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就按這個年輕人的意見辦

1964年盛夏,王永志第一次走進戈壁灘時,剛剛被授予中尉軍銜,就參加了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種中近程導彈的試驗發射任務。


錢學森:就按這個年輕人的意見辦

▲青年時期的王永志


6月下旬,導彈像出鞘的長劍,矗立在酷熱的戈壁大漠之中,太陽像火一樣照射在大漠上,滾燙的沙丘散發出陣陣熱浪。

發射在即,導彈開始加註推進劑。但由於天氣太熱,導彈推進劑在高溫下膨脹了。燃料貯箱內無法灌進所需數量的燃料,結果將會嚴重影響設計的射程。

任務進行中,領導和專家們面對導彈射程不夠的問題一籌莫展。一個接一個的現場研討會、論證會上,專家們都在苦苦思索。

儘管導彈的燃料貯箱已被完全填滿,大家卻仍在挖空心思地想怎樣才能再多加進去一些燃料。


錢學森:就按這個年輕人的意見辦

▲東風二號導彈資料圖


看著總設計師、老專家們一個個著急的神態,作為從事總體設計的王永志更是心急如焚。

他沉思著,在當前高溫情況下,要注入理論上所需要的推進劑,必須擴大燃料箱,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是否可以另闢蹊徑呢?想著想著,他突然眼前一亮,溫度升高,推進劑密度就要變小,發動機的節流特性也要隨之變化,是不是可以從發動機節流特性去考慮呢?如果從這裡找到突破口,導彈就能正常發射。

於是,他拿起筆計算高溫情況下推進劑的配比來。經過一夜的反覆思考和計算,並經過反覆核算,王永志得出了一個自認為理想的結果:在高溫下,減少600公斤燃料,導彈就可以達到預定射程。

第二天繼續討論時,王永志胸有成竹地站起來說:“導彈發射時,推進劑的溫度高,密度就要變小,發動機的節流特性也要隨之發生變化。

我經過計算,要是能從火箭體內洩出600公斤的燃料,使火箭發射時推進劑的溫度不是增高,而是降低;密度不是變小,而是變大,這樣就能使發動機的節流特性發生變化,導彈就能命中目標。”

在場的專家們對王永志的建議都不以為然,還有人不客氣地說:“本來導彈射程就不夠,你還要往外洩燃料?”


錢學森:就按這個年輕人的意見辦

▲電視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裡重現這一情景

但王永志對於自己的思路和計算非常自信,不肯罷休,便去找正在發射場坐鎮指揮的國防部五院院長錢學森。

一箇中尉越級去找院長是需要勇氣的,此時,他也顧不了那麼多了,壯著膽子敲開了錢學森的門。

此時的錢學森也正在為推進劑的溫升問題而冥思苦想,聽完王永志的陳述後,他的眼裡漸漸亮起了一道光。錢學森沉默了幾分鐘之後,點點頭說:“行,我看這個辦法可行。”

在新一輪的討論會上,錢學森指著王永志對總設計師說:“這個年輕人的意見是對的,就按他說的辦。”

果然,導彈洩出一些推進劑後,射程真的如王永志設想的那樣變遠了,問題迎刃而解。試驗結果表明,經過修改後的導彈三大系統全部工作正常,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射程也滿足了要求。

緊接著,按照王永志的這個辦法又連打了3發導彈,發發命中目標。

經過這次任務,王永志的創新路線和逆向思維得到了同事們的讚賞,受到試驗隊的表揚,也引起了錢學森的關注。

從這裡開始,王永志在發展航天科技的道路上脫穎而出,一路披荊斬棘。


錢學森:就按這個年輕人的意見辦

▲2005年,王永志夫婦探望恩師錢學森

60年代末,中國決定集中力量加快研製洲際導彈。

王永志從中程導彈的研製隊伍中被抽調出來,參加洲際導彈的研製工作,被任命為該型號的副總設計師,協助總設計師屠守鍔工作。

王永志參加了總體參數的確定、性能的分析計算、箭上各分系統的技術協調和參數的匹配,並擬定出地面試驗和飛行試驗方案。

為適應戰備急需,加速研製進程,王永志提出了一個優化方案,不僅贏得了時間,還節省了投資。

此外,王永志協助屠守鍔制定出以現有導彈為原型改造成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方案,使中國按時完成了發射返回式衛星的任務。


錢學森:就按這個年輕人的意見辦

▲王永志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背後是長二捆火箭


70年代後期,洲際導彈研製成功之後,我國開始研製第二代戰略導彈。

根據錢學森“第二代戰略導彈的研製要由第二代人掛帥,建議由王永志出任總設計師”的提議,王永志受命擔綱了戰略導彈的總設計師一職,主持制定了體現技術更新換代要求的總體技術方案。

後來,王永志又先後擔任了三種火箭的總設計師,還是長征二號捆綁式運載火箭的主要倡導者和研製總指揮。

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後,王永志被任命為工程首任總設計師。


錢學森:就按這個年輕人的意見辦

▲王永志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