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山东有多大?

任世忠69274614


夏禹分九州时,山东属于青州。

商朝建立之前,商的始祖契都于蕃,相土东都在泰山下。山东西南部曾是商部落的活动中心,也是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之一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纣,天下更始。武王首封辅佐有功的姜太公于齐;文王之子曹叔振铎于曹;武王之弟周公则封于鲁。齐国定都营丘,鲁国都于曲阜。

春秋时期山东境内有许多小一些的诸侯国,仅见于《左传》的就有55国之多

战国时代,齐国成为七雄之一;而今日山东的大部分地区都由齐、鲁两国拥有。

秦朝时期临淄郡、齐郡、东郡、薛郡、琅邪郡、胶东郡、济北郡。都属山东。

汉朝山东地区设置了北部的青州和南部的徐州、兖州。

东晋十六国北朝时期后赵、前燕、前秦、南燕都是山东

隋唐时期现在的河南省,河北省,安徽省也包括现在的山东省,都属于隋唐时期的山东领域

宋朝时期山东大概包括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以及河北北路的一部分,大部分都是京东东路

元朝时期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明清朝期,山东省区划基本承袭明制,经过近三百年区划调整,至清末山东共辖济南府、东昌府、泰安府、武定府、兖州府、沂州府、曹州府、青州府、莱州府、登州府及临清直隶州、济宁直隶州、胶州直隶州共十府三直隶州。

直到现在山东省总面积15.71万平方千米。



搬讲历史


古代的“山东”是一个较为模糊和具有泛指意义的地理或地域概念,不是一个具体化、清晰的行政区划,总体上经历由“大山东”到“小山东”动态的历史演变。

“山东”一词最早大致出现于春秋时期,“山东”之“山”多指崤山,位于今河南省西部三门峡市之古崤地,其东是为以黄河、淮河、海河为代表的冲积平原/丘陵和汾河为代表的晋中谷地/盆地,其西是以关中平原为代表的关陕大河谷和黄土高原,这一时期的“山东”包括今山东省、山西省、河北省(含北京、天津)、河南省的全部或大部,并有安徽省、江苏省的部分,这一大山东的概念至少使用到隋唐之际,如《过秦论》将陈胜、项羽等抗秦义军(今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等地)称之为山东之士,《三国演义》将袁绍、袁术(河南)称为山东大族,《旧唐书》《新唐书》均将瓦岗寨集团称为山东群体即为明证,这一时期的“山东”与中原基本吻合,中原诸国为显示自己正统,称呼山东之西的秦为戎,南方的楚国为蛮。需要指出的是,唐朝时期,大山东的范围开始有所缩小,至少所指不再如此前那么大而泛,因为魏晋时开始,河东河西河南河北、江东的称呼使用日繁,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山东”的份量,今山西可能已不再处于“山东”之内。宋朝因失去燕云十六州传统汉地(今山西、河北北部),建都于长安以东(崤山以东)、黄河以南的河洛之地开封,更多使用以“河(黄河)”来命名地理和方位,“山东”的地域概念被进一步弱化和淡化,其范围进一步缩小,日益具象化,如由宋人文人笔记演化而来的《水浒传》,其“山东”的范围仅为今山东、江苏北部、安徽东北部。由于此时的“河北”包括今河北、山东北部、河南北部等地(此时的“河东”主要指今山西,两淮主要是今安徽和江苏中南部),此时的“山东”已不领有今河北、河南、山西、安徽、江苏主体部分,“山东”之“山”也由崤山变成了太行山(偏南)。随着明朝行中书省的成立,山东省正式进入历史舞台,由一个大地理概念和方集指示(文化概念)变成一个相对固定的行政+地理概念。


历史社


大山东,大山东。但如果有人问你山东到底有多大呢?

你肯定会一蒙,

下次再有人问你,

就告诉他,山东有219个新加坡那么大。问是谁说的就说是本主管


中国历史009


山东,古为齐鲁之地,在先秦时代开始有这个称呼,山东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关中的秦人,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