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怎麼還沒睡醒?”孩子不是不懂死亡,只是還沒來得及處置悲傷

“媽媽怎麼還沒睡醒?”孩子不是不懂死亡,只是還沒來得及處置悲傷

在這個特殊的假期,死亡被更頻繁地提及,你跟你家娃有聊過這個話題嗎?

如果你認為孩子還小,理解不了死亡之重,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他們只是處理悲傷的方式和大人不同而已。果仁媽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從3個方面講述,如何教孩子面對死亡:

  • 孩子是如何感受死亡的?

  • 如何跟孩子解釋預期性死亡、突然性死亡和自殺?

  • 如何幫助孩子面對死亡?

死亡,永遠是個沉重的話題,對大人來說是這樣,對孩子來說更是。

很多大人們在面對孩子時,對於這個問題採取的處理方式都

很迴避,儘量避免讓孩子參加葬禮,或是即使讓孩子參加葬禮,也不會對此事做出過多的解釋。

雖然此類舉動是以“保護孩子”為出發點,但孩子們會接收到大人話語裡或行動上傳遞出的‘不要去那裡’的信息,結果就會導致孩子們特別焦慮。

如何跟孩子討論死亡”這個話題呢?幾位童年悲傷領域專家給了一些建議。這幾位專家分別是:

美國紐約斯諾克斯山醫院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學代理主任,馬修·洛伯;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校區的艾米麗·塔奇斯通;美國諮詢協會成員香農·卡爾。

“妈妈怎么还没睡醒?”孩子不是不懂死亡,只是还没来得及处置悲伤

1 瞭解孩子如何感受死亡

在所有解釋開始前,三位專家一致認為,先傾聽孩子的想法是最重要的一點。

為什麼我們說不可以向孩子迴避這件事呢?這是因為由於孩子的洞察力很強,大人如果不就死亡對其作出解釋,ta們就會在腦子裡創造出一個故事。

塔奇斯說:“孩子們處理悲傷的方式和大人們不同,”她說,“不少大人都認為孩子年齡太小,還理解不了死亡之重,而因此忽視了ta們的洞察力就大錯特錯了”。

“妈妈怎么还没睡醒?”孩子不是不懂死亡,只是还没来得及处置悲伤

庫伯勒-羅斯模型的一部分曾經向我們描繪出了人們的悲痛五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鬱和接受。 “和大人一樣,孩子在處理精神損失時也許也會經歷這些階段,不過時間線會大不相同,”塔奇斯通說,“比較常見的情況是,孩子在失去至親後會很快重新振作起來,而在幾年後,絕望的時刻才會開始逐漸侵襲而來。因此,家長長時間的、不斷的支持對孩子而言至關重要。

庫伯勒-羅絲模型

庫伯勒-羅絲模型(Kübler-Ross model)描述了人對待哀傷與災難過程中的5個獨立階段。絕症患者被認為會經歷這些階段。這一模型是伊莉莎白‧庫伯勒-羅絲在她1969年出版的“論死亡與臨終”(On Death and Dying)一書中提出的。這一模型中的階段後來廣泛流傳,被稱作“哀傷的五個階段”(Five Stages of Grief)。

此外,在試圖作出解釋前還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大小

孩子對於死亡的認識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6歲以前 多數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認為死亡只是暫時的,此時ta們關注更多的可能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永久的)分離”;

6-9歲 :ta們開始認識到死亡就是死亡,是不可更改的;

9歲及以上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死亡的理解開始與大人同步了。

因此,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做出相應的解釋,同時告訴孩子可以放心問ta們想要問的問題。

“妈妈怎么还没睡醒?”孩子不是不懂死亡,只是还没来得及处置悲伤

2 具體情況的針對性建議

三位專家也對三種常見的死亡情況,給出了一些針對性的意見,這三種情況包括:

  • 預期性死亡,如病逝;

  • 突然性死亡

  • 自殺

01 預期性死亡

當身邊出現一些預期性死亡的情況,例如重病病人,我們需要向孩子解釋清楚,為什麼大家要投入這麼多時間照顧這個患病的人,同時允許孩子根據自身意願給予幫助,多或少都可以。

孩子們可能會感覺像是多了一個兄弟姐妹,尤其當自己的主要監護人,同時也是這位病人的頭號看護人時,這種感覺尤甚。

當死亡真的發生時,孩子的反應也許和家人料想的不一樣。卡爾說:“這時你要記住,孩子的大腦處理事件的運行機制與大人是不一樣的,因此ta們在認識失去親人會帶來何種影響時,可能會有所延遲,或是分階段進行。”

“妈妈怎么还没睡醒?”孩子不是不懂死亡,只是还没来得及处置悲伤

02 突然性死亡

我們需要向孩子說明死亡是生命週期的一部分,而且有時會發生得很突然。

在給孩子解釋死亡的時候,許多家長往往會採取一些非常委婉的用詞,例如“長眠不醒”或“遠途旅行”,卡爾建議我們需要儘量避免這類用詞,“因為這可能會令孩子感到困惑,令ta們對就寢時間、乘車等感到恐懼”。

洛伯說,儘管不是所有孩子在經歷親人逝世後都需要心理諮詢服務,但若發現自家孩子的行為有明顯變化,或是其情緒變得非常低落是,一定要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卡爾也說,“我們推薦使用心理諮詢服務,即使只是評估一下孩子是否需要心理諮詢也是有必要的。理想的諮詢師或治療師一般專門研究過如何與孩子打交道,許多都尤其擅長同深陷悲痛情緒的孩子打交道”。

“妈妈怎么还没睡醒?”孩子不是不懂死亡,只是还没来得及处置悲伤

03 自殺

面對自殺,首要問題就是‘為什麼’,而唯一能回答這個問題的人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

家長必須承認自己和孩子一樣,也對此無解。向孩子解釋死亡時,儘可能實話實說,但對可能會嚇到孩子的細節還是要避免

向年齡比較小的孩子解釋死亡時,卡爾建議家長用更加客觀的語句來描述,例如可以說“死於自殺”,而不是“犯傻尋短見”,這樣表意更清晰,不會造成誤解。

她補充說,“可以告訴孩子自殺是由於大腦生病造成的,就像身體裡的其他器官出現故障一樣,大腦也會生病。”需要再次提醒各位家長的是,一定要審時度勢,選擇適合自家孩子年齡的解釋方式。

許多家長擔心孩子會在某種程度上對親人的死亡感到愧疚。洛伯說,儘管不是所有孩子會因為親人自殺責怪自己,但有些孩子確實會,要是此人生前給孩子的感覺不好時,孩子更會把這個人的死怪在自己頭上。

監護人一定要向孩子解釋清楚發生了什麼,而且一定要安慰自責的孩子,告訴ta這不是ta的錯,這兩點至關重要”,洛伯說道。

“妈妈怎么还没睡醒?”孩子不是不懂死亡,只是还没来得及处置悲伤

3 一些普適的建議

1. 確認孩子的情緒狀態。“孩子也許會經歷哀痛或憤怒的情緒,也許還會感到好奇,甚至是興奮,”卡爾說道。

2.如果可能的話,

讓孩子保持日常作息。任何程度的穩定感都對ta們有一定的寬慰作用。

3. 幫助孩子做準備。“讓孩子明確而詳細瞭解葬禮是怎麼一回事,以及葬禮上將會發生什麼;讓ta們自由選擇是否出席;還要保證葬禮全程有人看護他們,以給予支持,”洛伯說道。

4. 考慮讓孩子閱讀有關死亡的適齡書籍。例如琳妮·伯頓(LynneBurton)的《小瓢蟲之死》(LittleLadybird Lost),就能夠幫助孩子理解至親病逝是怎麼一回事兒。

5. 用一種特殊方式紀念逝者。如製作紀念冊、放孔明燈、或是用逝者衣服布料做一個小枕頭。

6. 成人首先要照顧好自己,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度過難關。當發覺孩子需要尋求心理幫助時不要猶豫,立刻求助專業人士。

每日話題

你有跟孩子聊過死亡這個話題嗎?

你們是如何交談的?

留言區聊聊吧!

- END -

作者丨Margie Wilson-Mars翻譯丨金玉璨

  • 家庭教育理念 | 什麼?最糟糕的家庭教育竟然是,孩子有難題,你剛好有答案

  • 家庭教育理念 | 教育孩子,還在用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那一套?這是在破壞孩子的心理健康!

  •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 “快樂教育”和“高成就”,哪個才是幸福童年的真諦?

  • 國內教育觀點| 北大院長面試學霸:“他們太像了,就像一個模具打造出的傢俱”

  • 男孩教育| 好男孩養成手冊 | 千萬別再對你的兒子說“要像個男人樣!”

|作 者 招 募 & 投稿|後臺回覆“投稿”,查看詳情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