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本地話”遇上“國際化”,見到老外他們不慌也不怕

人民網上海3月11日電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呈現迅速擴散趨勢,對上海的社區防控而言,外防輸入壓力驟增。長寧區新涇鎮33個居民區的280名社區工作者、140名增援機關幹部嚴陣以待,根據不同的節點升級防控舉措,在語言關、能力關、勇氣關——這些新考驗面前,他們不怯懦、不退縮,勇做爬坡過坎人。

“本地話”練成“美標音”

總是笑眯眯的金老師,是中涇居民區的本地幹部,並不精通外語的她,在排摸途經重點國家返滬人員的工作任務下達後,主動請纓、挺身而出。走訪前,她總是有備而往,先求助翻譯軟件,將預計用到的詞彙翻譯並記錄下來,將可能進行的對話在腦海裡情景模擬、反覆預演。

当“本地话”遇上“国际化”,见到老外他们不慌也不怕

經過事先電話預約,金老師再和物業人員一起敲開外籍居民的家門,向他們核實人員信息、居住信息等,同時告知其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等政策,向其宣傳外出須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護。回想起當時的場景,金老師說:“我的英語是看美劇自學的,有時也和兒子用英語對話,雖然不夠流利,但我有任務在身,英語再蹩腳也得大膽講。”

在社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涇居民區對轄區內外籍居民的人數、國籍、護照號、出境情況、返滬日期等信息進行了全面排查,掌握了較為準確的信息。

只因有你,溫暖回家

3月8日上午,增田先生從日本返滬,回到位於天山星城的家,此時小區門口的社區工作者已經為他準備好居家隔離流程的日文說明書。填寫完信息後,社區工作者還請他掃二維碼後進入小區“居家隔離微信群”,方便提供專項服務。

增田先生已經向公司說明了將居家辦公,他說:“如果沒有中國政府這樣嚴格的舉措,疫情肯定是控制不住的,從疫情開始,我就看到上海政府的各項措施,早日戰勝疫情,我很有信心。”

当“本地话”遇上“国际化”,见到老外他们不慌也不怕

類似增田先生的情況,天山星城不在少數,外籍居民佔到了小區總戶數的15%。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小劉帶領全體社區工作者,連續一週日夜守候在小區,等候回家的外籍居民。

最讓小劉擔心的,還是尚未回家的他們。社區工作者多方聯繫物業、中介、樓組長、鄰居等了解人員動態,更有亭文化聯盟理事會的成員將情況第一時間報給社區工作者,這對社區防控來說真是莫大的幫助。

制定“四個一”預案,事半功倍

天山怡景苑的外籍居民佔總戶數的五分之二,在先期排摸中,居民區已經掌握了底數,其中日本籍居民較多。早在2月底,極具敏感性的社區工作者就製作了日語告知書、日語健康碼等在小區內張貼宣傳,並會同物業、業委會、社區民警等商量工作預案。

接到鎮防疫領導小組的相關指令後,居民區就搬出了“四個一”計劃。即一個健康碼,登記個人基本信息、航班號、隨行人員、返滬日期、交通工具等;一個居家隔離微信群,由物業經理、保安、保潔、社區幹部與居家隔離人員組成,落實報體溫、倒垃圾、送外賣等需求;一張健康管理表,“一戶一檔”做好居家隔離人員的健康管理登記;一個標記星,途徑重點國家返滬的居民以五角星圖標在原有的9色作戰圖上標記,動態關注一目瞭然。

当“本地话”遇上“国际化”,见到老外他们不慌也不怕

這一週,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小姚幾乎每天都要接待從機場接駁回小區的居民,為了“無縫銜接”,保證人員和信息不在最後一公里“斷線”,她幾乎連續三天兩夜沒閤眼;精通日語的小褚始終堅守在翻譯崗位上配合做好宣傳、服務工作;團隊裡唯一的男生為此每天值著夜班……面對疫情形勢轉變,他們沒有絲毫鬆懈,始終嚴陣以待。

“17:15分前,請將垃圾放進黃色塑料袋”

晚上10點,綠八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小劉,還在小區門口等候著乘坐轉運車輛、即將從機場抵達的外籍母子三人。雖然他事先求助兒子幫著翻譯了英語對話儲存在手機裡,不過仍舊擔心溝通問題。過了不一會兒,轉運車輛停了下來,小劉順利地將母子一行送達家門口,他事先準備了兩個黃色防疫專用垃圾袋套成雙層,並在垃圾袋上寫“每天17:15分前,請將垃圾放置其中”。連口語帶比劃,把居家隔離事項交代清楚,和這位外籍女士互加微信後,小劉才離開小區。

当“本地话”遇上“国际化”,见到老外他们不慌也不怕

回到家,小劉書記惆悵著“倒垃圾這件事,洋居民是否弄明白了?”他又喊來兒子幫忙,在微信裡設置了翻譯語種,立刻開啟了與這位外籍居民之間的聊天模式。沒想到一來二去,就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第二天,17:15分,負責垃圾收取的物業人員小徐前往這戶家庭,他欣喜地發現在門口確有所獲,隨即給小劉書記報信,消除了他的擔心。

微信交流涵蓋15種語言翻譯,面對面交談求助翻譯APP,有了這樣的好助手和新經驗,小劉書記坦言:“溝通完全無障礙!”

各居民區充分發揮“四位一體”作用,攜手社區民警、物業、業委會等開展聯合排查、轉運接待、居家隔離等工作。在排查工作中,力爭做到轄不漏區、區不漏棟、棟不漏層、層不漏戶。社區工作者牢牢抓住每一次和外籍居民面對面溝通的機會,發放不同語種的防疫提示,簡潔明瞭地告知注意事項,並附上了小區物業和居委會的電話,同時向他們瞭解服務需求等,爭取理解和支持。

当“本地话”遇上“国际化”,见到老外他们不慌也不怕

“上海是個安全的城市!”

淞三居民區結合自身特點,採取地毯式人員排摸方法,社區工作者上門,有時免不了吃“閉門羹”,他們就在居民門上貼一張留言條告知。近日,他們迎來了幾戶外籍居民主動到居委會報到,配合登記完善信息資料。一戶印度居民用流利的普通話說道:“上海是個安全的城市,我們住在這裡很好!”

当“本地话”遇上“国际化”,见到老外他们不慌也不怕

如果說醫護人員是前線衝鋒的“戰士”,那麼社區工作者就是堅守後方的“勇士”。許許多多社區工作者,在防疫戰線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平凡而忠誠的擔當。(唐小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