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法傳承上,臨帖和純粹的練字有何區別?如何臨帖?

克里斯托夫金


在書法傳承上,臨帖學習古人毋庸置疑是不二法門。憑自己的喜好習慣來進行所謂的練字只是終其一生努力也不過門外漢而已,始終不得入書法堂奧。純碎的練字出於實用目的單純為了字好看的話其實並不一定可以收穫成效,相反如果以自己習慣喜歡來練字則容易助長習氣而使字寫的更為不美觀。

對於臨帖來說,它好比一條條規則與套路,你只需不斷接受它並且不斷反思自身何處不得要領,如此便容易進入書法臨帖的軌道中。而這一步卻也不簡單,它涉及到了一個如何有效臨帖的問題。一拿到字帖我們習慣性的便馬上依樣臨寫,其實這是個錯誤的方法。

對於字帖我們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這才能對我們進行有效的判斷,首先拿到帖就是讀帖,怎麼讀呢?分三步走,第一看通篇作品章法氣息,仔細感受體會。第二看字形結構,可以藉助一些幾何形狀來理解。第三看筆法,仔細觀察起筆、行筆、收筆,等都有哪些特點。

做到前面步驟就可以開始臨帖,我建議一開始將字放大來臨寫,這樣可以充分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同時可以到懸肘的功力。在進行書寫時,兩個小技巧,就是將字分拆成線條來進行理解,而這些線無外乎兩個特點,一個是線的弧度,一個是線的行走方向。祝你成功。





素清雲


臨帖和不臨帖練字,其最終的結果是,前者可能成為書法家,而後者永遠是書法的門外漢!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以我的親身感受,從以下三個方面做一論述:

一是有無規矩的區別☀。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書法,做為一門藝術,自然也有著它一套完備的規矩。那麼其中的規矩在哪兒呢?就在古人留給我們的各種字帖裡。而字帖就是後人學書的樣本,就是學書的老師。只有跟字帖學習,書法中的筆法,墨法和章法,你才能正確、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只有懂得了書法的規矩,你才能步入學書的金光大道,你才能在書法之路上走的更遠。而學書不臨帖,信手塗鴉,只能離書法越遠,以致成為書法正統的洪水猛嘼。

二是有無好壞參照的區別。☀

跟著某一字帖習字,也就為你這個階段制定了奮進的目標,目標就是字帖。如果你把字帖的形神寫不到位,你就對照差距默默地下功夫;等你某一天到位了,你的書寫水平也就有了一個質的飛躍!而能把帖循環往復地作為自己每一個階段的學書目標,你就離學書的成功不會太遠了。

而不臨帖,因沒有對比參照物,沒有學書的目標,寫好寫壞混然不知,你還指望能立地成佛,做個什麼家嗎?

三是少走彎路的區別。☀

假設以前不臨帖練字的人,某一天認識到了臨帖的好處,然後再從臨帖開始學書,好嗎?肯定好!但自身已經形成的壞習氣,給今後學好書法已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困難,寫字時間短一點還好改正自救,如果已染習多年,既使不移餘力地回頭是岸,但留給你的時間還有幾許,還能在書法之路上再走多遠呢?真未可知!

總之,學書臨帖與不臨帖,其結果有著是成功還是失敗的區別。

那麼怎樣臨帖呢?☀

我給出的建議是,題主可在網絡平臺特別是今日頭條,去搜索怎樣臨帖這方面的理論文章。這方面的知識信息量特別大,你選擇適合自己的介紹文章努學習,保證你就能掌握臨帖的方法!

🌻🌻🌻🌻🌻🌻🌻🌻🌻🌻🌻🌻🌻

我是晉風。願與大家在書法藝術、詩詞楹聯及人文知識等方面,同學習、互交流、共進步!





晉風


我們在這個問題上可以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其實二者是對立又統一的,矛盾體,民間不乏有許多練了一輩子字,字寫得很好,嫻熟,精煉,由於臨帖少,對結構筆畫的把握僅僅來源於生活,所以一直在走彎路。


當然我們在臨帖中,一定要選擇那些你自己非常喜歡的作品,無論多麼優秀的作品,要是不喜歡,肯定沒興趣學習。還有臨帖,不僅要臨,還要常年筆耕不綴,這裡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臨型,第二階段臨意。從眼見到的,轉化為手上的肌肉反射,實現脫稿,背臨。臨摹的過程就是我們在走捷徑。認真專研,因為多少大書法家都是這樣汲取前人的基礎上,才創造了自己。臨帖時候將範本置於眼前,開始時須看一筆寫一筆。一定要慢,只要寫對, 然後熟悉了就背臨,不看範本,只憑印象將諸字臨寫下來。最後是意臨,臨寫範本時,追求行氣及整體的神韻和意境。


臨帖的方法很多,常說臨摹,簡單點直說,臨就是看著寫,摹就是印著寫,是不是小時候最喜歡這樣做。摹重結構,臨重神韻。方法有描紅,雙鉤臨摹,實臨,心臨等很多很多。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樣的樹葉,兩個人寫字也一樣,,要實現個人隨性的尚意風格,這才是最後目地。寫得再好也叫臨得好,所以一定要出帖。從規律中來,丟掉規律就成功了,這才走進了殿堂。


書法雅園


在書法傳承上,必須要臨帖。

純粹的練字,包括臨帖,摹帖,有時候創作也會是純粹的練字。

重點說一下臨帖:

所謂臨,就是面對面,臨帖的過程,也就是向古人學習,進而與古人交流寫字的過程。按我的思路,臨帖可以分二步走:老老實實的模仿古人,古人怎麼寫,你就怎麼寫,最好能絲毫不差。第二步,能和古人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加進去,站在古人經典的肩膀上,有所突破,創造新的經典(我還有一個意思,第二步,需要走一輩子)。業餘情況下,第一步有人走了二十年,也有人二十多年了,還欠火候。當然,如果方法得當,用功勤奮,用幾年功夫能做好也大有人在。

這裡著重還是要說第一步,也大致可分為一下步驟:

1.我們先把筆畫臨得很像。先是把筆畫看成靜態的圖形,按照正確的方法寫好。

2.注意筆畫與筆畫之間的呼應關係,重點是關注筆勢(用筆的方向,用筆的速度,筆與紙之間的摩擦力)。

3.關注字的外形,內部結構,筆畫與筆畫之間的時空關係。

4.注意字的結構特徵,能背的,一定要背下來,字帖當中沒有的字,嘗試按照字帖的規律自己“創”。

5.多看優秀的書法作品,尤其是多看與自己臨寫風格相近的書法作品。

6.留意優秀書法作品的創作形式,章法佈局,作品的章法佈局是非常重要的。

說明一點,讀帖非常重要。

最後,我想說,臨帖的目的是創作,不能只臨帖,不創作,可以根據自己的臨帖積累創作作品,作品可以先集字,熟練的情況下,適當發揮。

祝您進步。



zjnbzlx


這裡說的純粹練字是不參照字帖的意思嗎?如果這樣,與臨帖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臨帖是一個被動的過程,是受到一本好帖的感染而自覺地去摹仿。而我理解的純粹練字,是不參照任何字帖,想寫出自己的風格、自己的字體,是主動提升個人境界的過程。

既然是這樣,就涉及到了如何臨帖這一問題。

臨帖分摹臨、對臨、背臨與意臨幾個階段。摹帖就是“描紅”,把紙覆在原帖上進行摹寫。古人說這種方法易得位置,就是能容易學到字形結構;

對臨是直接照著字帖來臨寫,這種方法易得筆法,卻不容易照顧到結體;


背臨是在前兩者基礎上的再深入,不僅要通臨全帖,還要熟練掌握整體章法,能背誦通帖文字,以行文不滯;

意臨,就涉及到了“創作”,就是問題中的“純粹練字”:去其“具象”,抓其“精魄”,融入自己對帖的理解進行“再創作”。明白說就是入帖後的出帖,形成固定“肌肉記憶”,無論怎樣的境況和場合都能實際運用,寫出的字既有自己風格又有“出處”。這才能說到了“純粹練字”的境界。

[臨池管窺]謝謝閱覽!


臨池管窺


我是雨夜構想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問題是不是有些烏龍,不臨帖怎麼能夠談到書法傳承,純粹練字就是隨便練嗎?

對於這個問題,說一下自己的想法。首先想要傳承書法就必須要臨帖,我們的書法傳承源自古帖,不臨帖怎麼傳承。其次純粹的練字,練的是什麼字,這個字來自哪裡。既然字沒有出處,那麼純粹練字是不是在純粹瞎練。

臨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於書法傳承意義重大。

想要書法有所成績就必須臨帖,書法講究每一個筆畫每一個字都要有出處,不臨帖誰知道這個字來自哪裡,不知道來自哪裡何談傳承。我們鼓勵創新,但這個創新是要在有古法基礎上創新,並不是毫無意義所謂創新。初學書法寫出來的字根本算不上書法,只能叫寫字。只有寫字到了一定的程度,才有可能上升到書法的層次。一旦寫字上升到了書法的層次,就一定要取法於古貼才有可能有基礎的創新。這才是書法傳承的正確道路。書法的傳承並不是寫了幾個字就傳承了,這個傳承意義極其重大。不是我們這些書法的門外漢可以詮釋的了的,也不是有些人嘴上說說就可以傳承的了的。

純粹的練字到底是在練什麼字,是自創的字嗎?

所謂純粹的練字,到底在練什麼字。想了很久也沒想明白,是自己創造的字嗎?那還真是了不起,可以自創字體,這就真的是傳承了中國書法了。可是真正的自創字體這幾千年來又有幾個人呢!我的認知裡,一個宋徽宗創造了瘦金體,一個是偉大領袖創造了毛體。所以,沒有這種創造天地的本事就要實實在在的做點我們可以實現的事情,不要好高騖遠,目空一切。這樣的問題提出來,不會讓人覺得有多高深,只會讓人認為提問者對書法一無所知,是故意在網絡上譁眾取寵罷了。對於真正的書法傳承毫無意義。

上述觀點只是個人己見,如有不妥十分抱歉。


雨夜構想


大多數人

95%以上的人

連學習書法最基本的一關都過不去,或者不願下苦功夫去過。

是什麼關呢?

就是基本筆畫這一關。

我們不說過多的筆畫,我們只說那幾個最基本的筆畫,如:

1、點

2、橫(只說長橫)

3、豎(只說垂露豎)

4、撇(只說豎撇)

5、捺(只說斜捺)

6、鉤(只說橫鉤)

這六個最基本筆畫衍生出的那些複雜的筆畫我們先忽略。

你寫吧!

標準範本在哪兒???

你臨的在哪兒???

把標準範本和你臨的拼圖到一起,自己看看。

好多人都覺得自己臨的不像,看看基本筆畫。

就全明白了!

如果這一關過了

你就上車了

創造,

是個人都會。

一百個人寫字,

一百個模樣兒,

一百個體兒!

誰跟誰也不一樣!

不用創,

天生你就和別人不一樣!

這很容易,

你不學任何東西,

你天生的自成一家!

那什麼不容易?

模仿不容易!

不用模仿古代書法家的字,

你照著你父母、兄弟姐妹的簽名模仿一下,

能寫的像嗎?

所以,

檢驗一個書法家,

一個書法愛好者功夫如何,

不要看他由著自己性子瞎寫瞎創的東西,

你讓他模仿,

模仿什麼都可以,

讓他自己挑。

比如他學顏真卿的多寶塔,

可以,

你讓他隨便挑一個字,

讓他臨。

目標是:越像越好!

其它不要求!

然後,把他的字和原帖的字拼圖。

看看到底像不像!

通過臨帖,模仿才能學到古人那些美的東西


老跨鬥


你或許天生有一副好嗓子,你可以把歌唱得如天籟之音,那麼,你真的是一位老天塑造的歌者!但是,你一定要說你是音樂家,有人承認嗎?有!不懂音樂的人!


因為音樂不光是唱歌,唱歌只是音樂碩大體系的一個小枝,音樂有音樂的理性,有規則!她有聲樂,還有器樂!有簡單像一小段竹管的笛子,也有似一個複雜玄奧機械的鋼琴。


所以,你有天賦,唱歌很容易。但,你像成為音樂家需要走漫長的路,你需要從簡單的樂譜學起,你需要熟悉前賢的音樂,你需要知道如何用音樂表達自己的心境,這樣你才能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音樂,你才有可能成為一個音樂家。


書法同樣如此,你可以憑藉天賦寫一手好字,你可以不經嚴格的訓練就能掌握把字寫好看的技巧,因為老天給了你一副靈巧的手。可是,你一定要說自己是一個天才的書法家,那真的不成!


因為書法不是寫字那麼簡單,書法也有近乎音樂般的理論與 規則,書法自有其獨特的審美觀,學習書法需要按書法的規則,規矩學習,刻苦地學習,你或許有機會成為書法家的一員。


就像學習音樂一定要學前賢的經典音樂一樣,學習書法也需要學習前人的法貼,通過臨摹法貼,大量地臨摹法貼,你才能逐漸瞭解書法,懂得書法的規矩,規則,懂得書法的審美,然後,你才有機會成為書法家。

就像會唱歌不一定懂音樂,音樂不是隻是唱歌一樣,寫字不一定懂書法,書法不是隻是寫字!


一笑貫長天


練字如果不臨帖,我不知道要練的是什麼?

臨帖是把古代傳承下來的好的書法作品,作為榜樣我們來對照著模仿、練習,這是歷代學習書法的必由之路。

我們經常會看到說某某的字很漂亮,那麼是什麼標準來區分這個漂亮呢?這區分的標準就是你寫的字合不合書法的法則、法度。而如果只是單純的練字的話,你是不懂這個法度的,你覺得自己的字可能也挺漂亮的,但也可能只是僅僅你自己或者少數的人覺得漂亮,而不能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

一般人寫字只要工整、清楚、能夠辨識就可以了,而書法的要求需要具備一定的法度和書寫技巧,這和一般的寫字原則是有很大不同的。書法是有特殊要求的,而這種要求又不是每個會寫字的人生下來就具備的,是要經過專門的練習和訓練的。

任何一種藝術,都有其本身所固有的法則和規律,都有其藝術表現的技巧和方法,書法也是這樣。學習書法跟學別的藝術一樣,一開始都是先摹仿,從摹仿優秀作品開始去觀察、領悟此種藝術的法則和技巧,沒有哪個是一上來就搞創作的。

如果不臨帖,只是憑藉自己的喜好練字,隨心所欲任意揮灑,時間長了就會形成不好的寫字習慣,越練越糟,非但無益,反而有害。

孫過庭在《書譜》中說:

“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心昏擬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謬哉!”

明代謝肇制在《五雜姐》中說:

“凡學古者,其入門須用古人之法度,而其究竟,須運自己之丰神,不獨書也。”

書法的學習一定要以繼承為基礎,在繼承的基礎之上再尋求創新和發展。而臨摹古代名家的法帖,就是對繼承最好的學習,古往今來,沒有哪個書法家是自己練出來的,都是在臨帖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臨帖的目的就是掌握古人的法度,學習古人的書寫技巧。

如何臨帖呢

  1. 惟妙惟肖是臨摹的基礎:臨帖的基礎是要形似,達不到形似也就失去了臨帖的意義。臨帖要用心去臨摹,曾經見過一位臨摹高手,一本《蘭亭序》臨的十分逼真。但是看他自己創作寫的字,則一點《蘭亭》的影子都沒有,而且俗不可耐。因此臨帖不用心去揣摩,就無法學到古人書法的精髓,古人強調書法學習要“心摹手追”的道理就在於此。

  2. 形神兼備是臨摹的關鍵:臨摹一個階段之後,爭取做到寫第一個字不太像,寫第二個字就要有點像,第三個在就比較像,第四個字就非常像,第五個字就分不出你和字帖了。另外還要背臨,就是不看字帖也能寫的和字帖一個樣,這才算是臨摹過關了。

  3. 碑帖選擇是臨摹的根本:一開始選擇碑帖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中小學生則應該在書法老師的建議之下選擇一個碑帖。所有的書法家,我們都能通過他的作品看到他臨帖學習的痕跡。一旦選好碑帖後,就要“咬定青山不放鬆”,以此帖為根本,臨熟、吃透,切不可朝三暮四,一會學學這個,一會又學學那個。歐、顏、柳、趙、褚各家都好,又各自有自己的特色,任選一家都可以,既不要尊柳貶顏,也不要尊碑貶帖。

以上是臨帖的一些原則,具體到某一本字帖如何臨寫,可以加入翰墨的《嘉禾書社-書法交流圈》,這個圈子裡我已經為圈友提供了幾十種傳統書法名帖的臨摹教程,為那些自學書法的書友們提供了海量的書法教學資源,歡迎您的加入。


翰墨今香


不學帖的後果,可能寫了幾年十幾年的字還未入門,或者在書寫習慣固化之後,可以寫一手漂亮的江湖體。不臨帖,筆下的“噱頭典故”就少,基礎的功夫一般不繫統,寫到一定程度就會卡瓶頸,再往上攀登躍升就十分困難。因為資源已匱乏,江郎才已盡,不再具有跳躍的依託或槓桿。不少人寫了很長時間,又不得不回過頭來補臨摩的功課。

當然,對於天賦極高的人來說,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有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他可以不用系統的臨摩,讀帖看帖悟帖也可以達到效果。但這只是極少數悟性極高的人,對於99%的人並不適用。如果你自知並非天才,書法之學最好由臨帖而使。


臨帖怎麼臨,沒有定則,但有規律。先專而後博,按照摹臨——對臨——背臨——意臨的順序,第一步抓點畫結構的形貌,第二步悟筆法字法章法的技巧,第三步出帖融塑自已的風格,爾後,依據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思路,堅持理論——臨摩——創作——理論——臨摩——創作的步驟來進行。

抱庸淺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