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的前世今生,其席卷全球的影响力,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

当今世界,只要美国联邦储蓄系统调整一下货币政策,就足以影响到全球的经济状况。美联储具备着美国中央银行的职责,同时还扮演着世界央行的角色。美联储的主席们不光拥有仅次于美国总统的权力,还在全球政治和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但是,早期的美联储却不曾拥有如此巨大的权力。

美联储的前世今生,其席卷全球的影响力,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

在1913年以前,美国政府做出过许多建立中央银行的努力,但是处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美国的中央银行始终没有建立起来。

1907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其直接原因就在于拥有行业特权的美国第三大信托投资公司无视股市和债券的高风险性,将纽约一半的银行贷款都作为抵押投资在了股市和债券上。最终投资失利,引发了华尔街的大恐慌。杰斐逊的自由资本主义的信条开始遭受到了众多的质疑。

于是,汉密尔顿的理念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深思。1910年11月,华尔街大亨秘密的积聚在一起,进行了长达两周的会晤和磋商。最终,一个具有《联邦储备法案》草稿性质的文件——《奥尔德里奇法案》出台,意图建立一个由私人金融家为主导的中央银行体系。

在递交国会通过时,这个法案遭到了民主党的阻挠。民主党认为,银行应该是为便利大众而存在,所有与银行、货币有关的法律,都应该保障大众的权利,同时彻底避免有钱人掌控银行,滥用权力。

为此,提交法案的政客和银行巨头们极力的说服大众,美联储不是也永远不会成为央行。1913年,众议员卡特•格拉斯以《奥尔德里奇法案》为蓝本草拟了《联邦储备法案》。同年12月,该法案以压倒性优势通过,威尔逊总统批准了该法案。而这个法案中规定的美联储体系的组织结构和框架,与之前华尔街大亨密谋的《奥尔德里奇法案》没有任何不同。1914年11月,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正式运行。

美联储并不是完全由私人银行家掌控的中央银行,而是政府与金融家利益集团相互妥协调和的产物。

美联储的前世今生,其席卷全球的影响力,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

美联储成立之初,的确受到了摩根财团为代表的私人银行家的控制。第一任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正是摩根财团出身的本杰明•斯特朗。

斯特朗将当时不断膨胀的国债作抵押,逐渐成了美国财政部的唯一财务代理,而其他反应不够迅速的地区联储银行排挤到边缘。作为监督联储银行的机构——华盛顿联储委员会的权力被架空,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却被抬高到了绝对统治地位。

出于斯特朗的原因,纽约联储银行则变成了摩根财团在美联储体系内部的代理公司。此外,美国多任总统,如威尔逊、哈丁以及之后的柯立芝、胡佛,也都与摩根财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种结果令美国人民感到,美联储最终还是沦为了金融家操纵政治权力的工具。少数金融家甚至可以通过操纵美联储达到掌控美国经济乃至掌控全球经济的效果。

但是,越是结构复杂的系统就越难掌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越难被个别家族长期、稳定、世袭般的垄断。各金融势力之间以及其与政治势力之间的关系也因利益不同而时常发生变化,非常不稳定。

事实证明,操纵美联储并不能达到长期、稳定掌控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效果。罗斯福新政期间,摩根财团的金融霸主地位遭到了挑战。洛克菲勒财团以及雷曼兄弟和高盛投行、肯尼迪家族、贾尼尼家族、贝泰工程公司等联合起来形成了强大的反摩根同盟,势必要击垮摩根财团的金融霸主地位。

美联储的前世今生,其席卷全球的影响力,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洛克菲勒财团趁机吞并了摩根财团掌控的全部大通国民银行。反摩根同盟共同推动了罗斯福新政时期,即1933年和1935年的银行法案。

这两个法案彻底改变了美联储的面貌,美联储的掌控权被牢牢地且永久性的掌握在华盛顿政府手中,纽约联储银行及众多地区分行都成了不重要的角色。新政造成了摩根帝国的衰落,加之其他金融势力的联合绞杀,摩根财团再也不复当年的辉煌,并不得不在新的统治力量面前低声下气寻求生存。

美联储的前世今生,其席卷全球的影响力,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

“二战”后,洛克菲勒财团地位不断上升,成为了东部权势集团的代表,控制了美联储。东部权势集团是以美国东北部各大工业城市,例如纽约、波士顿、芝加哥、费城等为聚集核心的大财团们构成的。这些财团包括洛克菲勒、卡内基、福特、摩根。他们汇聚了全美东北海岸的上流社会的领导人物,以及他们掌控的足以影响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复杂社会网络——全美一流的金融行业、工业、法律事务所、媒体、制定政策智囊团、大型基金会高级俱乐部以及名牌大学。

东部权势集团权势熏天,能够决定了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左右国会和两院的意见、掌控总统选举,甚至对美国有道德文化方面的深远影响。东部权势集团通过推举集团内部的成员担任美联储主席来掌控美联储。

1933年,罗斯福在一片经济萧条中上台。罗斯福政府果断摒弃了金本位制,禁止美国公民持有黄金。他们必须把黄金兑换成美联储发行的纸币才能实现购买行为。美联储纸币取代了黄金成为了唯一的法定货币,它不仅能够用来偿还一切的公共或私人债务,还能够用来纳税。

这项举措令美国的有价证券投资者们损失了近600亿美元,约合现在的8000亿美元。与此同时,罗斯福政府还着手兴建了新的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它能够为储户存在银行里的钱提供保障以稳定金融市场,尽量减少银行储户面临银行倒闭时的财产损失,而前提则是储户必须预先为提供一笔贷款担保来扶持银行体系。这笔贷款担保也只不过为存款总额的1%~2%。

美联储的前世今生,其席卷全球的影响力,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

“黄金券”和“国债”构成了美联储资产的两大部分。一方面,美联储把黄金交由财政部保管,而财政部则需提供“黄金券”作为收据,保证能够按面值100%来兑换储存在财政部各金库中的黄金。另一方面,美国政府还推行国债。

国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商业银行持有的活期存款,即存款准备金;二是联储纸币,即美联储发行的纸币。存在美联储里的活期存款是商业银行促进信贷快速增长,满足社会投资需求的根本,只有在公众要求取出银行账户中的现金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才不得不向美联储要求取回存款,进而美联储才需要动用印钞机来发行联邦储备纸币。

储户必须通过联储纸币来兑现他存在美联储商业银行中的活期存款,也就是说,不论美联储发行多少纸币都不会破产。例如,美联储向纽约公开市场上的代理公司发出指示,要求其购买1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这时美联储只需凭空开具一张10亿美元的支票给纽约联储银行,并由其将支票转交给某个政府债券交易商来交付这10亿美元的美国政府国债。

这位交易商买下国债后就把这张支票存进他开户的商业银行,那么这位交易商的商业银行的户头里就增加了10亿美元的活期存款。商业银行接受到支票后迅速来到美联储纽约分行,将收到的支票存在它自己的活期存款账户上,于是该商业银行就会多出10亿美元的准备金。也就是说,这家商业银行拥有了更多可供发放的贷款。

这批贷款被发放后,又被其他人存在其他银行,用不了多久,整个银行体系的信贷量以及货币供应量将远远超过政府发出的10亿美元的国债。因此,美联储可以通过购买或出售资产影响到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变化,并产生杠杆效应。也就是说,如果美联储想要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宏观调控,它就可以通过购买或出售资产来进行。美联储购买资产,货币供应量就会随之增加;而当它出售资产,货币供应量就会随之降低。通常其在市场上买入或出售资产都是以美国国债的形式进行的。美联储就是通过如此的公开市场操作来充当政府宏观调控的工具的。

美联储还可以通过另一个方式来调节货币政策,即调整法定最低存款准备金标准。如果之前的银行存款准备金最低占银行存款总量的10%,而美联储突然宣布将这一比例降低到5%,那么货币供应量就会翻倍增长。如果这一比例突然提高到20%,则就意味着货币的供应量将减少一半。

美联储的前世今生,其席卷全球的影响力,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

通过以上种种货币政策,美联储几乎拥有了按照自己意志来决定货币供应量的绝对权力。政府能够借助美联储来保障金融系统的安全,避免通货膨胀和经济紧缩的状况出现。所以,美联储即能保障华尔街的安全,又能配合政府保证经济平稳发展。

这标志着政府取代了私人银行家,成为监管和调控经济的主要力量。政府这只强有力的“看得见”的手在市场经济中的调控能力逐渐增强,与“看不见”的手相互配合,作为强大的左膀右臂共同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