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已经很老了,老伴也去世了,孩子都在很远的地方,你会怎么过剩下的人生?

倘是笔致


假如有一天,已经很老了,老伴先走了,儿女也在很远的地方。到那时,如果生活还能自理,就坚守着,为儿女们守住一个家;如果失去自理能力,一切要靠他人的帮助,既没有了生活的质量,也没有了生命的尊严,那还不如自行了断,寻求解脱。

人年轻的时候,根本想不到自己老了会是什么样。只有真正到了那一步,才知道人老了的日子真不好过。

以前,常听外婆说:人老了是一关口,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顺利渡过的。

在我读杨绛先生《我们仨》时,能真切的感受到老人在面对亲人离去时的无奈和无助。

在爱女和丈夫离世前的那段时间,老人每天颤颤巍巍地去医院陪钱老,最后女儿也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失去爱女和丈夫的双重打击,对于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来说,那是致命的一击。但是杨绛先生挺过来了,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

那本《我们仨》的书,就是杨绛先生在90多岁高龄时写的。里面的点点滴滴,饱含着对丈夫、对女儿无限的思念。正是这深深的爱恋,支撑着老人一步步坚强的活了下去。

老人一边写作,一边整理丈夫留下的书稿、笔记。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老人又独自生活了十几年,直到104岁离世,才去追随丈夫和女儿的脚步。

也曾看见一个报道:北大教授夫人,丈夫先她而去。儿女想让母亲与他们同住,却被老人拒绝了。

老人生活很有规律,每天买菜做饭、看书读报、吟诗作画,日子过得也很惬意。

儿女们时不时去看她,老人说自己生活的很好,不用他们担心。

老人在90岁时,被查出身体里有癌细胞。老人不吃惊也不担心,甚至都没有告诉儿女。她积极配合医生,打针吃药,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

平日里,老人照样过正常人的生活,一点也看不出老人患有癌症。

5年后,老人的病情复发,癌细胞发生了转移。这一次,老人不准备再治疗。

开始时,老人的身体状况还可以,不用儿女们操心,生活还能自理。

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儿女们要送她去医院,老人坚决反对。

再后来,老人躺床上再也起不来了。老人知道自己的生命就要走完了,她也没什么好遗憾的。老人准备用自己的办法,来结束生命。

老人开始拒绝儿女们给她吃东西,从每天只吃少量的食物,到最后完全断食。任儿女们怎样劝说,老人都不该初衷。

老人即不想去医院任人摆布,也不想让自己走的太没尊严。她用自己的方法,用绝食了断自己的生命,享年96岁。

在我看来,这是最明智的做法。明知不可为,还要去做无谓的努力,其结果只能是钱没少花,罪也没少受,何苦呢?

现在想这个问题,还为时太早。只要从现在开始注重锻炼养身,等老了疾病就不会那么快找到你。

生命在于运动,能活动别闲着、能站着别躺着、能自己动手,就不要依靠别

人。

等老得动不了时,为了不拖累儿女,最好去养老院;如果可以,就在家里请个保姆;实在不行,就想办法,寻求自我解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