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乌克兰获得过哪些军事技术?

武器装备秀


我们从乌克兰获得过哪些军事技术?


用一句直白的话来说,除了严格受限的核技术外,乌克兰基本上毫无保留的将各种军事技术通过各种渠道输入到了中国。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就好比弟兄几个散伙,涉及到分家问题,作为苏联工业体系中“王冠上的明珠”的军工产业四分五裂,按照就近原则,地位特殊的乌克兰成为除俄罗斯之后的最大赢家,共分到军事工业企业3594家,涵盖火箭、大型运输机、军用舰艇、装甲车辆等各种装备,占到苏联军工的30%,光是各种飞机就有2800多架,仅次于美国。

按理说乌克兰应该是发了大财了,可是和很多加盟国一样,乌克兰机械模仿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导致经济一落千丈,生产下滑幅度居各个加盟国之首,到1994年,乌克兰GDP比解体前缩水三分之二,人民陷入赤贫,军工企业也不好过,很多工厂倒闭,大量专家、教授失业,收入锐减,众多的一流工程师陷入赤贫,乌克兰成了一个大宝藏。

各国纷纷到乌克兰挖人,中国也加入这一行列,由于这些专家大多是毛泽东、斯大林时代的老布尔什维克,对中苏友谊记忆犹新,并且和很多中国军工企业的专家保持联系,而且美国和北约的很多军事技术与乌克兰不兼容,在西方,他们得不到相应的尊重,因此,他们更愿意到中国来,通过学术交流、个人感情联络等方式,很多乌克兰顶尖专家来到了中国,这些人对生活要求不高,工作严谨,有问必答,对技术、材料都很爽快的提供,掏心掏肺。

乌克兰刚解体时,有人用一箱二锅头或土特产就能换来不少好东西,到了1993年,要价越来越高,必须用些手段了。

国务院及时抓住机会,启动了一项著名的“双引工程”(人才和技术),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并于1991年配套设立了国家“友谊奖”。

2002年,国务院发展中心的内部报告显示,10年来,“双引工程”共从俄罗斯、乌克兰和其他独联体国家引进专家上万名,2000多个项目,中乌两国技术交流频繁,仅2006年,就有乌克兰专家150批次,2000多人次来华讲学。

20多年来,中国几乎从乌克兰拿到了想要的全部军工技术,家底已经被我们摸得一清二楚。

具体都引进了哪些军事技术呢?

90年代初期,从乌克兰拿出任何一件武器装备,对我们来说都是顶级的好东西。

一是动力系统方面,就是发动机。最有名的就是“瓦良格”号上的4台TB-12蒸汽轮机锅炉和动力传动装置都是崭新的,凭借着随船配送的10卡车设计图纸,中国用了7年时间里对动力系统进行恢复,并一举掌握了重型蒸汽轮机的全套技术,在第一艘国产航母上得到了应用。“中华神盾”上的燃气轮机DN/DA-80,中国为巴基斯坦开发的“哈立德”主战坦克的产油发动机6TD-2E,新一代教练机猎鹰15的发动机AI-222都是来自乌克兰。

比辽宁舰更重量级的就是从乌克兰引进的UGT25000燃气轮机,性能可以与美国的LM2500相媲美,在此基础上,我国开发了国产燃气轮机。

二是航空技术方面。协助设计了L-15的气动布局,向中国出售了4套阻拦索,用于舰载航空兵教学训练。“运五”军用运输机、“运八”民用机型都得到了安东诺夫设计局的协助。中国打算从俄罗斯购买苏33舰载机,结果他们想让中国出钱重建生产线,中国一边和他们谈,一边从乌克兰购买了T—10K原型机,该机的实用型号就是苏33舰载机,由此,中国发展出来了歼十五舰载机,就是我们从辽宁舰上最初见到的黄皮机。

三是海军方面。野牛气垫船,舰用燃气轮机技术DA80气垫船专用的发动机。舰载机飞行员的培训,补给舰。

四是导弹方面。空空导弹AA12导引头,巡航导弹KH55,这款导弹可以和美国战斧相媲美,2011年乌克兰向我国提供六枚kh55,两年后,我国的长剑10试射成功。

还有无源雷达、电子战系统等方面,这些都是已经披露出来的,没有披露的可能还有不少,甚至有人传言交易还涉及到了图95,洲际导弹等,这些过于敏感,无法证实。


葛大小姐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怎么说呢?

乌克兰所有的军事技术,除了不可以转让的核技术,几乎全部转让给中国。

萨沙的圈内朋友说,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当时完全不同。

俄罗斯人由于地缘政治,把中国人当做潜在敌,你给钱他也不转让技术,卖给你的武器也是差的。

相反,乌克兰由于是欧洲小国,同中国毫无瓜葛,基本是有什么转让什么。乌克兰人有三分之一是哥萨克后代,性格直爽,做事果断,不是什么生意人。他们有的技术甚至都是买一赠一附送的。


200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称: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双引工程”共从独联体国家引进上万名专家、2000多个技术项目,乌克兰正是重点地区。

中国驻乌克兰外交官李谦如透露,仅2006年,国内邀请乌克兰科技界专家学者赴华约150批次,2000多人次。

俄罗斯专家认为,中国至少从乌克兰引进了30项重大核心军事技术,涉及用于大型舰艇的动力系统、大型运输机设计、超音速高级教练机、坦克发动机和空对空导弹等关键装备。

俄罗斯人认为,这些技术均非乌克兰自己的东西,应该属于当年苏联时期的遗产,只是被乌克兰继承而已。

乌克兰的技术,让中国海陆空三军甚至航天系统,都有很大的技术进步。

乌克兰在中国海军舰队升级换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乌克兰不仅把苏联航空母舰“瓦良格号”以2000万美元的超低价格卖给了中国。更重要的还有,北京还收购了乌克兰的军舰用现代燃气轮机生产技术。没有这些技术,中国就难以建成052C/D和055新型驱逐舰。

北京还在乌克兰的帮助下,研制出了航空武器、反导系统等等许多种先进的军事装备。

辽宁舰上使用的歼-15舰载机也和乌克兰有关。众所周知,当初中国从乌克兰购买到一架苏-33舰载机的原型机T10K号。歼-15舰载机是中国在歼-11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为了可以在航母上使用,采用全新的三翼面气动布局、大型开缝襟翼、增加着舰钩、改用双前轮、并加强机身结构、对机体进行防腐蚀保护处理……这些很多特定的改进设计都是参考了T10K号,从而降低歼-15舰载机的研发难度,缩短研发周期。

  中国还从乌克兰购买到两艘“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并引进技术、零部件自主生产了两艘,未来建造数量可能会更多。


类似的技术还有很多,可以写成一本书了。

我们实事求是的说,在八九十年代,我国技术不但无法和俄罗斯相比,大部分军事领域也比不了乌克兰。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乌克兰当时继承了苏联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武器装备。

乌克兰境内,有苏联时期很多军工工厂和科研机构,尤其是大型军舰制造、大型军机制造、导弹、坦克等等

如果没有乌克兰的帮助,解放军军事的进步绝对不可能有这么快。


另一个报道写的更好:

有关乌克兰帮助中国建造“中华神盾”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据公开报道,早在2001年4月,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曾率团访乌,专门造访乌最大的几家军工企业,其中就包括量子所及其配套的“火花”无线电设备厂。

据乌克兰量子科学研究所所长利西采透露,从2001年起,量子所生产的“卡什坦-3”型系统有一半销往中国和韩国。特别是北京在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承办权后,明显加大了对该系统的订货。西方防务分析专家认为,从这个时候起,乌开始参与“中华神盾”舰的设计工作。

此外一些航空技术,如L-15的气动布局、中型运输机“运八”和大型运输机的研制和改进上,双方达成了一些协议。有消息说,乌克兰帮助中国建造与“尼特卡”地面训练系统相类似的设施,用于舰载航空兵飞行员的训练教学,并向中国出售了4套阻拦索。但中国方面始终未予证实。

据乌媒称,早在2006年10月,中国就曾派遣大型军事代表团访乌,讨论乌克兰帮助中国培训航母飞行员的可行性。此后,中国工程师、飞行员、海军技术专家便开始频繁访问“尼特卡”试飞中心。

中乌除了航母、战机、地面坦克、装甲车的动力系统合作外,还有导弹技术方面的合作。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引进苏系飞机以及苏系空空导弹新的制导头。为了能让那几百枚R-27空空导弹的性能得到更新,俄罗斯基于担心仿制的原因,没少为难中国。

中国空空导弹从红外制导到主动雷达制导的飞跃,离不开乌克兰的支持。基辅雷达厂生产的“阿加特”半主动雷达导引头改良版,其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均优于俄罗斯同类产品。中国据此对现有的R-27空空导弹进行升级改进,并很快推出了超视距发射能力、多目标攻击能力及全天候作战能力的PL-12中距空空导弹。

在航空领域,早在苏联时期,安东诺夫设计局就曾帮助中国设计制造“运五”型军用运输机。划归乌克兰后,基于与中国航空工业的历史渊源,安东诺夫一直想与中国就重型运输机展开合作。安东诺夫参与了2002年立项的ARJ21的设计工作;2004年又开始在“运八”F600型民用飞机的研制过程中进行了技术合作;2008年,中航工业第二集团与安东诺夫公司在北京建立航空工程研发中心,主要任务是逐步研发和设计成系列的货运飞机。


萨沙


如今的乌克兰,因为与俄罗斯之间的争斗,已经成为了我们大家饭后茶余闲聊嘲笑的对象,几乎在所有人看来乌克兰都是那么的弱小,但事实上就对中国来说,乌克兰也是帮助过我们许多的。坦白说,如果没有乌克兰这么多年对中国的军事技术输出,中国的军事实力绝不会在短短几十年内获得如此巨大发展。中国从乌克兰那里获得过哪些军事技术?其实光从表面上来看就已经很多了。

我们所熟知的辽宁舰前身瓦良格号就是从乌克兰购买的,假如乌克兰当时不放瓦良格号给中国的话,那么中国航母的发展不会有这么快。今天中国第二艘航母甚至第三艘航母已经在建造中了,辽宁舰也早已经成为了守卫祖国海洋的忠诚卫士。许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事实上辽宁舰上的舰载机歼-15也是和乌克兰分不开关系的,只不过一点并不为大多数人知晓。当年我国为了发展舰载机曾经向俄罗斯求助,谁知俄罗斯趁火打劫提高了苏-33的单价并且要求中国必须支付高额的生产线重启费用。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毅然放弃了俄罗斯,直接购买了乌克兰的T10K号,它就是苏-33的原始型号。有了T10K号做基础,后续歼-15研发才走的相对顺利。

我们从乌克兰引进的野牛气垫船也是值得一提的,它直接填补了中国在这一方面的空白,完善了海军在相关方面的技术和训练。以此为基础,未来中国一定会开发出更多种类的气垫船。除此之外,中国的导弹技术估计也离不开乌克兰的技术支持,毕竟有苏联的底子在那里。举个例子,2011年乌克兰向我们提供了六枚hk55,没过多久后中国的长剑-10巡航导弹问世了。

除了以上列举的这些之外,还有许多乌克兰援助中国的军事技术,细说下来估计能写一本书。俄罗斯人曾经估计过,过去几十年间中国至少从乌克兰引进了三十多项重大核心技术。事实上,我们为了得到乌克兰的支持,真的是用心良苦。中国与乌克兰的合作是双赢的,对乌克兰来说中国解决了当下经济困境,有利于其军工企业继续存活发展。而对于中国来说,苏联遗留下来的军事基础和基因则很好的为中国军事技术发展做出了服务。

对乌克兰动力系统的引进也是一个主要方面。众所周知,乌克兰在当年苏联分家的时候分到了绝大多少动力工厂和研究院,比如大名鼎鼎的“动力沙皇”马达西奇公司。动力方面的最大代表可能就是引进的UGT25000燃气轮机了,正是以这款燃气轮机为基础,我们中国才打开了燃气轮机的大门。另外,当初随瓦良格号一块给中国的还有4台崭新的TB-12蒸汽轮机锅炉和几卡车设计图纸,中国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对瓦良格号进行了动力恢复,而且一举掌握了重型燃气轮机的所有技术。


科罗廖夫


提到乌克兰大家都不陌生,那是普京粉丝们嘲笑的对象。乌克兰跟普京闹掰后混得惨不忍睹,日子都过不下去了,人均GDP才2000多美元,都沦落成了三四流国家。

可是刚分家的时候,乌克兰可不是这样的,那时候的乌克兰威风八面,神气得很。

当时的乌克兰可是东西方的焦点国家,因为苏联解体后分到了宝贝。虽然那些宝贝不能吃,不能喝,但个个都是无价之宝。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苏联解体是一夜之间的事,是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折腾死的,苏联的军事实力在当时还是数一数二的,而这些家底很大一部分留给了乌克兰。

当时分家的时候乌克兰分到了前苏联五分之一的军备,三分之一的军工企业和研发力量都在乌克兰。比如战略轰炸机、核武器、航母,随便哪一样都让别国妒忌得要命。


当时我国的军工企业刚刚起步,好多领域还属于探索阶段,而苏联又把我国当成潜在的对手,卖给我们武器的时候都有所保留,关键技术对我们更是守口如瓶。

可是乌克兰分家后经济不景气,日子过得很惨,社会动荡不安。乌克兰高层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乌克兰不需要那些先进的武器和技术,他们要变“废”为宝,拿去换钱!

但这些先进的技术给谁呢?首先是买得起的国家,而且是亟需的国家。

中国搞改革开放多年,国家有了一些钱。其次中国周边环境动荡不安,中国有安全需要。再说,中国政府在乌克兰弃核的时候答应给他们提供核保护,中国对乌克兰最友好。因此,中国从乌克兰得到了好多先进设备和技术。


中国到底从乌克兰那里得到了多少技术,这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涉及政治、军事和外交层面,也涉及国家安全,是绝对的机密,有关方面对此也守口如瓶、讳莫如深。我们只能从第三方的文件和报道中略知一二,做为参考。

美国智库2006年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在1995到2012七年间一共引进了乌克兰1400多个和军工有关的技术项目,并且跟乌克兰在民用和民转军项目加强了人才交流,乌克兰去中国进行“学术访问”的专家达到300人次。

2009年的3月参考消息引用路透社的一份报道称,中国在1999到2008年从乌克兰秘密获得了26项国际领先的军事技术,其中包括大型运输机的涡轮发动机,先进预警机系统和导弹导弹制导系统。


俄罗斯2018年国防报告白皮书内参版透露,乌克兰在卖给中国瓦良格号航母的同时还附赠了舰载机弹射系统有关技术。乌克兰在中国海军舰队升级换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2年,美国对乌克兰一家公司进行制裁,说这家公司(乌克兰黄玉国家股份公司)违反北约相关规定秘密向中国出售了15套铠甲雷达,并且买一送一,将图纸和相关技术转给了中方。但乌克兰方面坚决予以否认。


据日本一家媒体引用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称,中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半价”得到了乌克兰的舰用燃气轮机技术,俄罗斯得知后极力阻拦但还是没有成功。该技术是乌克兰对对中国工技术的在“最大贡献”,它是西方对中国的军事技术封锁的最大失败,让北约秘书长暴跳如雷。

据悉,乌克兰最终同意向中国转让该项技术也是逼不得已,乌克兰国内经济日益糟糕,逼不得已才忍痛割爱。中国获得这项技术后,海军主力舰如虎添翼,一下子就解决了心脏不好的问题。

有关报道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由于军售和技术转让是非常敏感的问题,消息渠道不一定可靠。而事实上中国的国防军工技术基本上是自力更生,很少依靠外援,这是铁的事实,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特殊情况下,中国从乌克兰获得有关技术也不是没有可能。


小约翰


太多了,航空发动机,舰载燃气轮机,船舶设计图纸和战机技术。太行发动机,QC-280发动机和辽宁舰,都有着不少乌克兰方面技术转移的影子。其中,受益最多的可能就是舰载燃气轮机方面了。

此前,中国的舰载燃气轮机知识储备非常的低,不少舰艇的动力都仅仅只能满足蒸汽轮机的使用。例如鼎鼎大名的167舰,他最初并不是想以蒸汽轮机为动力,而是先进的燃气轮机。但是,由于设备不足,只能临时改为蒸汽轮机。

后来,中国从乌克兰引进了GT25000燃气轮机,获得了最早一批的知识储备。中国也在这方面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国产的燃气轮机。可以说,乌克兰在中国军事现代化上,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当然,也有人会质疑,中国从乌克兰进口了太多的设备,现在乌克兰铁了心要和亲近西方,那么原先的技术会不会面临失密的危险?其实这个问题是很简单的,不论是谁从国外引进设备,自收货的那刻起,自己的核心秘密就已经掌握在了别人的手中。索性的是,中国引进设备和系统后,只是参考,真正大批量使用的都是改进型的国产化产品。例如,GT-25000燃气轮机衍生出QC280,原版音悦台雷达衍生出366超视距雷达。大名鼎鼎的施基利区域防空系统在我们国产化的头衔里,叫做“AKJ-16”区域防空系统,也就是现在红旗-16系列防空系统。所以从本质来看,我们不怕乌克兰泄密。


用户5770541302


在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因为身处军事重镇所以“继承了”不少先进的武器装备,其中包括173枚洲际导弹、1000多枚核弹头、1700多架各型飞机、多种军舰以及若干军事技术,但当时的乌克兰“无福享受”而且又缺钱,所以将不少武器装备以及技术出售给了我们!

对于两国来说,出售武器装备这件事虽然是各取所需,但这些武器确实对我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甚至可以说使我国少走了十年的弯路,接下来笔者就来介绍下,我们从乌克兰都获得过哪些有用的军事技术:

UGT-25000燃气轮机

在此之前,我国军工存在“心脏病”的领域不只有航空发动机,在舰艇动力系统方面同样存在不小的差距。1993年,乌方向中国出售10台UGT-25000/DA80燃气轮机,并转让相关技术,之后我国在UGT-25000/DA80燃气轮机的基础上研发出了GT-25000/以及QC-280燃气轮机!

目前GT-25000已经成为我国军舰的主力舰用燃气轮机,052C/D就是使用了2台GT-25000燃气轮机作为主动力,而1.2万吨的055型驱逐舰也是依靠4台GT-25000燃气轮机将航速飙到30节以上!可以说,没有UGT-25000/DA80燃气轮机就没有我国海军驱逐舰的今天!

T-10K-3原型机

在我国改造“瓦良格号”航母的时候,却没有可用的舰载机,但要开发出一款新型的航母舰载机不是几年就能完成的(歼-10并不太适合),俄罗斯又不肯卖苏-33,此时我国从乌克兰购买了其唯一一架T-10K-3原型机(也是苏-33的原型机),之后在此技术上我国快速研制出了歼-15舰载机!

“青海湖号”补给舰

有一种说法就是现代战争就是打后勤的,特别是海上远洋作战,没有大型补给舰根本是无法进行的。在上世纪90年代,乌克兰将一艘苏联未建成的补给舰出售给了我国,后来我们续建后就成为了如今的855型“青海湖号”补给舰,该补给舰满载排水量可达3.7万吨,也为后来我们建造4.8万吨的901型综合补给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Kh-55巡航导弹

虽然我国长剑-10巡航导弹的研发于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在2000-2001年的时候从乌克兰够购买了6枚空射Kh-55巡航导弹为后来长剑-10的改进定型提供了部分技术支持!

除此之外,我们还从乌克兰得到了瓦良格航母、“野牛”气垫船以及技术、2000枚R-27/AA-10空对空导弹、3架伊尔78空中加油机等武器和技术!当然了,没能得到一架图-160轰炸机以及“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技术还是十分可惜的!


天下布武


 我是话说通航,我试着回答一下。

  图片为停泊在乌克兰海域的的光荣级导弹巡洋舰,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海军因为缺乏区域防空能力,如何获得海上远程防空能力成为整个90年代中国海军的最大诉求,当时,我国希望购买俄罗斯的光荣级导弹巡洋舰,然而俄罗斯担心技术机密泄露,最终拒绝出口大型巡洋舰给中国。然而,乌克兰顶住俄罗斯和美国双方面的压力,希望出售该舰给中国,虽然最终因为该舰的配套武器被封锁,巡洋舰没能到中国来,但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就能看到乌克兰对中国出口军事技术的态度。

  十多年来,中国一直在乌克兰军火出口榜单上名列前茅。虽然同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乌克兰与俄罗斯在对华军贸中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和特点,迄今为止,乌克兰已向中国出口了约30类军事技术,其中涉及用于大型舰艇的动力系统、大型运输机设计、超音速高级教练机、坦克发动机和空对空导弹等关键装备。23年来,中国几乎从乌克兰拿到了想要得到的全部军事技术和现代化装备。尽管乌克兰的军工家底已被摸得一清二楚,但在局部单项技术领域,中国仍将持续加强与乌军工的合作。

  现在很难考证中国从乌克兰购买的第一件武器装备是什么,不过中国想从乌克兰购买的第一件装备早已尽人皆知——1992年,中国通过非正式渠道获知乌克兰计划出售尚未竣工的“瓦良格”号航母,随即派遣了十多人的代表团考察该舰,并探讨续建的可能性。虽然这一次洽谈因为种种原因并未取得实质成果,但中乌两国军事领域的合作之门却就此打开。

  

  图片为中国从乌克兰得到的一架T-10K-3舰载机原型机,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中俄两国自2004年开始就采购苏-33战斗机展开了谈判,但双方就购买的数量和交付方式交锋数次都没有结果,中国希望采购4至8架苏-33用于研究和试飞试训,而俄罗斯怕被仿制赚不到钱,而一次提出必须购买50架苏-33,才能达成协议,至此,苏-33采购计划搁浅。令俄愤慨的主要原因在于,乌克兰把这种战机移交给了中方,让俄罗斯一分钱没赚到。

  随后两国就开始了多层次的武器装备交易和技术交流。中国不仅从乌克兰获得了多艘大型舰艇,还在中美关系恶化后第一次接触到世界先进的大功率燃气轮机。在坦克动力、雷达、航空发动机等诸多领域,两国的交流也迅速开展起来。后来双方的交易又拓展到包括苏27系列战斗机维修保养、高原用直升机发动机等领域。由于乌克兰大多数时候开价会比俄罗斯出口商低,而产品又同是苏联时期生产的装备,因此也赢得了不少中国的订单。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周边的战略环境是非常严峻的,美国在1994年至1996年先后多次对中国进行空中电子战攻击,几乎瘫痪了中国的两个军区,就在中国急需电子对抗设备的时候,乌克兰的黄玉无线电厂开始与中方进行谈判,向中方出口苏联时代最伟大的电子战神器——“汽车场”电子对抗系统和“委任状-B1E”型自动化电子战系统。这种电子对抗系统和俄罗斯提供的“汽车场”电子对抗系统组成一个强大的地面电子对抗系统,可对美军电子战飞机实施反干扰,让美国再也不敢到中国周边造次。

  

  尽管在解放军陆空军中,至今罕见从乌克兰直接进口的成套大型装备,但在中国海军里,乌克兰军工的影子则无处不在。得益于苏联时期最大的造船厂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和苏联核心的船用燃气轮机生产基地——曙光-机器设计科研生产联合体,乌克兰在对华海军技术输出上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从乌克兰购买了三艘有代表性的大型舰船,由于他们至今仍然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国内对他们也有“乌克兰三舰客”的美称。他们的中国名字对于我们毫不陌生:“雪龙”号破冰船、“青海湖”号综合补给舰和“辽宁”号航空母舰,此外,乌克兰还向中国输出了大量军事专家。

  200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内部报告称: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通过官民并举,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双引工程”,从俄罗斯以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大约引进上万名专家,2000多个技术项目。乌克兰是“双引工程”的重点地区,每年都有大批专家、学者应邀赴华讲学或从事科研。中国驻乌克兰使馆一秘李谦如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说:仅2006年,国内邀请乌克兰科技界专家学者赴华约150批次,2000多人次。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话说通航,军事、航空方面的问题,只要我了解都会回答。


话说通航


没有乌克兰,就没有我们军事现代化!

近年来,中国和乌克兰军事武器合作确实算很少了,虽然在本周又再一次传出了,乌克兰要帮助中国打造安-225运输机,不过细细想来,基本不可能,乌克兰根本没有制造过安-225运输机,拿什么给中国呢?

而早前中国和乌克兰军事在前20年一直都是高峰,2011-2013年,中国和乌克兰军事贸易额度超过了130亿美元,乌克兰向中国出售了大到辽宁号航母,小到R-27空空导弹、T-10K-2/3舰载机原型机、UTG-25000燃气轮机,AI-225涡扇发动机,直升机涡轴发动机,野牛级气垫船,板栗光电对抗系统,铠甲无源干扰雷达探测系统,MBT-2000哈立德主战坦克动力,尼特卡舰载机训练基地,苏-25UTG舰载教练机,甚至消息称乌克兰将为一条蒸汽弹射器拆了,卖给了我们。

显然乌克兰能把自己一切能卖的,都卖给了我们,这其中影响技术最大的就是海军方面比如辽宁号航母建造技术,乌克兰当时送给我们20多箱瓦良格工程技术图纸,这一下子解决了17号航母未来建造过程中需要参考的难题,同时乌克兰提供的UTG-25000燃气轮机,解决了中国052C/D、055型驱逐舰,包括075两栖攻击舰的动力使用,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可靠的动力,中国海军大型舰艇梦还得延迟5-10年。

而乌克兰剩下提供的武器和装备,虽然武器小,但是作用都很大,比如乌克兰一口气向中国出口1200枚R-27空空导弹,解决了中国空军一时间中距空空导弹数量库存问题,而AI-225涡扇发动机更是保证了教练-10高级教练机的顺利服役和量产。对于乌克兰来说,卖武器装备技术给中国是一笔一本万利的买卖,世界哪个国家也不愿意花大价钱买和自己体系不兼容的武器,但是中国除外。


浴火


网络知识没什么营养,传唱传说,水份太大,有人却日日津津有味,食之如甘。什么乌克兰穷疯子,什么都要卖给中国,让人真是唏嘘不已,如伊尔-78这种空中加油机,没有哪个国家愿意要,我们买来无非图个训练什么的,为以后运油-20做准备,中国能从中得到多少干货?传说中的T-10K-3,苏-33的原型机,露天放置在冰天雪地中,西方既然认为用途甚大,为何不买了去?没什么用,我们不过拿来做过参考,乌克兰不卖,大约我们也没什么意见。谁能指望从旧壳子上能得到多少技术?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传唱网上就了不得了,什么助力歼-15,用途有多大云云,完全百分之百胡说八道。中国既然开着门两扇,早就不是闭门造车的时代,偶尔借鉴参考无关技术产权。中乌军事合作了好几年,大体是有成的,两家走得很近,有人数了一数,约摸有30多项军事项目合作,合作的很好。魂舞大漠分为三个题目来说:

▲动力先行。最早引进6TD-2E柴油机,来生产中巴“哈立德”坦克,应该说这是一项互惠互利的事,我们当年没有,到现在有了自家型号,也与乌制此型发动机无关。中国从乌克兰引进的UGT25000,一直在原装进口,现在我们能生产QC280这样的燃气轮机,在技术上又与乌克兰有多大牵扯?没有知道,西方以讹传讹,说是转让了技术的,倒不无可能,可以促进我们加速研制,只是技术上严重沉旧过时的DA-80,西方连眼皮也不会翻一下。今年我国正式下线的巨型燃气轮机,输出功率完全可以比较美制LM-6000PC,又使用了谁的技术?是的,我们引进过AI-25TLK涡扇发动机,用于K-8,引进过乌制AI-222,用于L-15“猎鹰”,完全是引进成品,没有购买乌克兰的技术专利,如今传说的涡扇-11和涡扇-17,不等于乌克兰的仿制品,看一眼就怀孕的本事,我们没有,更不能肤浅地把这顶仿制的帽子抢来戴在自家头上,只有无知之人还以此为荣呢。

▲三舰客。“瓦良格”、白令级破冰船,以及KomandarmFedko级油船,乌克兰没有资金造不下去,都是闲置资源,卖一点钱度日,无可厚非,长期对华禁运的西方,现在定义,“没有乌克兰就没有现在中国的国防成就”,真是要抹黑我几十年自主技术发展,无所不用其极,谁要是看一眼就会,尽管可以试试,我们拿来自家改造一下,无非能加快发展。可以看到,“青海湖”之后不再有这样的补给船,即能说明,我们的发展有自家技术路线。再比如“野牛”级气垫船,我们引进的无非一条生产线,并没有引进技术,致说实现了国产化,有没有实现国产化,正在自家努力。就是实现了国产化,也毫不奇怪,因为我们的技术基础在这摆着,通过使用“野牛”级,有了自己的技术,不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吗?简式和汉和,一天到晚都在抹黑,似乎中乌合作怎么样,难道乌克兰非得饿着,他们才高兴吗?自己不卖,还管着他人,实在太过霸道。

▲神盾之心。在看不见的犄角旮旯,西方日日拿着放大镜在研究,中国到底使用了多少乌克兰技术,把中国引进点借鉴参考的东西,奉为检瓜落,可以奇怪的是,西方是如何捡的?美国买回几架苏-27,不也在挺上心的研究琢磨吗?中国购买了“卡什坦”,买一点量子所的雷达,就被放大一千倍,一万倍,说什么我们的“神盾”,正肇起乌克兰的量子所,多少导弹部件也有火花厂的功劳。说什么可以促进中国技术发展二十年,真要是这样,不都买去琢磨了吗?这是诚然不可能的事。买来一些先用着,没有其它意思,致于技术转没转,就是转一点,我们也是花了钱的,只要乌方愿意,我们有需要,这也没什么不对吧?但据已经公开的信息,乌克兰转让技术的,似乎并没有什么。


魂舞大漠


1991年,前苏联解体,此前数个组成苏联的国家就此分家,其中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得了苏联家当的绝大多数。其中俄罗斯拿到了将近百分之七十,而乌克兰则拿到了将近百分之三十,剩下的一点点渣渣给了剩下的13个社会主义共和国。因为占据地利,乌克兰分到了大量前苏联的先进武器。但是因为解体之后乌克兰经济不振,于是我国提着美元和高度白酒,来到了乌克兰,趁机买回去很多先进产品和军事技术。


今天说说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

UGT-25000燃气轮机及其相关技术

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得到了机器设计科研生产联合体的DA80燃气轮机半成品。然后在其基础上,乌克兰技术人员经过两年的完善改进,得到了一款功率26.2MW,功率36.2%的优秀燃气轮机并改名UGT-25000。1993年,我国军购代表团提着酒和钱,和乌克兰代表就UGT-25000燃气轮机的出口开始了谈判。最终,双方签订了《UGT-25000燃气轮机生产许可证及单机销售合同》,乌克兰向我国出售10台燃气轮机,并转让相关技术。


瓦良格号航母

▼这张照片是我国辽宁舰航母,它的前身就是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及航母的二号舰瓦良格号。当初乌克兰已经无力继续建造了,看着瓦良格号在黑海造船厂船台上生锈,乌克兰非常着急,于是就想把这艘航母给卖出去。后来我国爱国商人徐增平在国家的暗中支持下,冲破层层阻碍,最终将这艘关键设备已经被大部分拆除的航母给买了回来。经过数年的改进和继续建造,如今瓦良格号脱胎换骨,成了辽宁舰守护中国的海洋。


青海湖号综合补给舰

上个世纪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因为经济发展而让军事工业让路。导致军费减了又减,海军受到严重影响,根本没有资金用于购买单价高昂的先进军舰。这导致我国船厂发展不利,没有机会去研究大型军舰的建造工作。时间转眼到了90年代,现代战争形式发展迅速,我国开始意识到海军的巨大作用,于是开始扶持海军发展。经过十几年的积淀,这才有了今天的海军大爆兵。

青海湖号综合补给舰和瓦良格号航母一样,也是首先由乌克兰建造,是前苏联航母战斗群的配属补给舰,满载排水量达到37000吨。后来因为前苏联解体,乌克兰将其出售给了我国。1993年,这艘巨大的补给舰开到了大连开始继续建造。1996年交付我国南海舰队,成为那个时期我国海军序列排水量最大的军舰。

欧洲野牛气垫船及相关技术


众所周知,我国海军目前还有一个空白,那就是还没有自己的两栖攻击舰。目前我国的大型两栖舰艇减少,只有071型两栖船坞登陆舰一款。但是我国并没有停止两栖攻击舰的研究,只不过目前时机未到,所以我们还未公开两栖攻击舰的相关信息。但是我们一直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两栖攻击舰还尚未正式公布之前,配合两栖攻击舰作战的气垫登陆艇却已经准备好了。这就是从乌克兰引进的“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

T-10K-3原型机

苏33

瓦良格号的改进继续建造工作有条不紊,但航母有了没有舰载机,一切都等于零。我国首先求助俄罗斯,但是俄罗斯狮子大开口,最终双方谈判破裂。于是我国转而将目光投向了乌克兰,并成功以极低的价格在乌克兰那里买来了T-10k-3原型机。其实T-10K-3就是苏-33,只不过是叫法不同罢了。拿到苏-33之后,我国迅速交给沈飞进行仿制,迅速造出了我国第一款舰载机,歼-15“飞鲨”舰载机。
歼15

明面上的军事技术远远不止这些,还有一些暗地里的交易不得而知。总之,这一路走来,我国发展迅速,其中离不开乌克兰的帮助。但是国与国之间根本不存在无偿帮助,乌克兰的军事技术出口,除了为了钱之外还和政治有关,具体为什么就不多加探讨。如今我国军事力量规模初成,这些技术来到中国之后,经过我们的消化吸收,肯定可以在未来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