,是“日本帝国海军”在1943年1月开始建造的“伊–400级”潜水母舰。该型潜水母舰一共建造三艘:伊400、伊401、伊402。

伊–400级是二战时期最大的潜艇,水下排水量超过6300吨,装满燃料后可以航行赤道两⭕半的距离,日本人打算用它潜航到“巴拿马运河”太平洋口,使用鱼雷攻击从大西洋舰队转到太平洋舰队的美军大型战舰,甚至要使用所搭载的“青岚”攻击机携带细菌炸弹攻击美国洛杉矶、纽约这样的大城市。


伊–400级建造的很特别,艇体分成三个部分:水下主体、甲板机库和机库上面的指挥塔。在甲板机库内存放三架机翼折叠的“晴岚”攻击机,当潜水母舰抵达目的地上浮,打开密封机库将“晴岚”攻击机牵引到弹射导轨上面,飞机被弹射起飞后飞向攻击目标区...任务完成后返回到潜水母舰边上,再由吊车将它吊到母舰上回收。
晴岚攻击机在伊400级潜水母舰上准备弹射时就是这个样子。

伊–400级机库虽然只能装三架“晴岚”攻击机,但在当时已经算是了不起的成就了,连德国和美国都没有想到、做到的事情,日本人想到做到了,确实是很超前的。
日本在建造伊–400级之前,改造了几艘大型远洋潜艇,可以装载一架“九五式水上飞机”。

日本开始打算建造18艘伊–400级,但是,由于在亚洲大陆和太平洋两线作战,1943年的日本军国主义财力物力已经到了枯竭的边缘!勉强建造了3艘...并且它们建成之后似乎没有参加过战斗,最后都被盟军俘获。

伊–400虽然设计超前,可是受到了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它们载机太少作用很有限,最多起到骚扰的作用,根本无关紧要的装备,起不到与美军舰队对抗的作用。
无独有偶,
现在也有人打算利用苏联“台风级”和“奥斯卡级”核潜艇的技术为基础建造一型潜水母舰,据说可以搭载十余架苏–33这样的重型舰载战斗机,并且在两舷安装潜射反舰巡航导弹...但这个想法只停留在了模型阶段,因为设计/工程难度太大了!这样“潜水母舰”水下排水量要超过6万吨!这样巨大的潜艇在材料、艇体焊接、大功率反应堆制造...等等诸多方面,以目前的工业能力来说根本达不到!即便是将它建造出来,也只有十几架飞机与十万吨的航母七十五架相比差距甚大,而且就算是不打仗它在水下航行时庞大的体积“水声信号”非常明显,未等它打仗先被敌方的反潜兵力干掉了!

通过上面两个事例的说明,就可以知道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会出现替代航母和潜艇的装备,这种武器远没形成1=2的能力,想两头都占,最终会两头都丢!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皇家橡树1972


有,淘汰“潜艇”的先进武器早在二战时期就诞生了。



它叫“水下航母”,是日军在二战时期制造的。这种航母的续航时间,可达一个半月。日军在1942年造出“水下航母”以后,多次在太平洋海域对美军进行空袭,但是效果不是很大。后来日本投降后,美军在美国近海,发现了一艘日军自己炸沉的“水下航母”,并获得了相关资料。经美国研究发现,日军的“水下航母”承载的战机数量太少,虽然也能像潜艇一样发射鱼雷等武器,但造价太高,技术难度也大,也就二战时期“狂热的日军”能不惜一切代价的造这么几艘。



现在虽然很多国家都表示对“水下航母”不感兴趣。但美国早在2014年就开始研发“海德拉”水下航母,研发项目得到美国国会批准拨款。俄罗斯虽然“穷”,但也很看好这种武器,并在“水下航母”的基础上,已经研发出了“台风级核潜艇”可承载潜水直升机。就连我国也在实施“利剑水下航母”工程。



中、美、俄都认为:“传统潜艇在未来已不能适应复杂的海战需要,而‘水下航母’具有隐蔽性好、攻击突然性强、航行安静等优点,对未来海战取得制海权,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还有一种“先进武器”,它将在未来战争中淘汰“航母”。

这就是目前“美国、俄罗斯、欧盟”都正在研发设计中的“空天母舰”。



这种“空天母舰”预计最高飞行时速为三万千米每小时,可在海拔两百千米的绕地轨道飞行。这种飞行速度和高度,是任何反舰导弹都无法打到的。



并且它不但可以在太空悬停作业,还能在常规机场水平起飞和着陆。预计“空天母舰”在大气层外绕地球轨道飞行时,由于没有空气阻力,它可把飞行速度提高到二十五倍音速,绕地球一圈只需90分钟,几乎可以实时抵达地球任意位置上空作战,这比在海里游的“航母”不知道要快了多少倍了。



还有,“空天母舰”上预计将建造一个长一千二百米、宽五百米的停机平面。到时候将会携带大量战机冲杀于“未来战场”。



虽然目前离造成“空天母舰”,还存在“动力不足”等诸多技术难题。但我相信,随着未来“核聚变发动机”的诞生,和人类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空天母舰”将会在不远的将来,带领我们人类走向和平与未来……


一点点绿


未来的战争武器,势必会向更智能化、多用途化等发展。这些已经逐渐得到应验了,例如俄军为巷战而开发的巷战机器人。而美军也有类似的机器人项目,目前已经投入测试。可以协助士兵携带弹药、补给、背囊的“机器大狗”也是个例子。至于第六代战斗机,可能还会引入AI智能系统,协助飞行员驾驶飞机甚至发射武器等。

而淘汰航母和潜艇的武器也许在不久后就能通过技术论证。航母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全球性部署,并通过舰载机发起攻击。而现阶段的航母同样存在着不少局限。没准在未来,可以用作海、空军基地的浮岛,或者可以携带战斗机在全球范围内空域部署的空天母舰就能出现。

还有一个就是无人战斗武器的普及,比如无人战斗机越来越多,呈现小型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战斗车,无论是轮式的还是履带式的,都会像是玩具一样,轻松掌控。当然也会有带相控阵雷达的小型无人战斗艇。还有就是单兵装备的变化,随身可携带的附件也越来越智能化,就像电影《阿凡达》里面的一样,各种设备都具有科技感,智能化最为突出。

常规潜艇、攻击核潜艇主要用于反潜和攻击敌方军舰,战略核潜艇则是三位一体核威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看来似乎潜艇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但在未来20年内它的作用无可替代。但没准洲际导弹可以通过无人浮筒部署,因此战略核潜艇也可以作为战略核威慑平台的补充。也会出现能够隐身的潜艇,能在海里航行,还能飞到天上。

未来的战争武器如何发展,恐怕还会跟随着人类科技的脚步行进。至于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恐怕没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却也不会太模棱两可。


雷姐的机械空间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军事技术的发展伴随人类文明几千年,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再到信息化时代,科技的进步不断的促进武器装备的发展!

冷兵器时代看谁的刀枪剑箭更多更锋利,战争的胜负主要看敌我双方士兵的体能士气,指挥员的策略,热兵器时代看谁的枪炮打的远打的准杀伤力强,信息化时代看谁的信息化程度高,哪方信火一体的水平高,作战效能就强!

未来人工智能将逐步走向战场,智能机器人,无人飞机,无人军舰,无人潜艇,无人装甲车都会走向战场,未来的作战模式就是指挥员在房间里面通过信息化手段感知战场态势,通过信息化指挥手段精确指挥作战单元实现作战目地!

航母这种水面大型作战单元只会更加先进和智能化!




知了春秋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尤其是武器装备,如果是常规武器升级,那么在未来至少50年时间,不会有太多革命性的变化。航母还是在海上,只不过飞机大部分换成了无人机,搭载的自卫武器更加的智能化,核动力推进能力达到了100年不用更换燃料,然而航母还在,因为没有取代这种武器的革命性武器出现,潜艇也一样,只不过体型更大,深潜能力更强,装载的武器更智能,威力也更大,声噪大幅度降低,潜艇的机动性大大增加,航速达到水面舰艇的水平。但是并没有取代他的东西,因为海洋比天空更难以探测。天空除了云层和光辐射几乎没有阻挡,而海洋就不同了,鱼群,珊瑚礁,海底火山,暗礁群,海床凹陷,这些都是海洋不可预测的地方,海水除非很浅并且很清澈这样才能观测,在大陆架这种地形,声呐才有好作用,如果潜艇模拟海洋大型鱼类的运动轨迹的声波震动,声呐就不能准确判断,再加上此时吸波材料登峰造极,潜艇也可隐身,只不过是声呐隐身,类似于隐身飞机的雷达隐身。

潜艇就目前的科技水平,类似定位的其他军事装备好像还没有什么概念性武器。航母到是有一个,就是空天母舰和海上移动岛屿,空天母舰很好解释,就是把航母搬到了天上,多个巨推力旋翼发动机(类似于升力风扇这样就可以停留在城市上方),一旦要撤离,发动机就变成了从升力风扇变成喷射发动机,或者是螺旋桨涵道发动机,能以较快的速度脱离,自身的武器配备激光武器,在一万米高空稀薄的空气中,并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激光照射,未来的电容很厉害,能够存储大量电能,在一瞬间释放,电能转化为大能量激光,完全可以通过照射的方式摧毁防空导弹。而且照射时通过一些追踪,红外,紫外,等其他的自寻方式,自身除了具有恐怖的防御能力还能够搭载多种飞机,甚至利用空母飞行器本身向地面发射弹道导弹,类似于美军的概念武器天空之杖。恐怖的破坏力堪比小型核武器,在大推力发动机和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用5马赫的速度来算,不到6秒的预警时间。不过这么个东西,造出来是很困难的,我还只是说常规动力的。而相比于这个,移动岛屿还好一点,填海造陆弄一个人工浮岛,当然不是用浮筒弄得那种,也就是局座说的那种海上浮动机场。这么个岛屿弄几个超大推力的燃气轮机,四个方向都弄几个,反正岛够大,在岛上弄一个钢筋混凝土堡垒用于指挥岛上的机场以及岛上的防空和导弹发射装置。别说保卫近海,远海也能去,反正岛够大,再加上为了核反应堆小型化,动力的问题就解决了,驾驶到敌国就算是被击沉,小型核电站就是一个小型核武器,即使是炸不到你,也能对你的领海和沿海国家造成不可逆的核污染。

至于潜艇是被什么武器取代的,这个我是想不出来什么更好的东西,欢迎各位开发脑洞在评论区留言,以上就是我对未来大型武器的畅想,评论区各位口下留情,我以上所说的都是想象,不要信以为真。


飞行的鲁斯兰


从技术角度,未来的武器装备发展趋势是打击精度更高,杀伤能力更大,生存能力更强,附带损伤更小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要求作战网络体系的支持能力更强,也就是分布式部署,网络化协同交战,单一武器平台必须融入整个联合作战大体系中才能发挥更大作用。航母和潜艇也不例外,否则在一个战场对双方都透明的作战环境中,再历害的平台也是靶子。双方较量的是作战体系,即预警探测、情报侦察、指挥控制、火为打击、效能评估等各作战系统组成的作战体系的较量,谁能保持自己的体系正常运转,谁就能获取战场优势进而夺取最后的胜利!


东山军迷


未来科技会发展到什么样子,不得而知!但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在可以预见的50年之内没有一种武器可以替代航母和潜艇。

现代战争的是四维空间,也就是:陆地,海洋、地下,海水下、天空、外太空。航母和潜艇是海军装备,一个是控制海面制海权的最强大的“集团军”,另一个是控制水下和打击海面/陆地的“隐身剑客”。

如果有替代航母和潜艇的武器出现,那么它必须要具备航母制海的能力和潜艇在水下航行,打击水面/陆地目标的能力。其实,同时具备航母和潜艇能力的武器早在二战期间就有了,是“日本帝国海军”在1943年1月开始建造的“伊–400级”潜水母舰。该型潜水母舰一共建造三艘:伊400、伊401、伊402。

伊–400级是二战时期最大的潜艇,水下排水量超过6300吨,装满燃料后可以航行赤道两⭕半的距离,日本人打算用它潜航到“巴拿马运河”太平洋口,使用鱼雷攻击从大西洋舰队转到太平洋舰队的美军大型战舰,甚至要使用所搭载的“青岚”攻击机携带细菌炸弹攻击美国洛杉矶、纽约这样的大城市。伊–400级建造的很特别,艇体分成三个部分:水下主体、甲板机库和机库上面的指挥塔。在甲板机库内存放三架机翼折叠的“晴岚”攻击机,当潜水母舰抵达目的地上浮,打开密封机库将“晴岚”攻击机牵引到弹射导轨上面,飞机被弹射起飞后飞向攻击目标区...任务完成后返回到潜水母舰边上,再由吊车将它吊到母舰上回收。

晴岚攻击机在伊400级潜水母舰上准备弹射时就是这个样子。伊–400级机库虽然只能装三架“晴岚”攻击机,但在当时已经算是了不起的成就了,连德国和美国都没有想到、做到的事情,日本人想到做到了,确实是很超前的。
日本在建造伊–400级之前,改造了几艘大型远洋潜艇,可以装载一架“九五式水上飞机”。

日本开始打算建造18艘伊–400级,但是,由于在亚洲大陆和太平洋两线作战,1943年的日本军国主义财力物力已经到了枯竭的边缘!勉强建造了3艘...并且它们建成之后似乎没有参加过战斗,最后都被盟军俘获。

伊–400虽然设计超前,可是受到了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它们载机太少作用很有限,最多起到骚扰的作用,根本无关紧要的装备,起不到与美军舰队对抗的作用。无独有偶,现在也有人打算利用苏联“台风级”和“奥斯卡级”核潜艇的技术为基础建造一型潜水母舰,据说可以搭载十余架苏–33这样的重型舰载战斗机,并且在两舷安装潜射反舰巡航导弹...但这个想法只停留在了模型阶段,因为设计/工程难度太大了!这样“潜水母舰”水下排水量要超过6万吨!这样巨大的潜艇在材料、艇体焊接、大功率反应堆制造...等等诸多方面,以目前的工业能力来说根本达不到!即便是将它建造出来,也只有十几架飞机与十万吨的航母七十五架相比差距甚大,而且就算是不打仗它在水下航行时庞大的体积“水声信号”非常明显,未等它打仗先被敌方的反潜兵力干掉了!

通过上面两个事例的说明,就可以知道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会出现替代航母和潜艇的装备,这种武器远没形成1=2的能力,想两头都占,最终会两头都丢!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黑龙江边一石子


我觉得是俄罗斯新型核鱼雷!


孤仙927



月林6491


肯定会有,激光武器发展的未来就是!到时对准美国的这些航母~~叫这些樯橹灰飞烟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