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雲長大意失荊州!假如,換成趙子龍守荊州的話?又會怎樣呢?

古月0905


首先我要強調的一點是:荊州的失守表面上看是關羽的錯誤決定,但實質上主要的禍根在於劉備。



1.劉備的不重視。關羽攻打樊城是國家行為,而不是草率的個人行為,劉備明知荊州的重要性,而且也知曉攻打樊城的艱鉅性,畢竟要長途跋涉,大戰曹軍大將曹仁,後方大本營荊州一定要守住,而關羽手下無其他大將,最終選擇了一個無德無才的糜芳來守,劉備則對這種安排沒有意義,足見他的不重視。



2.劉備犯了輕敵之病。縱觀關羽攻打襄樊整個戰役,事關魏蜀吳三國的重要利益,對每一方面都是決定國家未來的關鍵一部。對於魏如果襄樊失守,那麼劉備就形成了隆中對所確定的路線,以荊州、襄樊為大本營,向北方全面拓展。從蜀國來講,襄樊決定了統一全國大業,而對於東吳來講,關羽如奪得襄樊,蜀國對於東吳勢必造成巨大的威脅。三方利益環環相扣,所以孫權、曹操都親自帶隊參與戰鬥,而劉邦還美滋滋的在漢中享樂呢,所以他犯了兵家之大忌。



如題所說,如果換趙雲來守荊州呢?

正好在關羽攻打樊城的這個期間,趙雲是沒有什麼重大軍事活動任務的,如果真的派趙雲來守荊州,我認為有可能保住荊州。



因為關羽在此時已經完成了水淹七軍,將曹仁安排在襄樊城外兩支軍隊的首領于禁抓獲,將龐德殺死,正集中全部的兵力攻打襄樊。而孫權派呂蒙在此時攻打荊州,作為西蜀五虎上將之一的常勝將軍趙雲,其會堅守荊州,而不會像糜芳連反抗都沒有就舉手投降,即便荊州守軍比呂蒙的薄弱,但是以趙雲的勇猛和才智,呂蒙想迅速解決戰鬥也是不可能的。

而在這個過程中就有了一個很大的緩衝時間,關羽他知道荊州的重要性,在得知荊州被困而岌岌可危的時候,關羽完全有時間回撤荊州,來馳援趙雲,兩相回合共同,對於保住荊州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糜芳

另外,不像糜芳敵人一來就投降了,即使劉備想排援軍都來不及,如果換作趙雲,與東吳持續激戰,劉備自然會知曉前方的戰況,勢必會迅速派援兵進行馳援,如果不派兵馳援,那就只能說明劉備智商有問題了。

所以在趙雲、關羽和第三方援軍的共同努力下,荊州還是有保住的可能性的。



如果按正史來說,趙雲和關羽張飛黃忠魏延是有差距的,官職上也有一定的差距,小說通過藝術加工把他給神化了,趙子龍一直是劉備的保鏢,成都的保衛大隊長類似的職位,那麼如果把偌大的荊襄九郡交給他,肯定是不合適的,他也沒有這樣的能力(無論從官職,軍中威望,名氣來說都沒有)但是如果按照演義的趙子龍,我認為是完全可以的,首先他對劉備忠誠無二,其次有萬夫不當之勇,最重要的是他聽命令,不靠血氣之勇,演義中劉備在劉表處被蔡氏暗害主公都找不到了,趙雲也表現的特別穩重,沒有和劉表部起衝突,而是找到主公要緊,如果換關羽張飛來,那恐怕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那麼把趙雲安排在荊州,再配上馬良,荊州是大概率失不了的,因為在攻打荊州之前,孫權曾願意和關羽合親,但是關羽太傲,羞辱了孫權,這才讓孫權下定決心偷襲荊州,換做趙雲,這樣的事情肯定要聽聽別人的意見,或者直接請示諸葛亮和劉備(畢竟趙範設計讓趙雲娶他的嫂子,趙雲都不答應。)如果趙雲不羞辱孫權,呢麼孫權是不想和劉備打架的,畢竟兩個國家的戰略方針都是扛曹。關羽的失敗,都是他的驕傲所致,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天下無敵,世人都知關羽威名,他其實已經很漂了,再加上劉備諸葛亮遠在成都,手下也就馬良能說上話,其他關平周倉糜芳傅仕仁都是小輩,還降職糜芳傅仕仁讓他們心存怨恨,最可怕的是東吳一群人,呂蒙詐病讓陸遜代領大都督的職位,讓關羽徹底放心伐魏,結果白衣渡江偷襲荊州導致關羽走投無路。可以說關羽的死是一群人抬他,把他抬到他自己都認不清自己的地步,諸葛亮抬他,說他美髯公天下無敵,馬超只能和他三弟張飛比比,根本不是和你一個檔次。曹操抬他,關羽伐魏驚的曹操想要遷都避其鋒銳,孫權抬他,以諸葛瑾為說客求其聯姻,人家一個boss的兒子咋就配不上你的女兒了呢,可以看出關羽後期除了劉備,就沒把任何人放在眼裡,所以他的失敗是必然的,而趙雲低調謙遜,沒有這樣的問題,能力也有,按照演義的趙雲,我認為必能守住荊州,其實孫權偷襲荊州是一步臭棋,當時劉備的事業如日中天,漢中戰場上打的曹操節節敗退,佔據優勢,荊州關羽也是銳不可當,樊城就要不日而下。這時候孫權完全可以起兵伐魏,讓曹操首尾不得兼顧,削弱曹操的實力,但他看見劉備變的強大起來甚至隱隱超過了曹操(劉備漢中之戰擊敗曹操)就怕劉備獨大,選擇了攻擊荊州,這一仗,打的劉備集團失去了伐魏的最好機會,而且惹的劉備舉傾國之兵伐吳,給蜀吳兩家帶來的削弱不可估量,蜀漢直接被打的動搖國基,也就宣判了蜀吳兩國的慢性死亡,被滅亡也就是遲早的事了。


LBA創始人


如果是守還張飛魏延趙雲等等都能守住、關鍵是出征之後沒有劉備的援軍和補給的情況下保持不敗誰也做不到、其實關羽真的盡力了、得罪孫權?當時只能這麼做、答應了劉備會認為雲長有異心、委婉拒絕?劉備會認為雲長想左右逢源啊、所以只能選擇得罪孫權了、留糜芳守荊州本來也是很穩妥的、雖然關羽和他關係不好但是他畢竟是劉備的大舅子、關羽沒想到他會投降啊、所以荊州丟了錯不在關羽


魑魅魍魎H858PE27


幹嘛換趙子龍?直接說吧如果由我統帥我就不會失荊州!我的戰術就是閃電戰!

①荊州下屬南陽郡、南郡、江夏郡、桂陽郡、武陵郡、零陵郡、長沙國我以駐軍13個師作為後防,清一色的機械化部隊,實在不行再增加一個師的炮兵團!

②集中兵力分兩路分別是從南陽郡進入魏,集坦克師4個、一、三、七八野戰軍及5個機械師兵團推進!還有一路是從桂陽郡進入吳,集中航母2個戰鬥群以最快的戰狼速度使吳軍軍心奔潰,再從長沙郡、江夏郡集4個坦克師、二、六、九野戰軍集4個機械化部隊推進!航母戰鬥群任務完成後直奔魏後方合圍曹魏軍團!

③此戰役結束各兵團回益州休整!媽的巴子的,我要是不高興了……集八個空降師進入蜀!各兵團由益州推進……

④天下一統!


世紀金鳳凰


誰來都守不住。

關羽大意失荊州主要是因為水淹七軍打敗於禁後乘勝追擊,這時曹丕跟孫十萬說此時關羽後方空虛,是收復荊州的大好時機,結果孫權背盟了,偷襲了關羽後方。換了別人守荊州,一是可能打不過於禁,二是打過了也可能乘勝追擊,三是除非打贏了不追擊,否則也可能會丟掉荊州。換了趙雲來,有可能不會乘勝追擊,自然不可能被東吳偷襲,但是魏強蜀弱的局面依然沒有扭轉,經濟差擺在那裡終究最後還是打不過。

打仗打的是經濟實力!天下十三郡,魏佔其九,經濟實力人才存量都不是吳蜀能比擬的,蜀吳聯手都打不過魏,誰想到孫權竟然想不通這道理去打蜀國,結果殺死關羽得罪蜀國,蜀國傾全國之力反擊!反正蜀吳相爭無論誰贏都是魏得利,此戰成為了三國重要的轉折點!不過曹丕終究不是曹操,否則曹丕只要趁吳蜀相爭時偷襲吳國,三國就很快結束了。


午夜奢華


關羽絕不是大意失荊州,而是自大失荊州。關羽就是吳蜀聯盟最大的破壞者。


幽離之塵


劉備真小人,借東吳荊州不還,屢屢欺壓魯肅,欺人太甚。我要是孫權,我也會偷取荊州,關羽敗在性格上,杖責兩守城將軍,以一州兵力與曹魏打攻堅戰,後方不出事才怪!所以我覺得魏晉朝講究門第是對的。劉關張皆坑門拐騙之輩,豈能成事?在我看來曹操真英雄!能力挑四世三公的袁紹!勝利失敗寵辱不驚!


員海勤天


蜀人才匱乏是主因 第一次東吳奪三郡僅赫普拼死抵抗 那位號稱奇才的長沙太守沒抵抗就跑回了四川 第二次白衣渡江又是幾乎沒抵抗 害得關聖人兵敗被殺 反觀東吳奪取荊州後 朱然率五千人守江陵 曹真率十幾萬攻了半年也攻不下


zdwhly


進攻樊城之前像劉備討要20萬大軍加魏延黃總或者魏延加趙雲 當可立於不敗之地


用戶81254395434


東吳就不該奪荊州!造成兩家失和!最後都被曹滅!!最糟糕的竟然是送關羽人頭討好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