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梅州发展不起来是真的吗?为什么?

jj8383


根据实际来说是有的,但是发展到珠江三角洲那样就很难,因为制约梅州发展的瓶颈就是交通,虽然说现在有很大的改善,但整体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 但是,梅州有他发展的优势,那就是劳动力多,价格便宜,土地价格也比较便宜,对于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具有优势,因为现在大多数的加工工业正向不发达地区转移,而梅州属于沿海地区,有较大的吸引力。 总之,梅州发展是很有潜力的。

外来房企进驻梅县新城

未来发展潜力无限

随着梅州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理财观念的不断升级,不少梅州人在满足日常生活花费的同时,都会选择让自己手中的闲钱变得更有价值。比起投资股市,更多人会选择再置房产。

不少住在江南新城一带的市民会发现,这几年江南新城人车都渐渐多了起来,平时上下班高峰期经常会出现塞车现象,有时一等就要等上四五分钟,发展渐趋饱和。再看梅县新城,去年下半年以来连续拍出多块高价地块,有人戏说“跟着大房企的投资眼光走准没错”,现在梅县新城板块已经汇集了包括碧桂园、敏捷、富力、锦绣、雅居乐、中南等一批大型房企,随着这些楼盘的不断完工以及住户的入住,未来梅县新城的人居环境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梅县新城未来的发展前景让不少投资客颇为看好,都说“路通则财通”,途经梅州的梅畲快速干线预计今年10月底前可建成通车,连接梅县新城与高铁梅州西站的进城大道目前也在加速推进中。区域内教育、医疗、生活等各种配套已经日益完善,等明年高铁西站建成后,这个区域的发展潜力会越来越大。目前,梅县新城的房价相对江南新城及芹洋半岛要便宜,如此未来的投资回报会更大。

曾经,梅县新城狭小、落后,是梅州“城乡结合带”的代名词。现在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蝴蝶效应”不断放大,梅县新城项目林立、配套完善,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让越来越多市民选择在这里置业安家。既能让辖区居民体验到以前的农村休闲,又能享受到城市生活品质。这座现代“新城”正逐渐绽放出自己独有的魅力,成为一座人人向往的宜居新城。








梅州客家妹子细人馁


我就是土生土长的梅州人,关于这个问题,我有几点感触跟您分享!

一、客观来说,梅州系欠发达地区,人均GDP省内倒数。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一核算,2019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突破10万亿大关,达107671.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其中,梅州的GDP为1187亿,在广东21市地区中排名第17。但是,2019年梅州人均GDP仅为2.7万元人民币,排名全省倒数第一。

二、梅州的发展为何相对滞后?

1、从区位来说,梅州地处粤东西北山区,没有出海口并且远离珠三角。2019年梅州开通了第一条高铁——梅汕高铁,但是梅州到珠三角的时间仍需3-4个小时;

2、从产业方面来说,梅州虽然是农业大市,但不是农业强市。以梅州农业的代表产品金柚、茶叶、油茶来说,这几年通过铺天盖地的宣传,可以说在省内已经小有名气,但是放眼全国来看,仍然还有很大的差距。工业来说,梅州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大型工厂屈指可数,丰顺的电声产业可算是为数不多的亮点。第三产业方面,由于梅城城区人口不多,仅为40万左右,加之普通老百姓收入不高以及外来人口少,梅州的第三产业发展一直都是比较滞后的;

3、人力资源方面来说,梅州市典型的劳务输出大市。无论是普通劳工还是高知识高技能人才,他们首选的就业地都是珠三角。如今,随着梅州进入高铁时代,梅州的人力资源的流出可以预计将会越来越严重。梅州客家人,世世代代都崇尚“学而优则仕”,说白就是好好读书以后当官。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有了很多个性化的就业选择,而梅州本地可以提供给他们的选择又不多,于是珠三角成为了他们的首选。如果你是梅州人,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梅州本地唯一的大学嘉应学院,梅州本地的学生并不多,年轻人首选都是到珠三角读书,然后留下来成家立业。

三、梅州就真的发展不起来了吗?我看未必

相比于省内的其他地方,梅州拥有良好的生态,梅州森林覆盖率超过75%,位居全省第一。我们常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句空话,但是我认为是一句实话。参照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交通越来越发达,人们的出行时间成本越来越小的时候,条件优越的中产阶级就会往生态条件好的地方聚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城市化”现象。梅州,可以说就是珠三角的真正后花园了。另外,进入互联网时代和5G时代,城市间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改变。2019年,梅州市委市政府促成了国内云储存领域的巨头115科技总部落户梅州,以及梅州本地的嘉元科技成为国内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等等,这些都让人看到了梅州的潜力。最后,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了政策对一座城市发展的影响力。假以时日,省委省政府甚至是中央政府颁布某一项利好梅州发展的政策,好比现在的雄安,梅州的发展自然会起飞。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愚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其他问题,也可以通过“评论”的方式进行讨论,我会第一时间回复,谢谢大家。


大米记者


梅州在广东确实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城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先天不足。梅州山多人多地少,缺乏大规模发展工业的良好土地资源。

二是交通欠佳。梅州本身就远离珠三角,并且前些年交通欠账较多,至今仍未通高铁,造成人流、物流成本较大,难以大量吸引外来投资。

三是没有先发优势。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经济最先是从珠三角地区发展起来的,作为山区市的梅州,错过了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政策红利期,等其他地方已经形成规模效应以后,已经成难再逆袭追赶了。

那么,梅州是否就真的无法发展起来了呢?也不是。发展的道路不仅只有全盘工业化一条,梅州完全可以结合自身特点,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比如发展高质量的水量种植业,让慈橙、金柚、蜜柚成为著名地理标志,走向全国;发展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旅游业,深挖内涵式旅游等等。

也许GDP上依然很难追上发达地区,但是只要能让老百姓得实惠,就是好发展。


行摄梅州


梅州,地处粤东,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梅州是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是全世界客家华侨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园,在第十二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梅州被尊为“世界客都”。享有“广东汉乐之乡、广东汉剧之乡 、金柚之乡”的美称。


梅州市全市山地面积占24.3%;丘陵及台地、阶地面积占56.6%;平原面积占13.7%;河流和水库等水面积占5.4%.因为地形与地势的原因,梅州市的经济第一产业还是以农业为主,工业是梅州市的短板,工业被列为梅州市的第二产业,2017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11.54亿元, 比上年增长4.8%。



梅州市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已探明的矿藏有煤、铁、铜、锰、铅、锌、银、锑、稀土、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等48种,530多处矿床。其中煤储量2.7亿吨,占全省第二位;锰、铁储量分别占全省的20%和30%。梅县区的铜、五华县的稀土,蕉岭县的石灰石、兴宁市的煤炭,大埔县的瓷土、平远县的铁,以其储量丰富、品位高而颇负盛名。但由于二00五年八月七日,在兴宁市黄槐镇一煤矿发生“8.7矿难”,造成至少123名矿工遇难,广东因此全部煤矿被封闭。也给梅州当地经济造成一定损失,特别是兴宁市。



经济发展

2017年,梅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25.82亿元,比上年增长6.8%,下面是2018年广东省一至二季度经济排名。



从排名上看梅州的经济几乎处于广东省的末位,与第一位的深圳市几乎差了一万四百多亿,虽处于我国第一大经济体广东省之内,可见广东的经济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非常明显。

梅州的经济窘境如同江苏的宿迁一样,宿迁经济被称为江苏的“十三妹”,可见苏北与苏南经济发展的差距,这与梅州在广东的处境非常相似。




这其中与当地的区位优势有着很大的关系,虽同在广东省,但是珠三角的地市凭借着靠近港澳的优势,经济才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凭借国家给特区的好政策,焉有不发展之道理!



梅州市虽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但是三省之间或者国家层面并没有出台一个建立三省交界处城市群的规划,所以单凭一己之力发展,就显得有点势单力薄,相信不久的将来,国家层面会有这个考虑。



梅州市的经济亮点与增长点我想应该是旅游业首当其冲。梅州被评为广东“最受车友欢迎目的地”、“最佳休闲城市”。境内众多的名胜古迹,名山古寺,文物古迹,名人故居,温泉瀑布,秀丽湖山。全市主要景区景点128个,国家3A以级上景区就有29个,所以说梅州只要守得住这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保护好利用好环境优势,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经济肯定会上一个大台阶!



江北词客


说梅州发展不起来是过于绝对了,我认为只要搞好了,仅凭一点梅州要发展起来都很容易!


大家都知道梅州是山区,自然资源又不丰富。我说仅凭一点梅州就能发展起来,估计没有一个人会相信。哪我就告诉大家梅州凭哪一点就能够发展起来,哪就是人!大家不要忘了,梅州除了自身的500万人口,还有旅居海外700万梅州籍的华侨!


大家都知道,梅州是华侨之乡,梅州华侨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几乎每个乡镇都有华侨捐建学校、医院或修桥造路等等。然而,那么多华侨实业家回梅州投资的却不多,虽说有一些华侨回来投资了,但规模也很小,说白了都没有重视在梅州的投资。


据我所知,梅州有一个外资企业叫线艺集团(中国厂),在梅江区西洋镇,员工超过6000人,年产值超过二十个亿,员工收入在梅州处于中上水平。如果能够把哪些梅州籍的华侨实业家吸引回来投资,像线艺厂一样规模的企业也许就会有几十家,甚至几百家。到那时,谁还敢说梅州发展不起来?


彤彤雅说


梅州说不定已经快要跃起腾飞了!有人说梅州错过了工业建设工业发展。工业发展确已证实是提升经济的快速途径。可现在梅州再走工业化的道路已经太迟。大家都相信路不止一条。我市也已经发出了全域旅游的号令。就这几年,大到城镇,小到乡村,乡村振兴旅游振兴已经不只是一种口号了。而是真真正正的在行动。国家也已经明确指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全国小康的背景下。人们需要的已经不单单的只是物质生活的需求。而旅游产业给大家带来的是全方位的,健康,饮食,文化,艺术,等不同的体验。正是解决社会矛盾需求下的产物。所以,走好这条方向是时下最为严谨睿智的决策。

只是要做好全域旅游。对于全域涉及各地方来说做好并不简单。旅游概念对于底层领导人来说是生僻的概念。而我市人才流失严重。底下的领导班子思想故步。思维局限性强。要做到全方位的旅游产业还必须注入新鲜活跃的年轻血液。


日月升明49


主要没有多少工业底蕴,没有多少工厂,提供不了工作岗位,人才都前往珠三角发展了。

梅州有钱人也是有的,主要分布在省内政府部门和学校等事业单位。从梅州出来的人才从政比较多,其次就是从事教师工作,当然很大一部分人在珠三角工作已经定居珠三角城市了。只能说,梅州的人才流失很严重,梅州的年轻人大都到珠三角城市去创造那些城市的GDP了,留下大部分老人孩子在梅州老家,梅州本地经济理所当然就没有什么起色了。

总结一点,梅州要想发展起来,关键是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争取国家财政支持,让先富起来的珠三角地区援助山区地区,才能达到共同富裕的愿景。另外,降低山区城市企业的税赋,将珠三角的高科技加工制造工厂引进来,创造就业岗位,留住年轻人。如果家里有好工作,谁会背井离乡跑到大城市去打工呢?


时帧光影


梅州,关键一点热不起来,工业也就象征性的几个小园区!交通网不发达,远离珠三角是硬伤!靠拉低地价,电价,拉低劳动力成本等输血吸引投资得不偿失。

客家文化底蕴不是没有,但没有固定方向,没有坚持,东拉一下西扯一下,发展成这样,没有多浓郁的特色。没有特别固定特有的风俗特色。

旅游,梅州没有很有特色的景点,那些挖掘机挖出来的度假区就别提了。有一些是景点单一规模小,小家小院小特色很多,但比较分散,无法形成产业!更不要说带动梅州经济发展。

农业,柚子那些还算出名,但也是季节性产品!可以算特色,但说对经济的贡献,带动发展就言过其实了。

科技,这样的城市,本地人读书后都不愿意回乡就业,更不要说吸引外地人才,科技需要环境和土壤。

总的来说,一届领导一个想法!汤不汤,水不水。


人工智能应答机


不是发展不起来,而是思维方式有问题。明明知道梅州是山多地少,却非要发展什么工业,而这些产业却要高度依赖发达的交通条件。这不是用自己的短处来为难自己吗?想想,当下及未来一段相当的时间中国的变化就知道该朝那个方向发力,梅州肯定会迎来全新的发展的广阔前景。到时相关产业也会雨后春笋般地涌进来,不但就业人口前景广阔而高科技企业会自动找上门来合作。


AZG155


梅州要发达是很难的,不管交通多么便利也难,为什么?原因出在那里?不是地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