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架量产型苏57战机坠毁,这款飞机性能究竟如何?

华山云海图


苏57与F22,歼20,F35并列为第四代隐身战斗机,其性能还是有可圈可点地方的!

苏57战斗机最被人黑的就是隐身性,其次就是航电系统。


苏57战斗机的隐身性能

实话实说,苏57的隐身性能的确不如F22,F35,歼20,但还是要比阵风,台风,F18,歼16等三代半战斗机的RCS小的。苏57的RCS=0.4㎡,相比于F22的0.01,F35的0.08还是要大了一个数量级。这也就是说苏57在对抗F22等四代机时就处于劣势,最起码不占据率先发现对手的先机。其实现在中远距空空导弹的主动雷达导引头想要稳定的锁定苏57也不太容易,这就为后续的近距格斗打下了基础。也可以说,俄罗斯设计师知道本国的航空工业实力如何,在隐身性能无法与F22等战机相比的情况下。只有尽力缩小苏57的RCS,提升苏57的机动性,为最终的胜利尽最大的努力。


苏57座舱右侧的圆形红外探测器,分体式座舱盖,近乎直通通的进气道,机身蒙皮的处理,裸露的发动机都是苏57战机的强雷达反射源。从这些情况也可以看得出来,苏57是一架仓促上马的机型。其次,俄罗斯对隐身技术的研究并没有中美两国深入。再者,俄罗斯航空工业在某些方面的发展也不如中美两国。这三点原因,就促使了苏57目前的境地。

苏57的航电系统

众所周知,俄罗斯在航电领域一直是落后欧美的,这些在苏系战机和上面体现的淋漓尽致。航电系统包括了雷达,通信,目标截获,电子战等一系列功能,并不是战斗机座舱内几块液晶显示器可以体现出来的。战斗机的态势感知能力越强,电子战能力越好就可以证明其航电系统越先进。



苏57战斗机安装了N-036系列有源相控阵雷达,以及L402电子战系统和SH121无线电系统。其中N-036系列雷达共5部,3部安装在机头和两侧,这三部雷达都工作在X波段,以提高苏57的探测能力。另外两部安装在襟翼上面,都工作在L波段,用于探测隐身目标。而L402电子战系统并不具备类似ASQ-239那样在雷达静默的状态下,精确定位辐射源,并引导空空导弹发起攻击的能力。L402电子战系统只能对探测到的辐射源进行干扰,所以说,苏57想要攻击对方还必须依靠机载雷达。如此一来,苏57在F22或者F35眼中就如同黑夜里的一束灯光那样显眼。



综上所述,苏57战斗机在隐身性能和航电性能上确实不如F22和F35以及歼20,至于苏57依靠的近距格斗能否顺利实现还是个未知数。不过苏57的机动性确实不错,即便其机体较为宽大,且发动机采用双间距布局,但其矢量发动机可以差动偏转以促进机体的横滚,提升敏捷性。(图片来自网络)


江山何沉


苏57总体性能还是相当强大的。苏57是俄罗斯研制的新一代隐形战机,目的是替代苏27系列,争夺未来战场制空权。它具有典型的隐形设计,能够有效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RCS)。据悉,苏57RCS值为0.1~1㎡,而同时F-22为0.01和F-35为0.065。不过苏57虽然雷达隐形能力不算顶级,但也远超现役的四代机。


苏57

武器方面,苏57具有2个腹部主弹仓和2个翼尖茧包式侧弹仓,其中每个主弹仓能够携带2枚中远程空空导弹,侧弹仓则携带1枚近距空空导弹。6枚的总携弹量略少于F-22,跟歼20持平。
苏57内置弹仓布局示意图

在机动性方面,苏57装备了2台AL-41F型,即俗称的117S发动机,该发动机同时装备在俄罗斯现役最先进的苏35S重型多用途战机上。117S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14吨,推重比7.5,寿命约为3000小时左右。从数据上看,最大推力接近美国的F-119,但推重比和发动机寿命方面大幅落后美国。不过,由于总推力可观,再加上苏57延续了苏式战机一贯的气动布局,因此苏57的机动性还是相当不错的。
117S发动机实机图

装备在苏35S上的117S发动机尾喷口

航电系统方面,由于机载航电技术一直是俄罗斯的短板,所以相比机动性和隐形能力,苏57的信息感知能力相比美系战机可能落后得更多。目前,尚未有苏57航电系统的照片曝光,但外界普遍认为其座舱布局可能类似于苏35,即主要采用2块大尺寸多功能显示屏,外加一块大型衍射平显。虽然集成度水平不如F-35,也没有F-35的全景式VR头盔,但相比大部分四代机还是先进的多,特别是相比之前的苏式战机而言更是一大突破。
疑似苏57的衍射平显苏57航电系统示意图


兵者诡道也


飞控故障俄苏-57战机首次坠毁 该机系量产型首架 原定27日交付俄军

周二早些时候,俄罗斯联合飞机公司报告称,一架苏-57战斗机在阿穆尔河上的共青城进行试飞时坠毁,距离俄罗斯本土机场111公里。飞机的应急系统在正常模式下反应,飞行员被弹射到安全的地方。被一架米-8直升机救走。该公司表示,一个特别委员会将查明飞机坠毁的原因。

军方医疗界的消息人士告诉塔斯社,医生对飞行员进行了检查,没有发现任何损伤。目前飞行员已经回家了。

这是俄罗斯第五代苏-57战斗机的首次坠毁,也是苏-57的第三次事故。2011年8月,Su-57在莫斯科航展上,在加速过程中发射了一个降落伞,因此战斗机没有离开跑道。事故的原因是电气自动化中的故障。苏-57的第二起事故发生在2014年6月,也发生在朱可夫斯基机场,降落后,飞机在右侧进气口上方冒烟,然后扑灭了局部大火。

俄罗斯国防工业的两名消息人士周二告诉塔斯社,俄罗斯第五代苏-57战斗机由于飞机控制系统的技术故障,在远东的哈巴罗夫斯克地区坠毁。“根据初步信息,坠机是由于苏-57的控制系统故障,”一名消息人士说。另一位消息人士指出,很可能“尾部控制失败”。

据报道,一架苏-57的价格为1.22亿美元。由于这架飞机还没有交付军方,这次损失将由联合飞机公司承担,不过据报道这架飞机已经买了保险,保险公司将承担20亿卢布的损失。

另据俄新社报道,这架飞机是量产型第一架,原定2019年12月27日交付俄罗斯空天军。到2028年俄罗斯军队总共应接收76架这样的战斗机。据说当天俄罗斯国防部人员就在飞机场等待接收。

根据目前的报道,坠毁原因是飞控系统故障, 不排除苏-57交付的仪式将推迟,直到问题被问题彻底查清。

苏-57是俄罗斯第五代多用途战斗机,设计用于摧毁所有类型的远程和短程空中目标,打击敌人的地面和海军目标,压制其防空能力。

苏-57在2010年1月29日首飞。与前代相比,苏-57结合了攻击机和战斗机的功能,而复合材料和创新技术的使用以及战斗机的气动配置确保了低水平的雷达和红外特征。

俄罗斯总共生产了13架苏-57,10架用于飞行测试其中有5架带有产品30发动机,其他3架用于地面静态测试。

这架飞机的武器装备将特别包括“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该飞机已经在叙利亚的战斗条件下成功测试。第一批交付的苏-57仍将采用F117S发动机,2023年后将被产品30发动机所取代。

苏57战机坠毁,这款飞机性能究竟如何

  苏57特点鲜明,优势明显。苏57在设计之处就强调机动性的重要性,相比隐形,俄空军更偏爱机动性这门拿手绝活。要是熟悉苏式战机,一定对它优秀的机动性印象深刻,像眼镜蛇机动,落叶飘,滚筒等飞行动作,用苏式战机操作起来是更加轻松可靠的。苏式战机一直是机动性的代名词,像苏27,苏30,苏35等都具备优秀的机动性能。

  另外,苏57的隐形弹仓是个问题。之前很多人说苏57没有内置弹仓,但这是不准确的,苏57拥有隐形弹仓,但从图片看,腹部弹仓明显不大,估计只能装下四枚空空导弹,如果有侧弹仓,那总共可以装6枚;但这仅是F-22主弹仓的数量,要是再加上侧弹仓,F-22就可以挂8枚。明显在载弹量上,F-22比苏57有优势。

  综合来看,苏57有相当实力,但总体实力比不上F-22。要想赶上猛禽的战力水平,必须得进行完善,变身完全体才行。


铁杆军迷


12月24日是平安夜,但这一天对于俄罗斯的空天军来说却是不平安。就在当天,一架量产型的苏57坠毁了。按照原计划,该战机是出厂前的最后一次试飞,然后于今天(27日)飞往7000公里外的基地服役。可没想到它一坠毁,俄罗斯于今年装备五代机的计划又泡汤了。



苏57自从2010年亮相以来就争议不断,其中就令人诟病的就是它的隐身性能。苏57采用俄罗斯拿手的中央流体升力布局设计。所谓的中央流体升力布局,就是将机翼和机身融合,机身尽量拉扁,让它也能产生部分升力。而发动机就悬挂在机身下方。这种设计确实有利于提高战机的升力和机动性。你看看,战斗全重30吨的苏33,只要一块12度的上翘甲板就能从航母上起飞。配合优异的发动机,苏27系列及其改进型号都能飞出眼镜蛇、尾冲等高难度动作,如果再换上推力发动机的话,还可以飞出像落叶飘、勾子等匪夷所思的机动。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采用中央流体升力布局设计的苏57却破坏了五代机最至关重要的隐身性能。由于发动机直接悬挂在机体下面,通过进气道就能够看到飞机发动机叶片这个最大的雷达反射源。再加上发动机喷口有一大截直接裸露在外,又成为另一个最大的雷达反射源和红外散射源。正因为这样的设计,使得苏57的隐身性能成了最大的败笔。在中美俄所有的五代机中,苏57的隐身性能是最差的。反观中美的五代机,为了更好的隐身,都采用了卡特尔进气道或DSI进气道设计,机身进气道呈S形,雷达波要经过多次折射才能到达发动机机体。另外,发动机喷口要尽量的深埋进机体,还采用了改变发动机红外波长特征设计,尽量减少和改变它的红外特征。



除了隐身性能外,另一个受人诟病的地方就是它的弹舱。由于苏57比苏27“拍”得更扁,机体非常的纤薄。正因为这纤薄的机体,导致它无法安装更深的内置弹舱,不但大大的限制了它的载弹量,而且它也没有足够大的尺寸和深度来挂载大型的导弹,这无疑是削弱了它的战斗力。

确实,俄罗斯的苏57在机动性方面做得非常好,如果和它比机动性,中美五代机都要落下风。但这种机动性在实战方面能有多大的作用呢?而且如今空空导弹都有几十个G的机动能力,你和空空导弹玩机动,你能玩得过它吗?另外,如果空空导弹来袭,你在玩眼镜蛇、落叶飘等过失速高难度动作,岂不是要直接当人家的靶子了?


血染战旗红


苏-57是俄罗斯首款第五战斗机,其性能指标主要包括超音速巡航、隐身性能、超机动性和先进的航电设备等。苏-57搭载新型数字化驾驶舱,隐身性也是苏-57的典型特征,其雷达截面积为苏-27的1/30,约0.1~1平方米。苏-57早期会使用NPO Saturn的izdeliye 117(AL-41F1)发动机,后期预计会升级至izdeliye 30,其推力达到107kN,加力燃烧室推力也达到176kN。这能保障苏-57最高速度能达2600千米/时,航程达到3500公里,爬升率为350 m/s,实用升限达2万米。

苏-57的机身中还大量引入复合材料,覆盖七成的机身表面积,钛合金占到3/4的机身重量。苏-57为了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它还将两个内置单舱放在机身中轴位置。苏-57在设计中以复合材料、气动布局、削减发动机特征等手段来达到降低雷达反射、光学和红外特征等。

早在1980年代,前苏联便开始着手研发一款面向未来的战斗机,当时主要为了取代米格-29和苏-27执行空优任务。当时米格拿出的机型为米格1.44,而苏霍伊则是S-32。随着前苏联的解体,米格1.44严重落后于研发进度,而且相比美国的F-22严重落伍,最终整个项目还被取消了。

于是1998年俄罗斯拿出了第五代战斗机的计划“前线空军的前瞻航空系统”,并在苏霍伊、米格和雅克列夫的设计中最终选定苏霍伊T-50,也就是后来的T-57。但是由于俄罗斯的经费极度紧张,最后还有40%的研发费用无从解决。从苏-57的外形我们可以看到,它使用翼身融合式设计,其水平和垂直安定面都是全动式,发动机也具备矢量推力系统,在结合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苏-57能作出高机动性动作。


航空之家


首架量产型苏57隐身战机原本计划在12月27日正式加入俄罗斯空军,没想到失控意外坠毁,这件事让俄军从发布喜讯变成发布悲剧。其实苏57战机已经完成了国家测试的大部分内容,近期正在测试新款发动机和机载控制系统,处于收官阶段。这次坠毁让苏57加入俄空军的计划不得不再次推迟,也不利于它在国际军售中的行情。我从苏57飞机本身来解答这个问题。

苏57的气动设计很独特,跟其他隐身飞机差别很大,既有传统的感觉,也有未来的概念。传统是因为它采用了苏27的部分设计理念,尤其是在进气道附近。未来是因为它机身设计的很薄,这是未来六代机的发展方向。苏57设计成这个样子,其实是在找平衡。俄罗斯既想拥有一款隐身飞机,同时还向尽量减少六代机的研制成本。

眼下俄罗斯不方便和其他国家合作研制,只能让苏57中和了五代机和六代机的特点,在使用中收集经验和数据,然后在六代机领域反超美国。因此我觉得苏57有试验机的色彩,不是纯粹用来作战的飞机。既然有试验任务,飞机难免在一些细节上比较冒险,增加了飞机失事的风险。

苏57本身是一款强调机动性的隐身飞机,它并不是一味追求隐身。俄罗斯媒体公布它的雷达平均反射面积是0.4平米,这要比美制F22的平均0.04平米大了很多,隐身能力一般,但估计要比F35A好一些,至少是持平。

苏57的弹仓采用的是前后配置,增强了飞机携带远程导弹和重型导弹的能力,有利于实现“一机多用”,走的是多用途路线。

苏57的机翼面积比较大,升力更足,可以在高空实现更好的飞行性能,是典型的制空战机。

综合来看苏57是一款追求均衡的优秀飞机,这个理念和二战时期的T34坦克一样,不强调某个领域的超越,注重的是整体平衡。只要苏57在制造过程中能够严格把关,这款飞机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兵说


我认为,这很可能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既然是批生产的飞机,说明已经完成了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或者是俄罗斯所说的国家试飞,就应该不存在设计方面问题了。俄罗斯重大装备研制历史上曾经有过加强生产过程监督管理之后,大大提高装备质量和可靠性的先例。在其他国家的军机生产力历史,也曾经发生过,由于工艺文件、工艺纪律执行不到位,重复发生相同或者类似低级问题的先例。


空天远望


俄罗斯生产的苏57首架战机原本计划在12.27日交付空天军,结果在11.24日试飞过程中却意外坠毁了,现在苏57的交付时间不得不延迟了。目前俄罗斯对此次事故的调查已经开始,初步判断原因是战斗机的控制系统突然出现故障,导致飞机尾翼运作失去控制,飞行员经过努力也无法恢复,最终苏57因此失控坠机。好在苏57的弹射系统比较靠谱,飞行员弹射逃生,后备救援的米8飞机救走。

苏57是俄罗斯发展的最新的4代隐身战机,但是这款战机在隐身性能上颇受争议,而且俄罗斯自己也毫不避讳苏57的隐身能力的不足,在红星电视台公布的苏57研发中,已经明确了证明雷达隐身面积高达0.5㎡,与中国的歼20和美国的F22、F35战机0.01㎡根本不在一个级别,在隐身性能上确实有些不足!

最受争议的就是苏57继续采用了直通式进气道,如果光线好,肉眼就能直接通过进气道看到发动机叶片,不过在量产型上据说俄罗斯在进气道里加了一个雷达屏蔽器,至于这个雷达屏蔽器的效果如何,以什么原理来屏蔽?这需要慢慢的解密,目前个人还不是太清楚!

第二个就是苏57隐身涂料据说并不靠谱,甚至很多媒体认为苏57根本就没用隐身涂料,从这些信息来说,显然苏57的隐身涂料极有可能是不靠谱的;

第三就是零部件的锯齿处理,在歼20、F22、F35明显能看到零部件之间采用了锯齿处理以增加雷达波散射,有效降低雷达波反射回去。但是我们在苏57并没有看到这样的处理,甚至连发动机尾喷口都没有进行锯齿处理。不过与前面那些比起来,这个零部件的处理细节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俄罗斯自己也毫不避讳自家苏57隐身性能不足的问题,而且这可能是俄罗斯一种务实的做法,俄罗斯为苏57定义的战场环境是在自家境内,有预警机、地面警戒雷达系统等为其作为支撑,隐身性差一点也是能够接受的。既然隐身性能不足,那么俄罗斯便将苏57重点放在了战机的飞行性能、战场感知能力和电子对抗性上。

首先苏57被公认为四代机中机动性最强的存在,他本身采用了苏27升力体结构的成熟技术,甚至被很多人戏称为“拍扁的苏27”,而苏27系列战机的机动性能是公认的三代机中最强,那么苏57恐怕也将是四代机中机动性最强的一款了,当然是要在装备产品30发动机的基础上!一旦产品30成熟并装备苏57战机上,那么这款战机超音速巡航能力、超机动性应该能碾压其他四代机!

第二点苏57有尤为重视战场感知能力,既然隐身差点就在探测能力上下功夫,苏57机载雷达、各种探测设备之多简直闻所未闻,甚至很多令人怀疑,但这些设备确实存在。比如苏57相控阵雷达就在分布在机头,机首两侧,机翼前缘安装了多达5部有源相控阵雷达,能够完成360度的搜索扫描,而且机翼前缘的采用的L波段的长波段雷达,长波段雷达就是专门用来对付隐身战机的!

除了雷达系统,苏57还在全身安装了一系列101KS“环礁”光电套件,对飞机周围几十上百公里实施光电、红外探测,还能起到导弹预警的功能。“环礁”由101KS-V红外搜索和跟踪(IRST)装置、四个紫外线导弹接近警告传感器(MAWS)、两个101KS-O红外定向干扰传感器、一个用于低空飞行和降落的101KS-P小型前视红外传感器组成。另外苏57试飞中还试验了一款隐身光电吊舱。

这说明苏57虽然隐身能力差了一点,但却想方设法弥补不足,用各种各样手段来探测和猎杀隐身战机,这些都是俄罗斯扬长避短的手段,隐身能力不行就加强探测手段,来达到攻守平衡,防御不行就加强进攻手段!

第三点就是加强电子对抗是俄罗斯战机的传统,苏57上装备了最新的L402“喜马拉雅”电子战系统,系统在尾椎上有个独立的电子战宽频有源天线,在N036雷达的频率上则可以共用雷达天线进行电子战任务。

这一系列的措施都是为了强化苏57隐身性能不足的手段,至于效果如何就只能等时间来检验了,而且俄罗斯对苏57作战有些理想化的成分,比如预警机和地面雷达的支持,一旦脱离了这些系统怎么办?一旦这些都被摧毁了又怎么办?

当然苏57的能力也不仅仅于此,以俄罗斯自己的理解就是苏57=F22+F35,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苏57不但有叫板F22空中格斗能力,他还强调F35的多功能型,其实看看苏57那一堆电子装备就知道了,这些设备对地、对海搜索能力恐怕也不会差,自然多功能作战能力也不会差!

综合来说,苏57在四代机里的性能基本就是隐身性最差的一款,但在机动能力上最强,战场感知能力方面恐怕也不会差于其他四代机,如果不是考虑到俄罗斯电子设备落后,恐怕这样的配置就已经比其他战机强了,至于综合作战能力,个人觉得应该比歼20略强一些,仅仅是个人的看法!


狼烟火燎


去头条搜我的青云文章《苏57开始量产,俄制五代战机到底是啥样?有了歼20我们还买吗?》;在悟空问答搜索我关于《苏-57战机到底实力如何?》问题的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