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毛寧楊鈺瑩們的機會,從這裡開始

1984年,一名女中學生從揚州給太平洋影音寄來了錄音帶。

錄音帶中的聲音,讓公司編輯眼前一亮。

於是,公司派了幾個編輯去到揚州找這名女孩。

接著,太平洋影音決定給這名女孩錄專輯。

由於當時她還在上學,於是,唱片公司和學校做了約定:

去廣州錄歌耽誤的課程,回揚州後補上,公司承擔補課費用。

這名女孩叫朱曉琳。

1984年,這名16歲的女孩出了專輯;

《歌壇新苗-朱曉琳》。

當年毛寧楊鈺瑩們的機會,從這裡開始

A面第一首歌,翻唱自程琳首唱的一首歌,由付林詞,谷建芬老師曲。

很快,這歌迅速傳遍大街小巷,朱曉琳一夜成名:

《媽媽的吻》。

這張專輯當時狂買260萬張,創下當時大陸最高銷量,而朱曉琳則與程琳並稱為“南朱北程”。

當年毛寧楊鈺瑩們的機會,從這裡開始

當時這張創紀錄的專輯中,只有少量原創歌曲,大部分是翻唱的。

其中就包括了《小機靈之歌》。

但後來廣東樂壇爆發出來的原創能力,也是讓人想不到的。

百花齊放。

有兩首歌,如果光聽的話,很難想象它們竟是出自廣東。

80年代初,太平洋影音公司的副總劉志文找到音樂人解承強。

劉對解說:

有一個叫王斯的女歌手要錄專輯,想要一首原創歌曲,你能不能幫我?

解承強說,行啊。

然後,兩人想到在歌中用一些中國民歌元素,後來決定:用陝北民歌。

於是,解承強譜曲,劉志文作詞,寫下了這首紅遍中國的:

《信天游》。

這歌首唱是王斯,起於廣州。

但真正火起來,卻是由程琳,杭天琪等人帶紅的。

由此,也在中國帶出了一場西北風風潮。

原來,西北風是從嶺南發出的。

當年毛寧楊鈺瑩們的機會,從這裡開始

另一首歌發行於90年代:《大花轎》。

這歌夠粗獷的,歌詞不僅直白,甚至還有N個肉麻的“抱一抱那個抱一抱”。

火風是80年代南下廣州,加盟太平洋影音公司的。

而《大花轎》的發行時間是1994年(這專輯豆瓣上現在有8.8分)。

當年毛寧楊鈺瑩們的機會,從這裡開始

其實這首歌的背後是有一番故事的:

那一次,火風去雲南採風,半道摩托車壞了,就寄宿在當地基諾人的寨子裡面。

火風發現,當地人有個唱太陽的傳統:

太陽還沒出來的時候,人家就上山坡唱歌,唱到太陽出來,以求吉祥。

所以,《大花轎》的第一句詞寫道:

太陽出來我爬山坡,爬到了山頂我想唱歌。

然後,那天火風還遇上基諾族的一場搶婚儀式。

寨子裡有這樣的風俗:

男女于山頭以歌定情,第二年,男方就去女方寨子搶新娘。

那一次,火風也跟著一起去搶了。

所以,這次經歷也寫在了《大花轎》裡面。

但由於當地搶親用的是竹竿,火風怕觀眾覺得生分,於是講竹竿改成了大花轎:

妹妹她不說話只看著我來笑,我知道她等我的大花轎。

他想寫的,是那種基諾族自然的生活狀態。

當年毛寧楊鈺瑩們的機會,從這裡開始

火風和兒子霍尊

帶子錄製好了後,火風和唱片公司的人去了音像展銷會。

那時候,火風自己在屋裡屯了一箱啤酒。

他想著,如果能買到5萬張,就把這酒悶了,慶祝一下。

結果沒想到後來電話打來,數據讓火風呆了:

賣了37.5萬張!

當年毛寧楊鈺瑩們的機會,從這裡開始

火風寫下這首原創,是受到當時一位廣東音樂人所鼓舞的:許建強。

1988年,許建強根據自己的經歷,隨性地創作了一首歌:

《願你把心留》。

許建強回憶道:

那時候我們這批音樂人都不是為錢而創作,和現在什麼都講功利真是差太遠了。我也沒指望它能賺錢,這首歌從單位拿到的稿費不過是150塊錢。
當年毛寧楊鈺瑩們的機會,從這裡開始

許建強和羅文

這首歌真的紅得一塌糊塗。

但如果您沒聽過這歌名實屬正常,因為它是以另一個名字火起來的。

1989年,許建強到江門演出,唱的就是這首歌。

當時,有一名香港歌手聽到了,很喜歡。

歌手讓經理人就找到許建強,最終賣了6000元。

到了今天,許建強說起來,依然忘不了當時的興奮:

一首歌賣6000元,80年代,什麼概念?那時候萬元戶都是少有的!

90年代初,這首歌的粵語版,被這名香港歌手唱紅了:

黃凱芹,《晚秋》!

而到了93年,普通話版又被毛寧唱出,《晚秋》影響力再次擴大。

當年毛寧楊鈺瑩們的機會,從這裡開始

黃凱芹

而廣東樂壇原創集體爆發的分水嶺,有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是:

1985年。

那一年,由五家媒體組成了廣州市文化記者聯誼會。

他們想著,要為廣東樂壇做點事。

於是,費盡周折,該聯誼會舉辦了一次比賽。

一開始,比賽的贊助商是希爾頓,但是主辦方認為,太商業化了。

而且比賽名目又不能出現“流行歌曲”。

最終這場比賽的名字被命名為:

紅綿杯85羊城新歌新風新人大獎賽。

當年毛寧楊鈺瑩們的機會,從這裡開始

比賽從12月10日進行到19日。

觀眾也很多,許多觀眾沒能入場,就趴在窗口看。

參賽歌手也很多,其中就包括各茶座歌手,樂隊,歌舞團,還有當時已經成名的呂念祖,李華勇等歌手。

而正是比賽這樣一個規定,推進了整個廣東樂壇的原創屬性:

那次比賽,評出了本地十大歌星,十大金曲。

更重要的是,後來廣東樂壇重量級的一些音樂人,如陳小奇,李海鷹,解承強等,均從這裡脫穎而出。

當年毛寧楊鈺瑩們的機會,從這裡開始

廣東音樂人陳小奇,黃霑說:大陸有陳小奇,不必到香港

這一下,整個廣東流行樂壇開始二次爆發。

後來,廣東樂壇再次向香港取經(當然您也可以說又山寨),設立了競爭機制:

1987年,廣東電視臺創辦了“健牌歌曲大賽”。

後來,這個大賽演化為了:廣東新歌榜。

這是中國大陸第一支流行音樂排行榜。

當年毛寧楊鈺瑩們的機會,從這裡開始

有了排行榜機制,歌手和創作人的熱情高漲,新歌一上來,就投到電臺打榜。

當時並沒有買選票這類的機制。

所有的投票,都是聽眾在報紙上評選後郵寄到電臺,或打電話到電臺,一張張累積而成。

後來,又陸續出現了其它榜單。

例如《音樂衝擊波》,後來演變為《嶺南新歌榜》。

甚至,後來廣東樂壇還聯合香港舉辦了多次比賽,一批優秀音樂人脫穎而出。

就這樣,造星機制,包裝,打榜等形成了一個環式結構,廣東樂壇已不再是當年的小孩子了。

當年毛寧楊鈺瑩們的機會,從這裡開始

廣東流行樂壇傳奇歌手:陳汝佳

就此,廣東樂壇開始出現一堆後來成為經典的原創歌曲。

例如80年代後期,除了許建強寫出《晚秋》,李海鷹也寫出了古典與民族相結合的《彎彎的月亮》。

這首歌原唱是廣東本地歌手陳汝佳。

後來,再經由劉歡,呂方等人唱出,又形成了一首橫跨港澳臺,火遍中國的小調。

而歌紅了後,有人開始想這首歌背後的故事。

他們問李海鷹,是不是什麼特別情境讓你寫出這麼優美的歌?

李海鷹卻搖頭一笑:

阿嬌是廣東水上人家對小女孩的通稱,並不是特指某一個人。這首歌就是我在廣州家裡寫的。當時我一邊寫,一邊還在看電視。
當年毛寧楊鈺瑩們的機會,從這裡開始

李海鷹

到了這個節點,廣東樂壇已經完成了諸個內地第一:

誕生第一支流行樂隊;

成立第一家非官方唱片公司;

錄製第一張專輯;

舉辦第一場個人演唱會;

拍攝第一支MV;

第一個包裝明星,簽約歌手的地方;

。。。

於是,廣東樂壇,緊接著迎來了一眾南下的音樂人。

似乎,大家都覺得廣東樂壇還會走向更為輝煌的年代。

也確實,廣東樂壇還是這麼走上去了。

90年代上半段,廣東流行樂壇迅猛地發力,再次誕生一堆經典之作。

《濤聲依舊》,《白雲深處》,《小芳》,《九月九的酒》,《大哥你好嗎》都出現在這個時期。

當年,畢曉世等人組成新空氣組合,出了一張全原創專輯的時候,有句詞是這麼寫的:

從前腳下沒有路,我們走出來。

這條路他們真的走出來了。

誰也沒料到,這個廣東樂壇卻在90年代中期很快地走到了拋物線的頂端,卻又迅速地跌入了谷底。

當時的廣東,似乎沒有太多關注正在崛起的北方流行音樂勢力,以及正在蓄力的北京。

有人說起那段高漲卻又迅速衰落的時期,用了毛寧做為節點:

毛寧來的時候,是真的很想來。毛寧走的時候,也是真的想走。
當年毛寧楊鈺瑩們的機會,從這裡開始

90年代的廣東樂壇四大歌手,左起:麥子傑,廖百威,高林生,王子鳴

下一篇,就從那個輝煌時期開聊,應該是完結篇了。

今天,到此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