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馬鈴薯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導致它腐爛的原因會是什麼?

新大風歌


霧都山客來回答您的問題。

馬鈴薯種植區域廣泛,產量高,既可以做蔬菜,又可以作為主食,人們都喜歡食用。但種植時需要注意精細管理,否則難以獲得優質高產。注意需要以下幾方面管理:

1、種前準備。

①選擇種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保水保肥、排灌便利的沙質土壤。②選用無病、無傷、無裂的健康種薯,對大塊種薯切塊,且保證每個小薯塊有兩個以上芽眼,在切口上蘸適量的草木灰,起消毒滅菌的作用。

2、田間管理。

①適時栽種,根據各地的實際氣候條件和品種選擇合適的栽種時間,一般是在一月下旬到二月初,山客家鄉現階段正在栽種馬鈴薯。栽種時間以晴天或陰天為宜。②保持合理的栽種密度,一般每畝栽種3500~4500棵,根據品種不同,行距在70~100公分,株距在15~25公分,早熟品種可適當密植,中晚熟品種間距適當大些。③科學施用基肥和追肥,基肥每畝用優質有機肥2000~3000公斤,尿素20公斤、普鈣20~30公斤、鉀肥10公斤。齊苗後追肥1次,每畝用尿素10公斤;開花後,可根據長勢進行葉面噴肥,用0.3~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50公斤,缺氮時適量噴施一定濃度的尿素溶液。④人工摘蕾,馬鈴薯花蕾需及時摘除,否則會消耗植株養分,導致產量降低。

3、病蟲害防治。

馬鈴薯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種類較多,根據實際情況,採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以農業防治、生態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

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地下薯塊腐爛。導致薯塊腐爛的原因主要有:

1、種薯沒有處理到位。種薯栽種後長時間不能出芽,導致種薯在地下腐爛;薯塊切塊大,創口面大,種苗脆弱,也可能導致薯塊腐爛。

2、環境因素影響。馬鈴薯適宜生長在乾燥疏鬆的土壤環境,如果土壤溼度過大,薯塊表皮長期處在潮溼土壤中,易出現腐爛;土壤環境溫度過高,易滋生微生物,導致薯塊被侵染而腐爛。

3、病蟲害危害。特別是地下薯塊被病蟲害危害,極易引發薯塊腐爛,因此在發現地上莖葉出現乾枯、變黃、掉葉時,一定要仔細查看是否發生了病蟲害,及時進行有效防治。

以上是山客對這個問題的一點淺見,歡迎留言指教。【關注】霧都山客瞭解更多農村的風土民情。

霧都山客


如題所示,我們在種植馬鈴薯時造成腐爛的病害主要有:環腐病、幹腐病、軟腐病三種,對馬鈴薯的果實造成嚴重的傷害,導致產量降低。

馬鈴薯環腐病:

造成馬鈴薯爛種、死苗、爛窖的主要原因之一。

為害症狀:

1、苗期:苗期發病,病珠生長停滯,植株矮小,分枝減少,地上部分萎蔫,葉片變小,產生褐色斑駁,皺縮,葉緣焦枯上卷,綠色部分較健株顏色深。嚴重時可導致死苗。

2、成株期:開花後發病植株病葉自下往上由葉尖、葉緣向中心發展,葉片初呈水浸狀,後變灰綠色,枯黃死亡,但枯葉不脫落。病株莖稈綠色,剖視莖稈維管束變黃褐色,用手擠壓可出現乳黃色菌濃。病薯縮小,皮色稍暗。新收穫的馬鈴薯症狀不明顯,經過一段時間的貯藏後,薯塊表皮粗糙,尾部紅褐色,芽眼部位出現紅色小點。切開薯塊觀察,維管束變為淡黃色,用手擠壓有乳黃色菌濃流出,特別是在播種前切塊時,更加明顯。

防治辦法:

1、種薯防病:嚴格實行種薯檢疫制度,防止帶病種薯調入無病地區;建立2級或3級留種制度,通過嚴格選種、輪作、繁殖原種,並利用原種繁殖生產用種,大田生產不留種。防止切刀傳染,在切種薯時,每人應備兩把切刀,凡接觸過病薯的刀,必須嚴格消毒,殺死刀上的病菌。將切刀投入不斷煮沸的水中消毒,或浸沒在5%石碳酸液中消毒。此外,還應注意切種薯場地和用具的消毒,一般噴灑2%硫酸銅液。

2、種植防病:播種前每100kg種薯用75%敵克松可溶性粉劑X280g加適量幹細土拌種,或用36%甲基託布津懸浮劑 800倍液浸種薯,或用50%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浸種薯,均有一定防治效果。

馬鈴薯幹腐病:

幹腐病是馬鈴薯貯藏期的重要病害。

為害症狀:

為害塊莖。發病薯外表出現稍凹陷斑塊,黑褐色,切開病薯,腐爛組織呈黑色,黑褐色,淡褐色或黃褐色,病情進一步發展,病薯形成空洞。病斑多發生在塊莖臍部,初期在塊莖病部表面呈暗色的凹痕,逐漸發展使薯皮變成典型的皺縮或形成不規則的同軸褶疊。發病重的塊莖病部邊緣呈淺灰色或粉紅色多泡狀突起,剝去表皮,病組織呈淡褐色至黑色粒狀並有暗紅色斑。髓部有空腔,乾燥時白色菌絲充滿空腔溼度大時,發病部位呈肉紅色糊狀物,無特殊氣味溼度低時,內部患病組織呈褐色並變幹,至乾硬而皺縮。

防治辦法:

新薯入窖貯藏前要將內雜物清掃乾淨,並用點燃的硫磺粉燻蒸。入窖時嚴格剔除病、傷和蟲咬的塊莖,並在陰涼通風的地方預貯堆放3天左右,使塊莖表面水分充分蒸發,使傷口癒合,形成木栓層、防止病菌的侵入。在貯藏前用多菌靈、甲霜靈錳鋅等藥劑處理塊莖,也可在貯藏期間,使用煙霧劑處理,煙霧劑處理可使病薯病害部位表層乾枯,可有效防止病菌向鄰近塊莖侵染。

馬鈴薯軟腐病:

為害症狀:

要在生長後期、貯藏期對薯塊為害嚴重。受害塊莖初在表皮上顯現水浸狀小斑點,以後迅速擴大,並向內部擴展,呈現多水的軟腐狀。腐爛組織變褐色至深咖啡色。組織內的菌絲體開始白色,後期變為暗褐色。溼度大時,病薯表面形成濃密、淺灰色的絮狀菌絲體,以後變灰黑色,間雜很多黑色小球狀物。後期腐爛組織形成隱約的環狀。溼度較小時,可形成幹腐狀。 致病菌為匐枝根黴菌。病菌菌絲體發達,無隔,匍匐菌絲弓狀彎曲,與基物接觸處產生假根。

防治辦法:

可從田間、入庫和貯藏三個環節上抓好病害防治。

1、加強田間管理,減少薯塊帶菌量,增施鈣肥可提高細胞壁鈣含量,增施磷肥可提高組織酚含量,均有利於增強薯塊的抗病力;

2、收穫時避免造成機械傷口,入庫前剔除傷、病薯,用0.05%硫酸酮液劑或0.2%漂白粉液洗滌或浸泡薯塊可以殺滅潛伏在皮孔及表皮的病菌;

3、貯藏中早期溫度控制在13-15℃,經2周促進傷口癒合,以後在5-10℃通風條件下貯藏。

小結:以上介紹的三種都是造成馬鈴薯腐爛的病害。在種植前選用抗病害強的品種進行種植,加強田間的肥水管理,避開病害發生的條件,給馬鈴薯的生長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以上的解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川妹莎啦


通常來說,在10-12月份時都可以種植,到了第二年1-3月份就可以採收了,大家可以選擇在那些土壤肥沃的沙土地中種植,每畝添加2000公斤肥料,用上150公斤草木灰,之後混合撒在土壤中。當幼苗長到15-500px時就需要注意好間苗工作。

當然很多人認為只要隨便將有芽眼的土豆塊人工化的種植,那就可以生長出比較多的土豆,不過土豆中的致病菌多數都會殘留殘根裡,一旦有新的土豆塊播種,可能就會感染土豆塊,在低溫高溼時會入侵而致病,因此大家一定要特別的注意好消毒。可以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當然也可以對種子進行消毒,將其緊迫啊在70%克露中。

當然也要注意好輪作,一般 3-4年輪作一次,和豆科葫蘆科的作物都可以輪作在一起,當然還要注意好地塊消毒,將作物的莖葉部分及時的清除,之後再將土地深翻,用上4斤50%的多菌靈,和60斤生石灰在一起攪拌,這樣的話也可以很好的殺毒。

在種植時還需要均衡合理的施肥才對,氮磷鉀三類肥料的搭配都需要合理,且有機肥也要注意好腐熟才對,當然還要及時的除草以及培土。如果發現有疫病產生的話,那就需要及時的進行診斷治療,先將病葉清理掉,之後再將其銷燬,並及時噴灑藥物。

至於為何會腐爛,其實首先就是在種植之前沒有做好種塊的準備工作,以至於它很難發芽,結果自然是在土壤中腐敗,不然就是根本就沒找到芽根就種植。

當然在馬鈴薯的種植時,還需要注意好調控環境才對,畢竟它在那些疏鬆乾燥的土壤中長勢更好,如果溼度比較大,也會導致腐敗,還有就是病蟲害問題,這些都會導致土豆的腐爛,大家怎麼看呢?


惠農圈


馬鈴薯就是我們通俗講的土豆,它是一種一年生的植物,同時也是我國主要的一種糧食作物。馬鈴薯也我國很多地方都有種植,它主要以食用莖快為主,而由於它含有大量澱粉,因此作為糧食也普遍受到歡迎,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現在馬鈴薯漸漸的不作為糧食食用,而更多的是作為一種蔬菜食用。

那麼我們在種植馬鈴薯的時候如何進行栽培,期間要注意哪些事項?導致它腐爛的原因有哪些?



馬鈴薯需要肥特點

馬鈴薯對於營養需求比較高,而且不同階段對於不同的營養需求量也不同。比如馬鈴薯播種出苗以後,這時候在幼苗期它需要的氮鉀肥就比較多,這時候對於肥料的需求量達到了整個過程需肥量的1/5。而到了開花時節,對於現蕾期需求鉀肥也更加大,而到了馬鈴薯根塊膨大期開始逐漸對於氮肥需求量增加。

馬鈴薯種植地塊施肥要求

馬鈴薯播種前要充分翻耕土壤,同時以腐熟農家肥作為基肥。馬鈴薯適宜疏鬆肥沃的沙質土壤,而我們在施基肥的時候一般選擇溝施和穴施進行。以每畝施腐熟農家肥2400公斤+尿素15公斤+鈣肥15公斤+鉀肥10公斤,施肥以後及時覆土。



馬鈴薯出現腐爛的原因有哪些?

我們在種植馬鈴薯過程中,馬鈴薯發生腐爛的原因有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馬鈴薯如果是切塊種植,很有可能是切塊不達標。比如切塊上沒有芽苗,導致在種植以後無法發芽,到最後也會發生腐爛。

環境因素導致。比如種植的地塊土壤太過於溼潤,水分太多。最後導致馬鈴薯吸收比較嚴重,隨之撐破錶皮,並且馬鈴薯因此感染細菌,從而發生腐爛。



最後就是馬鈴薯感染病害導致。比如馬鈴薯晚疫病,葉片染病先在葉尖或葉緣生水浸狀綠褐色斑點,病斑周圍具淺綠色暈圈,溼度大時病斑迅速擴大,呈褐色。發病嚴重就會導致馬鈴薯發生腐爛、發臭現象。因此在發病初期我們可以用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來進行防治,每畝用量200克兌水後進行葉面噴灑防治。

更多三農資訊,歡迎點擊關注,鄉村波比每天為你提供最實用的三農知識。

鄉村波比


馬鈴薯生長期相對較短,不僅產量高耐貯藏,而且還能和玉米作物間套,馬鈴薯能作糧食還能作菜也是飼料,從而深受大眾市場青睞。所以,現今在農村均有大面積進行種植生產。

不過因種植技術不同以及地區不同,部分種植戶在種植馬鈴薯的時候沒有進行科學種植和有效管理。例如忽視種植前品種的選用、種薯及土地的處理、播種時間以及病蟲害的預防。

種植馬鈴薯注意哪些事項

{1}品種的選用流芳當地一般多選用早熟或中早熟的品種,同時品種還需要具備高產休眠弱、抗病性強的特點。流芳不建議使用晚熟品種的原因是晚熟品種通常只會長出莖葉,來不及結薯或結薯不完全就遇到高溫或低溫的危害,從而造成馬鈴薯減產。

{2}在播種前還需要進行種薯催芽,這樣目的是為了早熟高產。流芳建議可以選用溫床、溫室、塑料薄膜覆蓋等措施進行催芽。在催芽是種薯堆積不要過厚,這樣容易造成爛薯發生。

其次,疏鬆的土壤有利於薯塊膨大,地塊最好在種植前多施農家肥,除了多施農家肥外,在開溝後注意在溝內施用適量的化肥,溝底播種以保證培土厚度,防止薯塊露頭變綠,播前確保足墒播種後才能出苗好。

{3}播種施按規定的行距和窩距把薯種擺放在土壤的表土上稍壓薯種塊讓署種和土壤接觸。出苗後整個生育期不能缺水,不過澆水時注意不能過多過量。馬鈴薯收穫前注意停止澆水促進薯皮老熟,這樣可以提高商品性。

{4}在植株生長旺盛期,種植戶需要在現蕾後到開花前噴施藥劑進行控秧。播種時或結薯前施用適量藥劑做好地下害蟲的防治,其次,適量噴施藥劑進行蚜蟲防治,在連陰雨天噴施適量的殺菌劑做好預防晚疫病發生工作。

流芳建議選擇地勢鉸高,排水良好的旱地作壟種埴。播種時重施底肥增施鱗鉀肥,實行淺窩薄蓋早晚播種。對於田間的管理需要及時查苗補苗並抗旱排撈,合理追肥並中耕除草以及預防病蟲並適時收穫。

造成馬鈴薯腐爛的原因及預防

造成馬鈴薯腐爛的原因有多種,種薯自身因素、溫度及土壤、切種催芽不當。

{1}種薯自帶病菌造成播種後種薯腐爛;其次,部分種植戶為了提高產量過多施用膨大素或過量施用氮肥,這種做法都能導致薯塊成熟過度漸而腐爛。

種植後連遇陰雨天氣土壤過度潮溼,高溼度土壤容易造成薯塊皮孔外漏,病菌容易侵染。而土壤通透性差土壤過於粘重,馬鈴薯腐爛率也相對較高。流芳個人覺得砂土壤透氣性好疏鬆爛薯率相對較低。


{2}部分種植戶在種薯的處理過程中,種薯塊不帶芽眼,播種後種薯長時間不發芽而造成種薯腐爛。其次,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做好消毒處理,加大了病菌的侵染機會。在切種後放置不當種薯呼吸作用加大,種堆發熱極其容易出現發黴腐爛現象。

{3}對於防治馬鈴薯腐爛,種植戶需要選用適宜地塊進行種植,以地勢平坦土壤疏鬆肥沃,具有澇能排水旱能灌溉的地塊進行種植最好。儘量不要選擇在鹽鹼地和低窪潮溼地種植。

{4}播種前剔除病爛薯和缺陷薯,在切種時種薯塊保證有2個芽眼,同時切塊時做消毒工作,以減少病菌侵染機會。切種後要及時拌種並放置妥當,避免薯塊保出現爛薯現象。

流芳建議切種後最好在一天後進行播種,這樣傷口才能充分癒合。切塊後放置時間過長都會造成薯塊垛內發熱以及幼芽傷熱,這樣的薯塊在播後非常容易腐爛。其次,播種的深度也需要掌握好程度,過淺不利於發苗、過深出苗慢且容易爛種爛苗。

在馬鈴薯整個的生長結果膨大期,農民需要科學種植並有效管理、適時採收才能有效避免在生產馬鈴薯過程中出現腐爛的現象發生。

以上均為流芳根據自身和當地種植經驗所總結,僅供大家參考!歡迎關注流芳,以便相互探討。

農人顧流芳


種植馬鈴薯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導致它腐爛的原因會是什麼?

馬鈴薯就是我們俗稱的“土豆”,又被稱之為“洋芋”、“山藥蛋”、“洋芋頭”。據瞭解,馬鈴薯的產量巨大,是僅次於小麥、水稻、玉米之後的第四大糧食作物,可以說種植面積十分廣泛。

編者的家鄉有不少農戶為了種植經濟類農作物馬鈴薯,紛紛建起了溫室大棚,使得馬鈴薯在一年四季均能有收穫。根據農戶露天種植的情況瞭解到,種植雖容易,但想獲得優質且高產的馬鈴薯並不容易,這就牽扯到馬鈴薯種植的注意事項。


其一,換茬種植。

馬鈴薯對土壤的要求高,特別是常年種植馬鈴薯的土地需進行輪換,不然上一茬馬鈴薯的生長殘留在土壤中的菌會滋生,危害下一茬馬鈴薯的生長。一般情況下馬鈴薯的種植土地三年更換一次,在第四年、第五年時可以選擇種植其它農作物,待緩解完畢土壤的板結以及病菌後再種植馬鈴薯也不遲。

其二,選擇優質的馬鈴薯品種。

馬鈴薯的品種眾多,想種植出優質、深受市場青睞的馬鈴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馬鈴薯的品種有兩類,分別是果實白色的和果實黃色的。同時,為了減少種植馬鈴薯帶來的各類疾病,優先選擇從市場中購買馬鈴薯種播種。


其三,起壟種植。

起壟種植是馬鈴薯播種的一個特殊方式之一,起壟種植的好處眾多,比如促進果實生長,方便中後期的澆水、施肥、除草管理等。起壟的技術控制要點:壟間距400--500mm為宜,每壟中株間距為250mm左右。

有的紅薯種植出現腐爛的原因是啥?

一方面是水肥處理不當導致的馬鈴薯腐爛問題。

施肥和澆水要恰當,其中的一項處理不好均能夠完成馬鈴薯的腐爛,比如一次性施肥量過多,直接導致馬鈴薯根系被灼傷。另外長時間的澆水過量,根系一直侵泡在水中或者說根系缺少呼吸,也容易造成吸收不佳,使得馬鈴薯腐爛。

另一方面病菌引起的馬鈴薯腐爛。

長時間的土地種植馬鈴薯,地裡的病菌(病原體)會一步步積累,直至馬鈴薯腐爛情況出現。另外,土壤中集藏的各類害蟲也是導致馬鈴薯出現腐爛的又一原因。
上述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文字原創,圖片來之網絡!!謝謝


小希時間


馬鈴薯作為世界上的第四大作物,種植面積僅次於水稻,玉米和小麥,而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馬鈴薯生產國,但我國的馬鈴薯生產現狀並不盡人意,存在著單產水平低,缺乏健全的脫毒種薯檢測體系,加工型馬鈴薯品種明顯不足,保鮮貯藏技術落後,馬鈴薯產業化水平不高及法規和行業標準不健全等問題,從而導致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鈴薯生產國,每年還需要進口大量的馬鈴薯加工製品。

一,馬鈴薯種植中的需要注意事項

馬鈴薯種植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很多,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品種

馬鈴薯的品種特性是影響其產量和質量的決定因素,不同品種的遺傳特徵,決定了馬鈴薯的產量,外觀,品質和抗病能力。因此,不同的生產目的,不同的栽培環境,要注意選擇不同的馬鈴薯優良品種,這是最為關健的注意事項。

2,栽培模式

隨著馬鈴薯產業的發展及各栽培區域的栽培特點,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和追求高的栽培效益,在生產中逐步形成了多種不同的栽培方法。如地膜覆蓋栽培,噴灌圈栽培,間作套種栽培,多層覆蓋栽培,稻草覆蓋栽培等。在不同的栽培模式下,如何提高和保障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從而提高馬鈴薯的種植效益,是馬鈴薯生產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

3,栽培技術和環境管理

由於栽培技術和環境管理會直接影響到馬鈴薯的產量,品質和健康性狀,因此栽培技術和環境管理一直以來都是很受種植者關注的問題,也是馬鈴薯栽培中的重要保障。

4,病蟲害的防治

馬鈴薯在其生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一些病蟲害的危害,如何防治馬鈴薯的病蟲害,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注意事項。

馬鈴薯栽培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應該還有很多,如採收,貯藏,栽培區域等,都要注意。細分又可分為土壤的選擇,耕地應注意什麼,催芽時應注意什麼,肥料的使用應注意什麼,種植密度,播種深度,水分的管理等等,細數起來得多日說不完,僅就大範圍說一下吧。進入第二個問題,腐爛的原因。


二,導致馬鈴薯腐爛的原因

馬鈴薯的腐爛主要是爛種薯和果實的腐爛。主要的原因無非就是溫度,水分,土壤,病害,蟲害等。

1,溫度

當氣溫達到5–7℃時,馬鈴薯的芽眼就開始萌發,但非常緩慢,當溫度升高到10–12℃時,幼芽和根系的生長迅速而健壯。如果播種時的地溫太低,會造成爛種,如果溫度太高,超過36℃時,種薯不會萌芽而造成大量爛種。

2,水分

在播種馬鈴薯時,要求有較適宜的土壤溼度。如果土壤含水量過高,土壤通氣性不佳,容易引起爛種薯。在結薯期,如果土壤水分過多,新生土豆缺氧,皮孔張開,容易感染病菌,造成爛薯。尤其是在高溫多雨的季節裡播種馬鈴薯,很容易造成爛薯。

3,土壤

馬鈴薯要求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疏鬆,透氣性良好,這樣才能保證薯塊的正常形成和膨大,使得馬鈴薯薯塊整齊,薯皮光滑,產量高,品質優良。

馬鈴薯如果栽培在黏性土壤中,因土壤溼冷,薯塊不能及時出土而導致爛種。出苗後,馬鈴薯植株根系往往發育不良,如果土壤中的水分過多又不能及時排出,造成土壤中缺氧,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和塊莖的膨大,易形成畸形薯,薯皮粗糙,皮孔增大,品質差,極易感染細菌病害,導致塊莖腐爛。

馬鈴薯又忌連作,長期的連作導致土壤中病菌,害蟲積累過多,土傳病害加重,導致馬鈴薯塊莖的腐爛。

土壤過量施肥,會因土壤溶液濃度升高,也會造成爛薯。

4,病害

能夠導致馬鈴薯腐爛的病害主要分為細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等。

如細菌性病害中的青枯病,黑脛病,軟腐病,環腐病等,都會造成馬鈴薯塊莖的腐爛。

如真菌性病害中的晚疫病,早疫病,癌腫病,粉腐病,萎蔫病,幹腐病等,都會造成馬鈴薯塊莖的腐爛。

如馬鈴薯塊莖缺氧,不適當的施用化肥,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等,會引起多種傷害,如引起種薯的腐爛等生理性病害。



5,蟲害

危害馬鈴薯的蟲害有很多,主要有地老虎,蠐螬,金針蟲,螻蛄,蚜蟲,茶黃蟎,塊莖蛾,線蟲,潛葉蠅等。能夠造成馬鈴薯塊莖腐爛的蟲害主要是金針蟲,線蟲等。

瞭解了造成馬鈴薯腐爛的幾個原因,那在馬鈴薯的種植過程中如何預防其腐爛呢?

三,綜合防治措施

馬鈴薯的生理狀態和無性繁殖方式,使得馬鈴薯病蟲害較多,既有真菌和細菌的感染,又有病毒的侵襲,同時地上植株和地下塊莖又受到蟲害的威脅,而且病害傳播途徑多,土傳,蟲傳,種傳等,都有可能造成馬鈴薯的腐爛,因此要採取多方面的措施,綜合防治,才能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1,選用抗性品種

首先在選葉品種方面,要儘量選擇對病蟲害有抗性的品種播種。

2,選用健康種薯

在馬鈴薯生產中,種薯是傳播很多病害,蟲害的主要途徑之一。如種薯就是馬鈴薯晚疫病和青枯病的最主要侵染源,帶病的種薯還是金針蟲和線蟲等的傳播源。帶有細菌病害的種薯通過切刀會大面積傳播等。因此,選用健康的種薯是防止馬鈴薯腐爛的重要措施之一。


3,選擇良好的土壤環境

馬鈴薯的腐爛與病蟲害存在著很大的關係,而很多病蟲害都可以通過土壤進行傳播,這些病蟲害主要有晚疫病,青枯病,癌腫病,瘡痂病,線蟲,金針蟲等,這都會造成馬鈴薯的腐爛。選擇良好的土壤環境種植馬鈴薯,可以有效地避免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從而減少腐爛薯塊的發生。

因此,在馬鈴薯的實際生產中,要注意茬口的選擇,有可能的話,儘量實行3–5年的輪作,可以有效地保護土壤良好的狀態。

4,採用適當的耕作栽培模式

在馬鈴薯的生產中,採用適當的耕作栽培措施可有效地減少腐爛薯塊的產生。這些措施包括大量施用有機肥,改善土壤環境,起壟種植,高培土,調整播期等。此外,在馬鈴薯生長期間的水分管理和養分管理,對防止馬鈴薯腐爛及其他生理性病害也有重要的作用。

5,合理使用農藥

對造成馬鈴薯腐爛的病蟲害,合理使用農藥,以防為主,有效地使用化學藥物可以達到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從而有效地控制腐爛的產生。



  1. 總之,在馬鈴薯的種植中,要注意的事項有很多,同時,造成馬鈴薯腐爛的原因也有很多,並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明白的,我也僅是就我所知做了簡單的描述,在馬鈴薯的實際栽培過程中,遠比我說的多的多,只有精心管理,科學種植,因地制宜,因病施治,才有可能獲得高產優質的馬鈴薯。紙上得來終歸淺,要知此事須躬行,只有在實際生產中,才能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以上所述,僅供參考。


努力就好


馬鈴薯是土豆的學名,有的地方還叫它洋芋、山藥蛋,它具有高產、早熟、用途廣泛的特點,既可以當主食吃,還可以當菜來吃,在農村種植範圍很廣。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種植馬鈴薯需要注意的栽培技術要點。

一、種薯切塊。

在催芽前1~2天,要將種薯切成一個個小塊,每塊帶1~2個芽眼,切換時的刀注意,最好是用3%的碳酸水浸泡個10多分鐘進行消毒,然後再切,這樣可以減少切口傳染病害的幾率。


二、播種時間。

稱馬鈴薯應該在斷霜前的20天左右種,氣溫穩定在5~7度,播種有播上壟,播下壟,和平播後起壟等方式。平播後起壟的播種方式可以減輕春旱的威脅。

三、種植密度。

掌握的一個總的原則是一穴單株適合密,一穴多株適合稀;早熟品種應密,晚熟品種應稀。一般差不多寬行80釐米,窄行40釐米,株距20~25釐米,一畝地基本上就是栽4000~4500株。

四、出苗之前的重點就是提高地溫,這樣可以促進早出苗,應該採取多次中耕鬆土、滅草措施,尤其是陰天過後,一定要及時的中耕,出苗之前如果發現地塊比較乾旱,要及時的澆水。

五、促進紮根發棵。

播種下之後,當苗高達到6~10釐米時,此時要及時的查苗補苗,幼苗生長了7~8片葉子時,對於個別弱小的苗要結合澆水時多施一些速效氮肥,這樣促進齊苗壯苗,如果是覆蓋地膜栽培的,出苗之後要及時的破膜壓孔。

六、水肥管理。

在馬鈴薯生長的過程中要及時的施加水肥,但是既要促進幼苗健壯生長,又要防止莖葉徒長。在結合澆水的過程當中施加尿素,根據幼苗的生長情況,也可以適當的追食一些磷鉀肥。

當馬鈴薯進入塊莖膨大期時,此時是需肥需水的最大時期,要經常保持地面溼潤。從開始開花之後可連續澆水,3~4次結合澆水也應該追肥2~3次,主要是以磷鉀肥為主配合氮肥,每畝地每次可以追施氮磷鉀複合肥10~20公斤。


七、病蟲害防治。

馬鈴薯的主要病害為晚疫病,在雨水偏多時或者花期前後發生嚴重,一定要早用25%的瑞毒黴或者甲霜靈800倍液噴灑。同時容易發生的蟲害有蚜蟲和蠐螬,如果發現有牙蟲在剛開始的時候,可以立即用2.5%的溴氰菊酯加水2500倍液來防治,有蠐螬的話注意用90%的晶狀體敵百蟲0.5千克加水溶解,噴灑到泥上之後攪勻,然後把土拌在土地裡。

導致馬鈴薯腐爛的原因有很多。一般都是因為病原體殘留在土壤中,通過傷口處進入到有裂口的馬鈴薯當中,使其發病,或者說是在切塊的時候,刀上帶有病菌,才導致了傳染。

只要注意在種薯切塊時對刀具進行消毒,再就是儘量避免土豆磕碰,減少病菌傳染的機會,就可以減少馬鈴薯的腐爛情況。


一品小十六


馬鈴薯又被咱們老百姓成為土豆,洋芋,山藥蛋等屬於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主要食用它的塊莖,是日常生活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蔬菜作物,同時也是糧食作物。馬鈴薯被稱為“十全十美的食物”和“營養價值之王”,足見其營養價值之高。

馬鈴薯種植的方式現在主要還是採用地下塊莖進行繁殖的,它也不像紅薯一樣通過秧苗的扦插就能夠種植,必須得把種塊切開讓其發芽才然後再埋入土壤中才能夠種植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得處理好種塊切塊的消菌殺毒,同時育苗的時候也要注意溫度,溼度等。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培育出來的健壯的芽苗。

馬鈴薯種植需要從這幾方面來考慮:

1)品種的選擇

優良適宜本地種植的馬鈴薯品種,是馬鈴薯獲得高產的重要保證,特別是對於我們北方地區來說大都是一季種植區。

種植馬鈴薯的用途也是我們選擇品種所要關注的,比如說以食用為目的的品種可以選擇中熟,產量高,品質好,耐儲藏的。

作為蔬菜為收穫目的的可以選擇種植早熟或者極早熟,高產,形狀大,芽眼淺特點的品種。

2)播種前的種薯準備


為了能夠提早出苗,達到苗齊,苗全,苗壯的標準,要提高種薯的品質,所以這也要求做種薯的薯塊必須符合品種特徵,體積大小要適中,薯皮光滑,顏色正。一旦種薯出現的芽眼壞死,芽眼突出,皮色暗淡,表皮老化,臍部腐爛,尖頭畸形,薯性不正,以及長形薯變圓,圓形薯變長,龜裂損傷者,要一律捨棄,不能當做種薯。這些都需要咱們菜農朋友用自己豐富的經驗來判斷和選擇。

馬鈴薯在種植過程中用種量比較大,播種密度依照品種的特性來確定,一般每畝地種植3500-5000株,備種薯300斤左右。

暖種曬種

種薯挑選完成以後,要進行播前處理,暖種曬種,即咱們老百姓常說的“種薯不曬不睜眼“。經過了幾個月在冷涼環境中貯存的種薯,體內的生理機能因為低溫環境處於休眠期,各種特性都不明顯,所以曬種是最好的一種方式來打破馬鈴薯的休眠期。暖種一般在室外或者室內溫度在10-15度條件下催芽,過程一般經過15天的時間比較好。

催芽

將馬鈴薯切塊以後,最好能夠選擇用草木灰混合在一起,草木灰有很好的消毒殺菌的作用,並且還能夠起到種肥的效果。咱們老百姓一般都有專門的催芽的火炕或者溫床。在和7-8釐米溼潤的土壤混合在一起,要保持溫度在10-15度之間,同時也要保持一定的溼度,來促使馬鈴薯幼芽的萌發,當芽長到1-3釐米的時候,就開始長根系了,這個時候就可以把馬鈴薯的莖塊扒開播種了。

馬鈴薯在生長髮育期出現腐爛的主要原因?

第一點就是種植因素,即咱們老百姓在種植馬鈴薯的時候各方面的工作沒有做好。在切塊的時候面積過大,種植以後導致種苗過於脆弱,最後導致腐爛。切種塊的時候不達標,即有的塊莖上沒有芽苗,種植以後也無法發芽,最後導致腐爛。所以在切塊的時候最好能夠選擇使用草木灰或者藥劑進行消毒處理。

第二點就是環境的因素,在種植馬鈴薯的時候水水分溼度的問題。馬鈴薯不適合在太溼潤的土壤中種植,這會讓地下塊莖吸水太多,撐破錶皮,進而導致腐爛。溫度過高也會導致馬鈴薯滋生一些微生物菌,進而導致腐爛。



第三點就是病害的因素。病害是導致馬鈴薯腐爛的主要原因,由於馬鈴薯生長在地下,所以對於地下害蟲不好處理,特別是早晚疫病,環腐病,以及地下害蟲。所以在種植馬鈴薯的地塊的選擇最好能夠每隔2-3年輪作一次,同時在犁地起壟前撒施辛硫磷顆粒。發現有異常的植株的時候應該及時拔除,並且根據整個田地的植株的長勢,而選擇相對應的農藥進行防治。


豫東小農


馬鈴薯種植的注意事項

1、時間

我國的南北氣候相差比較大,所以種植馬鈴薯的時間也會存在一定的差別,但一般是在每年秋冬季節,也就是十月到十二月份左右進行栽種,但現在的種植技術以及科技的發展,很多的地方基本上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種植,不過根據馬鈴薯生長的習性來看的話最好是適時早播,不然會影響到馬鈴薯的生長和發育。

2、催芽

在播種前半個月左右,我們要將選好的馬鈴薯種防災有一定光照的地方進行催芽,切忌陽光直射,保持催芽地的溫度為十五到二十度左右,沒如果有地窖的話可以直接防災地窖中進行催芽,因為地窖中的溫度是相對比較高的,催出的芽點最好是0.2釐米左右,不能超過0.5釐米,否則在切塊的時候很容易使芽點被損壞。

3、切塊

馬鈴薯的書中切塊並不是隨便亂切的,我們必須要要保證每塊馬鈴薯都要有兩個到三個芽點,這樣才能保證它的出苗率,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在播種前一天進行切塊,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一般是一個馬鈴薯最多隻能切成四塊,同時還要保證馬鈴薯的芽點不被破壞,並且用酒精進行消毒。

4、播種

播種主要要注意的就是馬鈴薯塊種植的深度以及種植的密度,一般情況下種植的深度最好是十五釐米左右,按照芽點朝上的方式,將馬鈴薯塊按照每行六十到七十釐米,每株二十五到三十釐米的間隔栽種,最後用一層薄土嚴重,同時在上面覆蓋一層農用地膜來進行保溫催苗。

5、溫度

馬鈴薯對種植的溫度是有要求的,最適合馬鈴薯生長的溫度是在十五到二十度之間,而它一般情況下在五到八度左右就可以正常的萌芽生長,但是馬鈴薯的枝葉生長以及花期的溫度一般要達到十八到二十五度之間,晚上的溫度也要有十二到十五度左右,晝夜溫差不能太大,所以我們要對田間的溫度有一個大概的瞭解,並且進行科學的管理。

6、肥水

馬鈴薯的生長所需的肥料最多的就是鉀肥,然後就是氮肥,最後就是磷肥,但是在施化肥之前最好是先施入一些農家肥或者是有機肥,這樣土壤的保溼和保肥效果以及土壤結構都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從而促進馬鈴薯的生長,同時我們要注意水分的是管理,馬鈴薯在他的生長期以及花期都是需要大量的水分的,但是水分不易過多,否則會引起土地板結,從而影響到馬鈴薯地下塊莖的生長。

7、培土

馬鈴薯的生長過程中培土和鬆土是非常重要的,癮為他的塊莖要膨脹,那麼地下的土就要比較疏鬆,而且土壤的通透性要比較好,同時對養分的吸收能力要比較強,所以在它的整個生長期至少需要進行四到五次培土和鬆土,這樣種植的馬鈴薯塊莖才會比較飽滿。

馬鈴薯腐爛的一些原因

1、種植因素

馬鈴薯種植前的各方面準備工作沒做好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根塊的切塊面積過大,種植後的種苗過於脆弱,最後結果時腐爛。其次就是切塊不達標,有些馬鈴薯快上面沒有芽苗,種植後無法發芽,最後也會導致腐爛。最後就是種苗保存的時候沒有保存好,環境過於溼潤,導致種植時水分過多而腐爛。

2、環境因素

這方面人力的調控是有限的,但是大家要知道怎麼去調控。首先當然是水分溼度的問題,馬鈴薯不適合太溼潤的土壤,這會讓它地下的果實吸水過多,撐破錶皮,導致腐爛。其次就是溫度問題,大家都以為溫度對腐爛影響不大,其實不是的。溫度過高形成的悶熱環境很容易導致馬鈴薯滋生一些微生物發酵,導致腐爛。所以日常大家要做好排水和防曬的一些措施。

3、病害因素

病害是導致馬鈴薯腐爛的多發性因素,由於馬鈴薯生長於地下,所以一些地下害蟲不好處理,很容易就會破壞馬鈴薯的生長導致腐爛。其次就是一些病害了,如環腐病之類的一出現就是從馬鈴薯果實上面開始,直接就腐蝕表皮進入內部。這方面主要靠大家日常做好預防措施,一旦發現地面的植株有什麼變化就要引起注意了。

4、管理因素

這方面日常謹慎一點就好,很容易避免的。首先的連種,一塊土地長時間種植馬鈴薯會導致一些馬鈴薯的病原體累積起來,此時種植的話很容易出現腐爛的情況,應換地耕種。其次就是大家日常處理病害後的工作不到位,發病後的一些植株提沒有帶離種植地導致二次感染,或者使用藥劑時單單隻針對了發病體,周圍的植株忘記了處理,埋下隱患。最後還有一個就是種植前習慣用雜草堆肥,致使一些病原體留在了土地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