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知“别怕”的孩子,永远都在害怕着……


被告知“别怕”的孩子,永远都在害怕着……




被告知“别怕”的孩子,永远都在害怕着……


长大后或许不再害怕,但恐惧忘不掉

一直以为女儿的怕黑是遗传我的,直到有一天忽然想起我的童年。

女儿一直嚷嚷着怕黑,在我说了无数遍“别怕”之后,女儿还是哼哼唧唧拉着我不睡觉。正当我要发脾气的时候,恍惚间,眼前的小女孩变成了记忆中的模样。

小时候的我,也是特别怕黑。天一黑,我就觉得会有妖怪从森森的黑暗里涌出来,像对付唐僧一样对付我。

学校有早读,出门天都是黑的。我一直吵闹着要爸妈送我上学,可他们总是一脸无奈,让我赶紧出门,不然就要迟到了。

关于我怕黑这件事,爸妈从来没有真正当回事。


被告知“别怕”的孩子,永远都在害怕着……


尽管年纪增长,我明白黑夜如同白天,该是什么还是什么。可一陷入黑暗,那个战战兢兢、头三不回次头、唱歌安慰自己的小女孩,还是会出现在脑海中,那种心惊胆战的感觉,一直盈在心头。所以到现在,我还是怕黑。

如今,我这个被“别怕”敷衍的女孩长大了,又要用这种方式对待自己的女儿。经验告诉我害怕会因为年龄增长,随着时间消逝,但经验同样告诉我,恐惧永远不会消失,它藏在内心深处,一不小心就会触发。

其实像我这样的父母有很多,因为自己是这样长大的,所以并没有意识到对于这种问题,应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还有的父母认为这种小问题不会带给孩子太大的伤害,但事实是,越是细节,越应该被重视。

尹建莉老师有言: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的差异。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其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对于孩子“害怕”这种细节问题,我们的处理方式决定着父母之爱的质量;同样,也决定着对孩子的伤害程度。


被告知“别怕”的孩子,永远都在害怕着……


“别怕”,是一种情感忽视

《杀死一只知更鸟》里作者这样写道:当一个孩子问你问题时,你要好好回答他。孩子虽然是孩子,可他们能比成人更快地发现你在回避,而这种回避只会把他们弄糊涂了。

当一个孩子说“我怕”的时候,他就是在向你倾诉他的问题,寻求你的帮助,如果只是一句简单的“别怕”,孩子会敏感地察觉到自己的问题不被重视,情感被忽视。

这其实就是一种“情感忽视”。情感忽视指家长没有提供给孩子自己本应该给与的情感支持。

而这种忽视是一种“不明显的伤害”。可能从外表上看,孩子的恐惧并没有带给孩子什么伤害,孩子依旧阳光开朗,但往往在成年后,孩子会发现自己在情感需求方面的问题。

Webb博士在论文里认为,情感忽视会带给成长中的孩子情感障碍,他们有的不能准确了解自己的情绪,有的不懂得自我关怀,不知道怎么让自己好过一点;有的不向他人提出自己的情感需求,有的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情感需要。

被告知“别怕”的孩子,永远都在害怕着……


知乎上一位网友,说自己和爸妈总是亲近不起来,而且性格多疑,对人极度不自信。

在她的潜意识里总是对父母存在芥蒂,原因是小学时候的一次发烧,在前几天较轻的时候,她告诉爸妈自己不舒服,可他们认为她是想偷懒不学习,不让她回家。

后来发高烧老师让她回家,可一整天,父母也没有意识到她身上有多烫,第二天去医院才发现是风疹。

主修心理学后,她找到了自己性格如此的原因。从小情感不被重视,让她把自己的情感封闭了起来,不愿意向别人吐露自己的情感,也不愿意关注他人的情感。

这就是情感忽视带来的伤害。原本可以快乐的孩子,因为被忽视,再也快乐不起来,也是心酸。

情感忽视往往都是细节问题,可能是一次问话被敷衍,可能是说的话不被重视,也可能是向父母求助的“我怕”被无视。

总之,对于孩子心灵的成长,我们无法预估任何一个小细节可能带给他的伤害,因此,我们能做的便是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个问题。

所以,请认真对待孩子的“我怕……”,别让一不小心,添给孩子一世的伤。


被告知“别怕”的孩子,永远都在害怕着……


“别怕”之后,应该解决问题


“别怕”或许能安抚孩子的情绪,但治标不治本,孩子害怕的东西依然存在,恐惧也依然存在。

其实孩子的恐惧大多来自未知,对不了解不熟悉的东西产生恐惧感,是正常现象。父母如果可以帮孩子看到他害怕的东西的本质,就能解决问题。

物理学家、原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在《难忘的游戏》里,记载了自己科学兴趣的启蒙。

他小时候,特别害怕打雷,因为邻居奶奶告诉他雷公公要劈死不孝子。

一次他慌张地跑到爸爸的房间,爸爸没有当小事,先是问他为什么害怕,认真地告诉他那是骗人的。然后耐心的给他解释雷电是怎样形成的,还特意为他做了个实验:用绸布与玻璃摩擦,然后用玻璃棒吸桌上的纸人。

这个实验,让他看到了电的产生,也知道了雷电是怎样形成的,知道了雷电的本之后,他便不再对雷电害怕,还对科学产生了兴趣。

试想一下,若是父亲当年没有认真对待陈佳洱的这份恐惧,很有可能这个世界上便会少一个物理才子,多一个害怕雷电的普通人。


被告知“别怕”的孩子,永远都在害怕着……


我们每个孩子的恐惧,其实都有原因,但这些,不是一句“不怕”就能解决的。

因此,我们作为父母,对于孩子的恐惧,一定要耐下性子,采取行动,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怕的东西的真正面目是什么,消除恐惧。

当孩子说“我怕……”的时候:

首先,一定要认真听孩子说话,了解他害怕什么,然后引导孩子说出他为什么害怕。

然后,根据孩子害怕的原因,和孩子一起探索他害怕的东西的原本面貌。有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动画片情节,害怕下雨……一定要耐心向孩子解释,让他了解他所害怕的东西,才能消除无谓的恐惧。

最后,保护孩子的恐惧。

国外医学、心理学专家的研究表明,害怕或恐惧其实从一出生便开始了。有的孩子的恐惧,是后天的误解;而有的孩子,却是天生的。

对于孩子天生的、无缘由的恐惧,一定要保护孩子远离恐惧,让孩子感受到爱。

韩版《超人回来了》里的宋家三胞胎,老三宋万岁天生害怕水。起初爸爸一直尝试让他喜欢水上游戏,可发现这种恐惧无法改变后,爸爸总是避免让孩子进入深水,保护着孩子。


被告知“别怕”的孩子,永远都在害怕着……


《爸爸去哪儿》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情节:kimi被突然响起来的闹钟吓哭。

好爸爸林志颖听到后,不是一味的安抚kimi不要哭,不要害怕,而是向kimi解释闹钟为什么会响,怎样会响。认识闹钟之后的kimi立刻和闹钟成为了“好朋友”。

看,孩子的恐惧真的没有道理,或许因为陌生,或许因为不同,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意识里的“那有什么害怕的”而判断孩子的恐惧是小事。

而我们对孩子恐惧的认真处理,也能让孩子和恐惧成为朋友。

下次听到孩子的“我怕……”,一定要认真对待,别让孩子一生背上包袱。


被告知“别怕”的孩子,永远都在害怕着……




作者简介:张图图,想写好文给你的少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