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自稱看透了一切,沒有目標,沒有追求,生死看淡,你怎麼看?

願我不上天堂


我覺得是個很恐怖的事情,人生於世必定對某些事感興趣,如果變得無慾無求,那就世間無所意義,猶如朱自清的匆匆,在每天的平淡中感嘆時間如水流失,卻沒激起一點漣漪,不過或許因為某種原因讓人對世間失望吧


万俟家族


我認為不過是自我安慰罷了。越是這麼說的人,可能越在乎。試問,真的會有看淡一切,看淡生死的人嘛,我看就是扯淡。

一個人,如果看透一切,沒有目標,沒有追求,看淡生死,很快就會死了,因為已經沒有活著的慾望了。

第一,越是這麼說的人,可能越在乎,只不過用這種語言,想把自己表現的雲淡風輕。

上學的時候,學校發獎學金,有一個同學,她總是話裡話外的說,我看淡這點獎學金了,我才不會像你們那麼能爭呢。但是每次評獎學金的時候,她比誰都積極,各個宿舍轉悠,打聽消息,看誰的分數高,我們知道她比誰都想要。其實,誰給錢過不去,盡人事,聽天命就好了,幹嘛給自己帶不爭不搶的高帽子。

第二,這可能是給他不願意努力而尋找的藉口

也有可能是他的生活太閒了,想做出改變,又不知道如何下手,所以就告訴自己,我看透一切了,其實是在給自己的無從努力尋找藉口。

試問,真的會有看淡一切,看淡生死的人嘛,我看就是扯淡。看見別人很努力,自己卻又不知道如何努力,乾脆就說自己看淡一切,到底有沒有看淡,只有他自己知道。

第三,如果一個人告訴你,他已經看透一切,沒有目標,沒有追求,看淡生氣,那麼他可能受到了很嚴重的打擊。

這種打擊,可能來自情感上,相戀多年的人分手了,很愛的另一半離婚了,這都可能給他造成這種錯覺,因為太痛,所以在自我麻痺,不願意想起來。也有可能是生意上的失敗,投的錢都賠進去了,走投無路的境況,總之,他很有可能遭受到巨大的打擊。

這種打擊會讓他自我麻痺,讓他自我安慰以減輕痛苦,他說看淡一切,看淡生死也不過是說說而已。

第四,可能他對生活無望,就想混天撩日的過著

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景象是多少人嚮往的生活,可是陶淵明並不是一開始就過上這種生活,那是在求取功名不成功,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呀。自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都說自己追求的是悠然自得的生活,其實也不過就是無以施展自己的抱負,只能追求田園生活。

總結:人是社會動物,不可能無慾無求的活著,無慾無求的人,是活不下去的。看淡一切,也不過是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境況。


筱而素語


他是受了多大的打擊啊……

看到了這個話題突然流了淚……應該是因為這就是半年前的自己啊……

半年前我就想提問者說的這樣,沒有了目標,也沒有了追求,甚至也有些生死看淡了。

半年前,剛從工地下來,為了維護和對象的關係,從新疆飛越了三千多公里回到了河南。因為是鄭州,所以花銷真的很大。從工地帶出來的幾千塊錢根本就撐不了多久。每天的旅館住宿,每天的吃喝,每天的出去找工作的路費。最後臨時決定找了一個包住的工作。賣海景房!是啊,河南哪裡有海景房?是印的傳單,穿著西裝一張張的發!一個月的時間,工作毫無進展!加上吃飯,買水,坐車!根本剩不下多少錢!看著同事們兩三個月依舊賣不出去,我心灰意冷。

感覺真的太難熬了。諾大的一個一線城市,工資水平對我們這樣沒有學歷的人很不友好!每天和家裡人通電話,一起想辦法看有什麼出路。家人也是想讓我回工地老老實實幹!也不怎麼出主意。那時候真的很累很累!心累!再加上和對象矛盾加劇!心灰意冷下,回到了我的家鄉!一位朋友來接我,聊到了凌晨一點。依舊沒有辦法……太晚了,讓他回家休息了。我自己在街頭坐到了天亮……那時候感覺什麼都是灰暗的。什麼都不好做!

在家頹廢了一段時間,我家人說,你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呆幾天,想想,然後去工作!

就這樣…在我們家鄉的中原車城附近一家店一家店的問,看他們招不招銷售顧問,正好沃爾沃汽車招人,然後我就入職了,慢慢的調理狀態,剛恢復鬥志,但偶爾還是會感覺到黑暗……留下了些後遺症。

所以,如果他經歷過打擊的話,我能理解他。如果他在我的城市,我願意請他喝頓酒,聽聽他的心事…

可能會有朋友說,才工作不如意就這麼難過,這麼不抗打擊嗎?其實您沒經歷過我的過往,不能理解的。那段時間,每天都是煎熬,理想和現實差距太大了,每天都可以用“熬”來形容。每天的打擊加打擊。心灰意冷加心灰意冷。真的很難。

我也相信,所有的黑暗都會過去!都有的一切都會走上正軌!加油!



大閣主


我差不多就是這樣了,從小經歷多次嚴重外傷,手腕部動脈韌帶割斷,從二樓臉朝下掉下去,一氧化碳中毒,被蜂蟄昏迷,食物中毒昏迷。這些東西帶給我的後遺症就是一個非常非常不好的身體,不能冷,一冷就凍瘡,咳嗽。不能熱,一熱就流鼻血,中暑。骨瘦如柴,四肢無力。這種身體狀況,給貧困的家庭帶來了負擔,因此被歧視,從小不知道什麼是親情,也沒感受過溫暖,也沒有人搭理,又不能出門,經常一個人孤單的看螞蟻,別人看我好像是透明的。好不容易長大了,努力過後有了好工作,買了房子,卻出現劇烈頭痛和眩暈,嚴重到整個人狂躁不已,經常出冷汗以後休克。所謂的愛情不敢要了,親情沒什麼體會,只有友情。無可奈何賣了房子辭了工作,回老家種地。在我如此難過的時候,老家所有的親戚,都在催我結婚,我心裡覺得好好笑,我記憶裡你們這些親戚基本都只是打過照面,現在都好關心我,感覺像在看電影一樣,熟悉又陌生。我已經不怕死了,只怕病痛折磨。也沒有目標了,因為有目標身體未必跟得上。至於追求,誰不想自由自在啊,隨心所欲啊,逍遙快活啊,不現實不是嗎,明天醒來還是要吃米飯,該煩惱的東西繼續煩惱,解決了這個會有下一個。人生的每一天都是最後一天,我只要不後悔昨天就行了。


天一閣圖書管理員


我認為,這種人是遇到了大不幸或沉重的打擊,對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或叫心已死。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心死,他對人間已不再留戀,對一切失去了興趣,甚至見人都感到厭煩。我老家有小夥子,因生活困難到外面闖蕩,自己搞了個對象,領回家讓父母看,母親橫豎不同意這門親事,願意讓兒子在當地找對象,兒子回來後,因家庭條件差,說兩個沒成功,後來歲數一大,也就沒人說了,後來分家後一個人過,由於婚事的打擊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天天混在麻將局賭小錢,有時一天吃一頓飯,一天兩夜不睡覺,時間一長病倒了,再加上沒人管,五十多歲就去世了,就這樣蹉跎了一生,真是令人唏噓!


王西真


如果一個人自稱看透了一切,可以說明他是兩類人。

一類人,他是經歷過現實生活的磨難,歲月的打磨,經歷了血雨腥風,有過成功時的輝煌燦爛,也有過低谷時的落魄撩到。

這類人通常有了很深的洞察力,有很深的城府,遇到各種問題都能夠通過問題看到本質。當所有的浮華褪去,剩下的才是實實在在的樸實和平淡。也就磨滅了對生活的激情,所以,才會有沒有目標,沒有追求,生死看淡的說法。

另一類,則恰恰相反,他們大都初出茅廬,有著高傲的鬥志和激情,對社會沒有很深的瞭解,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稍微碰壁,或者跌了一個打更頭,就會感慨自己,沒有目標,沒有追求,生死看淡。

這也就說明了,他們的心裡素質很脆弱,經不起大風大浪的考驗。

就拿談戀愛分手,最後自殺的青年男女舉例說吧,就是心裡素質薄弱的體現。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過程,都是從年輕走向成熟在走向老齡的過程。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不同的年齡段,對自己的成長的學習,勇於挑戰,面對挫折,永遠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活到老,學到老。

祝大家心想事成,幸福快樂每一天。



艾美霓裳


在我看來,看透一切有兩種境界。

第一種,看破人間。

不再為喜怒哀樂所牽掛,明白生死有命,懂得隨遇而安,不強求不爭取不執著不動容。

在佛學裡各種理論大都接近看破,沒錯,只是接近。

因為上天有好生之德,而佛祖慈悲為懷——他們心中一天有蒼生,就一天都無法看破。

真正的看破可以理解為一種異常的自私行為,大抵可以說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過我的萬丈紅塵,任世間狼煙四起還是天下太平,都與我無關。

其實人比佛祖容易看破,因為人可以置身萬物於事外,而佛祖不能,佛祖心有蒼生,蒼生苦則心痛。

但人又難成佛,因為心中無慈悲,卻又因此更易看破。可以說是得失無非一念間。

這一刻的你,沒有慾望,沒有愛恨,不追求生理的享受或折磨,也不追求心理的慰藉或悲喜,你就像天地間一棵自生自滅的花草,除了寧靜,只有寧靜。

第二種,迴歸自然。

這種境界接近物理學。

你開始懂得天地萬物無非一種運行,明白太陽月亮不再富有含義,它們也不過宇宙中遵循物理軌跡運行的一個球體。

參透天地,是因為你突然明瞭,世間一切不過人為的假象,你說它歡喜,它便歡喜,你道它憂傷,它便憂傷。

你的眼界不再侷限在人世,你的思維不再停留在人生,你恨不得自己有一雙無敵的眼,可以看穿宇宙的另一邊。

這一瞬間,你明白人的渺小,懂得天地的偉大。引用電影斯嘉麗的《超體》(推薦你看看)裡的對白:什麼東西證明了它的存在?是時間。

但是當你的看破境界達到這一層的時候,連時間都無法與之匹敵。

這一刻的你,沒有知覺,沒有思維,聽見就是聽見,看見就是看見,時間空間都失去了概念,你就像是宇宙間一粒漂流的星體,除了寧靜,可能連寧靜都沒有。





文采悅


  • 您好!很榮幸能夠回答您的問題。您提出來的問題是:“如果一個人自稱看透了一切,沒有目標,沒有追求,生死看淡,你怎麼看?”,我來試著作如下的分析:
  • 在我個人看來,這句話道出了兩種對於生活的態度,同時也活出了兩種人生。
  • 第一種:我們身邊不乏很多已是暮年成功人士的例子,當他們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實現了一個又一個人生的目標,追求過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突破,便學會了用淡然看待一切。隨著時間的流逝,更體會到人與自然的關係,明白了大自然的人終究要回歸“大自然”中去。
  • 第二種:之所以有這樣認識的人,若非已是垂暮之年,源自於生活的挫敗與折磨。自己也曾為目標奮鬥過,但總是無法接近,在著追求的路上奔跑過,卻不能堅持下來,也就覺得人生苦短,該學會放下的態度,極為平和的看待生命的價值。大家試想,若五柳先生初入仕途,就能官拜高位,我想能夠看到《桃花源記》這樣佳作就是奢望了。
  • 總之,個人覺得無論何種人生,都將是我們自己的人生,就該活出他的與眾不同,即使結果不盡人意,我們也要為自己喝彩,因為我們這樣的活過。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謝謝!

軼暄暄的小視圈


我想試著站在他們的角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覺得會產生這種想法,可能是因為他們發現人這一輩子不過入學、擇業、婚姻三件大事。他們覺得人的努力沒有意義,終究逃不過生老病死。他們相信人性有弱點,即使面對惡貫滿盈的壞人也會認為人性使然,有什麼可厭惡的呢?當一個人沒有喜惡、沒有慾望、沒有波動的時候,他又怎麼可能有目標、有所求呢?其實他們想的有沒有道理呢?非常有。但是人如果把什麼都看的太明白,心也易生悲涼。

《奇葩說》是一個我特別喜歡的綜藝節目,我記得有一期的辯題是“遇險時伴侶手刀逃跑,我該不該原諒他?”,我印象特別深的一個觀點來自傅首爾,她說“不原諒是對自己的一種救贖,伴侶手刀逃跑你原諒他,它伴隨著對人性深刻的洞察,伴隨著你對人性的接納和妥協,這樣就會讓你從此只相信人性,不相信人。”

有的人看的太明白是經歷的太多,遭受的惡意太多導致過於敏感;而有的人心生悲涼是沒長大,還沉浸在疼痛青春、明媚的憂傷的世界裡。我想我們主要討論的是前者,後者應該就沒什麼討論的必要了。我認識這樣的兩個人,都是原生家庭很複雜,爹不疼娘不愛的那種類型,其中一個我們暫且叫她A同學,和你描述的很像,感覺對什麼都無所謂,做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另一個B同學,雖然也會很無奈,不是很陽光,但是她內心有希望,總是會和我們暢想一下未來、怎麼讓生活變得美好一些的話題。

相似經歷的兩個人,A同學的內心好像一潭死水,對什麼都看的很淡、甚至有些絕望,這個可能是絕大多數人在面對不如意時的普遍選擇;可是即使身陷囹圄仍心懷希望的B同學,不是更令人好奇和敬佩麼?其實我總覺得自己人生淺薄經歷的太少,是個沒見過什麼大風大浪一直在蜜罐裡生活的人,對生活確實缺乏深刻的理解。可是以我僅有的人生經驗的來看,如果真的有一天我遭受了變故,我希望我能夠成為B同學,因為我始終認為既相信人性也相信人,才是對生活最深刻的洞察!


辣根豆芽兒


這樣的人就是近幾年標榜的佛系青年吧,他進入了低慾望狀態。

他有一份可以養活自己的工作,吃得起外賣住得起公寓,也不求升官發財,讓他當個科長他可能都推三阻四。

我認為時代在改變,社會物質極大豐富了,越來越多的人追求個性化的生活。

只要他個人很喜歡,很享受這種境界,也無可厚非。

我聽過一個很牛的觀點,認為低慾望是富貴病,是繁花落盡,歸於平靜。我覺得有幾分道理。

一個自稱看透了一切的人應該經歷很豐富才對吧。

他現在說看淡生死,沒有目標,沒有追求,不代表他以前也這樣。

也許他的收入達到一定水平了,他突然覺得自己的生活沒啥意思。

別人閒庭信步的時候他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地趕路,連路邊的小花開了還是謝了他都不知道。

現在他累了,想放鬆一下,想過一段他喜歡的人生。

但也有另一種情況存在,他覺得怎麼努力都過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只能退而求其次。

比如抓住眼前的一些小確幸,喝點小酒,哼點小曲,刷刷微博,看看頭條,不也挺好的嗎?

我有個朋友是某電力公司的高工,事業心很強。但天不遂人願,混了大半輩子還是個小主管,而他很多同學在同行業卻當上了大領導,拿著很高的年薪。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他時常說:活著沒意思,沒勁兒。

曾一度比較頹廢,渾渾噩噩,也是沒有追求沒有目標的狀態,不過現在好像也想通了。

因為在體制內,他這個年齡已經沒有提拔的可能了,所以他現在上班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就等退休了

我看到這個問題第一時間就想到了他,我故意把問題發給他,問他怎麼看。他回答說:無慾無求,自由自在,人生最高境界。

我問他:如果是年輕人呢?

他沒說啥,就說了個“和尚”。

我想他的意思大概是年紀輕輕就看透一切,不努力實現自我,不如去當和尚吧。

看來他內心還是滿滿的正能量,看不起年輕人沒有慾望。他不是真的與世無爭了,而是年齡大了,向現實妥協了。

我女兒在疫情期間的表現就令我崩潰抓狂。她每天都不想學習,高考迫在眉睫了,卻仍然打遊戲看動漫,不亦樂乎。她還說我不懂她,說她自己知道學習,讓我別管。

我不竟在想,這樣的年輕人以後怎麼強國啊?

有人說我這種擔心是杞人憂天。因為社會多元化了,有很喪的人就有很努力的人,有想當工人的,也有想當總統的。社會最終都會有序前行。

既然如此,我們就先做好自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