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从非典到新冠,我们究竟学到了什么?

13年前,非典病毒爆发,肆虐全国,一时间人心惶惶

蝙蝠——从非典到新冠,我们究竟学到了什么?


2017年,研究成果发表,云南昆明地区的中华菊头蝠被确认为非典病毒的最终宿主。

为什么病毒在云南的中华菊头蝠身上,结果疫情却在广东爆发?据科学家推测,可能是云南的菊头蝠的粪便,通过某种途径传染给了某只果子狸。而这只果子狸感染非典病毒后,被送到了广东野味市场,吃进了人肚子里,最终导致疫情爆发。

事实上,而在人类被感染后,这种病毒必须变异到可以通过可以人感染人,还必须变异的恰到好处,潜伏期长,症状低,这样才会造成大范围传播、难以控制的疫情。即便如此,也需要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有一定的传染基数,否则也不可能流行。

大家一定都认为,如此一来,概率想必低 到无可复加了。是的,概率确实不高,但野味餐馆天天这么吃果子狸,总有爆发的那一天!

疫情爆发,罪不在中华菊头蝠,更不在果子狸,而在于人类的对于野味的垂涎!

万毒之源

非典病毒出现在蝙蝠身上,并不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实际上,近几十年来,人类感染的大部分恶性新型病毒,都来源于蝙蝠。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尼帕病毒、亨德拉病毒、MERS冠状病毒,凡是称得上大规模的病毒性传染病,追根溯源,几乎全是蝙蝠。

科学家从200多种蝙蝠的体内,已经发现了超过4100多种病毒,其中500多种为冠状病毒。蝙蝠,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万毒之源。

蝙蝠——从非典到新冠,我们究竟学到了什么?


为什么蝙蝠这么容易携带病毒?又这么容易造成人类的传染病?

因为同属哺乳动物,蝙蝠和人类其实称得上近亲,基因相似性高,病毒很容易从蝙蝠传染到人类的身上。除此之外,作为唯一能飞的哺乳动物,蝙蝠的飞行能力消耗了太多的能量。蝙蝠一晚上甚至可以吃掉相当于自身体重的昆虫,食量极其惊人。由于消耗大,新陈代谢快,蝙蝠进化出了一个独特的能力,那就是常年超高体温

人类的体温一般是36.5~37摄氏度,超过38.5摄氏度就算高烧,可以进行紧急降温了。体温如果达到了40摄氏度,哪怕侥幸不死人也会被烧出问题,损伤大脑神经。

但蝙蝠就不一样了,它的体温常年保持在40摄氏度。

人类发烧,是为了压制病菌的活性,40摄氏度算是自残式杀毒行为,但这种全民焦土抗战的战术,却是蝙蝠的日常模式。

蝙蝠——从非典到新冠,我们究竟学到了什么?


显然,很多在人类身上可以迅速繁殖的细菌和病毒,在蝙蝠身上压根翻不起任何浪花,从温度方面被轻易的死死压制,形成了事实上的共生关系。

蝙蝠还有一个特性,喜欢群居,并且群居的规模非常大。每一个蝙蝠洞中,都可以轻易找出数百万只蝙蝠。


蝙蝠——从非典到新冠,我们究竟学到了什么?


每天晚上蝙蝠外出觅食时,从洞中飞出的蝙蝠多达每分钟5000~10000只。

蝙蝠——从非典到新冠,我们究竟学到了什么?

你或许无法想象几千个人同吃同住同排泄,但在蝙蝠的世界里,千千万同住者已是家常便饭,几千万只蝙蝠挤在一个洞穴里,毫无隔离的共同生活,居住密度极高,蝙蝠洞就像个大型的病毒培养皿。无数病毒和细菌在这里不断的繁殖,不断突变,而蝙蝠也通过一代代的优胜劣汰,来和新病毒达成生存平衡。

蝙蝠体内病毒进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威胁人类,而是为了在蝙蝠体内强大免疫系统的绞杀下生存下去。

但如果有人非把这些病毒带出来,人类就真的无法承受了

这次肆虐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经基因测序发现,和早已发现的一种蝙蝠体内的冠状病毒,基因序列一致性达到了96%。

要知道病毒年年都在变异,80%相似度都可以称之为亚种了,96%几乎可以直接锁定为源头。

所以,这次肆虐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源头极大可能还是蝙蝠。

罪魁祸首

既然我们都知道蝙蝠是万毒之源了,为什么我们不彻底灭绝蝙蝠?因为蝙蝠种类极多,物种数占了哺乳动物总数的20%,而且是地球上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生态位极其特殊,喜食昆虫,灭绝蝙蝠会产生不可预估的重大生态影响。

并且,绝大部分蝙蝠洞都位于十分偏远的地方,地势险峻,根本不和人类接触。

蝙蝠已经很努力的长的不像个食材了,干枯瘦小,狰狞恐怖,以一己之力封印病毒数千年,没想到还是被人类给炖了。

蝙蝠——从非典到新冠,我们究竟学到了什么?


没有蝙蝠,就会有穿山甲,只要你在不断的捕食野生动物,总会有一款新病毒冒出来。

真正的罪魁祸首,并不是蝙蝠,而是那些吃野味的人。

有人说,不管病毒再厉害,只要我用开水使劲炖,一定可以灭活,吃下去没事。从原理上这么说确实是没错,但野生动物不可能自己跳锅里煮熟,烹饪之前,需要人类运输、屠宰、处理、烹饪。

而这些处理野生动物的人,极其容易感染新型病毒,进而传染给全人类,到时候谁都跑不掉。

2003年的非典冠状病毒,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都起源于野生动物交易,难道我们还没有吸取教训么?因为少数人的口腹之欲,让全国上下都陷入紧急状态,实为资源的巨大浪费。多少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键,就因为最初那几个野味食客?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根除野生动物市场的存在,才能从源头上杜绝这一问题!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头条主页,让更多的朋友了解蝙蝠的致病原因。不吃蝙蝠、宣传危害,从你我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