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一場文字獄,乾隆皇帝猛打鄂張兩黨,從此朝中再無朋黨

乾隆二十年(1755年),朝廷內外爆發了一場令大小官員無不驚恐萬分的“文字獄”,因為此案主人公為當時的湖南學政胡中藻,曾任內閣學士(從二品),軍機大臣鄂爾泰的得意門生。所以此案也被後世稱之為“胡中藻案”。

胡中藻案與之前的數次文字獄有著很大的區別,此案是藉助文字獄之名,實為打壓朝中鄂張兩黨勢力的案件。乾隆皇帝藉助此案,徹底肅清了朝中的朋黨勢力,朝廷上下無論官級大小,至此都恐懼萬分,朝中也再無朋黨的蹤跡。


藉助一場文字獄,乾隆皇帝猛打鄂張兩黨,從此朝中再無朋黨


乾隆皇帝繼位初年,朝廷上下就形成了以鄂爾泰和張廷玉為首的兩大政治集團,鄂爾泰和張廷玉兩人都是雍正皇帝遺命的輔政大臣,兩人都是雍正一朝的肱股之臣,在群臣中威信極高。

而以鄂爾泰和張廷玉為首的兩大朋黨集團卻勢同水火,朝中的滿族大臣則依附於鄂爾泰一黨,漢族大臣則依附於張廷玉一黨,兩方在朝廷內外明爭暗鬥,相互攻訐,相互刁難,甚至嚴重影響到了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行。

面對鄂爾泰和張廷玉為首的兩大朋黨集團激烈鬥爭,繼位初期的乾隆皇帝也只能採取“均衡兩黨勢力,以收相互制衡之功”的策略,來溫和的處理朝中激烈的朋黨鬥爭。

隨著朝中政權的實際掌握,乾隆扶植的新興政治力量的崛起,乾隆皇帝也開始一步步打壓鄂張兩黨勢力。然而,現實情況卻是當乾隆皇帝打壓鄂爾泰一黨氣焰時,張廷玉一黨則開始反攻倒算;當乾隆皇帝壓制張廷玉一黨時,鄂爾泰一黨則落井下石,強烈反擊。

更令乾隆皇帝心力憔悴的是,即使鄂爾泰逝世,張廷玉退休後,鄂張兩黨爭鬥仍然是無休無止。

藉助一場文字獄,乾隆皇帝猛打鄂張兩黨,從此朝中再無朋黨


在張廷玉因“退休風波”,被削去伯爵之位,以原職退休;張廷玉一黨重臣汪由敦則因洩密被免去協辦大學士及尚書職位。此時的鄂爾泰一黨死黨史貽直開始猛烈反攻倒算,引發了乾隆皇帝的強烈不滿。

於是,乾隆二十年,對於朋黨之爭永無停息的現狀,乾隆皇帝決心以鐵腕手段徹底清除朝中的朋黨之爭,並且給予群臣極大震懾。

當時的朝廷現狀是:因張廷玉退休風波影響,朝中的張黨勢力被打壓嚴重;而以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史貽直為核心的鄂黨勢力卻十分強勢。由此,乾隆皇帝也將猛打目標指向鄂黨,而鄂爾泰的得意門生、歷任內閣學士、廣西學政、湖南學政的鄂黨中堅人物胡中藻而成為犧牲品。

乾隆二十年二月,乾隆皇帝密令廣西巡撫將胡中藻在任廣西學政時的一切詩文全部解送到京師,經過一個多月的“嚴加查驗”,通過玩“文字把戲”,負責此案的人員終於根據乾隆皇帝的意思,找出了胡中藻一系列大逆不道、訕君忤逆的“罪證”。

在胡中藻的一系列“罪證”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後世所熟知的胡中藻詩集中的一句“一把心腸論濁清”的詩句。乾隆皇帝看了胡中藻這句“一把心腸論濁清”後,嚴加指責:加“濁”字於國號“清”字之上,是何肺腑?

最終,在乾隆皇帝的精心授意之下,因為一系列訕君忤逆、大逆不道的文字“鐵證”,鄂爾泰的得意門生、歷任內閣學士、廣西學政、湖南學政的鄂黨中堅人物胡中藻被判為“凌遲處死”,後因皇恩浩蕩,改判為直接問斬。

藉助一場文字獄,乾隆皇帝猛打鄂張兩黨,從此朝中再無朋黨


隨後,因“胡中藻案”的牽扯,甘肅巡撫(正二品)、鄂爾泰之侄子、鄂黨中間人物鄂昌被下令自盡而亡,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正一品)、鄂黨中堅人物史貽直也被免官回家。就連已經去世十年的鄂爾泰也受到此案牽連,其牌位也被從賢良祠中撤出。

而後,乾隆皇帝嚴重警告群臣,“如有與漢人互相唱和、較論同年行輩往來者,一經發覺,決不寬貸!”

通過這一次對鄂黨中堅人物猛打,胡中藻、鄂昌兩位封疆大吏也因此丟掉了性命,位極人臣的史貽直因此丟掉了烏紗帽。從此以後,朝廷上下,不論是官至大學士、軍機大臣的重臣,還是一名普通的小京官,都對朋黨驚恐萬分,再也不敢組建朋黨相互攻訐打壓。

也是通過胡中藻一案,乾隆一朝再無朋黨,朝廷上下也沒有人敢再次結黨攻伐,所有的臣子都是皇帝的忠實奴僕。

參考資料:〖 《皇帝的政治權謀》 、 《清史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