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上与不上?死克无力,不如迂回成长

周末好

终于有空写文章了。

最近,Anela在看一本教育学的书《50个教育法:我把3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作者是Anela非常喜欢的一名教育学家,兼曾经的香港女歌星陈美龄。

名校,上与不上?死克无力,不如迂回成长

陈美龄从当红女歌星,转型为“教育妈妈", 科学带娃与自我成长两不误,可谓是妈妈中的典范。


1972年,陈美龄,凭借《虞美人花》在日本作为歌手出道。求学于日本上智大学后,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儿童心理学毕业)。1985年首次回国表演,以《归来的燕子》《原野牧歌》大受欢迎。同年结婚,第二年生下大儿子后,于1989年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留学期间,二儿子出生。之后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亲善大使等。

名校,上与不上?死克无力,不如迂回成长


《50个教育法:我把3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中,有些观点不错,但有些观点或许值得探讨,但总体而言,陈美龄,还是Anela最喜欢的教育学家之一。

下面说说我的感悟。


一,名校,上还是不上?


首先,谈谈Anela对小孩是否要上斯坦福这类世界名校的看法。


关于孩子的教育,Anela分为三个层次,并且按照重要性的前后依次排列:


第一个层次,是育儿的底线,也就是基础层:把小孩教育成一个内心朴素且有爱心的人。


第二个层次,属于生存范畴:把小孩教育成一个有原则、有能力、又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第三个层次,才到了小孩是否上名校这个维度。


当然,这三个层次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也可以根据每个家庭情况的不同,分主次或者分阶段进行的。


关于名校本身,Anela的观点是,名校不是必须的,但是如果在第一层,与第二层,都有信心和决心可以做到并且保持的话,家长确实可以倾注所有的爱心与智慧,帮助自家小孩上名校。

名校,上与不上?死克无力,不如迂回成长


二,上名校,目的是什么?


如果家长决定要让小孩上世界一流名校,那么,必须在头脑中摒除一个错误观念:


让孩子上名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让孩子具备考取世界一流大学所需的技能,找个好伴侣,找个好单位。


这是错误的。


名校,拥有普通学校没有的资源,不一样的眼界。


上名校的目的,其实是站在对一个孩子的潜力最大发挥的角度,以培养世界通用、活跃于全球舞台的青年为目标导向。


在书中,陈美龄是鼓励孩子上名校的。

名校,上与不上?死克无力,不如迂回成长


陈美龄表示:自己一直都有不想落后于时代,把孩子培养成世界性人才的观念。


陈美龄的老公是日本人,全家在日本生活多年,据她观察日本确实也有很多优秀的大学。


但是,陈美龄表示,如斯坦福一样的美国一流大学,无论人才还是财力都更有优势。


孩子们如果只是在日本学习,也许根本无法着眼于世界。


日本大学的入学考试,会出现很多依靠笔试成绩打出“逆转本垒打”的状况。

名校,上与不上?死克无力,不如迂回成长


而在美国大学中,最重视的是申请书与论文内容,而并非入学考试本身。而且,除了会看在大部分英语圈国家应用的大学升学适应性测试(SAT或ACT)成绩,还会考查孩子初中到高中四年间的成绩。


一个孩子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社会贡献度,未来潜力,毕业时负责教师的评价,以及获奖情况等方面,也将一并作为选拔参考。


成绩要优秀,是重要的,但是除此之外,一个孩子至今为止,完成了一件什么样的事,今后是否有达成的目标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美国的一流大学,会通过统揽一个孩子的整个人生,决定其是否可以入学。这也是陈美龄要把孩子送进斯坦福的原因。

名校,上与不上?死克无力,不如迂回成长

以上说完了陈美龄的观点,下面说说我的。


三,无论你是谁,对名校,保持开放的心态


Anelau觉得上不上名校,因人而异,比起上名校,更重要的是:


一个人,在学习上,不将就的态度。


你们身边是不是有这样的人:


“妈妈希望你快乐就好了,不用考名校了,差不多就可以了。”


Anela认为,说这种话的家长,基本上是脑子不太清楚的,或者是脑子清楚,但是没有什么责任心的。


无非是以“快乐”为自己减轻责任,为自己减少作为父母的压力的借口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

名校,上与不上?死克无力,不如迂回成长

第一,这句话先入为主了


孩子上不上名校,不是你决定的,是你孩子决定的。


为什么在一开始,就对名校这么排斥,并且给孩子一个对名校“不好“的印象呢?


当家长对名校的态度都不是客观的、包容的、开放的,那就很难让孩子作出正确的选择。


家长有什么权利,模糊孩子的一条出路呢?


这种家长灌输,让孩子先入为主的方式,和要出轨的丈夫,为了让妻子和自己离婚,刻意向妻子灌输“ 你很差,你很弱"的语言暴力,以此操控妻子的思想,有何不同呢?


任何时候,不要忘记,孩子,也是人,而不是自己的一个东西。

名校,上与不上?死克无力,不如迂回成长


第二,这句话有一个陷阱,名叫“差不多"。


Anela认为,家长的“差不多主义",会害了孩子。


这不是好学校与坏学校的问题,而是误导小孩:


你不用那么努力了,“差不多”就可以了。


问题出在“差不多”,这三个字上。


Anela很理解那些想让孩子上名校的家长,至少,他们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差不多"的。


“目标是好学校”

“考不考得上好学校"

“有没有努力去考一个适合自己的好学校"是三个不同的问题。


如果可以,请尽量当一个“虎妈”吧。

名校,上与不上?死克无力,不如迂回成长


"虎妈"的重点,是要让孩子当一个努力的,会尽全力的,不偷懒的人。


如果经过评估(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后,某个好学校,确实成为了一个孩子的目标,那么,就必须教育孩子付出持续的努力。


如果付出了努力,还没有成功,一定是方法出现了问题。


那么,落脚点就是解决问题,找到方法,而不是逃避问题。


如果做不到努力,就坚决不要开始。


如果努力了做不到,家长可以肯定孩子,支持孩子,可以给孩子爱个抱抱。


而如果孩子没有努力,目标只是孩子的一个口号,教训一顿也无可厚非。

名校,上与不上?死克无力,不如迂回成长

关于,上不上名校的终极回答


名校不是必须的,如果一个孩子,不想上名校,在普通学校,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能力需求,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尊重和提升。


那么,不上也可以。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家长都得接受一个非常现实的前提,接受了这个前提,才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出:“不上”,二字。


这条前提是:或许,在爪哇国上一个当地最好的大学,也可以获得国际化视野,也可以获得大学学历,也可以获得一定的能力。


但是,相对而言,爪哇国大学的学习资源一定是受限的。


要不然,比尔盖茨与扎克伯格,为啥要去哈佛呢?

名校,上与不上?死克无力,不如迂回成长


就算是个退学生,扎克伯格与比尔盖茨也是混进了哈佛的呀。

名校,上与不上?死克无力,不如迂回成长


当然,如果作为家长和学生自己,都可以接受资源可能存在的某种限制,并且有自信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看书,交优质的朋友,旅游等),弥补资源的短板,持续学习,持续成长。


如果能从其他途径,补资源,实现成长,那就别死克名校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