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在奪嫡的過程中為什麼沒能像老八一樣,得到那麼多宗室兄弟的支持?

關東書場


雍正與他的弟弟,當時被稱為八賢王的老八,是性格完全不同的兩種。老八是那種比較喜歡張揚的,而且善於收買人心的那種,他的這種張揚,有虛偽的一面,也有為自己培養親信的一面。而雍正則是那種,用現在的話說比較陰風的人,他不喜歡張揚,做事比較低調,但是雍正比較務實,他知道,誰能當皇帝,關鍵還是要得到康熙的認可,因此,他在不被任何外人看好的情況下,埋頭做事,踏實做人。與此同時,他也暗暗培養自己的親信,比如說陝甘總督年羹堯,就是為了斷十四王爺的後路而安插的,另外,他與九門提督隆科多的關係更是非同一般,如果當年沒有這兩個人,雍正是很難當上皇帝的,即使當上了,也是坐不穩的。

雍正的故事也告訴後人,做事要低調。


教育資本論


康熙帝非常討厭結黨營私,因此四阿哥就沒有去刻意的結黨。反觀八阿哥胤禩結黨眾多實力強大,正所謂賢王之名讓他得到了朝中大臣和皇子們的支持,只可惜康熙帝討厭結黨也就導致了他爭奪儲君的失敗。

太子失位是因為不得民心而八阿哥卻喜歡收買人心

康熙帝平生最討厭結黨,但是他執政的一生卻黨爭不斷。先是幼年時代鰲拜等四輔政大臣的黨派之爭讓他深惡痛絕,後有成年時期明珠索額圖的明爭暗鬥,甚至大阿哥和太子等皇子們也參與其中,這些都讓康熙帝心痛不已。

太子胤礽被廢黜是因為失德很失民心,但是八阿哥胤禩卻趁機收買人心,這讓他在朝中和兄弟們中間樹立了賢王不倒的口碑。胤禩拉攏了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成立規模強大的爭儲集團,看似平常但被康熙帝十分的厭惡,正所謂槍打出頭鳥,胤禩受到了圈禁的處罰。

寧做孤臣才是帝王之道,雍親王一心為國受到康熙帝的肯定

四阿哥雍親王胤禛本來和老十三關係緊密,胤禛也多次在康熙帝面前舉薦十三弟和自己一起辦差,但是康熙帝卻因為太子一案將老十三圈禁。圈禁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保護胤禛讓他成為孤臣以繼承皇位,假如他結黨高調很容易被其他皇子扳倒。

成為孤臣的雍親王胤禛屢立奇功,先是黃河水災國庫空虛無力賑濟,康熙帝命人追繳國庫欠款,由於這是個得罪人的差事,沒人願意接手。胤禛主動請纓不畏艱難將這個差事辦的很好,雖然把皇帝的老臣近臣和皇子們都得罪了,但是康熙帝對他很滿意,胤禛的付出得到了康熙帝的肯定。

後來西北出現邊患為鎮壓叛軍康熙帝命舉薦大將軍王,胤禛舉賢不避親舉薦了十四弟。雍親王從全局考慮從國家出發,不計較私利的做法讓康熙帝意識到了胤禛的胸量和氣宇。胤禛每次辦差都能從大局出發很受康熙帝肯定的,這為他的登基創造了條件。

人多不能代表必勝,大臣們舉薦也不能讓自己成為太子,八阿哥胤禩並沒有理解康熙帝的用意。胤禛雖然沒有太多的人支持,但他韜光養晦保護了自己,在機會面前也把握了自己,這樣低調的人才能成功,八阿哥胤禩雖然高調但最終只落得悲慘的下場。


秋雨魯北說歷史


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事件在歷史上是非常有名的,最終的結果也是出人意料,不被看好的老四一舉奪位,登上皇帝寶座,可是為什麼那麼多兄弟,幫助胤禛的卻不多呢?小便從以下幾點分析:

一、老四初期沒有奪嫡之心

由於康熙對赫舍裡皇后的愧疚,胤礽剛出生就被立為太子,但是這個太子實在不爭氣,由於康熙老而彌堅、再加上兄弟們的推波助瀾,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胤礽第一次被廢。

之前老四是一直支持太子的,群臣擁戴太子的也不少,犯不著再去扶持老四,而且老四一直以孤臣自居,所以與大臣結交併不多,但是太子被廢時,而胤禛當時已經30歲了,政治手段也非常老道,才有了奪位之心,可惜時間上有點晚。

二、老八很有城府

暫時不論老八胤祀這個人是不是像史書上說的大逆不道;老八這個人脾氣確實很好,而且人特別聰明,和兄弟、大臣之間結交甚深,被人稱作“賢王”,這或許真的是性格使然

;咱們也都知道,差學生都喜歡和學習好的人玩,覺的了不起,老九老十老十四心裡正是這種感覺,覺的老八挺牛!

太子第一次被廢,推舉太子時,竟然十之七八都是舉薦老八的,這個就犯了康熙的忌了:這不是串通好的嗎?這人啊,越老越看重權利,當時康熙已經56歲,在他心裡反而覺的老八太虛偽,各方面都是裝的!所以對老八和同党進行了敲打、甚至打壓!

三、其他皇子的能力

老大打仗可以,但是在政治上就是白痴;

老三醉心著書;

老九老十能力不足;

老十三是老四的忠實簇擁;

老十四也是個打仗能手,長期帶軍西北,治國方面也不咋地;

所以太子被廢后,有能力競爭皇位的只有老四和老八,好了,兄弟、群臣選吧!從平時辦差風格、為人處事也不難理解,老八沾光。但是老四在謀士戴鐸的幫助下,拉攏了能力最強的幾個幫手:老十三、年羹堯、隆科多!再加上內閣大臣張廷玉,老八手下再多的蝦兵蟹將也不足為慮了。


80後老申


雍正中年繼位,在位總共十三年,在這十三年裡,雍正皇帝整飭吏治、攤丁入畝、耗羨歸公、去除賤籍、改土歸流,做了許許多多的工作,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規模上,雍正的歷史功績都是古今罕有的,最令人驚奇的是在於它的密集程度,前前後後僅僅十三年,卻創建瞭如此之多的制度,幹了如此之多的事兒。

漢武帝功勞不小,但是他是用五十四年的時間完成的,朱元璋同樣政績不菲,但也用了三十一年,明成祖又用了二十二年,如果論起“密度”,這些帝王都輸給了雍正皇帝。從這一點來看,雍正算得上是一位功績卓絕的帝王,絲毫不比歷史上的任何一位皇帝差。

可是為什麼雍正在奪嫡時卻得不到太多兄弟的幫助呢?

——康熙

一、康熙皇帝的二個轉變

康熙是一個有大志的皇帝 ,少年上位後,擺在他面前的兩大嚴重問題:一是權臣專權;二是吏治的腐敗。這些也都被少年的康熙看在眼裡,他是懷著“察吏安民”志向登上帝位的。在親政之前,他對民生的凋敝和吏治的腐敗有著非常深切的認識。也決心進行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他除鰲拜削三藩之亂,都取得了勝利,此時的康熙皇帝表現出一副銳意進取的姿態。他首先從嚴懲治了在三藩之亂過程中暴露出來的一些貪腐問題。比如湖南地區是三藩之亂的重災區,也是官員貪腐的重災區,康熙對此地的吏治就進行了專門的治理和打擊。再比如山西地區,康熙曾經對山西的民生疾苦做過一番深入的調查,錢糧虧空,吏治廢弛,苛捐雜稅滿天飛,私徵攤派名目繁多,百姓不堪重負,這些都是康熙一手調查過的,康熙也同樣進行了集中的治理和打擊。

但後期的康熙發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一是從一個銳意進取的法家實施者,變成了一個寬仁的儒家學派代表。主要是康熙年少便缺乏家庭關愛,父親順治早亡,母親孝康皇后在他即位第二年病死。只有祖母孝莊太后和他最為親近。這種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性格往往會表現出仁厚的一面;二是現實生活的影響。康熙自登基之後,就處於輔政大臣、鰲拜、皇太后等多方勢力的角逐之中,這讓康熙自幼便充滿抱負和理想。青年時候的康熙年輕氣盛、意氣風發,憑藉極強的政治魄力,剷除了鰲拜、平定了三藩和準噶爾、收復了臺灣。當一個人獲得巨大成功之後,就會很容易產生消極懈怠的情緒,而一旦產生這樣的情緒,他就會從原先的積極進取轉變為安逸享受。

以上這兩方面的原因,導致了康熙中後期的政治決策逐漸偏向了寬仁。變得由緊到松,從嚴變寬。

正因為康熙的寬仁,所以在立儲問題上不夠慎重,胤祁一出生就被立為皇太子,當太子出現問題後,兩次罷免,因為太子被廢,隨後出現了九子奪嫡的嚴重事件,也成為清史上一件大的政治事件,這個事件成為康熙皇帝晚年的一件傷心事。

二、康熙的忌諱

康熙在廢掉太子後,一直在想著立儲問題,還因此搞過一次“民主選舉”,結果大家一致選舉八王爺胤禩為皇太子候選人。這樣的結果令康熙氣得臉色鐵青,因為他不希望看到除了自己之外,還有一個強大的政治中心,因為康熙一生都在與結黨行為作鬥爭。他除掉鰲拜,然後又是索額圖、明珠,緊接著又是太子黨,如今所有人都擁戴八阿哥胤禩,這說明圍繞著胤禩已經形成一個權力中心,這讓康熙無法容忍。

這場“民主選舉”的結果自然被康熙否決了,同時,康熙下令徹查,是誰在帶頭力推胤禩。這一查就查出了好幾個人,有大學士馬齊、國舅兼國丈佟國維、戶部尚書王鴻緒、領侍衛內大臣阿靈阿、散佚大臣鄂倫岱等。真沒想到,居然這麼多人帶頭。康熙越想越生氣,胤禩只是一個貝勒,一個貝勒就有如此大的號召力,若是讓他當了太子,那還有我這個皇帝嗎?接下來的日子裡,康熙皇帝對這件事嚴抓不放,對這個日漸形成的“八阿哥黨”進行了嚴懲。

——雍正

三、雍正變“明爭”為“暗爭”

“九龍奪嫡”這一政治事件中,我們似乎並未看到雍正的身影。事實上,雍正和其他的皇子不同,其他的皇子多是在“明爭”,而雍正則是在“暗鬥”,所以,從表面上看,雍正似乎全然置身事外,實際上,雍正一直都在參與這場皇位角逐的戰爭。這就是雍正的聰明之處。他深知康熙的心理,所以他不會大張旗鼓地去參與奪嫡,而是以孤臣的身份參與競爭。但他真的是反臣嗎?根據一些歷史資料可以得知,在雍正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推手,此人就是雍正的謀士戴鐸。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也就是第二次廢黜太子不久,戴鐸給還是皇四子的胤禛寫了一封長信,為胤禛制定了詳細而周密的奪儲大計,明確提出“五步走”的奪嫡戰略:

第一步,想方設法獲取康熙的好感;

第二步,與諸皇子保持和睦關係,不依附也不得罪任何一人;

第三步,籠絡人心,討好百官,為自己爭取輿論力量;

第四步,不摻和閒雜事務,少惹是非;

第五步,招賢納士,培植個人勢力,積聚力量。

最後,戴鐸還叮囑道:“當此緊要之時,誠不容一刻放鬆也!否則稍為懈怠倘高才捷足者先主子而得之。我主子之才智德學素俱,高人萬倍,人之妒念一起,毒念即生,至勢難中立之秋,悔無及矣。”這番話就是告誡胤禛,一定不能放鬆警惕,不然別人就會捷足先登。胤禛將這番話奉為“金玉之言”,從此以後,他更加謹小慎微,不斷地為博取康熙的好感和信任而努力,同時積極擴張自己的勢力,最終成功登上了皇位。

四、雍正嚴於自律,同時也嚴律他人

雍正方方面面都嚴格要求自己,生活上決不允許超過親王的標準。平時他府上的吃喝住穿都是按規定的俸祿執行,他去看望自己的母親也是簡單禮物。不許家人讓下屬辦理貴重物品,對自己所擔負的工作,認真勤勉,要求完美,一般人很難達到他的要求,個人品行上也是處處正統,他做事光明磊落,不樹小恩小惠民給下屬,從來不招引門客黨人,未當上皇帝時,他除正房外,只納了一房側福晉。雍正當政的十三年,你會發現,他的人生幾乎就是奮鬥、奮鬥、奮鬥,最後終於累死在了皇位上。這樣的人他是有理想的,活著就是為實現理想,和這樣人的交往沒有閒言碎語,家長裡短,沒有凡夫俗子的生活,所以這樣的很難有朋友,正所謂陽春白雪無人應,下里巴人眾人歡,這正是雍正沒有過多兄弟幫助的一個重要原因。

——年羹堯

五、雍正性格暴躁,處事霸道,心狠手辣

“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這是雍正皇帝留給世人最著名的一句話,也是雍正內心深處的最真實的寫照。雍正在骨子裡就是這樣一個露道的人,只是在做親王時還不敢完全暴露,不過從他處理的幾件事已經能說明問題了。一是年羹堯從四川回京去了八王府,沒有先進他家的門,讓年羹堯一個四川總督在他的院子裡跪了一下午,晚上還得給他洗腳。二是當他的管家洩密給八王爺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將管家殺了。後期當上皇上後,當初參奪位與密謀的府上人員大部分都殺了。三是對親兒子也能痛下殺手,為了讓弘曆順利當上皇位,令大兒子自殺。四是濫殺大臣,以殺人解決政治問題。對年羹堯當利用價值用完後,最後讓其自縊而死。電視劇的裡的鄔思道先生(戴鐸的化身)為雍正出的力最大,但最後也沒有重用,而是流落到地方官府做幕僚。這其實是鄔先生自保的方法,但雍正後期對鄔先生也沒有過什麼恩賜。

象這樣的人能夠有什麼朋友,再加上皇家兄弟同父異母,親情本身就不深厚,為了奪得大位有幾個甘心為人臣,自古皇家中最無情,這句話充分體現在康熙年間九子奪嫡的這一大戲之中了。

綜上所述,雍正在奪嫡過程中得不到眾多宗室兄弟幫助就不難理解了。


金全有


雍正的兄弟支持他的不多,主要是利益問題、性格問題和有意為之三個原因。

我們一一分析一下:

一、利益問題

四阿哥胤禛能和胤祥先輔佐太子,後自立為四爺黨,是因為胤禛胤祥有共同的政治利益、情投意合多方面原因。

康熙兒子眾多,真的以大清江山為重的少,只有胤禛胤祥,其他皇子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

比如大阿哥形成大爺黨,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等形成了八爺黨,都是因為能有更多的利益。八爺黨看起來人多勢眾,就是因為八阿哥胤禩善於收買人心,縱容官員們得到好處,所以看起來擁戴八阿哥的最多。

二、性格問題

胤禛做事不留情面,號稱鐵面王,所以兄弟們都和他敬而遠之,只有十三阿哥胤祥和他交好。

胤禩禮賢下士,注意收買人心,縱容官員、兄弟們從國庫借錢,見人客氣,人稱八佛爺。所以,胤禩的擁戴者多,胤禛的擁戴者少。

三、胤禛有意為之

因為康熙皇帝,對於皇位異乎尋常的熱愛,任何人不得染指,本來太子胤礽非常好,文武全才,但是康熙長壽,帝位和太子位的矛盾凸顯,索額圖等大臣也圍繞著太子,形成了太子黨,於是康熙皇帝就讓其他成年皇子開府,分擔政務軍務,一下子就分了太子的權,太子處在父皇和兄弟們的夾擊之中,越來越行為乖張,後來兩次被廢。

再後來,八阿哥胤禩因為人心所向,大家都推舉他做新太子,又引起康熙的猜忌,於是又打壓八爺黨。

胤禛看明白了局勢,也明白了父皇的心思,以孤臣自居,努力和各位皇子和官員們保持距離,裝作對皇位不感興趣的樣子,卻努力的做好每項工作,反而贏得了父皇的信任,最終傳位給胤禛。

可謂是,爭是不爭,不爭是爭。


陳健4396


當年康熙的兒子們爭奪儲位。那帶頭的幾個,無論是老大胤禔,老八胤禩,還是老十四胤禵,都有一大幫擁護者。太子胤礽對兄弟們態度惡劣,其擁護者也不少。可是為什麼,偏偏的老四胤禛,卻沒什麼支持的宗室成員呢?以至於胤禛當皇帝后,還不得不對那些兄弟們大開殺戒,這是怎麼回事呢?

(康熙畫像)

說起來,康熙的兒子可不老少,他一生有35個兒子,其中活到成人的,也有24個之多。

康熙也是清朝歷史上對子女教育最為關注的皇帝。想在他這裡得到寵愛,不光要有顯貴得寵的生母,還得在學業和騎射上都有不俗的表現。

因此,皇子們為了能取悅康熙,自然都捨得下功夫讀書。這樣一來,大部分皇子不論才學還是騎射,都有可圈可點之處。

兒子出色,康熙自然得意,所以沒少在臣子們面前秀兒子們的書法和騎射等。

在這種情況下,想從中間挑一位合心合意的繼承人,照理說,康熙是很犯難的。

幸好,康熙早早就立了次子胤礽為太子。

本來,胤礽按出生順序是次子。但是他的生母是和康熙最為情深的赫孝誠仁皇后,且在他出生時便因難產去世。所以康熙在極度悲痛中,不僅親自撫養胤礽,還在他才滿一歲時,便把他立為皇太子。

按理,立太子是國本大事,康熙早早就定下了太子,剩下的就是勵精圖治,好好將他的王朝天下打理得繁榮昌盛就是了。

可是康熙長壽,竟讓胤礽眼巴眼望地做了28年太子。

不光如此,在諸皇子成年後,康熙還將本來屬於太子的權力,分割到了其他皇子的手中。

(胤礽畫像)

一方面,歷代熬死太子的皇帝也不是沒有;另一方面,諸皇子分權,胤礽他的地位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一向被康熙稱讚的胤礽終日胡思亂想,性格大變。不僅殘暴淫虐,還做了一些越位之事。這最終惹怒了康熙,胤礽落得個被廢黜的結局。

胤礽被廢,立刻引發了成年皇子們的奪嫡之爭。

在所有皇子中,老八胤禩是個文武全才。

他自幼聰慧好學,為人機敏,才學和騎射都十分了得,因此深得康熙喜愛。康熙三十七年第一次封爵時,他雖年紀還小,卻也被封為了貝勒。

由於胤禩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因此他的人緣也是諸皇子中最好的一個。不光宗室兄弟多與他親近,文武大臣也多與他走動。甚至連江南士人,也對他讚不絕口,因此他還有個“八賢王”的美譽。

比起優秀的胤禩,老四胤禛實在太黯然失色。

一是,胤禛的生母德妃不得康熙寵愛。

二是,胤禛在學業上不及胤禩,騎射上又不及老大胤禵,在諸皇子中,沒有出色之處。

三是,胤禛個性古怪,康熙就曾評價他“為人輕率,喜怒無常”。

因此,康熙一直不喜歡胤禛,甚至康熙三十七年第一次給成年皇子封爵的時候,胤禵和胤祉都被封為郡王,而條件符合的胤禛,卻只封了個貝勒。

(胤禩畫像)

所以,當胤礽成了廢太子後, 大家都認為最有可能被立為太子的就是胤禩。甚至胤禩也志在必得。老九胤禟、老十胤誐和老十四胤禵等人都為他出謀劃策,四處為他拉票。而滿朝文武也審時度勢,紛紛站到了胤禩這邊。

最終,當康熙召集文武大臣公選太子時,大家異口同聲地表示,胤禩有賢名,理當被封為太子。

這種情況讓康熙不由得勃然大怒。因為早在這之前,胤礽就因勾結大臣,想“逼宮”康熙禪讓帝位,才被康熙廢黜太子之位。在他看來,胤禩的舉動,和胤礽如出一轍。

康熙雖說此時已年邁,在皇權上的威信也跟著下降,但他始終熱熱愛著手中的權力。因此,誰若是結黨營私,威脅到了他的皇權,那他是一定會狠狠打壓的。

所以,胤禩雖有滿朝文武的支持,又有宗室兄弟的保舉,但是由於他犯了康熙的忌諱,所以被打壓得很慘。後來,康熙還和他斷絕了父子關係,也斷絕了他爭奪帝位的機會。

(胤禛畫像)

在這之後,康熙見皇子們為爭奪帝位手足相殘,不免悲痛不已。

其實,胤禛也覬覦帝位。不過他是個謹慎的人,在沒有摸清康熙的心思時,他一直韜光養晦,沒有盲目出擊。

在他看清康熙醉心於權力後,他才反其道而行之。

其一,對康熙交待的事情完成得一絲不苟。

其二,對康熙勤於問候,端茶送水。

其三,不與大臣交往,甚至也不與其他皇子交往。

其四,閒暇時間,便用來參禪拜佛。

胤禛如此特立獨行,一下就改變了康熙對他的看法。不但對他不提防,很親近,而且在臨終前,還把皇位傳給了他。


張生全精彩歷史


雍正在奪嫡過程中確實沒有像老八那樣得到那麼多兄弟的幫助,只有十三弟胤祥鼎立相助,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兩方面:



性格原因

雍正性格剛直,對待兄弟和大臣有點刻薄,不留情面。二月河作品為劇本的電視劇《雍正王朝》中,胤禛(雍正作為皇子時的名字)在追比國庫欠銀時是毫不留情。無論是小時候抱過他的老臣魏東亭,還是自己的親兄弟老十胤珴,甚至鐵桿兄弟老十三求情,都不管用,該還的還得還。由此可以看出雍正是鐵面無私,剛直不阿的,甚至有點不通人情。以至於朝廷上下稱胤禛為“冷麵王”。


相反,老八左右逢源、文武俱全、聰明能幹,以“賢”著名,對待兄弟謙恭有禮,對待大臣也是禮遇有加。在朝廷上下有“八賢王”之美譽。他也得到九弟胤禟、十弟胤珴以及十四弟胤禵的支持,在奪嫡過程中顯示出了強大的力量,在朝野中好評如潮。

韜光養晦、蓄勢待發

雍正不像老八那樣鋒芒畢露,而是暗中積蓄力量,以免受到打擊,從而給別人做嫁衣。但是有實力爭奪皇位的有大阿哥,三阿哥,其中大阿哥背後有權臣納蘭明珠的幫助,還有就是太子的地位在沒有受到動搖時是不能表現出奪嫡的野心的。


老八的“賢”儘管給他收攏了眾多和大臣,勢力空前龐大,甚至在太子第一次被廢之後選舉新太子時,朝廷一大半大臣選的是他。正是因為這引起了康熙的警覺和不按。老八的勢力已經威脅到皇權了,由此可以說胤禛在奪嫡過程中的不通人情,與兄弟不過密交往是對的,最起碼消除康熙對他的戒備。

所以說,雍正在奪嫡過程中沒有得到眾兄弟的幫助,有可能也是奪嫡的謀略之一吧。


古今博學


我是津城,我來回答。

為什麼雍正在奪嫡中沒有像老八那樣,得到眾多宗室兄弟的支持?

其實,這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其一,性格原因

老八為人活泛,滑頭,老好人,“八賢王”的名號可不是白起的。

老八聰明,處處鋒芒畢露,展露才華,拉幫結派,得到眾多宗室和大臣的支持。

說白了,就是老八情商高,人緣好。

而雍正就不同了,相比於老八,雍正更是屬於踏實幹實事的人,不會像老八那樣為敬人,除了老十三,在宗室中相對沒有多少支持者。



其二,出手晚

老八自以為自己很聰明,比老二更加適合當儲君,所以,還沒有廢太子時,老八就暗地裡拉幫結派打擊太子,為了贏得支持,結交大臣和宗室。

雍正原本是屬於支持太子的一派,屬於太子黨,並沒有像老八那樣早早的就露出奪嫡的野心,宗室和大臣自然不會追隨雍正。

其三,做事上

老八的工作,上通下達,有利於得到宗室和大臣的支持。

但是雍正就不同了,康熙讓雍正乾的是一些追繳虧空、整治貪官汙吏的事,這些事可都是得罪人的。



雍正想把工作幹好,就會得罪絕大多數人;幹不好,就會失去康熙的信任,雍正選擇的是前者。

所以,從工作內容上看,雍正的工作大多是得罪人的,老八的卻是討好人,支持老八的人自然要比支持雍正的多。

其四,策略不同

老八的策略就是鋒芒畢露,到處顯擺,宗室和大臣們一看,八王爺真聰明真厲害,以後很可能當皇帝,於是得到很多人支持。

而老四雍正則是低調做人,高調做事,踏踏實實,不顯山不露水,很多人會忽視他,看不到他的能耐,支持的人就少了。

但這種策略卻能引起康熙的注意,最後康熙把皇位傳給他。



雍正的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風格,才是人生的大智慧,雖得不到宗室的大多數人支持,但卻得到了關鍵人物康熙的支持。

可見,抓住關鍵,才是成功的大道理。


津城沐雨


通常,我們說的九子奪嫡,是說康熙死前具備一定身份地位的兒子,合計九個有比較大作用的參加大戰。分別是老大,廢太子,三、四、八、九、十、十三、十四。

五、七因為明面參與不多,十五及更後面的十六、十七等因為太小,所以通常就沒算到九子奪嫡裡。


這九位,按照大體上的淵源可以分為三個廣義上的鬆散集團。

一、廢太子集團,包括四、十三。

二、皇長子集團,包括八、九、十、十四。

三、三皇子派。

所以,很簡略就可以看出,皇長子集團佔據皇子中的數量優勢,但你以為皇長子佔據什麼政治優勢就是錯誤的。

皇太子印:


廢太子集團勢力歷來龐大,在被康熙親自下場進行打擊之前是碾壓皇長子集團的。廢太子的勢力令康熙夜不能寐,最終連續出手,囚死索額圖,又利用帳殿夜警事件處理凌普格爾芬等太子黨羽,公開廢黜,這些連環打擊才令廢太子集團發生崩潰。


皇長子始終被壓制。因為母親惠妃收養八阿哥的原因,收集到九皇子集團與十四靠近,形成了皇長子集團。


所以,當皇長子也被康熙處置後,八阿哥迅速成為第一大派系。成員成分是:



1、惠妃那拉氏為皇長子未來能夠被釋放,被迫將尚存的皇長子集團殘餘、本家勢力交給了養子八阿哥。

2、八阿哥起家支持力量的安親王系。

3、皇九子集團,包括九、十及其母家勢力。

4、十四子。

5、馬奇。


6、佟國維錯誤判斷局勢加入八阿哥。


本已退職的佟國維沒堅持住。在他利用康熙舅舅+岳父身份的鼓譟與聯絡下,一批中立貴族官員加入八阿哥集團。


所以,八阿哥黨看起來龐大,在於康熙肢解打擊了皇太子集團,才造成八阿哥利用局勢突然膨脹。但八阿哥又被康熙公開打擊後,勢力大衰,雍正也完全能夠抗衡了。


四川達州


這部電視劇堪稱清朝劇的經典之一,在那個九子奪嫡時期朝局也是非常混亂,康熙帝運籌帷幄,需要一位皇子做先鋒來替他完成一些他想要達到的目的,徵集災民修補河堤、追繳官員欠款等得罪了滿朝文武,影響到了皇子們自身利益,從而導致雍正變成了真正的孤臣,但也得到了康熙的信任

大家都稱老八為八賢王,也正因為這個賢王的稱號得到了朝中大臣和皇子們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