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鱿鱼等于40口肥肉吗?

athenacool


当然不是,鱿鱼属于海鲜,蛋白质含量达16%-20%,而脂肪含量非常低,不到1%,而猪肉的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3%,猪里脊肉的含量约为20%,五花肉为7.7%,而脂肪猪肥肉为90%,猪前肘为32%。

鱿鱼,虽然名称中带有“鱼”,但它并不属于鱼类,而是属于软体动物,也是海鲜中的一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浅海,鱿鱼身体呈长锥形,前段有吸盘,分为头部、颈部、躯干部三个部分,鱿鱼中含有丰富的钙,铁,磷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B1等营养成分,鱿鱼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例如EPA和DHA。

作为荤菜选择来源,食用鱿鱼可以补充脑力,预防老年痴呆等病症,非常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同时,减少血管壁内所堆积的胆固醇,预防血管硬化。而老年人膳食应食物多样化,保证食物的摄入量充足,如果对于鱿鱼,咀嚼功能比较差的话,可以剁成糜状,裹些许淀粉,做成汤来吃。

而对于一般成年人来说,鱿鱼可以和蔬菜一起做一道菜,蛋白质食材搭配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荤素搭配,很不错,例如芹菜,青椒(红椒)等。

准备200克鱿鱼,切成长条状,内脏部分可以买的时候在市场或者超市提前让店家清理干净,芹菜200克,切成3-4厘米长度,准备小米辣,姜片,蒜末待用。

橄榄油10-12毫升,加热5-6分热,加入小米辣,姜片,蒜末,均匀炒熟,倒入鱿鱼,变色后加适量生抽,料酒,充分炒匀,加入芹菜,再充分炒制,即可装盘。


营养师邱天


一口鱿鱼等于40口肥肉吗

网上流传有这样的数据:每100克鱿鱼胆固醇含量高达615毫克,是肥肉胆固醇含量的40倍、全脂奶的44倍、墨斗鱼的3.4倍、带鱼的11倍、鸡胸肉的7.7倍、猪瘦肉的7倍、羊瘦肉的6.15、牛瘦肉的6.75倍、豆制品的615倍。

  1. 所以吃一口鱿鱼等于40口肥肉?数据来源真实吗?

根据《中国最新食物成分表》,“每100克鱿鱼干(含水率21.8%)含胆固醇871毫克;每100克的里脊肉胆固醇含量151毫克;100克猪肉(肥)含胆固醇109毫克,肥肉(含水分8.8%),换成干重,大约是119.5毫克。”美国农业部数据是,每100克鲜鱿鱼(含水率78.55%)含胆固醇233毫克,换成同等含水率的鱿鱼干,胆固醇含量约为849毫克。

从数据的对比来看,鱿鱼的胆固醇含量的确挺高,鲜鱿鱼胆固醇含量约达肥猪肉的2倍,鱿鱼干胆固醇含量达肥肉干重的7~8倍,但并没有40倍那么大的差异。

其实把鱿鱼和肥肉作对比,本身是不科学的。肥肉比鱿鱼含更高热量和脂肪,平均100克肥肉含有632千卡的热量,而100克鲜鱿鱼只含有92千卡,还不到肥肉的1/7。并且肥肉脂肪含量高达88.6%,是鱿鱼的80多倍,甚至大多是对人体心血管健康不利的饱和脂肪,所以吃肥肉不如吃鱿鱼好。

那吃鱿鱼会增加胆固醇含量吗?

近年来,我国人民胆固醇水平由于动物性食物摄食量增加而逐年递增,人体内累积过多的胆固醇可能引起高血脂,进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传统认为鱿鱼含有很高的胆固醇,甚至有一口鱿鱼等于40口肥肉的说法,导致很多人不敢吃鱿鱼。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鱿鱼内脏中胆固醇含量最高,比蛋黄中胆固醇含量高出近26%,而鱿鱼胴体中胆固醇含量较少,说明鱿鱼的胆固醇几乎完全存在于内脏,但我们平时吃的是鱿鱼的可食部分(即鱿鱼胴体),所以不必顾虑会导致胆固醇过高。[1]

那吃鱿鱼好不好?鱿鱼和肥肉哪个营养好?

总体来说,鱿鱼比肥肉的营养价值更高。

鱿鱼的蛋白质含量为17%,氨基酸结构合理,是理想的膳食蛋白质来源,而肥肉蛋白质含量只有2.4%。另外鱿鱼中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硒、碘、锰、铜等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对骨骼发育和造血很有益,对抗病毒、抗射线也有一定作用。

研究表明吃鱿鱼还可以降低动物血脂,这与鱿鱼中所含的多种营养成分有关。鱿鱼中的牛磺酸具有促进胆固醇代谢和排泄的作用,可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预防和改善作用;DHA可以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有效减少血管壁内所累积的胆固醇;鱿鱼中所含的多种水溶性小分子化合物和甜菜碱也具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2]肥肉中则含有较多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而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牛磺酸含量极低,所以吃太多肥肉会明显提高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

研究发现鱿鱼的食物功效比明显高于肥肉,说明鱿鱼蛋白营养高于猪肉蛋白。通过研究鱿鱼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发现,在小鼠饲料中添加9%~12%(以蛋白质计)的鱿鱼可明显降低正常小鼠以及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而肥肉明显提升小鼠的血清胆固醇含量,说明吃鱿鱼不但不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甚至可以预防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

所以鱿鱼富含优质蛋白,不仅营养价值优于肥肉,而且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方面也有极佳的效果。

那能不能多吃鱿鱼,少吃降脂药呢?

答案当然是不可以。

有实验选取33名年龄在22~28岁之间的健康人员每天食用100g鱿鱼持续20d,结果显示:每日摄入100g鱿鱼,10d后该群体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降低,20d后血清甘油三酯降低接近20%,但总胆固醇以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没有明显变化,因此,鱿鱼的摄入不会增加由于血脂升高所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吃鱿鱼可降低人体血清中甘油三酯浓度,这与小鼠实验结果一致。但吃鱿鱼可以降低小鼠的胆固醇水平而无法降低人体胆固醇水平,这是因为小鼠血清中胆固醇主要分布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而人体血清胆固醇主要分布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小鼠与人类血脂结构的差异是摄食鱿鱼对血清总胆固醇影响不同的的主要原因。[3]

每日100g的鱿鱼摄入可显著降低人体血清中甘油三酯浓度,不会增加由于血脂升高所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对降血脂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对高胆固醇导致的相关疾病并没有辅助作用。

事实上,谁都不知道一顿吃的鱿鱼能代替几片药,每个人的用药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被精确控制,所以不能靠吃鱿鱼来替代规范用药。

参考文献:

[1] 丁卓平,王明华,刘振华,何钰,赵东艳.食品中胆固醇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与比较[J].食品科学,Food Science,2004,25(01): 130-135.

[2] 王玉明,任兵兴,马琴,胡晓倩,王静凤,薛长湖.摄食鱿鱼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Periodic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2009,39(03): 409-412.

[3] 王玉明,杜磊,任兵兴,薛勇,李兆杰,薛长湖.摄食鱿鱼对人体血脂的影响[J].食品科学,Food Science,2011,32(07):286-288.


超哥话食


“鱿鱼的胆固醇含量确实高于肥肉,肥肉的胆固醇含量约为肥肉的3倍左右,网上传言吃一口鱿鱼等于吃四十口肥肉的说法较为夸张,并不属实。”

首先我们把鱿鱼和肥肉用水煮熟

然后各取样10g,加上同等分量的水打碎,进行萃取

加入试剂,放入仪器进行检测,

仪器测量结果:

肥肉的胆固醇含量 72mg/100g

鱿鱼的胆固醇含量 230mg/100g

鱿鱼中的胆固醇含量是肉的3倍左右

这是湿鱿鱼的含量,干鱿鱼的胆固醇含量会更高一些,能达到800mg/100g,是肥肉的11倍左右,

除了胆固醇以外,肥肉和鱿鱼中的其他营养含量如下:

总的来说,鱿鱼还是属于就健康的食物,但是要合理适量的食用。


流离不流离



经测定,每100克鱿鱼的胆固醇含量高达615毫克,是肥肉(53毫克)胆固醇含量的8倍、全脂奶的44倍、墨斗鱼的3.4倍、带鱼的11倍、鸡胸肉的7.7倍、猪瘦肉的7倍、羊瘦肉的6.15倍、牛瘦肉的6.75倍。鱿鱼的蛋固醇虽然是肥肉的8倍,但鱿鱼却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食品。其所含的胆碱,更是可比之于鸡蛋肝脏的含量。胆碱是大脑记忆力的建筑师,孕期及哺乳期的新生儿尤为重要,此时若摄入不足,将影响终生。胆碱是神经传递介质乙酰胆碱的合成原材料,—种神奇的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一种B族维生素。胆碱与脂肪酸泛酸等联合生成胆碱磷脂,也就是卵磷脂一磷脂酰胆碱,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占脑细胞湿重的30%以上,干重的70%∽80%,主要集中在神经细胞,内脏及免疫系统之中。胆碱还可以分解同型半胱氨酸,一种对脑细胞有毒害的物质。成年人每天都需要五佰毫克的胆碱,孕产妇的需求量更大。当人体急缺胆碱时,会引发急性肾炎,危及生命,此时人体就会分解卵磷脂,以获取宝贵的胆碱。而卵磷脂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乳化蛋固醇,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脂与极低密度胆固醇。胆碱富含的脑组织因蛋固醇太高而不宜食用,但可以通过食用蛋黄,花生大豆,鱼,肉,奶,甘蓝与菜花包菜而获得,最优质高效的来源,仍属各类海鲜,包括鱿鱼深海鱼。更何况鱿鱼是辣么地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